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授权单位
⑴ 专利申请通过后专利发证单位是哪个
专利申请后,如果通过审查的就可以获得专利的授权,专利授权后只能由拥有持有人使用专利,专利持有人可能授权他人使用,收取一定的授权费用,而专利的授权由专门的部分执行,那么专利申请通过后专利发证单位是哪个呢?专利申请通过后专利发证单位是哪个?依据我国专利法的规定,专利通过审查后,由国务院专利行政部门对专利进行授权,而国务院专利行政部门一般指的是国家知识产权局。《中华人民共和国专利法》第三十四条国务院专利行政部门收到发明专利申请后,经初步审查认为符合本法要求的,自申请日起满十八个月,即行公布。国务院专利行政部门可以根据申请人的请求早日公布其申请。第三十九条发明专利申请经实质审查没有发现驳回理由的,由国务院专利行政部门作出授予发明专利权的决定,发给发明专利证书,同时予以登记和公告。发明专利权自公告之日起生效。第四十条实用新型和外观设计专利申请经初步审查没有发现驳回理由的,由国务院专利行政部门作出授予实用新型专利权或者外观设计专利权的决定,发给相应的专利证书,同时予以登记和公告。实用新型专利权和外观设计专利权自公告之日起生效。关于专利申请通过后专利发证单位是哪个?这一问题我们就给大家解答到这里了,如果有更多关于专利申请的问题,大家可以继续关注八戒知识产权,或电话联系我们。
⑵ 如果专利权是单位而发明人是两人以上的情况下专利颁发几本证书呢
专利证书颁发一本。如果专利权人两个及两个以上,其它权利人可以要求颁发专利证书副本。
但专利证书及专利证书副本不归发明人所有,仅属权利人所有。
⑶ 两家单位联合报专利可以吗
两家单位可以联合报专利,专利的所有权为两家共有,其它协定情形除外。可以其中一家自行申请专利或同时委托代理公司申请专利。下面给出一些在委托过程中选择专利申请代理公司的建议:从行业的情况来看,选择申请专利代理公司,不如选择合适的经办人。
非常重要一点是,无论是有名的大型代理公司还是实力派小型代理公司,代理公司是否熟悉你所在的技术领域,经办人是否理解并准确把握你的技术核心。因为不同的技术领域之间的差异是很大的,因此最好选择熟悉和擅长你所在技术领域的代理公司和经办人。但需要注意的是,某些所谓的优秀、著名的代理公司,挂名的代理人并不真正从事专利申请撰写,而是投向了收入更高的专利翻译、官方答复及无效诉讼等工作,专利撰写工作通常交给了经验欠缺的新人来代替。另外,当选择与出名的代理公司合作时,即使指定某些代理人作为经办人,但由于资深代理人往往专职服务于有稳定案源的大型企业客户,中小型企业客户也很难获得期望的代理人。
如果注重质量、注重保护的高技术领域优质专利申请,需要配备懂专利、懂研发的专利+技术复合型高端人才做专利分析、侵权分析,才能正确地深入理解委托人的技术核心、创新思路,才能在有限时间内完成海量的专利技术文献的技术分析、权利对比等大量工作,才能将防御性权利要求或进攻性权利要求等方面的申请策略撰写在权利要求书中,使该专利的独立权利要求权项难以被攻破,具有坚固的稳定性与最宽的保护范围。撰写专利的权利要求时还要考虑发明人所在行业产业的布局、未来发生诉讼的举证证据赔偿等因素,才能恰当其份地引导技术人员完成相应技术路线的规避设计,这些工作对于仅有法务知识及专业基础而没有足够研发经验的代理人根本难以做到。
然而,仅仅是懂技术不懂专利的高端人才的年薪就比常规的代理人的年薪要高很多、往往是很多倍,因此懂技术又懂专利的复合型高端人才就更加稀少。所以,目前能从事高端专利的机构或公司非常缺乏,主要原因就是成本问题,这也是目前知识产权行业的一个痛点。因此,一些高科技客户需要撰写核心专利时,在国内的排名前几位的大所挨个咨询,发现没有能够胜任此项工作的代理人,于是聘请美国500美金/小时,耗时1周左右的人才来撰写,一个专利的代理费是14万,而目前国内比较高端的一个专利代理费是2万。
因此,客观地说,在申请专利时选择代理公司,本质上就是选择撰写专利的经办人。找到价格适中的代理公司、专业度高的经办人,性价比、授权率就非常高。
⑷ 专利的授予单位是什么,求教各位大神
看证书知道,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⑸ 专利授予单位和专利级别指的什么呢
