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限空間作業許可證
⑴ 受限空間作業有哪些安全作業規定
1、安全隔絕
設備所有與外界連通的管道、孔洞均應與外界有效隔離。設備與外界連接的電源應有效切斷。
2、清洗和置換
進入有限空間作業前,必須對有限空間進行清洗和置換,並達到下列要求: 清洗後應進行空氣置換,並隨時監測氧氣和其他危險氣體的含量、用壓縮空氣進行置換,應考慮到盲端的置換,置換後的氧含量應達到18~21%、有限空間內的有毒、有害及其他危險氣體濃度符合GB Z2-2002規定。
3、通風
要採取措施,保持有限空間空氣良好流通。
4、定時監測
(1)作業前30分鍾內,必須對有限空間再次作氣體采樣分析,驗證分析檢測結果是否符合安全作業許可要求。若不符合,必須按以上置換、清洗或通風作業程序直到符合作業安全要求為止。
(2) 採集的分析樣品要有代表性,應保留在氣體取樣器內並至少保留4小時甚至直至作業結束。有限空間容積較大時應在上、中、下各部位取樣分析,保證其內部任何部位的可燃氣體濃度和氧含量符合標准規范要求,有毒有害物質不超過GB Z2-2002規定。
(3) 作業中要加強定時監測,作業期間應至少每隔2小時取樣復查一次,如有一項不合格以及出現其他情況異常,應立即停止作業並撤離作業人員,同時取消作業證;作業現場經處理,並經取樣分析其結果符合有限空間安全作業要求後,須重新開具作業證,方可繼續作業。
(4)進入受限空間作業,作業人員所帶的工具、材料須進行逐項登記;完成作業離開有限空間時,應清點作業工具、材料的數量並全部帶出,不準留在有限空間。
(5)塗刷具有揮發性溶劑的塗料時,應做連續分析,並採取可靠通風措施。
5、照明防護措施
(1) 進入不能達到清洗和置換要求的有限空間作業時,必須採取相應的防護措施。
(2)使用超過安全電壓的手持電動工具,必須按規定配備漏電保護器。
(3)臨時用電線路裝置,應按規定架設和拆除,線路絕緣保證良好。
(4)帶有未加防護的轉動部件的有限空間,應在停機後切斷電源,摘除保險或掛接地線,並在開關上掛「有人工作、嚴禁合閘」警示牌,必要時派專人監護。
6、多工種、多層交叉作業安全措施
(1)應採取互相之間避免傷害的措施。
(2)應搭設安全梯或安全平台,必要時由監護人用安全繩拴住作業人員進行施工。
(3)有限空間作業過程中,不能拋擲材料、工具等物品,交叉作業要有防止層間落物傷害作業人員的措施。不得使用卷揚機、吊車等運送作業人員。
(4)在設備內動火作業,除執行有關動火的規定外,動焊人員離開時,不得將焊(割)炬留在設備內。
(5) 有限空間外要備有必要的充足的安全防護用品、消防器材和清水等相應的應急物資。
7、監護
(1)有限空間作業必須有專人監護,監護人應由有經驗的人員擔任,監護人必須認真負責,堅守崗位。
(2) 作業監護人應熟悉作業區域的環境和工藝情況,有判斷和處理異常情況的能力,懂急救知識。
(3)作業監護人在作業人員進入有限空間作業前,負責對安全措施落實情況進行檢查,發現安全措施不落實或安全措施不完善時,須阻止作業。
(4)作業監護人應清點出入有限空間作業人員人數,並與作業人員驗證或者確定聯絡信號,在出入口處保持與作業人員的聯系,嚴禁離崗。當發現異常情況時,應及時制止作業,並立即採取救護措施。
(5)作業監護人應隨身攜帶進入有限空間作業許可證,並負責保管。
(6)作業監護人員在作業期間,不得離開現場或做與監護無關的事。
(7) 進入有限空間前,應在空間外顯眼位置懸掛安全作業警示牌。
(8) 安全風險程度較高的有限空間作業,應增設監護人員,並確保通暢的作業聯絡方式。
(9)必要時,進入有限空間作業人員應繫上安全繩,以便緊急時被拖曳施救。
(10) 發生有限空間事故,救護人員確保做好自身防護後,方可進入有限空間實施搶救。
(1)受限空間作業許可證擴展閱讀:
受限空間作業危害識別:
1、進入受限空間作業前,作業部門應針對作業內容,對受限空間進行危害識別,制定相應的作業程序及安全措施。
2、作業負責人對「進入受限空間作業許可證」有關安全措施逐條確認,並將補充措施填入相應欄內並確認。
⑵ 有限空間作業管理辦法
第一章 總 則
第一條 為了確保進入有限空間人員的人身安全和健康,特製定本制度。
第二條 安全部負責對本制度的執行情況進行監督檢查。
第二章 管理內容
第三條 進入有限空間作業,必須辦理《進入有限空間作業許可證》,辦理程序為:
(一)進入有限空間作業的施工單位提出申請,由安全管理人員負責辦理《進入有限空間作業許可證》;
(二)落實進入有限空間的安全防護措施,確認安全措施和有限空間內氧氣、可燃氣體、有毒有害氣體濃度的檢驗結果;
(三)指派監護人員,監護人員與作業部門共同檢查監護措施、防護設施及應急報警、通訊、營救等設施,確認合格後簽字認可;
