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代理许可 » 行政许可行为

行政许可行为

发布时间: 2020-11-26 02:39:24

⑴ 行政许可与行政确认的区别

区别:

1、行为对象不同。行政确认是指对行政相对人既有法律地位、权利义务的确定和认可,主要是指对身份、能力和事实的确认;行政许可的行为对象是许可行政相对人获得为某种行为的权利或资格。一般来说,前者是业已存在,而后者是许可之前不得为之。

2、行为的法律效果不同。行政确认中未被认可的行为或地位将发生无效的结果而不适用法律制裁;而在行政许可中,未经许可而从事的行为将发生违法后果,当事人将因此受到法律制裁。即前者的法律效果具有前溯性,对今后仅是一种预决作用;而后者的法律效果具有后及性,不具有前溯性。

3、所为的意思不同。行政确认行为表明行政主体的态度是对某种状态、事件、物或行为予以法律上的承认、确定或否定;而行政许可行为则是行政主体在对申请人的申请进行审查和判断的前提下,对申请是否予以准许或同意的行为。

4、行为性质不同。行政确认属于确认性或宣示性行政行为,它仅表明现有的状态,而不以法律关系的产生、变更或消灭为目的。行政许可,从其正常状态(即批准)而言是建立、改变或者消灭具体的法律关系,是一种形成性行政行为。

5、内容不同。行政确认行为的内容具有“中立性”,它并不直接为当事人设定权利或义务,对当事人是有利还是不利,取决于确认时原已存在的法律状态或事实状态;而行政许可行为则是一种授益性行政行为,它直接为申请人授益。

6、方式不同。行政确认既有依申请的确认也有依职权的确认;而行政许可则只能是依申请才能发生的行政行为。

7、表现形式不同。行政确认一般只能以证书形式出现;而行政许可的表现形式尽管以书面的形式为主,但也存在口头、默示等许可方式。

(1)行政许可行为扩展阅读:

行政许可中的法律责任:

行政法律责任。应当承担行政法律责任的几种违法行为包括:

(1)规范性文件违法设定行政许可;

(2)行政许可实施机关及其工作人员违反法定的程序实施行政许可;

(3)行政许可实施机关违反法定条件实施行政许可的行为;

(4)行政许可实施机关实施行政许可擅自收费或者不按照法定项目和标准收费的行为;行政许可实施机关及其工作人员截留、挪用、私分或者变相私分实施行政许可依法收取的费用的行为;

(5)行政机关不依法履行监督职责或者监督不力的行为;

(6)行政机关工作人员办理行政许可、实施监督检查,索取或者收受他人财物或者谋取其他利益的行为。

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承担行政法律责任的具体形式是:

(1)有关机关责令设定行政许可的机关改正,或者依法予以撤销;

(2)上级行政机关或者监察机关责令改正;

(3)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所在单位、上级机关或者监察机关给予行政处分;

(4)行政赔偿。

⑵ 属于行政许可行为的有哪些

从行政许可的性质、功能和适用条件的角度来说,大体可以划分为五类:普通许可、特许、认可、核准、登记。

2016年2月3日国务院关于取消13项国务院部门行政许可事项的决定,详见国发〔2016〕10号

附件:国务院决定取消的国务院部门行政许可事项目录(共计13项)

1、价格鉴证师注册核准

2、甲级价格评估机构资质认定

3、开采黄金矿产资质认定

4、地质资料保护登记

5、经营流通人民币审批

6、进入全国银行间同业拆借市场审批

7、商业银行跨境调运人民币现钞审核

8、中药材生产质量管理规范(GAP)认证

9、被清算的外资金融机构提取生息资产审批

10、其他期货经营机构从事期货投资咨询业务资格审批

11、聘请外国专家单位资格认可

12、民航计量检定员资格认可

13、资产管理公司对外处置不良资产备案登记、汇兑核准

(2)行政许可行为扩展阅读:

行政许可的范围:

根据《行政许可法》第12条的规定,下列事项可以设定行政许可:

(二)行政许可的设定事项

根据《行政许可法》规定,下列事项可以设定行政许可:

(1)直接涉及国家安全、公共安全、经济宏观调控、生态环境保护以及直接关系人身健康、生命财产安全等的特定活动,需要按照法定条件予以批准的事项;

(2)有限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公共资源配置以及直接关系公共利益的特定行业的市场准入等,需要赋予特定权利的事项;

(3)提供公众服务并且直接关系公共利益的职业、行业,需要确定具备特殊信誉、特殊条件或者特殊技能等资格、资质的事项;

