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代理许可 » 道德许可讲解

道德许可讲解

发布时间: 2021-01-09 23:47:16

㈠ 道德许可但法律禁止的情况

亲情的包庇

㈡ 简要回答依法治教的道德要求.

借鉴国外依法治教的经验,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我们认为,全面实现依法治教,应当具备以下条件:
(一)完备的教育法体系
教育立法是依法治教的基础。只有健全、完备的教育法体系,才能为依法治教工作提供全面的法律依据,也才能使依法治教工作做到有法可依,有章可循。
(二)严格依法行政,健全严格、公正的教育执法制度
“徒法不足以自行”。依法行政是依法治教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教育行政部门及其他有关部门提出的基本要求。是否具有严格而公正的教育执法制度,具有一支秉公廉洁的执法队伍,是决定依法治教能否全面实现的关键因素。而要做到依法行政、严格执法,必须具备以下条件:
1.实现教育行政机关职能的转变。教育管理工作要真正由主要依靠行政手段转变为主要依靠法律手段,并综合运用多种手段,要善于运用法律引导和保障教育的改革和发展。
2.具有健全的教育行政机关法制工作机构。明确其承担的综合执法职能,在教育行政执法中由其牵头组织办理重大和涉及综合性的行政执法案件,审核业务职能机构作出的行政处罚决定,承担对本部门提出的行政复议、行政赔偿请求的受案和处理工作。
3.法律职责明确。在教育执法过程中,各有关部门及其工作人员必须依据现行的法律、法规,明确各自的职责、权限与程序,做到各司其职、各负其责,确保教育经费投入及其他物质保障条件,依法保护学校正常的教学秩序,依法调解和处理各类教育纠纷,积极维护学校、教师、学生等教育法律关系主体的合法权益。
4.教育执法队伍高效。法律制定出来以后,能否得到全面贯彻执行,与执法者的业务素质、道德素质及工作态度、能力等直接相关,教育执法人员的素质是依法治教的关键。因此必须建立完善的行政执法人员和机关工作人员的法制培训、考核和持证上岗制度,不断提高行政执法人员的政治素质和业务水平,建设一支法律素养较高、品质优良、秉公执法的教育执法队伍。
5.具备严格的教育行政执法程序和完善的监督机制。严格执法,不仅要求有明确的法律依据,而且处理程序必须合法。因而必须具有完备的规范行政行为的实体性与程序性制度,形成完善的行政权力制约机制与监督机制。为此,必须依照法律要求,建立完备的教育行政处罚制度、行政复议制度、教育申诉制度、教育仲裁制度、教育行政诉讼制度、教育行政赔偿制度等一系列教育法律制度,以及行政许可程序、行政裁决程序、行政听证程序、采取行政强制措施程序等一整套教育行政执法程序,建立对行政权力

