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可法定原則
Ⅰ 職權法定的基本原則
職權法定原抄則是行政機關行使其法定襲職權時必須遵守的基本原則,是擁有行政職權的行政機關、被授權組織及受委託的組織實施行政行為的首要前提。行政職權是行政機關或公務員為實現特定的行政目的、履行其法定職責而擁有的權力,其持有者是行政機關或公務員,並且是行政機關或公務員依法取得的從事某種活動的資格或能力。行政職權具有國家行政權的一般屬性,如強制性、單方性、優先性等,但其最重要的屬性是其法定性。
Ⅱ 行政處罰法定原則
一、行政處罰的設定合法
行政處罰關乎相對人的基本權利和其他法定專權利,如果被亂設,屬容易造成對相對人合法權利的侵犯。另一方面,行政處罰也關繫到行政機關的職能和行政價值。因此,對行政處罰的設定必須符合法律的規定。
二、行政處罰的依據合法
我們知道,只有法律、法規和規章這三種規范性文件可以設定行政處罰。也就是說,行政處罰的依據被限定為法律、法規和規章。
三、行政處罰的主體合法
根據《行政處罰法》第15、16、17、18、19條的明確規定,行政處罰由以下機關行使:
1、法律、法規規定具有行政處罰權的行政機關。
2、國務院或經國務院授權的省級人民政府可以決定行使有關行政機關的行政處罰權的行政機關。
3、法律、法規授權的具有管理公共事務職能的組織。
4、具備依法成立管理公共事務,具有熟悉有關法律、法規、規章和業務的工作人員,對違法行為需要進行技術檢查或技術鑒定的,應當有條件進行相應的技術檢查或者技術鑒定這三個條件的事業組織可以接受行政機關的委託實施行政處罰。
除此以外,任何機關、組織和個人不得行使行政處罰權。否則,公民有權拒絕。
四、行政處罰的程序合法
Ⅲ 如何理解行政許可法定的原則
行政許可法定原則是是指有權機關履行行政許可職責應當遵循合法原專則,必須嚴格按照屬憲法和法律、法規、規章規定的職責許可權、范圍、條件和程序設定行政許可,並以法律、法規所確定的內容和程序,實施許可。同時相對人也必須遵守法律規范,服從行政機關管理。無論是行政許可機關還是行政相對人,只要存在違法行為,一律要受到法律制裁。具體包括2項內容:
1、行政許可制度的設置必須有法律依據。
2、行政許可申請人的資格和能力必須符合法定條件,其申請程序必須符合法定要求,申請內容必須符合法律規定及社會公共利益。
Ⅳ 什麼是程序法定原則
程序抄法定原則是現代襲刑事訴訟的基本要求,它包括兩層含義:一是立法方面的要求,即刑事訴訟程序應當由法律事先明確規定;二是司法方面的要求,即刑事訴訟活動應當依據國家法律規定的刑事程序來進行。
刑事訴訟法第3條第2款規定,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和公安機關進行刑事訴訟,必須嚴格遵守本法和其他法律的有關規定。
Ⅳ 什麼是責任法定原則
就是違反相應的規定的法律責任並不是事後性的,而是一開始就被回法律明確規定好了的答。對於違反相關規定的處罰方式、處罰范圍、處罰額度、處罰種類、處罰程度等一系列的事宜都事先就規定在了法律中,任何主體都應當嚴格遵照執行。
Ⅵ 行政處罰法定原則
Ⅶ 刑法法定原則
樓主表述有誤。抄刑法的法定原則有三條,不是三個方面。也沒有什麼實定化,與你表述的有著字面含義接近的表述是罪刑法定。罪刑法定的意思是刑法的規定應該是明確的。而且,根據這種明確性的指引,只有在法律作出明文規定認定某項行為觸犯了相應的刑法規范時才可以追究行為人的責任。
罪刑法定原則內含刑法法律規范明確的要求。而這樣的明確是一種相對意義上的明確。但大體上可以認為針對某項罪名,界定了四個要件就可以說該法條規定是明確的了。
Ⅷ 物權法定原則
物權法定原則亦稱物權法定主義,是指物權的種類與內容只能由法律來規定,不允許當事人自由創設。
物權法定主義最早起源於羅馬法。在羅馬法中,承認所有權、地上權、永佃權、役權、質權等具有物權屬性。
物權法定原則包括以下內容:
1、物權的種類法定,當事人不得隨意創設,學說稱為「類型強制」。
2、物權的內容法定,禁止當事人創設與物權法定內容相悖的物權,學說稱為「類型固定」。
3、物權的效力法定,當事人不得協議變更。
4、物權的公示方式法定,當事人不得隨意確定。
(8)許可法定原則擴展閱讀
物權法定主要內容
至於物權的取得方法、變動方法、效力、保護方法等,不屬於物權法定原則的內容,它們本身是可以通過協商約定的。而所謂物權的種類,其實就表現在物權的名稱上,當事人創設法律沒有規定的物權種類。
其實就是自主創造一個新的物權名稱,比如我國法律目前沒有典權的規定,而當事人通過約定設典,一方當事人通過約定取得「典權」,此即創設物權種類,其方式是通過創設新的物權名稱而創設物權種類。所謂物權的內容,即物權的權能。
包括佔有權、使用權、收益權和處分權,每一項物權在此方面的內容都是法律直接規定的,當事人不得自由創設或改變,如買賣合同中當事人約定買受人取得標的物的所有權,但該所有權不包含處分權。
此即創設物權的內容,又如當事人通過抵押合同約定抵押權人享有抵押物的佔有權和收益權,而依法律規定抵押權人並不享有這些權利內容。
此外,物權法定之「法」當以民商事法律為限,不包括其他法律。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物權法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