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授权性
『壹』 什么叫授权性法规,以及它与义务性法规的区别
授权性规范抄是指授于公民、袭公职人员、社会团体和国家机关可以自行抉择做或不做某种行为的法律规范。禁止性规范和命令性规范称为义务性规范;把授权性规范称为任意性规范。 授权性规范在法律条文中,多以“可以”、“有权”、“享有”、“具有”等词来表达。
比如:"夫妻一方死亡后另一方再婚的,有权处分所继承的财产"
授权法,例如你符合某种条件,可以授发您营业执照。义务法是大多规定的义务,像增值税法。这里授权及义务都是对行政相对人的。
『贰』 法律规则可以分为授权性规则和义务性规则,依据的标准是什么
法律规则规定的内容
『叁』 什么是授权性法律规范、命令性规范、禁止性规范
授权性法律规范是指授于公民、公职人员、社会团体和国家机关可以自行抉择做或不做某种行为的法律规范。禁止性规范和命令性规范称为义务性规范;把授权性规范称为任意性规范。 授权性规范在法律条文中,多以“可以”、“有权”、“享有”、“具有”等词来表达。
命令性规范又称强制性规范,是指权利和义务的规定十分明确,不允许人们以任何方式变更或违反的法律规范。命令性规范一般表现为前述的义务性规范和禁止性规范两种形式。
禁止性规范通常称为禁止性规定,是“命令当事人不得为一定行为之法律规定”,属于“禁止当事人采用特定模式的强行性规范”。其中包含“取缔规范”和“效力规范”。
『肆』 请问,法律规则中的委任性与授权性规则有什么区别呢
委任性法律规范就是说现有的立法对某些特定问题的处理并不做出明确的规定,而是交由特定的机关制定相应的法律规范予以解决。简单点说就是还没有制定出的法律规范。比如《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第62条规定:军队医疗机构的医疗事故处理办法,由中国人民解放军卫生主管部门会同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依据本条例制定。
所谓授权性规则就是授予行为人可以为一定的行为,或可以不为一定的行为的权利,比如劳动法中劳动者对用人单位安排的危险工作的命令就可以拒绝执行。
『伍』 一、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20分) 1、授权性法律规范 2、行政法制监督 3、指定代理 4、财产保全 二、简答
授权性规范是指规定授权人们可以为或可以不为某种行为的法律规范。其特点是既不要求人们必须为某种行为,也不禁止人们为某种行为,而是授权人们为或不为某种行为,在法律条文中,这种法律规范通常使用“得”、“可以”等字样来表述 。
行政法制监督制度是指行政机关内部及外部其他国家机关对行政机关的行为进行监督的制度。主要是行政层级监督、监察机关监督、人大监督和司法机关监督。
财产保全,是指人民法院在利害关系人起诉前或者当事人起诉后,为保障将来的生效判决能够得到执行或者避免财产遭受损失,对当事人的财产或者争议的标的物,采取限制当事人处分的强制措施。
根据《民事诉讼法》第92条、第93条的规定,财产保全分为诉讼中财产保全和诉前财产保全;此外,在知识产权法中还规定了诉前行为保全制度。
1、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基本特征有哪些?
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基本特征表现在以下几点。
第一,维护以公有制为主体,以国有经济为主导的社会主义经济基础的法治。
第二,维护以工人阶级为领导、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国体的法治。因为民主是法治的前提和基础,法治是民主的体现和保障。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必须使人民民主制度化、法律化,用自己的法律和制度来保障人民民主专政国体的实现。
第三,维护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的法治。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是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作为指导思想的。这就决定了它必须维护马克思主义在国家意识形态中的指导地位,从而保证我国社会主义法制建设始终沿着正确的方向前进。
第四,是维护中国共产党领导地位的法治。共产党的领导是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特征和优势。
2 民事法律行为的有效要件有:
第一,行为人具有相应的民事行为能力。下列民事行为要求行为人具有相应民事行为能力条件: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的自然人实施的民事行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的自然人实施的与其年龄、智力或者精神健康状况适应的民事行为,或者经其法定代理人同意的民事行为;无民事行为能力人实施的接受奖励、赠与、报酬等纯获利益的民事行为。
第二,意思表示真实。就是指行为人的意思表示是其自由决定的内心意思的真实反应,即行为人内心意思的形成是自由形成的真实意思。
第三,不违反法律或者社会公共利益。
第四,标的确定和可能。
3.环境保护法有哪些基本原则?