㈢ 小学生从哪些方面学习讲文明讲礼貌讲道德

小学生文明行为规范
小学学生必须讲文明、讲道德、讲礼貌、讲卫生、讲秩序,做到心灵美、语言美、行为美、环境美。根据《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结合学校实际,特制定此文明行为规范条例。希望全体同学在老师教育下,逐条学习,认真对照,具体实践,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从身边小事情做起,“学会做人,学会生活”,努力成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宣传者和执行者。
一、学会使用礼貌用语
说话要和气,用语要文雅、态度要谦逊,不说脏话、粗话,不给别人取绰号,不恶语伤人。校内一律使用普通话,提倡在校外使用普通话。
1.师生之间同学之间,早晨第一次见面,要问早或问好,与老师初次见面,要问候:“老师早”、“老师好”、“您好”。
2.进办公室、教师房间和迟到进教室时要轻轻敲门,要喊“报告”,经老师允许后方可进入。
3.得到他人的照顾和帮助时,要说“”。要主动帮助别人,助人为乐。
4.请教他人或请求别人帮助时,要用“请”字,如“请问”、“请帮一下”。
5.当别人对自己表示歉意或赔礼时,要说“没关系”、“不要紧”。
6.当别人对自己表示礼让时,要说声“别客气”。
7.做了对不起别人的事时,要致歉意,说声“对不起”、“请原谅”、“很抱歉”。
8.当别人对自己的帮助表示感谢时,应说“没关系”、“不客气”、“应该的”。
9.平时见到老师和外来客人时,要含笑致意或停步鞠躬,并说“老师好”、“客人(爷爷、奶奶、伯伯、叔叔、阿姨等)好”。
10.当别人求助自己时,要说“请说吧”、与老师、父母同学等分别时要说声“再见”、“明天见”。
二、学会养成文明习惯
要做到行为文明,尊敬老师,友爱同学,热爱集体,乐为集体做好事,待人诚恳,礼貌大方,遵守社会公德和公共秩序。
11.热爱祖国,尊敬国旗。周一升旗仪式时,要庄严、肃穆、行队礼姿势正确,平日早晚看到升、降国旗时应原地立正,面对国旗方向行注目礼。合唱国歌时,要响亮有力。
12.热爱集体,关心集体,不做对学校声誉和班级利益有损害的事情,要为学校、班级争荣誉。
13.不吸烟、不喝酒、不看黄色书籍、录像,不唱黄色歌曲。不进电子游戏室,不进营业性,不打台球。严禁打架斗殴。
14.在与人发生冲突时,要保持冷静,要会谦让,宽容有度。与人交谈时,要正视对方,热情大方。
15.当别人进步或比自己强时,应向别人祝贺,向别人学习,不能有妒忌心。
16.在上下楼或道路拥护时,要自觉礼让别人,上、下楼时应让老师和客人先走。
17.课堂发言要举手,经老师许可后再起立发言。起立时,要静、快、站得直,不带动桌椅,发言声音要响亮。
18.任何场合,当老师来宾向自己问话时,要立即停止正在进行的活动与工作,认真立正回答。
19.在正式场合或上台领奖时,应先行礼,接过东西再次行礼,才能离开。平时,对老师或长辈接递东西时,要用双手,表示尊敬。
20.在教室的座位上,坐姿正确,不要东倒西歪,上课听讲不能面带倦容和打呵欠,更不能打瞌睡,乱串位,乱插嘴。专心听讲,不开小差,不做小动作。
21.虚心接受老师的正确批评,不无理顶撞老师。对老师教学有意见,要善意提出,不准在背后议论老师。
22.上学时,不要脱鞋、赤脚、穿拖鞋进校门或教室。夏天上学,不穿背心、短裤头,女生不穿短裙。按学校规定,着装穿校服。少先队员要天天佩带红领巾、校徽。
23.开会时,对报告人或演讲者,在讲话前后都要鼓掌致意,表示欢迎或感谢。会议集合要做到快、静、齐。会议进行中要专心听讲,不要有说话、嬉笑、打闹等不礼貌行为。如老师布置记笔记,要认真记录。
24.学生上台发言,开始和结束时,都要向听众致礼。学生和教师谈话时,如果自己是坐着的,应主动让坐;如老师不坐,应和老师一起站着交谈。
25.上下楼时,脚步要轻,速度要缓,以免影响他人工作和休息。在人多时,走路一定要靠右,不推拥,不起哄。
26.在教室内,要注意保持安静,不高声喧哗,以免影响别人的学习和休息。
27.没有经过他人允许,不能随便翻动他人的物品,翻看他人的书信、日记内容。要爱护教学设备和公共财物。
28.要爱护公物,不攀折花草树木,不踏入草坪、花坛,不刻划桌椅,不涂抹墙壁,不用脚蹬墙壁,不乱扔纸屑、果皮,不坐在书桌上交谈。
29.穿戴整洁,衣着朴素大方,服饰得体,不穿奇装异服。女生不描眉,不抹口红,不戴耳环、项链等饰物挂件。
30.不提倡过生日请客送礼,勤俭节约,反对浪费,禁带钱买零食。校内禁吃零食和禁带零食。