(4)直接关系公共安全、人身健康、生命财产安全的重要设备、设施、产品、物品,需要按照技术标准、技能等资格、资质的事项;

(5)企业或者其他组织的设立等,需要确定主体资格的事项;

(6)法律、行政法规规定可以设定行政许可的其他事项。

行政许可的排除范围

(1)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能够自主决定的;

(2)市场竞争机制能够有效调节的;

(3)行业组织或者中介机构能够自律管理的;

(4)行政机关采用事后监督等其他行政管理方式能够解决的。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行政许可

⑶ 什么是行政许可行为的主要表现形式和法律术语

行政许可行为是指:行政机关根据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申请,经依法审查,准予其从事特定活动的行政性管理行为。
1.行政许可是依法申请的行政行为。行政相对方针对特定的事项向行政主体提出申请,是行政主体实施行政许可行为的前提条件。无申请则无许可。 2.行政许可的内容是国家一般禁止的活动。行政许可可以一般禁止为前提,以个别解禁为内容。即在国家一般禁止的前提下,对符合特定条件的行政相对方解除禁止使其享有特定的资格或权利,能够实施某项特定的行为。 3.行政许可是行政主体赋予行政相对方某种法律资格或法律权利的具体行政行为。行政许可是针对特定的人、特定的事作出的具有授益性的一种具体行政行为。 4.行政许可是一种外部行政行为。行政许可是行政机关针对行政相对方的一种管理行为,是行政机关依法管理经济和社会事务的一种外部行为。行政机关审批其他行政机关或者其直接管理的事业单位的人事、财务、外事等事项的内部管理行为不属于行政许可。 5.行政许可是一种要式行政行为。行政许可必须遵循一定的法定形式,即应当是明示的书面许可,应当有正规的文书、印章等予以认可和证明。实践中最常见的行政许可的形式就是许可证和执照。

⑷ 行政行为与行政许可

行政许可,是指抄在法律一般禁止的情况下,行政主体根据行政相对方的申请,经依法审查,通过颁发许可证、执照等形式,赋予或确认行政相对方从事某种活动的法律资格或法律权利的一种具体行政行为。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第二条规定,行政许可,是指行政机关根据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申请,经依法审查,准予其从事特定活动的行为。

⑸ 工商局颁发营业执照,以及登记等行为是行政许可行为吗为什么有的说是有的说不是比如酒水经营执照以及

是的;其属于根据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申请,经依法审查,准予其从事特定活动的回行为。

依据《中华答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第二条规定:本法所称行政许可,为行政机关根据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申请,经依法审查,准予其从事特定活动的行为。

实施行政许可,应当遵循便民的原则,提高办事效率,提供优质服务。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对行政机关实施行政许可,享有陈述权、申辩权;有权依法申请行政复议或者提起行政诉讼;其合法权益因行政机关违法实施行政许可受到损害的,有权依法要求赔偿。

(5)行政许可行为扩展阅读:

行政许可的相关要求规定:

1、法律、法规授权的具有管理公共事务职能的组织,在法定授权范围内,以自己的名义实施行政许可。被授权的组织适用本法有关行政机关的规定。

2、行政机关在其法定职权范围内,依照法律、法规、规章的规定,可以委托其他行政机关实施行政许可。委托机关应当将受委托行政机关和受委托实施行政许可的内容予以公告。

⑹ 行政许可是行政机关的( )行为。 谢谢

B. 批准

行政机关根据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申请,经依法审查,准予其从事特定活动的行为。一般而言,行政许可具有以下特征:行政许可是行政机关管理性的行政行为。行政许可是对社会实施的外部管理行为。行政许可是根据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提出的申请产生的行政行为,无申请则不产生行政许可。行政许可是准予行政相对人从事特定活动的行为。

⑺ 行政审批和行政许可的区别是什么

1、行政许可,即通常说的行政审批,是指行政机关根据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申请,经依法审查,准予其从事特定活动的行为。有以下四个方面的特征:

(1)行政许可是依申请的行为。

(2)行政许可是管理性行为。

(3)行政许可是管理经济和社会事务的外部行为。

(4)行政许可是准予相对人从事特定活动的行为。

2、审批:是指政府机关或授权单位,根据法律、法规、行政规章及有关文件,对相对人从事某种行为、申请某种权利或资格等进行具有限制性管理的行为。

审批有三个基本要素:一是指标额度限制;二是审批机关有选择决定权;三是一般都是终审。

审批最主要特点是审批机关有选择决定权,即使符合规定的条件,也可以不批准。

⑻ 行政许可是一种什么样的行政行为

行政许可,是指行政机关根据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申请,经依法审查准予其版从事特权定活动的行为。