专利级别也就是专利类型:1、外观专利,2、实用新型专利,3、发明专利
其中保护范围最广,法律地位最稳定的是发明专利
授予单位是说专利的专利权所有人是单位,也可以选择专利权人是个人,这个由申请人来选择
⑹ 外观设计专利权被授权后,任何单位或个人未经专利权人许可,都不得为生产经营目的试试专利,其中包括
不得为生产经营目的制造、销售、进口其外观设计专利产品。
法律依据:
根据《专利法》第十一条规定:
发明和实用新型专利权被授予后,除本法另有规定的以外,任何单位或者个人未经专利权人许可,都不得实施其专利,即不得为生产经营目的制造、使用、许诺销售、销售、进口其专利产品,或者使用其专利方法以及使用、许诺销售、销售、进口依照该专利方法直接获得的产品。
外观设计专利权被授予后,任何单位或个人未经专利权人许可,都不得实施其专利,即不得为生产经营目的制造、销售、进口其外观设计专利产品。
(6)专利授权单位扩展阅读:
侵权判断
比对的主体
外观设计专利产品是比发明和实用新型专利产品更具有日常生活性的商品,对于其中某些相近似产品的细微差别,普通消费者往往会忽略掉,而专业人员则很容易分辨出来。
在判断被控侵权产品与外观设计专利产品是否相同或者相近似时,如果从专业人员的角度出发,对权利人来说显然是不公平的。因此,进行外观设计专利侵权判定,应当以普通消费者的审美观察能力为标准,不应当以该外观设计专利所属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的审美观察能力为标准 。
对于类别相同或者相近似的产品,如果普通消费者施以一般注意力不致混淆,则不构成侵权,如果普通消费者施以一般注意力仍不免混淆,则构成侵权。
上文中的普通消费者,是指购买、使用该外观设计专利产品的人。通常情况下,普通消费者与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中“消费者”的涵义是一致的。
但是,对于非通常消费品,如建筑材料、机器零部件、电动工具等,普通消费者不是其购买者,不具有对这类用品的一般知识和认知能力,故能够对其进行相同或相近似比对的主体应当为这类用品的特定消费群体,即销售、购买、安装和使用此类产品的人员。
以普通消费者为侵权判定的主体,并不是要求人民法院在审理外观设计专利侵权纠纷时去追求真正的消费者的意见,而是要求审判人员在判断时,将所处的位置放在普通消费者的水平线上,去认识、感知比对对象的异同
比对的方法
判断外观设计相同或相近似,一般采用以下几种方法:
1、肉眼观察。
判断被控侵权产品是否与外观设计专利产品相同或相近似,应该根据普通消费者用肉眼进行观察时是否会产生混淆来判断,对视觉观察不到的部分,不能借助仪器或化学手段进行分析比较。观察时应以产品易见部位的异同作为判断的依据。
2、隔离观察,直接对比。
在具体判断时,首先应当把外观设计专利产品与被控侵权产品分别摆放,观察时在时间和空间上均要有一定的间隔 .这种隔离观察的方法可以让审判人员对两种产品产生直观的感觉即第一印象。
其次,再将两种产品摆放在一起,由审判人员对两种产品的外观设计进行直接对比分析,以描述二者的异同,将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最终得出二者是否相同或相近似的结论。
3、整体观察,综合判断。
判断被控侵权产品的外观设计与获得专利的外观设计是否相同或相近似,不能仅从外观设计的局部出发,或者把外观设计的各部分割裂开来,而应当从其整体出发,对其所有要素进行整体观察,在整体观察的基础上,对两种产品的外观设计的主要构成和创新点进行综合判断。
⑺ 什么是专利的授权单位,是指申请专利的公司,还是国家
专利的授权单位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⑻ 发明专利是什么单位审批
由国家知识产权局下属的国家专利局。
1.依据《专利法》,发明专利申请的审批程序包括:受理、初步审查阶段、公布、实审以及授权5个阶段,实用新型和外观设计申请不进行早期公布和实质审查,只有3个阶段。
2.受理阶段
3.初步审查阶段
4.公布阶段
5.实质审查阶段
实质审查中未发现驳回理由的,将按规定进入授权程序。6.授权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