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代理许可 » 中历史专有名词

中历史专有名词

发布时间: 2020-12-04 20:44:59

Ⅰ 搜索历史专有名词的软件

中国上下五千年

Ⅱ 有没有解释历史专有名词的书,求推荐

《中国历史大辞典(套装共6册)》包含了五千年中华文明的基本内容,全面准确地反映专出中国历史的概貌。《中属国历史大辞典(套装共6册)》收词近7万条,902万字,涵括了中国古代政治史、经济史、军事史、思想史、文化史、教育史、法制史、科技史、民族史、风俗史、宗教史、外交史等各个领域,依据历史朝代和专门领域分为先秦、秦汉、魏晋南北朝、隋唐五代、宋、辽夏金元、明、清(上、下)和民族史、历史地理、思想史、史学史、科技史等十四卷。全面发掘和整理了中华民族的历史遗产,反映和总结了以往中国历史学科的重要研究成果,传播和弘扬了中国泱泱古国的历史文明,堪称当今世界上最全面、最权威的中国历史网络全书。

Ⅲ 名词解释(历史专业)

前朝后寝:这是宫室(或称宫殿)自身的布局。大体上有前后两部分,一墙之隔,“前堂后室”,即“前朝后寝”。所谓“前朝”,即为帝王上朝治政、举行大典之处。所谓“后寝”,即帝王与后妃们生活居住的地方。在“前朝”中央靠墙处,设有御座,这是帝王上朝坐的地方;在“后寝”,则设有床具,供休憩之用。

满汉全席:满汉全席是我国一种具有浓郁民族特色的巨型宴席。既有宫廷菜肴之特色,又有地方风味之精华;突出满族菜点特殊风味,烧烤、火锅、涮锅几乎不可缺少的菜点,同时又展示了汉族烹调的特色,扒、炸、炒、熘、烧等兼备,实乃中华菜系文化的瑰宝。 满汉全席原是官场中举办宴会时满人和汉人合坐的一种全席。满汉全席上菜一般起码一百零八种(南菜54道和北菜54道),分三天吃完。满汉全席菜式有咸有甜,有荤有素,取材广泛,用料精细,山珍海味无所不包。
满汉全席菜点精美,礼仪讲究,形成了引人注目的独特风格。入席前,先上二对香,茶水和手碟;台面上有四鲜果、四干果、四看果和四蜜饯;入席后先上冷盘然后热炒菜、大菜,甜菜依次上桌。满汉全席,分为六宴,均以清宫著名大宴命名。汇集满汉众多名馔,择取时鲜海味,搜寻山珍异兽。全席计有冷荤热肴一百九十六品,点心茶食一百二十四品,计肴馔三百二十品。合用全套粉彩万寿餐具,配以银器,富贵华丽,用餐环境古雅庄重。席间专请名师奏古乐伴宴,沿典雅遗风,礼仪严谨庄重,承传统美德,侍膳奉敬校宫廷之周,令客人留连忘返。全席食毕,可使您领略中华烹饪之博精,饮食文化之渊源,尽享万物之灵之至尊。
满汉全席以北京、山东、江浙菜为主。后来闽粤等地的菜肴也依次出现在巨型宴席之上。南菜54道:30道江浙菜,12道福建菜,12道广东菜。北菜54道:12道满族菜,12道北京菜,30道山东菜。可惜的是当时川菜尚未流行。如果加入川菜,满汉全席将锦上添花。