行政许可,指国家行政机关对不特定的一般人依法负有不作为义务的事项,在特定条件下,对特定对象解除禁令,允许他作为的行政活动。行政许可法对行政许可的立法界定是“指行政机关根据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申请,经依法审查,准予其从事特定活动的行为。

(8)行政许可行为扩展阅读

行政许可的作用

1、行政许可是国家对社会经济、政治、文化活动进行宏观调控的有力手段,有助于从直接命令式的行政手段过渡到间接许可的法律手段。

2、行政许可有利于维护社会经济秩序,保障广大消费者及公民的权益。

3、行政许可有利于保障社会公共利益,维护公共安全和社会秩序。

4、行政许可有利于控制进出口贸易,保护和发展民族经济。

5、行政许可有利于资源的合理配置和环境保护,促进人与环境的和谐、健康、协调发展。

⑼ 行政许可与行政确认的区别和联系

1、概念不同

(1)行政许可,指国家行政机关对不特定的一般人依法负有不作为义务的事项,在特定条件下,对特定对象解除禁令,允许他作为的行政活动。

(2)行政确认是指行政主体依法对行政相对人的法律地位、法律关系或有关法律事实进行甄别,给予确定、认定、证明(或证伪)并予以宣告的具体行政行为。

2、两者的行为对象不同。

(1)行政许可是许可行政相对人获得为某种行为的权利或资格。

(2)行政确认是对行政相对人既有法律地位、权利义务的确定和认可,主要是指对身份、能力和事实的确认;

3、两者的内容不同。

(1)行政许可行为则是一种授益性行政行为,它直接为申请人授益。

(2)行政确认行为则具有“中立性”,它并不直接为当事人设定权利或义务,对当事人是有利还是不利,则需要取决于确认时已经存在的法律状态或者事实状态。

4、两者的法律效果不同。

(1)在行政许可中,未经许可而从事的行为将会发生违法后果,当事人也会因此受到法律制裁。

(2)行政确认中未被认可的行为或地位将发生无效的结果而不适用法律制裁。

5、两者的方式不同。

(1)行政许可则只能是依申请才能发生的行政行为。

(2)行政确认既有依申请的确认也有依职权的确认。

(9)行政许可行为扩展阅读:

行政许可的相关原则

1、合法性原则

设定和实施行政许可,应当依照法定的权限、范围、条件和程序。合法性原则也称为行政许可法定原则。

2、公开、公平、公正原则

行政机关从事某种活动或者实施某种行为的过程和结果应当公开;行政机关在履行职责、行使权力时,不仅在实体和程序上都要合法,而且还要合乎常理。行政许可机关应当平等地对待所有个人和组织。

3、便民原则

行政机关实施行政许可,应当由一个机构统一受理申请,统一送达行政许可决定,并为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申请行政许可尽量提供方便。

4、救济原则

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对行政机关实施行政许可,享有陈述权、申辩权;有权依法申请行政复议或者提起行政诉讼;其合法权益因行政机关违法实施行政许可受到损害的,有权依法要求赔偿。

5、信赖保护原则

行政机关不得擅自改变已经生效的行政许可。行政许可决定所依据的法律、法规、规章修改或者废止,或者准予行政许可所依据的客观情况发生重大变化,行政机关为了公共利益的需要,可以依法变更或者撤回已经生效的行政许可,但应当对由此给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造成的财产损失依法给予补偿。

6、行政许可一般不得转让原则

除法律、法规规定可以转让的行政许可外,其他行政许可不得转让。

7、监督原则

行政机关应当依法加强对行政机关实施行政许可和从事行政许可事项活动的监督。

热点内容
美发店认证 发布:2021-03-16 21:43:38 浏览:443
物业纠纷原因 发布:2021-03-16 21:42:46 浏览:474
全国著名不孕不育医院 发布:2021-03-16 21:42:24 浏览:679
知名明星确诊 发布:2021-03-16 21:42:04 浏览:14
ipad大专有用吗 发布:2021-03-16 21:40:58 浏览:670
公务员协议班值得吗 发布:2021-03-16 21:40:00 浏览:21
知名书店品牌 发布:2021-03-16 21:39:09 浏览:949
q雷授权码在哪里买 发布:2021-03-16 21:38:44 浏览:852
图书天猫转让 发布:2021-03-16 21:38:26 浏览:707
宝宝水杯品牌 发布:2021-03-16 21:35:56 浏览:8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