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大乌龙授权
⑴ 光大证券乌龙指,操作失误,为什么要处罚不懂股票,请讲解
光大证券的自营业务部门是可以用自己公司的自有资金买卖股票的。这次自营部门的电脑系统出错了,不停的以最高价格下单,最后成交了70多亿,导致A股异常波动。本来乌龙指是小错,但是,光大第一时间隐瞒了真相,同时通过期货市场做空A股,对冲减少损失,这就形成了内幕交易。
光大第一时间应该做的是向社会公告,而不是对冲减少损失。因为当乌龙指发生之后,只有光大自己知道导致A股异常上涨的原因,它也知道A股肯定会马上狂跌,它没有告知大众,反而自己套利,造成内幕交易的事实成立,必须受到处罚。
16日下午,光大证券公告称,公司策略投资部门自营业务在使用其独立的套利系统时出现问题,似乎表明套利交易乌龙为系统问题所致,不存在人为过失。
知情人士则透露,把买入股票数量由万股误操作成万手,只是导致市场异动的表面原因,其实背后还有更大乌龙,这笔套利交易并不是光大证券的真心操作。
真实的情况是,8月16日上午11时许,光大证券策略投资部对其内部台湾团队开发的投资模型进行测试。由于忽视了测试环境为实盘交易系统,加之测试时,把拟买入3000万股误搞成3000万手。
“该部门的交易团队成员由来自台湾的人士组成。由于大陆股市和台湾市场每笔股票交易数量单位差异,光大证券原本模拟测试交易变成实盘买卖,实际交易数量被无形放大100倍。”知情人士如此描述乌龙产生的真实原因。
具体情况为,光大证券策略投资部拟购买3000万股50ETF,每份约1.64元,错下单为3000万手,此举引发ETF基金自动购买成分蓝筹股及其他程序化交易的资金迅速跟进,银行石油等大蓝筹瞬时涨停,指数旋即大涨。
光大证券策略投资部模拟交易测试下单金额230亿,实际成交72亿。涉及股票150多只。这一结论已被公司写进上报证监会的自查报告。
⑵ 光大证券乌龙事件违法了吗
其实结果已经摆在我们面前了,证监会否决了光大的交易无效的申请,相关交易将内进入结算。相当于低调地容承认了光大的交易是符合交易规则的。只是出于谨慎的考虑,还将继续调查此次交易。相信所谓的调查也只是走个过场。据说此次事件,光大是盈利的,如果光大是故意为之,那么只能感叹光大的魄力了。也为广大投资者敲响了警钟,投资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⑶ 不是光大乌龙指的证据,有图有真相!这是真的吗
在论坛里说各种各样话的人都有。事后回过头去看总有一两个猜准的。这就像买彩票一模一样。看到有人中头奖。你以为他是事先知道这号码就犯傻了。
⑷ 光大证券“乌龙指”的事情有结果了吗怎么判决的
对于光大证券公司来说,接受了中国证监会做出的罚款、暂停业务等处罚措施,没有发生诉讼。
对于事件涉及的杨剑波个人,他起诉了证监会,但是目前尚未判决。供参考
⑸ 针对光大乌龙指事件,如果你是光大负责人,该怎么办
跑路
⑹ 光大乌龙事件到底怎么回事
2013年8月16日11点05分上证指数出现大幅拉升大盘一分钟内涨超5%。最高涨幅.62%,指数最高报2198.85点,盘中逼近2200点。11点44分上交所称系统运行正常。下午2点,光大证券公告称策略投资部门自营业务在使用其独立的套利系统时出现问题。有媒体将此次事件称为“光大证券乌龙指事件”。
触发原因
触发原因是系统缺陷。策略投资部使用的套利策略系统出现了问题,该系统包含订单生成系统和订单执行系统两个部分。核查中发现,订单执行系统针对高频交易在市价委托时,对可用资金额度未能进行有效校验控制,而订单生成系统存在的缺陷,会导致特定情况下生成预期外的订单。
由于订单生成系统存在的缺陷,导致在11时05分08秒之后的2秒内,瞬间重复生成26082笔预期外的市价委托订单;由于订单执行系统存在的缺陷,上述预期外的巨量市价委托订单被直接发送至交易所。[4]
问题出自系统的订单重下功能,具体错误是:11点2分时,第三次180ETF套利下单,交易员发现有24个个股申报不成功,就想使用“重下”的新功能,于是程序员在旁边指导着操作了一番,没想到这个功能没实盘验证过,程序把买入24个成分股,写成了买入24组180ETF成分股,结果生成巨量订单。
深层次原因
该策略投资部门系统完全独立于公司其他系统,甚至未置于公司风控系统监控下,因此深层次原因是多级风控体系都未发生作用。
交易员级:对于交易品种、开盘限额、止损限额三种风控,后两种都没发挥作用。
部门级:部门实盘限额2亿元,当日操作限额8000万元,都没发挥作用。
公司级:公司监控系统没有发现234亿元巨额订单,同时,或者动用了公司其他部门的资金来补充所需头寸来完成订单生成和执行,或者根本没有头寸控制机制。
交易所:上交所对股市异常波动没有自动反应机制,对券商资金越过权限的使用没有风控,对个股的瞬间波动没有熔断机制。(上交所声称只能对卖出证券进行前端控制)
传统证券交易中的风控系统交易响应最快以秒计,但也远远不能适应高频套利交易的要求,例如本事件中每个下单指令生成为4.6毫秒,传统IT技术开发的风控系统将带来巨大延迟,严重影响下单速度,这可能也是各环节风控全部“被失效”的真实原因。