黄肠题凑:“题凑”是一种葬式,始于上古,多见于汉代,汉以后很少再用。 黄肠题凑:西汉帝王陵寝椁室四周用柏木堆垒成的框形结构,“黄肠题凑”一名最初见于《汉书·霍光传》。根据汉代的礼制,黄肠题凑与梓宫、便房、外藏椁同属帝王陵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但经朝廷特赐,个别勋臣贵戚也可使用。墓葬中的“题凑”结构,据文献记载,至迟在战国时期已经出现,但缺乏实物的证据。从已有的汉代考古材料可知:“题凑”在结构上的基本特点,一是层层平铺、叠垒,一般不用榫卯;二是“木头皆内向”,即题凑四壁所垒筑的枋木(或木条)全与同侧椁室壁板呈垂直方向,若从内侧看,四壁都只见枋木的端头,题凑的名称便是由这种特定的方式衍生出来的。“黄肠”则因题凑用的木材都是剥去树皮的柏木枋(椽),以木色淡黄而得名。“黄肠题凑”皆发现于竖穴木椁墓中。例如,长沙象鼻嘴1号墓、北京大葆台1号墓等都使用了黄肠题凑。“黄肠题凑”指西汉帝王陵寝椁室四周用柏木枋堆垒成的框形结构。所谓“黄肠”,颜师古注引苏林的说法即柏木黄心,即去皮后的柏木。棺椁周围用木头垒起一圈墙,上面盖上顶板,就像一间房子似的,外面还有便房。天子以下的诸侯、大夫、士也可用题凑。但一般不能用柏木,而用松木及杂木等。但经天子特许,诸侯王和重臣死后也可用黄肠题凑,如汉霍光死,汉宣帝“赐给梓宫、便房、黄肠题凑各一具”。
“黄肠题凑”一名最初见于《吕氏春秋》,据书中记载,天子礼葬时,用柏木堆垒成棺椁形状,外面有便房,也用柏木堆垒成,里面放有大量陪葬品。
根据汉代礼制,黄肠题凑与玉衣、 梓宫、便房、外藏椁同属帝王陵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但经朝廷特赐,个别勋臣贵戚也可使用。《汉书·霍光传》:光薨。赐梓宫、便房、黄肠题凑各一具,枞木外藏椁十五具。颜师古注引苏林日;以柏木黄心致累棺外,故曰黄肠。木头皆内向,所以为固也。由此可知,黄肠题凑是设在棺椁以外的一种木结构,它是由黄色的柏木心堆垒而成。黄肠是堆垒在棺椁外的柏木,用柏木构筑的题凑即为黄肠题凑。它和梓宫、便房、外藏椁等构成了汉代帝王的专用葬制,而其他的皇亲国戚及高官大臣只有经过天子的特赐才可享用。
使用"黄肠题凑",一方面在于表示墓主人的身份和地位,另一方面也有利于保护棺木,使之不受损坏。作为柏木的黄色木心作题凑的椁室的"黄肠题凑"葬制在西汉初开始出现,是汉代厚葬之风的产物,著名的有北京大葆台西汉墓和石景山区老山汉墓,以及保存最好、形制最复杂的"黄肠题凑"江苏高邮的西汉中晚期某代广灵王或王后墓等。这些棺椁都采自深山穷谷中的名贵木材楠木、柏木和梓木,装饰精致,制造考究,耗资巨大。如北京大葆台"黄肠题凑",黄心柏木多达15880根! 北京老山汉墓发掘时曾有专门报道。
“黄肠题凑”墓穴重要的代表就是位于扬州的“扬州天山汉墓”和北京大葆台广阳王刘建与王后合葬墓规格最高,最宏大。
葬具名。棺木之外以黄肠紧密累叠而成的橔。黄肠即柏木之心,其色黄而质地致密,亦称“刚柏”。题凑谓以木条木块累叠互嵌,其端皆内向聚合,敦上成屋之四阿状,为汉代皇帝及诸侯王特用葬具。然个别权贵如霍光、董贤亦得恩准用之。建国后发掘的北京丰台大葆台汉墓(可能为燕刺王刘旦墓)及河北定县(今定州)中山简王刘焉墓均可见其遗制。唯刘焉墓以黄色之石代黄肠木,与《后汉书》所载曾征发六州十八郡黄肠木为之营葬事有所不同。

Ⅳ 急求童鞋帮忙翻译“中国银行新线存款历史交易明细清单”的专有名词⋯⋯我真的跪谢了⋯

应付利息结息,interest settlement for accrued interest payable,或interest settlement of payable interest
无存折现金存款,non-passbook cash deposit
无存折现金取款,non-passbook cash withdrawal
ATM存款,ATM deposit
ATM取款,ATM withdrawal
无折直接回贷记,non-passbook direct credit
无折转客答户帐,non-passbook customer transferring
对私电子汇划费,electronic transferring fee for private customers
对私电子手续费,electronic procere fee for private customers

供参

Ⅳ 历史专有名词

行政制度,是指有关国家行政机关的组成、体制、权限、活动方式等方面的一系列规范和惯例。

政治制度指的是在特定社会中,统治阶级通过组织政权以实现其政治统治的原则和方式的总和.

