桃花相关专有名词
㈠ 桃花源记的翻译
翻译:
东晋太元年间,武陵郡有个人以打渔为生。一天,他顺着溪水行船,忘记了路程的远近。忽然遇到一片桃花林,生长在溪水的两岸,长达几百步,中间没有别的树,花草鲜嫩美丽,落花纷纷的散在地上。渔人对此(眼前的景色)感到十分诧异,继续往前行船,想走到林子的尽头。
桃林的尽头就是溪水的发源地,于是便出现一座山,山上有个小洞口,洞里仿佛有点光亮。于是他下了船,从洞口进去了。起初洞口很狭窄,仅容一人通过。又走了几十步,突然变得开阔明亮了。(呈现在他眼前的是)一片平坦宽广的土地,一排排整齐的房舍。
渔人把自己知道的事一一详尽地告诉了他们,听完以后,他们都感叹惋惜。其余的人各自又把渔人请到自己家中,都拿出酒饭来款待他。渔人停留了几天,向村里人告辞离开。村里的人对他说:“我们这个地方不值得对外面的人说啊!”
渔人出来以后,找到了他的船,就顺着旧路回去,处处都做了标记。到了郡城,到太守那里去,报告了这番经历。太守立即派人跟着他去,寻找以前所做的标记,终于迷失了方向,再也找不到通往桃花源的路了。
南阳人刘子骥是个志向高洁的隐士,听到这件事后,高兴地计划前往。但没有实现,不久因病去世了。此后就再也没有问桃花源路的人了。
原文: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1)桃花相关专有名词扩展阅读:
创作背景
年轻时的陶渊明本有“大济苍生”之志,可是,他生活的时代正是晋宋易主之际,东晋王朝极端腐败,对外一味投降,安于江左一隅之地。统治集团生活荒淫,内部互相倾轧,军阀连年混战,赋税徭役繁重,加深了对人民的剥削和压榨。
在国家濒临崩溃的动乱岁月里,陶渊明的一腔抱负根本无法实现。同时,东晋王朝承袭旧制,实行门阀制度,保护高门士族贵族官僚的特权,致使中小地主出身的知识分子没有施展才能的机会。像陶渊明这样一个祖辈父辈仅做过一任太守一类官职。
家境早已败落的寒门之士,当然就“壮志难酬”了。加之他性格耿直,清明廉正,不愿卑躬屈膝攀附权贵,因而和污浊黑暗的现实社会发生了尖锐的矛盾,产生了格格不入的感情。义熙元年(405年),他坚定而坚决地辞去了上任仅81天的彭泽县令,与统治者最后决裂,长期归隐田园,躬耕僻野。
㈡ 东莞观音山对联
下联:展览馆中展馆厅(展览馆特指观音山景区的著名景点“国际会展中心(会展中心)”)
创作背景
在五年前的首届广东观音山书画论坛上,广东省文联原专职副主席、广东省楹联学会会长、观音山书画院院长邹继海先生等国内百名书画名家欢聚一堂,交流见解、畅谈艺术。
其中邹继海先生根据观音山十里风景,各有不同,长廊漫步,百鸟啁啾,令人心怡神醉的奇丽自然风景,在会上提出一则上联:“观音山上观山水”,观音山景区在会后便面向社会征集下联。
对联解读
1、观音山上观山水:平平平仄平平仄
2、展览馆中展馆厅:仄仄仄平仄仄平
上下联字数相等,平仄相对,对仗工整,词性相同。
下联中融入观音山景点展览馆(国际会展中心),富有诗意和韵味。上联的自然景观和下联的人文建筑交相辉映,相得益彰,意境相符相合,人与自然巧妙的结合起来,既能感受到自然的美,又能体会到人文的伟大。
值得一提的是,在不太了解“观音山上观山水”这副上联来源的读者眼中,这副对联依旧巧妙合适。读上联会把“观音山”当成山,感受自然的山和水;读下联会把“展览馆”当成展馆,感受人类的(展)馆和(展)厅。人与自然对应,融合,工整巧妙。
(2)桃花相关专有名词扩展阅读:
投稿对联要求
1、投稿作品应是本人原创作品,不得抄袭、剽窃,否则取消获奖资格。
2、投稿作品必须符合《联律通则》,平仄以“平水韵”为准。
3、对仗工整,具有韵味且词性相同。
4、要注意到出句的规则,重字及专有名词的运用,出句的两种解读意思。
5、下联中须融入东莞观音山景点且具有诗意。
6、每人投稿总数不得超过三副。不得化名投稿,如有发现,将取消获奖资格。
7、要求电子邮箱投稿,以免转录失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