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授權單位
⑴ 專利申請通過後專利發證單位是哪個
專利申請後,如果通過審查的就可以獲得專利的授權,專利授權後只能由擁有持有人使用專利,專利持有人可能授權他人使用,收取一定的授權費用,而專利的授權由專門的部分執行,那麼專利申請通過後專利發證單位是哪個呢?專利申請通過後專利發證單位是哪個?依據我國專利法的規定,專利通過審查後,由國務院專利行政部門對專利進行授權,而國務院專利行政部門一般指的是國家知識產權局。《中華人民共和國專利法》第三十四條國務院專利行政部門收到發明專利申請後,經初步審查認為符合本法要求的,自申請日起滿十八個月,即行公布。國務院專利行政部門可以根據申請人的請求早日公布其申請。第三十九條發明專利申請經實質審查沒有發現駁回理由的,由國務院專利行政部門作出授予發明專利權的決定,發給發明專利證書,同時予以登記和公告。發明專利權自公告之日起生效。第四十條實用新型和外觀設計專利申請經初步審查沒有發現駁回理由的,由國務院專利行政部門作出授予實用新型專利權或者外觀設計專利權的決定,發給相應的專利證書,同時予以登記和公告。實用新型專利權和外觀設計專利權自公告之日起生效。關於專利申請通過後專利發證單位是哪個?這一問題我們就給大家解答到這里了,如果有更多關於專利申請的問題,大家可以繼續關注八戒知識產權,或電話聯系我們。
⑵ 如果專利權是單位而發明人是兩人以上的情況下專利頒發幾本證書呢
專利證書頒發一本。如果專利權人兩個及兩個以上,其它權利人可以要求頒發專利證書副本。
但專利證書及專利證書副本不歸發明人所有,僅屬權利人所有。
⑶ 兩家單位聯合報專利可以嗎
兩家單位可以聯合報專利,專利的所有權為兩家共有,其它協定情形除外。可以其中一家自行申請專利或同時委託代理公司申請專利。下面給出一些在委託過程中選擇專利申請代理公司的建議:從行業的情況來看,選擇申請專利代理公司,不如選擇合適的經辦人。
非常重要一點是,無論是有名的大型代理公司還是實力派小型代理公司,代理公司是否熟悉你所在的技術領域,經辦人是否理解並准確把握你的技術核心。因為不同的技術領域之間的差異是很大的,因此最好選擇熟悉和擅長你所在技術領域的代理公司和經辦人。但需要注意的是,某些所謂的優秀、著名的代理公司,掛名的代理人並不真正從事專利申請撰寫,而是投向了收入更高的專利翻譯、官方答復及無效訴訟等工作,專利撰寫工作通常交給了經驗欠缺的新人來代替。另外,當選擇與出名的代理公司合作時,即使指定某些代理人作為經辦人,但由於資深代理人往往專職服務於有穩定案源的大型企業客戶,中小型企業客戶也很難獲得期望的代理人。
如果注重質量、注重保護的高技術領域優質專利申請,需要配備懂專利、懂研發的專利+技術復合型高端人才做專利分析、侵權分析,才能正確地深入理解委託人的技術核心、創新思路,才能在有限時間內完成海量的專利技術文獻的技術分析、權利對比等大量工作,才能將防禦性權利要求或進攻性權利要求等方面的申請策略撰寫在權利要求書中,使該專利的獨立權利要求權項難以被攻破,具有堅固的穩定性與最寬的保護范圍。撰寫專利的權利要求時還要考慮發明人所在行業產業的布局、未來發生訴訟的舉證證據賠償等因素,才能恰當其份地引導技術人員完成相應技術路線的規避設計,這些工作對於僅有法務知識及專業基礎而沒有足夠研發經驗的代理人根本難以做到。
然而,僅僅是懂技術不懂專利的高端人才的年薪就比常規的代理人的年薪要高很多、往往是很多倍,因此懂技術又懂專利的復合型高端人才就更加稀少。所以,目前能從事高端專利的機構或公司非常缺乏,主要原因就是成本問題,這也是目前知識產權行業的一個痛點。因此,一些高科技客戶需要撰寫核心專利時,在國內的排名前幾位的大所挨個咨詢,發現沒有能夠勝任此項工作的代理人,於是聘請美國500美金/小時,耗時1周左右的人才來撰寫,一個專利的代理費是14萬,而目前國內比較高端的一個專利代理費是2萬。
因此,客觀地說,在申請專利時選擇代理公司,本質上就是選擇撰寫專利的經辦人。找到價格適中的代理公司、專業度高的經辦人,性價比、授權率就非常高。
⑷ 專利的授予單位是什麼,求教各位大神