奴隶主拥有奴隶的制度。劳力活动须以奴隶为主,无报酬,且无人身自由。一个人类社会中,如果大部分物质生产领域劳动者是奴隶,这样的社会,叫奴隶社会。


封建社会是分封制定义的一种社会制度。这种制度下,国王向各类封建领主授予采邑,而封建领主向国王效忠,从而形成了一种金字塔式的国家治理结构。

Ⅵ 跪求历史专有名词(英文)翻译器有哪些

Historical terminology
Translate.google.com谷歌翻译
Iciba.com词霸

Ⅶ 历史专业名词解释,比如资本主义,不是什么历史事件或者历史人物。

资本主义,也被称为自由市场经济或自由企业经济[1],其特色是个人或是企业拥有资本财,且投资活动是由个人决策左右,而非由国家所控制[2],一般并没有准确之定义,不同的经济学家也对资本主义有不同的定义[3],一般而言资本主义指的是一种经济学或经济社会学的制度,在这样的制度下绝大部分的生产资料都归私人所有,并借着雇佣或劳动的手段以生产资料创造利润。在这种制度里,商品和服务借由货币在自由市场里流通。投资的决定由私人进行,生产和销售主要由公司和工商业控制并互相竞争[4],依照各自的利益采取行动。
大多数发达国家都被视为“混合经济”[5],因为政府多半会去关注社会上生产面的活动与问题,进而加以涉入甚至掌握生产,对经济活动采行干涉主义,而非全然的资本主义。

词源

“capital”一词来源于对动物的买卖及占有,“capital”源于拉丁词语“capitalis”,“capitalis”则源于原始印欧语的“kaput”——意思是“头”,“头”是一种在远古年代的欧洲测量财富的方式:一个人拥有越多“头”牛,那么此人也就越富有。“chattel”(意思是商品,动物或奴隶)和“cattle”(牛)这两个字也是从“kaput”衍生而来的。
在许多语言中,货币的名称以及某些经济学理所用的术语至今仍然保存着它们与动物买卖及原始贸易在词汇上的联系,譬如“fee”(费)是从高地古德语中的“faihu”(牛,钱)一词衍生而来,“rupee”(卢比)是从梵文中的“rupya”(银)一词衍生而来,“buck”(一块钱)原指一种鹿皮,“pecuniary”(金钱的)是从拉丁文中的“pecu”(一个人的牛群及羊群)一词衍生而来,“stock”(股票)是从英文中的“livestock”(牲口)一词衍生而来,“peso”(比索)是从梵文中的“pashu”(牛)一词衍生而来,等等。
“Kapitalist”一词在1848年马克思和恩格斯所发表的《共产党宣言》里第一次出现,不过,宣言里并没有出现后来德语里与“capitalism”同义的“Kapitalismus”一词。第一个使用“capitalism”一词的是英国小说家威廉·梅克匹斯·萨克雷(William Makepeace Thackeray),他以此表示大量资本的所有权,而非一种生产制度。
1867年皮埃尔-约瑟夫·普鲁东(Pierre-Joseph Proudhon)使用了“资本家”一词来称呼资本的所有人,而马克思和恩格斯则使用了“资本形式的生产”(kapitalistische Proktionsform),并在资本论里使用“Kapitalist”和“capitalist”等名称(表示资本的私人所有人)。不过,第一个使用“资本主义”一词来形容生产制度的是德国经济学家维纳·宋巴特(Werner Sombart),于1902年的著作Die Juden und das Wirtschaftsleben里。宋巴特的密友和同僚马克斯·韦伯也在1904年的《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Die protestantische Ethik und der Geist des Kapitalismus)使用这一词。
辞典里对于资本主义的定义总是不断改变。例如,1909年出版的《世纪辞典》(Century Dictionary)对于资本主义的定义是:
拥有资本或财产的国家;和对于资本的占有。
众多资本集中在少数人的手上;以及,对于大量或联合的资本的权力或影响力。
至于当代的定义,或许是因为受到了19世纪的哲学和意识形态争论的影响,则将其定义为一种“经济制度”(如同宋巴特和韦伯使用的)。例如梅里厄姆-韦伯斯特词典里对资本主义的定义是:“一个由私人或公司拥有资本财的经济系统,经由私人的决定进行投资而非经由国家的控制,以及价格、生产、销售产品主要都由自由市场所决定。”
不过,英国1987年版的《牛津英语辞典》将其定义为:“占有资本的状况;资本家的身份;拥护资本家存在的制度。”这与美国辞典的定义差异也或许是因为意识形态和词源解释不同而造成的。
[编辑]资本家理论