⑺ 网友中有没有被光大乌龙指害了的
光大证券的“乌龙指”事件注定要写入历史。2013年8月16日,所有的股民小伙伴们毕生难忘,上午11时05分天量资金杀入,石化双雄和众多银行等众多权重股均出现大单成交,股价集体瞬间涨停,出现历史上绝无仅有的“秒杀”行情。上证综指几分钟内百点攀升,暴涨超5%。正当所有人都打听是不是政府出台什么“超级利好”,传出光大证券“乌龙指”消息,简单地说,就是下单按键按错了,将“一股”按成了“一手”(100倍),原本7000万股按成了7000万手,增加了100倍的量。国外有个词专门形容这种笨手笨脚,“fatfinger”。 当市场了解股市暴涨源自于“乌龙指”,市场开始迅速回落,打回原形。但是很多投资者已经遭遇亏损,有一些人则在高位了结获利。光大证券的“乌龙指”则引发无数的猜测和愤懑,“阴谋论”占了上风。证监会也展开对光大证券的立案调查,光大证券辩解是因为交易策略系统的原因。证监会也认可了这种说法,不过对光大证券的惩罚是无法逃脱的(暂停自营业务、巨额处罚),于是8月20日复盘的光大证券一开盘就跌停。这期间,有意思的是,光大证券为了证明自己是乌龙,还弄出自己在国债交易上的笨手笨脚,高买低卖,明眼人都可以看出,这种几十万低金额的小纰漏只不过为了证明光大证券乌龙指没有所谓的“恶意操纵阴谋”,就像正常的人失态了一次,立即装成醉酒的样子,再失态第二次,好向别人解释第一次失态也是醉酒造成的。 “乌龙指”在国外也有,美国、日本和印度都出现过。2010年美国骑士资本出乌龙,导致道指跌了1000多点,但很快就反弹恢复,除了骑士资本自己遭受损失,并没有太大的影响,这里面的原因很简单,市场里面的各种机构的各种交易策略,最终形成的是一种平衡性的生态。它们的策略交易不是相同的,而是相互制衡的,很容易平衡掉这种错误。 光大“乌龙指”的问题在于,中国市场里面的交易策略是高度同构的,现在交易策略都是用电脑来执行,比如电脑发现某支股票短时间快速上涨,量价都突破了某个区间,那么该交易策略执行的是“立即跟随追涨”的策略,所有策略都这么做,那么就会触发集体性滚雪球效应,就像光大乌龙触发了跟随性做多。 因为大家都认可这一点,没有一种交易策略程序是差异辨别性的,比如它预先设定该支股票的未来合理估值,从而确定是否一旦上涨就立即跟随;或者它会在跟随之后,在获得一定的涨幅后,立即卖出一笔对应物来对冲。实际上,不仅电脑是这样,普通的股民小散也是一样,“量在价先”、“价格产生消息”、“莫名的上涨代表着必然的立即到来的利好”,这些传统的陈谷子烂籽麻的理念依然主宰着现在的市场,形成了高度同构的市场策略。把人的智力贬低到羊的水平,但一支羊疯狂奔跑的时候,无数只羊也疯狂地跟随。 为什么会形成如此“高度同构”的荒谬?因为统治市场的一个基本原因从来没有消除,就是政策对市场的巨大作用。人们相信,政府总有能力来撬动市场或者打压市场,炒股要讲政治。所以,人们一直等待着某种不确定性。捕捉不确定性最好的方式就是随时保持疯狂的感觉,一旦市场异动,没有立即得到确切消息的人会认为不确定的利好已经出现了,不用辨明真假,立即跟随是正道。当一只羊发狂的时候,其他羊不会觉得这是羊癫,它们会觉得是神明附体,必须跟随。 羊癫是市场内在的部分,这是非常可怕的。光大“乌龙指”给出了一条暗示,完全可以通过所谓的失误来形成巨大的非理性机会,证监会认可交易,也觉得这仅仅是交易失误,也给出处罚。但处罚远远低于这种非理性机会的好处,那么用一个小小的替罪羊来获得巨大的暴利,这是值得的。证监会对“乌龙指”的态度是令人不安的,因为一条巨大的黑色暴利道路已经被认可,已经被完全认可。
⑻ 证监会对光大证券在乌龙指事件中做出什么处罚
光大证券总裁徐浩明是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杨赤忠(助理总裁、分管策略投资部)、沈诗光(计划财务部总经理)、杨剑波(策略投资部总经理)是其他直接责任人员,证监会对以上四位负责任处以终身证券市场禁入的处罚,并没收光大证券非法所得8721万元,并处以5倍罚款,共计5.23亿。
公司董秘梅键也因误导公众被罚,证监会称,身为公司履行信息披露责任人,未作核实即以个人身份发表言论,加剧了市场波动,造成误导,违反了《证券法》第78条第二款关于禁止证券公司从业人员在证券交易活动中做出信息误导的规定,对董秘梅键责令改正并处罚款20万元。
另外,证监会还停止了光大证券从事证券自营业务(固定收益证券除外),责令光大证券整改并处分有关责任人。此前,于光大证券“8.16”事件发生之后,其非金融企业债务融资主承销业务也被暂停。原策略投资部总经理杨剑波也被停职,而总裁徐浩明也于8月22日辞任。
反正光大是财政部的 罚的钱一样入了财政
⑼ 光大乌龙指事件让公司罚了多少钱
光大证券(601788)因8·16事件被处罚5.23亿元
⑽ 光大证券发生“8.16乌龙”事件,客户委托单是否也有可能被“乌龙”是否有必要考虑转户
客户委托单是客户自己下的,除非客户下单都要委托别人。(客户个人是用自己的账户来下单,不是经过光大再次下单,系统当时就生效的,除非客户自己下单写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