看證書知道,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知識產權局。
⑸ 專利授予單位和專利級別指的什麼呢
專利級別也就是專利類型:1、外觀專利,2、實用新型專利,3、發明專利
其中保護范圍最廣,法律地位最穩定的是發明專利
授予單位是說專利的專利權所有人是單位,也可以選擇專利權人是個人,這個由申請人來選擇
⑹ 外觀設計專利權被授權後,任何單位或個人未經專利權人許可,都不得為生產經營目的試試專利,其中包括
不得為生產經營目的製造、銷售、進口其外觀設計專利產品。
法律依據:
根據《專利法》第十一條規定:
發明和實用新型專利權被授予後,除本法另有規定的以外,任何單位或者個人未經專利權人許可,都不得實施其專利,即不得為生產經營目的製造、使用、許諾銷售、銷售、進口其專利產品,或者使用其專利方法以及使用、許諾銷售、銷售、進口依照該專利方法直接獲得的產品。
外觀設計專利權被授予後,任何單位或個人未經專利權人許可,都不得實施其專利,即不得為生產經營目的製造、銷售、進口其外觀設計專利產品。
(6)專利授權單位擴展閱讀:
侵權判斷
比對的主體
外觀設計專利產品是比發明和實用新型專利產品更具有日常生活性的商品,對於其中某些相近似產品的細微差別,普通消費者往往會忽略掉,而專業人員則很容易分辨出來。
在判斷被控侵權產品與外觀設計專利產品是否相同或者相近似時,如果從專業人員的角度出發,對權利人來說顯然是不公平的。因此,進行外觀設計專利侵權判定,應當以普通消費者的審美觀察能力為標准,不應當以該外觀設計專利所屬領域的專業技術人員的審美觀察能力為標准 。
對於類別相同或者相近似的產品,如果普通消費者施以一般注意力不致混淆,則不構成侵權,如果普通消費者施以一般注意力仍不免混淆,則構成侵權。
上文中的普通消費者,是指購買、使用該外觀設計專利產品的人。通常情況下,普通消費者與消費者權益保護法中「消費者」的涵義是一致的。
但是,對於非通常消費品,如建築材料、機器零部件、電動工具等,普通消費者不是其購買者,不具有對這類用品的一般知識和認知能力,故能夠對其進行相同或相近似比對的主體應當為這類用品的特定消費群體,即銷售、購買、安裝和使用此類產品的人員。
以普通消費者為侵權判定的主體,並不是要求人民法院在審理外觀設計專利侵權糾紛時去追求真正的消費者的意見,而是要求審判人員在判斷時,將所處的位置放在普通消費者的水平線上,去認識、感知比對對象的異同
比對的方法
判斷外觀設計相同或相近似,一般採用以下幾種方法:
1、肉眼觀察。
判斷被控侵權產品是否與外觀設計專利產品相同或相近似,應該根據普通消費者用肉眼進行觀察時是否會產生混淆來判斷,對視覺觀察不到的部分,不能藉助儀器或化學手段進行分析比較。觀察時應以產品易見部位的異同作為判斷的依據。
2、隔離觀察,直接對比。
在具體判斷時,首先應當把外觀設計專利產品與被控侵權產品分別擺放,觀察時在時間和空間上均要有一定的間隔 .這種隔離觀察的方法可以讓審判人員對兩種產品產生直觀的感覺即第一印象。
其次,再將兩種產品擺放在一起,由審判人員對兩種產品的外觀設計進行直接對比分析,以描述二者的異同,將感性認識上升為理性認識,最終得出二者是否相同或相近似的結論。
3、整體觀察,綜合判斷。
判斷被控侵權產品的外觀設計與獲得專利的外觀設計是否相同或相近似,不能僅從外觀設計的局部出發,或者把外觀設計的各部分割裂開來,而應當從其整體出發,對其所有要素進行整體觀察,在整體觀察的基礎上,對兩種產品的外觀設計的主要構成和創新點進行綜合判斷。
⑺ 什麼是專利的授權單位,是指申請專利的公司,還是國家
專利的授權單位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知識產權局。
⑻ 發明專利是什麼單位審批
由國家知識產權局下屬的國家專利局。
1.依據《專利法》,發明專利申請的審批程序包括:受理、初步審查階段、公布、實審以及授權5個階段,實用新型和外觀設計申請不進行早期公布和實質審查,只有3個階段。
2.受理階段
3.初步審查階段
4.公布階段
5.實質審查階段
實質審查中未發現駁回理由的,將按規定進入授權程序。6.授權階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