许多人强调对于资本的私人所有权是资本主义的本质,或强调自由市场的重要性对于资本聚集和资本主义机制而言是不可或缺的。一些人则以阶级的分析来研究资本主义,包括了社会的阶级架构以及劳工与资产阶级间的关系。一些人则注重国际贸易制度的发展。不过,资本主义所假设的本质,是一个允许人们借由货币贸易来追求利润的社会。
在叙述资本主义时,哈耶克指出资本主义在经济上的自我组织特质,经济并非交由政府管理,而是依赖自由价格机制来协调资源的分配。许多人例如亚当·斯密主张个人追求各自利益的价值观,以反对利他主义提倡共同替“公共利益”服务的主张。他们认为借由个人和公司追求各自的利益才能创造更有效的社会利益。
人类经济学家卡尔·波兰尼(Karl Polanyi)则主张亚当·斯密当时主要只是论述一个生产的组织时期。对波兰尼而言,资本主义与早期的商业时期的重商主义不同,因为资本主义将土地、劳动力、和货币商品化了。而重工主义则是在产业的工厂制度转变为国际化的商业架构过程中所浮现的问题,在历史的角度上,这个系统需要一个能确保支援产业成分的机制,才能将其商品化;而不是透过自我组织的行动过程。他以此推论认为国家必须有力而紧密地干预经济。
这些理论家也注意到欧洲国家在16世纪至19世纪之间的各种经济制度的改变,尤其是在个人和团体以“公司”(或法人)形式来买卖资本产品的权利问题上,以及对于土地、劳工、和货币(参见金融和信用)在自由市场上(参见贸易)的买卖,并且也改倚赖国家来保护私人财产的权利,而不是透过封建形式的保护和义务制度。
由于资本主义一词的模糊定义,讨论和争议也由此浮现。特别是在对于资本主义是否为一种真正的制度、或观念的争论上,例如它是否真的在经济学上被运用?而如果答案是否定的,那么资本主义在什么情况下才会存在?(参见混合经济)。在历史的观点上,也有争论围绕于资本主义是否存在于特定的时代或地理区域,又或者资本主义是否于各种时代和地点都曾存在过。一些人将资本主义解释为纯为的经济制度,一些人则认为资本主义是一种政治、社会、和文化制度的结合。
[编辑]资本主义与其他经济制度的比较

资本主义与封建制度对照之下,在封建制度里君主控制了立法权力和宣称土地所有权的权力—而无需去购买土地。君王将土地授与封臣(或称诸侯),封臣则对君王提供各种服务,封臣也以农奴来耕作土地。
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对照之下,在理论上社会主义制度里的生产资料是由人民集体(或国家)控制并运作。若与共产主义比较,共产主义制度里生产资料是集体所有,而不是由老板或雇主所有,而生产过程也是集体化的,以达成“废除资产阶级的财产(私人财产)”[1]。另外,如同卡尔·马克思主张的,劳动的产品也是“依据每个人需求”直接分发 [2],而“购买和贩卖”则被废止。(共产党宣言)
以市场经济为基础的资本主义也反对计划经济,在计划经济里“经济的要件(如劳工、资本、和自然资源)都受到政府控制和管制,以达成政府所预期的经济发展计划”[6]。资本主义也被与社团主义相比较,在社团主义制度里私人企业与政府紧密勾结,表面上则宣称为了国家的利益服务。正处于阶级斗争阶段(以及革命时期)的国家在物质上也会出现重大改变,例如工业化的发展,并产生战时经济和商品化的特色。
参与型经济和议会共产主义(council communism)则是其他形式的制度,劳工与消费者的议会利用自治的方法来达成决策,并反对由大企业或国家企业控制经济。

