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法规授权的组织
1. 法定授权的组织有哪些
行政机关、法律法规的授权组织、行政机关委托的组织。
(一)行政机关实施行政处罚
行政处罚由具有行政处罚权的行政机关在法定职权范围内实施,没有行政处罚权的行政机关或其他组织一般不能实施行政处罚。国务院或者经国务院授权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可以决定一个行政机关行使有关的行政处罚权,但限制人身自由的行政处罚权只能由公安机关行使。
(二)受委托的组织实施行政处罚
根据行政管理活动的需要,并有相应法律、法规或规章的规定,行政机关可以视情况,在法定权限内依法委托符合《行政处罚法》规定条件的组织行使行政处罚权,受委托的组织必须在授权范围内,以委托行政机关名义实施行政处罚,不能再委托其他任何组织或个人实施行政处罚。委托行政机关对受委托的组织实施行政处罚的行为负责监督,并对该组织实施行政处罚行为的后果承担法律责任。
(三)法律法规授权的组织实施行政处罚
法律、法规授权的具有管理公共事务职能的组织,可以在法定授权范围内实施行政处罚。
2. 行政处罚的实施机关中法律法规授权的组织有哪些
这种组织太多了,我只举农业系统的情况吧。根据《植物检疫条例》第三条的规定 县级以上地方各级农业主管部门、林业主管部门所属的植物检疫机构,负责执行国家的植物检疫任务。根据《动物防疫法》第八条的规定“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设立的动物卫生监督机构依照本法规定,负责动物、动物产品的检疫工作和其他有关动物防疫的监督管理执法工作”。这里所说的“植物检疫机构”和“动物卫生监督机构”就是法律法规授权的组织,这些机构一般不是行政机关。不过,近来进行的行政体制改革过程中,把这些机构列为监督管理类事业单位,有些地区还把这些机构作为参照公务员管理的办法进行管理。
其他系统应该也有这方面的组织。你可以向专业部门了解一下。
3. 行政主体中,法律授权的组织有哪些
授权的企业组织有以下几种
一、授权的事业单位或者企业,如高等院校(学历、学位证书的颁发属于教育部相关法规授权),国家电网(电力基础设施的建设与维护权),银行(货币管理权:没收假币、更换破损货币);,铁路运输企业,邮政企业,电信企业等公用事业企业。
二、或者社会团体,如行业协会。授权的自治组织,如村民委员会和居民委员会。
法律法规授权的组织,,可以成为行政主体,这里的法规指的是国务院行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包括规章。
(3)法律法规授权的组织扩展阅读:
一、授权的内设机构,原则上内设机构没有行政职权,但有些内设机构经过法律法规特别授权而享有了一定的行政职权,考试中常见的有专利评审委员会,它是知识产权局的内设机构,商标评审委员会是工商局的内设机构,公安部下属的公安消防局,公安交管局以及公安边防局是公安部的内设机构。
二、授权的议事协调机构
除了以上的六类,其他的国务院办公机构、办事机构、未经授权的内设机构、未经授权的议事协调机构,这是中央机关与机构,地方机关与机构也分为六类:
a.各级地方人民政府,包括县级到省级人民政府。
b.县以上政府各工作部门、直属机构、特设机构,这里与中央工作部门、直属机构、特设机构是一样的,基本上中央有什么部门,地方也有什么部门,这里要注意的是定语,必须是县级以上,乡镇人民政府是没有工作部门、直属机构、特设机构的,乡镇人民政府没有工作部门。
c.各种派出机关,具有准政府的地位,包括省级人民政府派出的地区行政公署,县级人民政府派出的区公所及县级政府或市辖区人民政府派出的街道办事处。
d.中央机关或机构依法设立的分支机构
e.授权的派出机构、内设机构,包括派出所,公安所,税务所,
f.一定条件下的综合执法机构,根据行政处罚法规定和组建的综合执法机构
三、除以上六类之外,其他的地方政府办公机构、办事机构、未经授权的内设机构、派出机构以及未经授权的议事协调机构都不具有行政主体的资格。第三大类是非政府组织和个人,非政府组织经过授权可以成为行政主体,包括四类:
a.授权的企业组织,如铁路运输企业,邮政企业,电信企业等公用事业企业。
b.授权的事业单位。
c.授权的社会团体,如行业协会。
d.授权的村民委员会和居民委员会。
以上四类组织可以根据授权获得行政主体资格,这里必须是授权,仅仅委托不产生主体资格的取得。
4. 行政复议法 法律法规授权的组织
行政复议法 法律法规授权的组织具体有以下几类:
(1)事业组织。事业组织是指为国家创造或改善生产条件,从事为工农业生产服务活动,不以盈利为目的的单位。如一些地方的卫生监督所等
(2)社会团体。法律、法规往往授权它们行使某些行政职能,如律师协会等各种行业协会,