31.要自觉遵守学校各项规章制度,不迟到、不早退,准时上学,也不过早到校。放学时,按时回家,路上不逗留不玩耍。
32.校园内不吵闹,不追逃,不搭肩走路,不吹口哨,不哼流行歌曲,禁止随地吐痰,严禁爬窗户、爬栏杆、跳楼等危险动作。
三、学会讲清洁卫生
讲究卫生,有益健康,要从小养成清洁的习惯。要搞好个人卫生,教室卫生、校园环境卫生,做到洁、齐、美,心情舒畅。
33.早晚刷牙,饭前便后洗手。
34.不喝生水,不吃不清洁的食物,不挑食,凡就餐规定的菜饭都要吃完,不能浪费。
35.经常洗头、洗澡、修指甲、换洗衣服,及时理发,逐步学会自理生活。
36.教室要保持窗明门净。书籍、漱具、物品要整齐统一摆放。勤开窗户,通风换气。
37.保持地面洁净,无痰迹,无纸屑,如一旦见到纸屑等废弃物,要随手拣入垃圾箱,室内垃圾要及时清扫,并在指定地方倒净。
38.与人说话或进餐时,遇到咳嗽或打喷嚏,要立即转过头去用手或手帕捂住。
39.值日生要切实做好值日工作,爱护卫生工具(如拖把、扫把、畚箕等),并按规定摆放整齐。
40.养成随手关灯、关水、关门、关窗的习惯,离开时要做好检查。
四、自觉遵守一日常规
(一)到校
1.走读生要按规定时间准时到校,路上要注意交通安全,靠右行走,过马路时要注意观察,在安全时方可通过。
2.乘车生要按规定时间准时乘车,乘车时要服从管理员安排,上下车自觉排队,不插队、推拥;车内不准把头、手伸出车外,不准起哄、打闹、嬉戏、玩耍,做到文明乘车。
3.学生按规定着校服。每天别上校徽,带齐一天的学习用具,系好红领巾,走进校门与老师、同学互相问好。
4.到校后不在校园内逗留、玩耍、吃早点。
(二)早自修
1.按时到教室,放好书包,认真晨读。不在教室里奔跑、嬉闹、大声喊叫、哄笑等,保证早自修纪律良好。
2.在班主任及相关学科教师的指导下,积极参加学校或班级组织的各类活动。
3.参加校体育、声乐、器乐及少先队鼓乐队、舞蹈、书法、美术、科技等兴趣小组的同学应到指定地点或专业教室开展训练。
(三)课间
1.课间应养成放松、休息的好习惯,要走出教室,望远处,注意眼睛保健,参加一些轻松愉快的游戏等活动。
2.不准在教室、走廊、楼道上奔跑、嬉闹,大声喊叫、哄笑。不出校门和到远离教室的场所游戏,不搞剧烈的活动。
3.上厕所要文明,不能拥挤,要讲究卫生,便后洗手,节约用水。要爱护卫生间设施。
(四)眼保健操
1.广播响后,立即停止手上其他事情,端正坐姿,做好准备。
2.眼保健操要求听清口令,动作准确到位,整齐和谐。
(五)课间操
1.铃响后,立即到指定地点排队集合,要做到快、静、齐。
2.听从广播号令,动作准确规范,整齐优美,认真完成每一个动作。分散时要按次序进行,不能推拥。
(六)中餐
1.下课后,排队前往指定地点就餐,不插队,不推拥
2.用餐时做到“五不”:不大声说话,不乱坐,不乱走,不浪费,不挑食。
3.用餐结束后,把餐具放在指定的地方,然后慢步离开餐厅。
(七)午间活动
1.遵守午间活动纪律,不大声喧哗,不追逐嬉闹,不以任何不良方式影响他人学习和休息。
2.提倡进行一些有益活动,如阅览、看电视、英语会话、写字、下棋、绘画、唱歌、游戏等。
3.学生一律不能出校门。
4.进行午睡期间,一律按指定地点就睡,不能到其他场所休息、学习和玩耍,做到按时就睡,按时起床。
(八)离校
1.自觉清理书桌、书包、记录家庭作业内容。
2.离校前要及时做好教室的卫生清理工作,关闭门窗、电灯,检查电教仪器安置情况。
(九)课堂
1.按时上课,不迟到,迟到时要报告,不早退,不随便缺课。
2.上课预备铃响,立即进教室,准备好书籍、用具、静待上课。上下课起立,向教师表示敬意。
3.上课要专心听讲,认真思考,仔细观察,勤于笔录,做到:眼到、耳到、手到,使思维处于积极状态。
4.回答教师提问要起立,声音要响亮,向教师发问要先举手,经允许后方能起立,发言。
5.注意学习方法,课前预习要保证质量,要自觉培养自学能力,提高听课的质量,课后要认真复习、总结,进一步巩固,消化内容。做作业要求:
(1)先复习教材,后做习题,注意提高训练程度和解题技巧。
(2)独立思考不抄袭他人作业。
(3)书写整洁,格式规范化。
(4)进行自我检查,养成认真负责态度。
(5)按时上交作业,发还作业后要及时订正错误。
6.保持正确的看书、写字姿势,注意用眼卫生。
7.自觉遵守自修课纪律,认真自学,保持安静。
8.值日生课间擦黑板,整理讲台,保持教室整洁,上课不穿背心、拖鞋,教室不许做玩球等剧烈活动,不乱扔粉笔。注意节约用电,最后一人离开教室要关好门窗和电灯、电扇及其他电器。