大多数被称为资本主义的理论家都是在18世纪、19世纪、和20世纪出现的,例如在工业革命和欧洲的帝国主义时期(例如斯密、李嘉图、马克思),和大萧条时期(如凯恩斯)和冷战时期(如哈耶克、弗里德曼)。
这些理论家定义资本主义为一种资本由私营的个体们(有时也被称为“资本家”)拥有的制度,而经济的决策和决定是由市场进行—亦即借由贩卖者和购买者之间透过协议所进行的贸易;借着市场的智慧和企业家精神,以及由法律保护的财产权和契约制度来运作。这些理论家也试着解释为何资本主义能产生比由政府介入的经济更大的经济成长。(参见经济学、政治哲学、自由放任)
芬兰国会议员安德斯·屈德纽斯(Anders Chydenius)在1765年出版了The National Gain一书,成为第一个提倡贸易和产业自由以及自由主义原则的人,11年后的1776年亚当·斯密出版了国富论一书。
对于资本主义的概念也随着时间而不断改变,也随着政治观点和分析方式而有所差异。亚当·斯密所支持的经济自由主义专注于人类私利所扮演的的启蒙角色(“看不见的手”),以及特定的在增加资本聚集效率上所扮演的角色。
一些资本主义的拥护者(如米尔顿·弗里德曼、艾茵·兰德、和阿伦·格林斯潘)都强调自由市场所扮演的角色,他们相信自由市场能提升个体间的合作、创新、经济成长、以及自由。一些人(如社会学家伊曼纽尔·沃勒斯坦(Immanuel Wallerstein))认为资本主义的枢纽在于一个能让产品和服务于市场进行贸易的经济制度,而资本产品属于非国家的实体所有,在全球的规模之上运作。
对其他人而言(如卡尔·马克思),资本主义则被定义为一种在历史上前所未见的社会关系,导致了劳工市场的产生,大多数人为了生活而必须出卖他们的劳力。
奥地利经济学派的经济学家则主张,由于经济自行组织的现象,没有经过政府计划和指引的经济将会有更优越的效率。许多人将资本主义作为市场经济的同义词。

资本主义经济的特色

拥护者和批评者们都同意资本主义拥有以下的特色:私营部分、私人所有权、自由企业、利润、财富的不平等分配、竞争、自我组织、市场(包括劳工市场)的存在、以及追求私人利益。
至于由政府大量干预经济—包括由国家掌控生产资料的所有权—混合一些自由市场特色的经济制度通常称为混合经济,而不是资本主义 [3]。如果政府干预的程度远远高过私人的决策部分,那么这种经济则被称为中央集权。一些人如米尔顿·弗里德曼则反对任何政府对经济的干预。依照一些定义方式,所有的发达国家都属于资本主义制度,或者是根基于资本主义上的混合经济制度。一些人则认为全世界已经结合为一个全球化的资本主义制度,甚至是那些仍拒绝资本主义的国家,也都在一个全球性的资本主义经济里运作。

对生产资料的私人所有权
资本主义的必要特征是以法规制度来确立和保护私人的财产,尤其是对生产资料的私人所有权。私人财产权在早期的法律制度便已存在,例如古罗马 [4],但对于这些权利的保护则较为困难,因为当时罗马并没有警察存在 [5]。罗马和一些早期的制度经常逼迫弱者付费给有权势的庇护人或贵族以换取保护。
拥护者们主张,稳固的财产和法律制度使资本主义能促成:
最大的独立性;
更清楚而确实的所有权;
统一并整合全国的财产法规和财产资讯;
借由惩罚贸易中的诈骗行为来提升信任;
借由更正式而复杂的所有权书面契约,将能更轻易的分担风险和公司中的所有权;
借由更多借贷的担保项目,新的投资计划将更容易借贷资金;
更容易获得可信度更高的借债信用历史和财产价值的情报;
强化财产所有权契约文件的代替性、标准性、和可移动性,替全国性的市场架构铺路,并能使个人和公司实体更轻易的转移财产。
而这些全都能促进经济的成长。
与社会主义相较,资本主义坚持私人财产的个人所有权,特别是生产资料的私人所有权。资本主义的支持者经常强调,在生产资料不受政府控制的情况下,将能最大化经济的生产力。路德维希·冯·米塞斯主张“在历史上,生产资料的私有化程度,是和人类从动物状况进化至现代文明的发展一致的”[6]。在现代,每个国家里的生产资料多多少少都有一部分归政府所有,不过,只有绝大部分的所有权都归私人拥有的经济体系才能被视为资本主义。