(3)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居民委员会和村民委员会)。
(4)企业组织。企业组织主要是行政管理的对象,但在特定情况下,法律、法规也可授权其行使一定行政职权。如电力公司、有的地方的盐业公司等。
5. 法律、法规授权组织
【社会团体】是指中国公民自愿组成,为实现会员共同意愿,按照其章程开展活动的非营利性社会组织。社会团体经法律、法规授权可以成为行政主体。
【事业单位】是指国家为了社会公益目的,由国家机关举办或者其他组织利用国有资产举办的,从事教育、科技、文化、卫生等活动的社会服务组织。事业单位经法律、法规授权可以成为行政主体。
【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是指村民委员会和居民委员会,是基层群众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组织形式。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经法律、法规授权也可以成为行政主体。如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的规定,村民委员会有办理本村的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教育村民合理利用自然资源,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等方面的行政管理职责。
【行政机构】是指行政机关的组成部分。行政机构有的本身就是行政主体,如国务院组成部门和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的工作部门;有的则需法律、法规授权才能取得行政主体资格。如工商行政管理所、公安派出所、税务所,分别是县级工商行政管理局、公安局、税务局的派出机构,它们分别根据《工商行政管理所条例》、《公安派出所组织条例》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的授权而成为行政主体。
【专门机构】专门机构不是一般的行政机构或行政机关的内设机构,而是根据法律、法规专门成立的机构,依法律、法规的授权具有一定的行政管理职权。如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商标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商标法实施条例》成立的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商标评审委员会等。
6. 论述法律法规授权组织与受委托组织的区别
法律、法规授权的组织与受委托组织的区别
一、是否享有行政职权不同 法律、法规授权的组织:经授权后自身享有被授予的行政职权。 受委托组织:经委托后,自身仍不享有被委托的行政职权,仅仅享有该职权的行使权而已。
二、行事的名义不同 法律、法规授权组织:可以自己名义行事被授予的行政职权。 受委托组织:不可以自己名义行事受委托的行政职权,而应以委托行政机关的名义行使。
三、责任承担主体不同 法律、法规授权的组织:自己承担被授予的行政职权。 受委托组织:自己不承担受委托的行政职权的行使后果,而由委托行政机关承担。 注意:法律、法规授权的组织在行使被授予的行政职权时是行政主体;而受委托组织在行使受委托的行政职权时不是行政主体。
四、是否需要法律依据 法律、法规授权的组织:授权必须有法定依据,若授权没有法定依据的,则应当视为“委托”。 受委托的组织:不强求必须法定依据,除非法律有特别规定。
7. 法律法规规授权的执法组织有哪些
公检法,还有工商、税务、财政、卫生、交通、劳动、水务、国土、环保、规划、建委、发改委等等都有执法权。
8. 行政主体中法律法规授权的组织有哪些
法律 法规 授权的组织,,可以成为行政主体,这里的法规指的是国务院行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包括规章。
《行政诉讼法》第二条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认为行政机关和行政机关工作人员的行政行为侵犯其合法权益,有权依照本法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前款所称行政行为,包括法律、法规、规章授权的组织作出的行政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