㈣ 论述法律与道德之间的关系

一、联系:

1、相互制约

法律是通过立法、实施并强制执行的, 以此来促进社会的和谐、稳定发展, 而道德则是通过科学、正确的评价, 推动法律的废除、修改以及实施等。制约道德或者不道德的行为, 都不会超越社会基本秩序的许可范围。

2、在内容上相互渗透, 相互重叠

在法律规章制度中, 会存在一些道德条款, 同样的, 在道德规范中, 也会有一些具有法律性质的条款。

法律中的很多规章制度都是通过道德规范演变而来的, 其中蕴含着道德精神;同样的, 在道德规范中, 也存在着很多具有法律性质的条款。尤其是在价值层面上, 两者之间更是存在着密切的联系。由此可知, 两者之间是相互渗透、相互重叠的。

3、在地位上相互转化, 相互吸收

法律和道德两者之间的根本目的是相同的, 都是保障社会的和谐、稳定发展。具体来说, 道德是法律的基础, 道德规范中所规定的, 在法律中也会有所体现, 这也就体现了道德法律化的结果, 可见, 两者是相互吸收的。

4、在实施过程中相互作用

法律和道德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是相互作用的。在社会的发展中, 法律和道德在维护社会稳定方面均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值得注意的是, 法律应是以道德为基础的, 切不可认为法律是万能的。因此, 只有将法律和道德两者进行有机的融合, 才能更好地促进社会的和谐、稳定发展。

二、区别:

1、产生的时间不同

据史料记载, 法律最早产生于奴隶社会, 在当时, 人类经过不断地发展, 逐渐进入到了私有制经济时期, 统治阶级为了更好地维护自身的利益, 就产生了不成熟的法律体系。道德的产生最早可以追溯到人类的产生, 可以说有了人类就有了道德, 例如:最初的宗教等等。

2、表现形式不同

法律是由国家立法机关强制制定、实施并执行的, 具有严格的程序性, 从而就使得法律具有强烈的稳定性和权威性。而道德则是社会在潜移默化的发展过程中悄然形成的, 道德并没有具体的表现, 它是通过一个人的内心来影响一个人的行为规范的。

3、调整范围不尽相同

法律是对人的行为规范进行调整、规定, 并不涉及人的思想限制。而道德则更加全面, 对人的行为规范、思想等方面均进行了科学、合理的调整, 在这其中, 更加注重对人的思想方面进行调整, 进而调整人的行为。

4、作用机制不同

法律是通过国家强制实施的, 若人违法犯罪, 就会依法受到处罚。而道德则是依靠社会舆论的力量来谴责的。一个人的道德品质怎么样, 和法律并不相关。

5、内容不同

法律以权利和义务为主要内容, 两者是相等的, 没有无权利的义务, 更没有无义务的权利。而道德则不同, 道德更注重对义务的强调, 对于权利的涉及少之又少, 由此我们可以看出, 两者之间的内容是存在一定区别的。

(4)道德许可讲解扩展阅读:

法律的门类

1、法律最初指国内法,只在一国主权范围内适用。随着国家间交流的频繁,国际法也受到越来越多的人的重视。在经济全球化的浪潮下,国际法和国内法常常发生冲突,也随着冲突逐渐彼此协调。

2、虽然所有的法律体系处理的议题通常都是很类似甚至是一样的,不同的国家对于各种法律的分类和命名上通常都会不同。

3、最一般的区分为与国家密切相关的“公法”(包括宪法、行政法和刑法)和规范私人间权利义务关系的“私法”(包括合同侵权行为和物权法)。

4、在大陆法系中,合同法和侵权行为法属于债法的一部分,信托法则在法令制度或国际公约下运作的。国际法、宪法、行政法、刑法、合同法、侵权行为法、物权法与信托法被视为“传统核心课题”,除此之外,还有其他可能更为重要的课题。