Ⅷ 历史专业的名词解释该怎么背

名词解释复的出题形式比较灵活,制比如把简答或是论述题修改都有可能成为名词解释,其实准备名词解释,不需要死记硬背,在准备名词解释的时候,你一定解释清“名词”的时间,范围,性质,用一句话阐明,就相当于盖个帽子,然后再具体阐述一下详细的内容,就像穿个衣服,最后阐述这个“名词”的影响,可以比喻为履靴。
比如“典制体”作名词解释。
典制体:又叫典制体,典制体史书,以典制为中心,记述历代典章制度及其因革损益而发展成的史书体裁。(盖帽)
它以分门别类为表述上的特点,比较有代表的典制体有唐朝刘知己编修的《通典》等。(穿衣)
典制体的出现丰富我国史书体裁,记述了历代的典章制度,为历史研究提供更多的史料。(履靴)
通过例子,可以对名词解释这类题目做个分类。一般名词解释不外乎出自政治制度,经济专用,文化方面等。所以在做名词解释的时候,第一句话一定点明是什么性质,出现的时间等这些基本的因素。即便你记不清它的详细内容或是影响,也可以做到有话可说了。

Ⅸ 高中历史里面有很多专有名词的意思都不怎么懂,比如商品经济自然经济,债权,商品输出资本输出什么的。...

根据字面的意思理解就好了,没有必要去纠结那些专有名词,又不是搞研究,对吧?所以不要花时间在这个方面了,高中历史一般好理解的.
祝你好运!

Ⅹ 请问有没有什么软件可以查历史专业的名词,谢谢

援引自某学习资料:
~そうです经常表示状态和传闻。表示状态的~そうです在描述看到某物时立刻就想到的事的时候使用。~そうですは的前面不能接过去式。能接:い形容词、な形容词、动词。虽然不能接名词,但有~ではなさそう这种形式。
接动词的时候表示现在开始某事发生的可能性。
与动词连接的场合,用于在视觉上发现某种现象即将发生而说的时候,强调即将发生的状态时,1、使用副词「今にも」
例:今にも 雨が 降りそうです。
译:好想马上要下雨。
棚から 荷物が 落ちそうですよ。
似乎书架上有东西掉下来。

2. 动词原形+そうです。表示据说~怎么样
例:明日は雨が降るそうです。
译:明天据说有雨。
3、接表示状态的动词”ある、いる、持っている”的时候,和~ようです的意思相近
あの人はお金がありそうですね。
あの人はお金があるようですね。
表示传闻的”~そうです”在传达听到的话的时候使用。接:い形容词、な形容词、和动词一般形式。接续上与表示状态的”~そうです”不同。没有~そうでした这种形式。
あのレストランはおいしいそうです。 あのレストランはおいしかったそうです。
彼は元気だそうです。 彼は元気ではないそうです。 雨が降るそうです。雨が降らないそうです。 雨が降ったそうです。雨が降らなかったそうです
与い形容词,な形容词接续的场合,表示并非做了实际确认,而是从外表上观察好像如此的意思。
例:この料理は おいしそうです。
译: 这个才看起来很好吃。
リーさんは 暇そうです。
译: 小李好像很闲。

热点内容
美发店认证 发布:2021-03-16 21:43:38 浏览:443
物业纠纷原因 发布:2021-03-16 21:42:46 浏览:474
全国著名不孕不育医院 发布:2021-03-16 21:42:24 浏览:679
知名明星确诊 发布:2021-03-16 21:42:04 浏览:14
ipad大专有用吗 发布:2021-03-16 21:40:58 浏览:670
公务员协议班值得吗 发布:2021-03-16 21:40:00 浏览:21
知名书店品牌 发布:2021-03-16 21:39:09 浏览:949
q雷授权码在哪里买 发布:2021-03-16 21:38:44 浏览:852
图书天猫转让 发布:2021-03-16 21:38:26 浏览:707
宝宝水杯品牌 发布:2021-03-16 21:35:56 浏览:8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