a.环境保护与社会经济协调发展的原则。
b.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综台治理的原则。
c.污染者治理、开发者保护的原则。
d.政府对环境质量负责的原则。
e.依靠群众保护环境的原则。
4、依照行政诉讼法的规定,法院不受理对哪些事项提起的诉讼
《行政诉讼法》第十二条规定,法院不受理以下事项的行政诉讼:
a.国防、外交等国家行为;
b、行政法规、规章或者行政机关制定、发布的具有普遍约束力的决定、命令;
c、行政机关对行政机关工作人员的奖惩、任免等决定;
d、法律规定由行政机关最终裁决的具体行政行为。
『陆』 什么叫授权性法规
授权性法律规范,是指授于公民、公职人员、社会团体和国家机关可以自行抉择做或不做某种行为的法律规范。授权性法规在法律条文中,多以“可以”、“有权”、“享有”、“具有”等词来表达。授权性法规称为任意性规范。
例:
1、我国《宪法》第二章规定了公民的权利与义务,这就是授权性法规。
2、夫妻一方死亡后另一方再婚的,有权处分所继承的财产。这是遵循的受权性法规的任意性。
与授权性法规相对应的是“禁止性规范”和“命令性规范”,称为义务性规范,也叫强制性规范。
(6)法律授权性扩展阅读:
“授权立法”制度是在资产阶级国家成立,制定了宪法,出现了近现代意义上的分权后才作为法律上的专门术语而使用。
授权立法制度是国家立法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现已成为各国政府管理的重要手段,是自19世纪30年代由英国开始的,自产生后它就伴随着社会生活的复杂化和政府职能的扩张而逐步发展起来。
授权立法有如下特征:
1、从属性,即授权立法来源于享有职权立法权机构的授权,从属于职权立法,是由职权立法派生出来的。
2、有限性,即授权立法不仅受到宪法限制,还直接受到授权法限制,受到授权机关的监督和制约。
3、灵活性,授权立法根据社会的不断变化,及时制定或修改法律实施细则、处理突发事件,它是在宪法高度稳定性、分权原则权威性与社会对政府职能灵活性需要之间的一种平衡。
『柒』 法律规则可以分为授权性规则和义务性规则,依据的标准是什么
根据规则内容规定的不同,可将法律规则分为授权性规则与义务性规则。
1、授权性规则是指规定人们可为或不可为一定行为以及要求其他人为或不为一定行为的规则。授权性规则可以分为职权性规则和权利性规则。
(1)职权性规则,是规定国家机关职权的规则。国家机关的职权,对于国家机关而言,既是其权利(职权),也是其义务(职责),必须行使和履行。
(2)权利性规则,是规定自然人、法人或者其他组织权利的规则,此种权利,自然人、法人或者其他组织一般可以行使,也可以不行使。
2、义务性规则是指规定人们应为或勿为一定行为的规则。义务性规则可分为命令性规则和禁止性规则。
(1)命令性规则,是规定人们应为一定行为的规则;
(2)禁止性规则,是规定人们勿为一定行为的规则。
(7)法律授权性扩展阅读:
法律规则是指经过国家制定或认可的关于人们行为或活动的命令、允许和禁止的一种规范。法律规则的上位概念是法律规范(法律规范可以分为法律规则和法律原则)。中国法学对法律规范和法律规则一般不作区分,可以通用。
在中国法学中,法律规范通常有两种用法,一是广义的法律规范,指称法律,它包括法律原则,法律概念,法律技术性规定和法律规范四个要素。一是狭义上的法律规范,指称法律上具有严密逻辑结构的行为规则,因此它排除了非规范性法律要素。
法律规则的结构形式:假定条件、行为模式、法律后果。假定条件是法律规则中有关适用该规则的条件和情况的部分,包括适用条件和主体行为条件;
行为模式即法律规则中规定人们如何具体行为之方式的部分,包括可为(授权)模式、应为(义务)模式和勿为模式;法律后果是法律规则中规定人们在作出符合或不符合行为模式的要求时应承担相应的结果部分,包括肯定的后果和否定的后果。
网络-法律规则
『捌』 在法律规范的分类中,授权性规范和义务性规范分类依据的标准是( )。
有四种标准
1、按照抄法律规范的行为模式的不同,可以分为授权性规范、义务性规范和禁止性规范
2、 按照法律规范强制性的程度,可以分为强制性规范和任意性规范
3、按法律规范内容的确定性程度的不同,可以分为确定性规范、委任性规范和准用性规范
4、按照法律规范所调整的行为是否可能发生在该规则之前,可以分为调整性规范和构成性规范
(8)法律授权性扩展阅读:
法律规范的分类
1、授权性规则与义务性规则
按照规则的内容规定不同,法律规则可以分为授权性规则和义务性规则。
2、确定性规则、委任性规则和准用性规则
按照规则内容的确定性程度不同,可以分为确定性规则、委任性规则和准用性规则。
3、强行性规则与任意性规则
按照规则对人们行为规定和限定的范围或程度不同,可以分为强行性规则和任意性规则。
『玖』 我国法律条文中哪些属于授权性规则
授权性规则是指规定人们可为或可不为一定行为以及要求其他人为或不为一定行为的规则。
授权性规则可以分为职权性规则和权利性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