㈤ 道德许可效应只存在于做过的实际行为中吗

道德许可效应,不只存在于做过的实际行为中也存在与将来要做的实际行为一种。

㈥ 能举一个例子说明“道德上不许可的,但是法律上是许可的。”的吗

比如骂自己的父母。道德上是不可以的,但遵循法无明文规定则不违法的原则,这是不犯法的。也就是法律能容忍的。

㈦ 道德许可效应只能存在于做过的事中吗

道德许可效应只能存在于做过的事中吗?其实道德许可效应只能坐在做过的事了,还有没做过的史上

㈧ 诚实守信道德模范演讲稿

诚实守信是我们民族的传统美德。敬爱的周恩来总理一贯提倡,“说老实话,办老实事,做老实人”,并身体力行,把此提到为人处世的一个规范和准则。一代哲人陶行知先生,曾称赞“傻瓜种瓜,种出傻瓜,惟有傻瓜,救得中华”。当今,在这个充满金钱物质诱惑的世界面前,有部分原本坦诚纯净的目光开始变异,或迷惘、或贪婪、或狡诈虚伪。在这些人眼里,“诚实”只是窝囊的别名,“正派”只是无能的表现,而“奉献”则是傻瓜的事情。于是,追名逐利取代了廉洁奉公,不劳而获,坐享其成取代了艰苦奋斗,弄虚作假取代了坦诚老实;真诚待人,实在做事,敬业勤奋,被看作不知时务,缺心眼的痴子、傻帽、窝囊废,在有些人心目中是非含混,黑白颠倒,使坦诚实在的人遭到不应有的伤害,致使哄骗、蒙骗、诱骗、诈骗、拐骗等欺骗行为以及说假话、编瞎话、欺上瞒下现象几乎随处可见,商场假货泛滥,官场形式主义、浮夸风屡禁不止,民间坑蒙拐骗无孔不入。这些都与诚实人不能被现实接纳、推崇有关。总书记的倡导告诉我们,要下大力气宣传公民道德规范,还要在社会文明问题上出题目、做文章,在重视经济建设的同时,一定要抓好政治文明建设、精神文明建设和社会文明建设,使我们国家在各个方面都能与世界上最先进的东西接轨。这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性与针对性。

当今我国改革和发展正处在一个关键时期,要把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蓝图变为现实,欺诈耍滑与事无补而有害,只有实干才能克服困难,加快发展,夺取胜利。为此,我们要大力弘扬“做老实人,说老实话,做老实事”的三老作风,努力营造支持、保护诚实人的良好氛围,让其充分享受到党和政府的关心、社会的爱护,使诚实人能够实实在在地干成事业,踏踏实实地干好事业,真正让其流汗而不流泪,吃香而不遭殃,使诚实之人无怨无悔。首先要从领导干部做起,率先讲正气、讲诚实、遵纪守法,以诚实守信为荣、以见利忘义为耻,以遵纪守法为荣、以违法乱纪为耻,以艰苦奋斗为荣、以骄奢淫逸为耻。坚守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同时对规矩本分,与人为善、以诚待人者要予以尊重、保护、使其得到实惠。对不诚实的失德失信、搞歪门邪道之人课以重罚,使其得不偿失,付出沉重代价。只有这样,实实在在做人,认认真真做事的良好风气,才能越来越浓,社会风气的好转才会有明显的进步。

在社会的变革年代,在物欲面前,在喧嚣声中,惟有坚持诚实,才能以不变而应万变,坚持诚实,就是守住本分,坚持诚实,就是守住灵魂,坚持诚实,就能把握自己,诚实,是人的最大保护伞,最有力的护身符。这些源于诚实之人于人为善,遵纪守法,不说谎,不作假,不搬弄是非,仰天不愧于天,俯地不负于地,心底坦然天地宽

热点内容
美发店认证 发布:2021-03-16 21:43:38 浏览:443
物业纠纷原因 发布:2021-03-16 21:42:46 浏览:474
全国著名不孕不育医院 发布:2021-03-16 21:42:24 浏览:679
知名明星确诊 发布:2021-03-16 21:42:04 浏览:14
ipad大专有用吗 发布:2021-03-16 21:40:58 浏览:670
公务员协议班值得吗 发布:2021-03-16 21:40:00 浏览:21
知名书店品牌 发布:2021-03-16 21:39:09 浏览:949
q雷授权码在哪里买 发布:2021-03-16 21:38:44 浏览:852
图书天猫转让 发布:2021-03-16 21:38:26 浏览:707
宝宝水杯品牌 发布:2021-03-16 21:35:56 浏览:8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