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反授權
㈠ 高通收的專利費 是怎樣收的手機廠商用高通處理器 就收
「反授權」不是收費方式的一種。有「整體收費」模式,就是高通把很多專利,有購買人想要的、有不想要的、有快到期的、有不是很值錢的等等都「
打包」,一起賣給想買他專利的廠家。
㈡ 專利反授權是什麼意思
目前專利法意義上是沒有專利反授權的說法的,專利法上說的是專利權實施許可,和這個回專利反授權應答該是一個意思。本來授予專利權是國家專利局授予申請人的專有的權利,申請人獲得專利權後有權利許可他人實施,雙方簽訂實施許可合同,申請人有權要求被許可方支付一定的合理的許可費用,這就相當於申請人將專利權反授予給被許可人去實施。
㈢ 為什麼許多國產手機廠商對系統不進行維護,導致很多
雖然牽動國內手機產業的高通公司在華壟斷案正在接近尾聲,但由此而引發的一場國產手機廠商之間的專利內戰可能剛剛啟幕。11月12日,一位熟悉高通在華壟斷案的業內人士透露,發改委預計在本月底對高通案作出最終處罰,除了罰款、降低專利授權費用外,取消高通推行的「反授權協議」也在其中。 「反授權協議」是高通公司利用自身的專利優勢迫使手機廠商簽訂的不公平合約,根據這項協議,使用高通晶元的手機公司,必須將所持專利授權給高通,並且不得以此專利向高通的任何客戶徵收專利費。 正式有這樣的協議存在,在蘋果公司、三星等廠商在國際市場大打專利官司之時,國內卻鮮有類似的官司。 不過,隨著這項協議的取消,國內手機廠商拿起專利作為競爭武器的可能性將會大大增加。 高通保護傘消失 去年12月13日,發改委對高通進行反壟斷立案調查,並在今年7月明確對高通的調查包括「以整機作為計算許可費基礎」等七項內容。 隨著調查的逐漸深入,在一些問題上,高通公司承諾作出整改,並請求發改委中止對其進行的反壟斷調查。兩個月前,發改委官員透露,「高通反壟斷案」已進入最後處罰階段,不過處罰決定現在仍沒有做出。 據一位熟悉高通在華壟斷案的業內人士透露,發改委預計在本月底對高通案作出最終處罰,處罰措施可能包括降低專利費用、罰金以及取消「反授權協議」。在這些可能的處罰中,「反授權協議」的取消,可能會成為國內手機市場專利官司的一個分水嶺。 以前按照高通 「反授權協議」要求,中興、華為、聯想等使用高通晶元的手機公司,必須將所持專利授權給高通官司,並且不得以此專利向高通的客戶徵收專利費。 實際上,在高通案調查過程中,國內手機廠商已經開始在專利問題發生「摩擦」。據媒體報道,中興手機日前已經向同業的廠商發出律師函,想就專利授權問題收費談判。而據多方消息證實,除了中興外,華為、酷派等廠商都向其他廠商發出過有關專利的律師函。 一場關於專利的較量,可能正在國產手機廠商之間醞釀。 或掀起專利內戰 專利搜索分析公司PatSnap的數據顯示,國產手機廠商的專利量出現兩極分化。截止2014年11月,華為獲得的專利授權量近3萬件,而魅族公司卻只有80多件。 在整體上,由於中興、華為、聯想的成立時間遠遠超於小米、魅族等其它國產手機品牌,在專利數據量上也占據很大的優勢。因此,等高通的保護傘取消之後,中興、聯想、華為等持有大量手機專利的企業有條件將專利作為競爭武器。 目前,中興、華為手機的專利保護以技術發明為主,聯想則對於發明、實用新型和外觀設計的專利保護程度相當。也許是意識到了專利的重要性,很多後起期的手機品牌正在從外觀設計等方面加強專利的積累。 PatSnap的數據顯示,小米公司作為業界新秀,正努力通過加強外觀設計、實用新型這些易於見效的專利,強化自身的專利布局。