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m授權
1. 強行使用ARM架構不行嗎,為什麼非得授權
x86架構引領了電腦市場,而ARM架構統領了手機市場。x86架構只有Intel、AMD等少數企業可以用,而ARM旗下擁有大約1000種不同的許可,320個許可持有發/合作夥伴(其中僅有15家擁有架構許可),包括我們熟知的蘋果、三星、華為、高通、聯發科、博通、任天堂、Intel、AMD、英偉達等等。
就算可以強行使用ARM的架構,你可能也並沒有想到這種行為會產生的後果。很快就會收到ARM的法院傳票,晶元工廠不敢生產(能生產晶元的就那麼幾家,人家不傻),市場不敢銷售。除了會面臨法律訴訟外,意味著以後不會再有生意了,因為名聲臭了。以上個人淺見,歡迎批評指正。認同我的看法,請點個贊再走,感謝!喜歡我的,請關注我,再次感謝!
2. 為什麼cpu架構需要ARM授權
cpu的架構,是受到各種專利技術保護的。如果想採用某種架構生產cpu,就必須獲得相應的授權。否則就是違法的。
很多時候,cpu生產廠家之間通過交叉授權等方式來共同發財。
3. ARM的授權級別怎麼劃分和區別 什麼情況下被授權公司可以在授權給其他公司
眾所周知,ARM生態系統之所以比x86環境更有生機,最重要的原因在於ARM相對開放的授權生產方式。任何企業都可以通過購買不同等級的ARM授權,來獲得屬於自己的ARM處理器。
ARM授權從高到低大體分為三種,即架構授權、內核授權以及使用授權(實際的授權中,授權費用會根據其製造特性、用途、對架構的改動以及所選ARM架構版本的不同特性而出現較大差異)。
架構授權:
顧名思義,指令集授權是指企業購買了架構級的ARM處理器設計、製造許可。有了這一級別的授權,廠商便可以從整個架構和指令集方面入手,對ARM架構進行大幅度改造,甚至可以對ARM指令集進行擴展或縮減,以便達到更高性能、更低功耗或更低成本等不同目的。擁有架構授權的典型廠商包括高通、蘋果、微軟等財大氣粗的行業巨頭,因此架構級授權的價格可想而知;當然,擁有架構級授權的高通和蘋果所製造的ARM處理器也總是擁有更低的功耗和更高的性能。
內核授權:
內核授權則是指用戶可以將其所購買的ARM核心應用到其自行設計的晶元中。但用戶不得對其購買的ARM核心本身進行修改。擁有內核級授權的廠商多如牛毛,包括德州儀器、博通、飛思卡爾、富士通以及Calxeda等等等等。內核授權通常價格更低,但由於ARM架構本身擁有非常良好的擴展性,因此,擁有內核授權的廠商亦可通過ARM架構的外圍設計,在保持ARM處理器自身特性的前提下實現眾多功能。
使用授權:
作為最低的授權等級,擁有使用授權的用戶只能購買已經封裝好的ARM處理器核心,而如果想要實現更多功能和特性,則只能通過增加封裝之外的DSP核心的形式來實現(當然,也可以通過對晶元的再封裝方法來實現)。由於擔心對知識產權保護不力,ARM對很多中國背景的企業均採取這一級別的授權。
間接授權:
需要說明的是,上述三種級別的授權均不允許被授權者再次出售ARM架構授權。而對於半導體工廠而言,ARM通常會對其進行特殊授權。這使得台積電、三星半導體等擁有半導體代工業務的企業不僅能夠直接向用戶出貨擁有ARM內核的晶元,更在一定情況下擁有重置ARM內核的實力和權力。這也就讓很多根本無法取得ARM授權的企業能夠間接的使用或擁有ARM核心;當然,這種方法所帶來的成本通常也比要直接從ARM手中買授權的價格高出數倍。簡單的說,晶元代工廠在某種程度上扮演了ARM授權代理商的角色,其存在可以滿足某些用戶小批量生產以及早期論證和試驗的需要。
4. ARM授權的構架,包括哪些內容只是包括構架,指令集,包不包括cpu核心本身的設計
大致上兩種情況
最常見的就是公版,比如華為的麒麟這種,960就是公版,cpu部分完全設計好,但是你自己要選擇gpu和基帶(偷懶就直接外掛),cpu部分完全不需要自己去考慮;
提供基礎的核心設計,類似於蘋果的cpu,基礎由arm提供,蘋果進行增補修改,這種同樣不包括gpu和基帶,具體到蘋果的cpu來說,目前蘋果的基帶晶元仍然還是外置解決;
1是完全設計好cpu部分,這也是為什麼麒麟被噴為貼牌貨,2是需要自己修改,高通的820,821這種也是修改過的,2可以理解為超市裡面的半成品菜,東西都是配好的,你自己弄熟就可以用了,但是這個時候的所謂「修改」「設計」的技術含量都比較低,你也可以類比電腦顯卡的公版和非公版。