目前,小米公司的外觀設計專利量已經超過酷派、魅族手機品牌。 雖然國內手機廠商在國內市場上競爭的頭破血流,但是除了價格、營銷宣傳上進行一系列的「對抗」外,真正拿起專利這個武器進行攻擊或者防禦的廠商還幾乎沒有。但是最近不斷流出的專利律師函,已經透露出專利內戰的一絲氣息。 一些手機廠商在接受媒體問詢時雖然不願意就是否開展專利授權業務發表,但幾乎一致強調,專利創新應該得到尊重和保護。 手機中國聯盟秘書長王艷輝對媒體表示:國內手機廠商之間的專利戰還不會一觸即發。「還沒那麼嚴重,企業發律師函只是在試探。由於國內專利侵權賠償太少,起訴意義也不大。」 市場研究公司iSuppli中國研究總監王陽也認為,國內的環境並不適合打專利官司,短期內國內手機廠商應該還會保持默契,不會進行直接的專利對抗。 專利成拓展海外市場短板 過去兩年,蘋果公司、三星、HTC等手機廠商通過專利戰在全球市場上進行了互相壓制。因為國內手機廠商主要業務大都在國內,而未受牽連。不過,隨著國內手機市場的飽和,國內手機廠商進入海外市場之時,沒有專利就可能會讓自己陷入非常凶險的境地了。 業內人士預計,如果沒有充足的專利庫作為防禦或者交叉授權,手機企業大約要准備20%—25%的營收作為成本,用於專利授權。這樣的成本意味著,國產手機廠商即使能夠進入海外市場,也很難獲得利潤。 聯想集團CEO楊元慶日前表示,「專利是非常重要的一個方面,尤其是對於成熟市場,北美、西歐、日本等等這些成熟市場,如果沒有專利的話,大概你是寸步難行。」 為了進入這些市場,聯想集團斥資數億美元購買了專利授權,而通過收購摩托羅拉移動,獲得谷歌的免費專利授權後,才提出正式向北美等成熟市場進軍。 目前,小米、金立等手機廠商也在印度、印尼、俄羅斯、東南亞等新興市場進行手機銷售,但是在對專利的投入上,很少像聯想集團這樣財大氣粗。 PATSNAP首席專利分析師賈郡對媒體表示:這些廠商在進入海外市場時,首先面向的是印度、印尼、俄羅斯等新興市場國家,其中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這些國家的知識產權保護力度遠不如北美、歐洲等地區成熟,而當企業一旦想要進入美國等市場時,專利的重要性就立刻凸顯出來。 過去幾個月中,國內手機市場出貨量大幅度放緩,最近兩個月的出貨量還出現了負增長,對於國內手機廠商而言,進入海外市場恐怕才能維持大幅增長。但是一旦國內和海外業務體量足夠大時,專利官司可能就會自動找上門來。從國際手機巨頭間頻發的專利戰爭不難發現,專利已成為手機廠商競爭中不可或缺的有力武器。 手機聯盟的王艷輝表示:與歐美等國家和地區的手機廠商相比,國內企業在專利儲備方面還存在較大差距。國內手機廠商在短期內無法獲得核心技術專利的情況下,可以考慮從外圍專利入手,逐步提高自身專利儲備,提升核心競爭力。(文/SinaTech) 更多 0
㈣ 高通取消反授權協議,國產手機專利大戰要開打了嗎
發明專利申請審批流程專利申請—受理—初審—公布—實質審查請求—實質審查—授權申請發明專利需要提交的文件1) 請求書:包括發明專利的名稱、發明人或設計人的姓名、申請人的姓名和名稱、地址等。2) 說明書:包括發明專利的名稱、所屬技術領域、背景技術、發明內容、附圖說明和具體實施方式。3) 權利要求書:說明發明的技術特徵,清楚、簡要地表述請求保護的內容。4) 說明書附圖:發明專利常有附圖,如果僅用文字就足以清楚、完整地描述技術方案的,可以沒有附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