5. ARM 是出售指令集的授權還是架構的授權
ARM從來都是指架構,不是指指令集。ARM使用的是簡單指令集,或者叫短指令集,這樣可以實現快速運算和低功耗,但是復雜運算不能實現,這就是為什麼電腦系統不適合用ARM實現的原因。
目前ARM是通過授權賺錢,至於具體晶元設計是不管的,現在比較高端的基本上都來自三星和德州儀器廠。
公版顯卡不同,那個是自己生產好晶元和通用驅動後提供給OEM廠商,廠商主要針對這個晶元進行性能調整和加入特色功能。
要能自己設計一套類似ARM的架構,那我只能說這個等於痴心妄想。晶元技術發展到現在目前主流的只有X64(X86)和ARM,哪有那麼容易就再搞一個出來。
6. arm的授權說明
ARM 公司本身並不靠自有的設計來製造或出售CPU,而是將處理器架構授權給有興趣的廠家。ARM 提供了多樣的授權條款,包括售價與散播性等項目。對於授權方來說,ARM 提供了ARM內核的整合硬體敘述,包含完整的軟體開發工具(編譯器、debugger、SDK),以及針對內含ARM CPU硅晶元的銷售權。對於無晶圓廠的授權方來說,其希望能將ARM 內核整合到他們自行研發的晶元設計中,通常就僅針對取得一份生產就緒的知識產權內核(IP Core)認證。對這些客戶來說,ARM 會釋出所選的ARM 核心的閘極電路圖,連同抽象模擬模型和測試程式,以協助設計整合和驗證。需求更多的客戶,包括整合元件製造商(IDM)和晶圓廠家,就選擇可合成的RTL(暫存器轉移層級,如Verilog)形式來取得處理器的知識產權(IP)。藉助可整合的RTL,客戶就有能力能進行架構上的最佳化與加強。這個方式能讓設計者完成額外的設計目標(如高震盪頻率、低能量耗損、指令集延伸等)而不會受限於無法更動的電路圖。雖然 ARM 並不授予受權方再次出售ARM 架構本身,但受權方可以任意地出售製品(如晶元元件、評估板、完整系統等)。商用晶圓廠是特殊例子,因為他們不僅授予能出售包含ARM 內核的硅晶成品,對其它客戶來講,他們通常也保留重製ARM 內核的權利。
就像大多數IP 出售方,ARM 依照使用價值來決定IP 的售價。在架構上而言,更低效能的ARM 內核比更高效能的內核擁有較低的授權費。以硅晶元實作而言,一顆可整合的內核要比一顆硬體宏(黑箱)內核要來得貴。更復雜的價位問題來講,持有ARM 授權的商用晶圓廠(例如韓國三星和日本富士通)可以提供更低的授權價格給他們的晶圓廠客戶。透過晶圓廠自有的設計技術,客戶可以更低或是免費的ARM預付授權費來取得ARM 內核。相較於不具備自有設計技術的專門半導體晶圓廠(如台積電和聯電),富士通/三星對每片晶圓多收取了兩至三倍的費用。對中少量的應用而言,具備設計部門的晶圓廠提供較低的整體價格(透過授權費用的補助)。對於量產而言,由於長期的成本縮減可藉由更低的晶圓價格,減少ARM的NRE成本,使得專門的晶圓廠也成了一個更好的選擇。
許多半導體公司持有ARM 授權:Atmel、Broadcom、Cirrus Logic、Freescale(於2004從摩托羅拉公司獨立出來)、Qualcomm、富士通、英特爾(藉由和Digital的控訴調停)、IBM,英飛凌科技,任天堂,恩智浦半導體(於2006年從飛利浦獨立出來)、OKI電氣工業,三星電子,Sharp,STMicroelectronics,德州儀器和VLSI等許多這些公司均擁有各個不同形式的ARM授權。雖然ARM的授權項目由保密合約所涵蓋,在智慧財產權工業,ARM是廣為人知最昂貴的CPU內核之一。單一的客戶產品包含一個基本的ARM 內核可能就需索取一次高達美金20萬的授權費用。而若是牽涉到大量架構上修改,則費用就可能超過千萬美元。
ARM(Asynchronous Response Mode:非同步響應方式)也是一種非平衡數據鏈路操作方式,與NRM不同的是,ARM下的傳輸過程由從站啟動。從站主動發送給主站的一個或一組幀中可包含有信息,也可以是僅以控制為目的而發的幀。在這種操作方式下,由從站來控制超時和重發。該方式對採用輪詢方式的多站鏈路來說是必不可少的。
ARM 微處理器包括下面幾個系列,以及其它廠商基於 ARM 體系結構的處理器,除了具有ARM 體系結構的共同特點以外,每一個系列的 ARM 微處理器都有各自的特點和應用領域。ARM7 系列
ARM9 系列ARM9E 系列ARM10E 系列SecurCore 系列Intel 的 XscaleIntel 的 StrongARM其中, ARM7、ARM9、ARM9E和ARM10為4個通用處理器系列,每一個系列提供一套相對獨特的性能來滿足不同應用領域的需求。 SecurCore 系列專門為安全要求較高的應用而設計。 ARM7 系列微處理器為低功耗的 32 位 RISC 處理器,最適合用於對價位和功耗要求較高的消費類應用。 ARM7 微處理器系列具有如下特點:具有嵌入式 ICE - RT 邏輯,調試開發方便。極低的功耗,適合對功耗要求較高的應用,如攜帶型產品。能夠提供 0.9MIPS/MHz 的三級流水線結構。代碼密度高並兼容 16 位的 Thumb 指令集。對操作系統的支持廣泛,包括 Windows CE 、 Linux 、 Palm OS 等。
指令系統與 ARM9 系列、 ARM9E 系列和 ARM10E 系列兼容,便於用戶的產品升級換代。主頻最高可達 130MIPS ,高速的運算處理能力能勝任絕大多數的復雜應用。ARM7 系列微處理器的主要應用領域為:工業控制、 Internet 設備、網路和數據機設備、行動電話等多種多媒體和嵌入式應用。ARM7 系列微處理器包括如下幾種類型的核: ARM7TDMI 、 ARM7TDMI-S 、ARM720T 、 ARM7EJ 。其中, ARM7TDMI是目前使用最廣泛的 32 位嵌入式 RISC 處理器,屬低端ARM 處理器核。 TDMI 的基本含義為:T : 支持 16 位壓縮指令集 ThumbD : 支持片上 DebugM :內嵌硬體乘法器I : 嵌入式 ICE ,支持片上斷點和調試點 Xscale 處理器是基於 ARMv5TE 體系結構的解決方案,是一款全性能、高性價比、低功耗的處理器。它支持 16 位的 Thumb 指令和 DSP 指令集,已使用在數字行動電話、個人數字助理和網路產品等場合。Xscale 處理器是 Intel 主要推廣的一款 ARM 微處理器。
7. 為什麼研究晶元要拿到ARM授權
ARM公司在英國致力於研發自動處理器架構,還在諾基亞時代ARM架構處理器已經盛行,漸漸得到內廠商們的青睞使用,經過那麼多年ARM經歷數代架容構改進,地位非常穩。所以ARM等於畫了CPU圖紙各個手機廠商當然要買圖紙咯(也就是授權)買來以後再二次研發(因為公版耗電大)然後就有了很多版本的以ARM為基礎CPU,如:高通、華為、蘋果、三星等
8. ARM架構授權和IP核授權有什麼不一樣啊
一個公司若想使用ARM的內核來做自己的處理器,比如蘋果三星TI等等,必須向ARM公司購買其架構下的不同層級授權,根據使用需要購買相應的層級授權。
架構的授權方式有三種:架構層級授權、內核層級授權(也就是你所說的ip核授權)、使用層級授權。
使用層級授權,要想使用一款處理器,得到使用層級的授權是最基本的,這就意味著你只能拿別人提供的定義好的ip來嵌入在你的設計中,不能更改人家的ip,也不能藉助人家的ip創造自己的基於該ip的封裝產品;
架構層級授權,是指可以對ARM架構進行大幅度改造,甚至可以對ARM指令集進行擴展或縮減,蘋果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在使用ARMv7-A架構基礎上,擴展出了自己的蘋果swift架構;
內核層級授權,是指可以以一個內核為基礎然後在加上自己的外設,比如USART GPIO SPI ADC 等等,最後形成了自己的MCU,這些很多,比如三星TI。
因此,如果華為分別拿到架構授權和ip核授權,那麼意味著它可以在ARM指令集基礎上根據需要創建出自己的內核架構,並可添加各種片內外設比如通信介面、顯示器控制介面、GPIO等等,從而生產出自己的「處理器晶元」。
其實就像我寫了一篇文章,我告訴甲,你可以拿去修改後使用,便是架構層級授權,我告訴乙,你可以在你的文章中引用我的文章,便是內核級授權,我告訴丙,你只能對我的文章進行轉發,不能更改,不能添油加醋,便是使用層級授權。
9. 手機cpu不要arm授權可以用嗎
你不經過arm的授權是不能生產基於arm構架的處理器的,也不能生產基於arm指令集的處理器,現在手機處理器除了英特爾那些,其他的處理器生產商都是經過arm授權的啊,你問的問題我沒太看懂啊,處理器既然生產出來了,那就說明已經經過arm授權了啊,不要arm授權可不可以用是什麼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