(四)安全管理負責人在對上述內容全面復查無誤後,報廠生產辦審批後,方可進入作業。
第四條進入有限空間作業的綜合安全技術措施
(一)作業前,應指定專人對監護人和作業人員進行安全教育,包括作業空間的結構和相關介質等方面的知識,作業中可能遇到的意外和處理、救護方法等;
(二)切實做好作業空間的工藝處理,所有與作業點相連的管道、閥門必須加盲板斷開,並對設備進行吹掃、蒸煮、置換,不得以關閉閥門或水封來代替盲板,盲板應掛牌標示;
(三)進入帶有攪拌器等轉動部件的有限空間內作業,電源的有效切斷可採取取下電源保險絲或將電源開關拉下後上鎖等措施,並加警示牌,設專人監護;
(四)進入有限空間前30分鍾應取樣,嚴格控制可燃氣體、有毒氣體濃度及含氧量在安全指標范圍內,分析合格後才允許進入設備內作業。有毒有害氣體含量不得超過GBZ1-2002工業企業設計衛生標准規定的最高容許濃度,氧含量應為18%-22%。如在設備內作業時間長,至少每隔2小時分析一次,如發現超標,應立即停止作業,迅速撤出人員;
(五)取樣分析要有代表性、全面性,有限空間容積較大時要對上、中、下各部位取樣分析;
(六)進入有限空間作業,必須遵守動火、臨時用電、高處作業等有關安全規定,《進入有限空間作業許可證》不能代替上述各作業票,所涉及的其他作業要按有關規定執行;
(七)有限空間作業出入口內外不得有障礙物,應保證其暢通無阻,以便人員出入和搶救疏散;
(八)進入有限空間作業一般不得使用卷揚機、吊車等運送作業人員,特殊情況需經生產辦批准;
(九)進入有限空間作業應有足夠的照明,設備內照明電壓應不大於36V。在潮濕或狹小容器內作業應小於12V,所有燈具及電動工具必須符合防潮、防爆等安全要求;
(十)作業現場要配備一定數量符合規定的應急救護器具和滅火器材;
(十一)作業人員進入有限空間前,應首先擬定和掌握緊急情況時的外出路線、方法,有限空間內人員應安排輪換作業或休息;
(十二)有限空間作業可採用自然通風,必要時可再採取強制通風的方法(嚴禁向有限空間內通氧氣或富氧空氣);
(十三)對隨時產生有害氣體或進行內防腐作業的場所應採取可靠措施,作業人員要佩戴安全可靠的防護面具,由安全人員親自監護,並進行定時監測;
(十四)發生中毒、窒息的緊急情況時,搶救人員必須佩帶氧氣呼吸器進入作業空間,並至少留一人在外做監護和聯絡工作;
(十五)在檢修作業條件發生變化,並有可能危及作業人員安全時,必須立即撤出;若需要繼續作業,必須重新辦理進入設備內作業審批手續;
(十六)作業完工後,經檢修人、監護人與車間負責人共同檢查設備內部,確認設備內無人員和工具、雜物後,方可封閉設備孔。
第五條 進入有限空間前應做一次全面檢查,凡是取樣分析不合格、無安全措施、安全措施未全面落實和工具行燈等不符合規定要求的,均不準進入內部作業。
第六條進入有限空間內進行檢修作業,應打開設備的所有手孔、人孔、風門、煙門,保持設備內空氣流通,必要時可向設備內通風;對於通風不良、容積較小的設備,作業人員要進行間歇作業,不準強行連續作業。
第七條進入罐、容器、塔、井內作業時,應按作業點的高度或深度搭設安全梯或配備救護繩索為應急救離使用,在作業中嚴禁向外投擲材料,以保證作業安全。
第八條進入含有有毒有害物質的有限空間內作業時,要按要求戴好個人防護用具。
第九條進入有限空間內作業的人員應清理衣兜,禁止攜帶與作業無關的物品,所帶入的工具、配件等必須登記清楚,作業結束後應一一清點,防止遺留在設備內部。
第十條在清理設備容器內的可燃物料殘渣、沉澱物時,必須使用不產生火花的工具,嚴禁使用鐵器敲擊碰撞且不準穿戴化纖織物。
第十一條作業中斷時間在150分鍾以上或作業條件發生改變,需繼續進入內部作業時,應重新辦理作業票,作業者要嚴格按照作業票規定的時間進入內部作業。
第十二條作業完成後,作業人員和現場監護人員必須共同對設備容器內外進行檢查,雙方確認無問題,且均在作業票上簽字後,方可封閉人孔。
第三章 附 則
第十三條本制度如與國家法律、法規以及相關規定不一致時,按上級規定執行。
第十四條本制度由安全部負責解釋。
第十五條本制度自下發之日起施行。
供參考。
⑶ 什麼是受限空間作業
符合以下條件的稱之為受限空間作業:
物理條件(同時符合以下3條)
a)有足夠的空間,讓員工可以進入並進行指定的工作;
b) 進入和撤離受到限制,不能自如進出;
c) 並非設計用來給員工長時間在內工作的。
危險特徵(符合任一項或以上)
a) 存在或可能產生有毒有害氣體;
b) 存在或可能產生掩埋進入者的物料;
c) 內部結構可能將進入者困在其中(如,內有固定設備或四壁向內傾斜收攏);
d) 存在已識別出的健康、安全風險。
(3)受限空間作業許可證擴展閱讀:
受限空間作業涉及的術語主要包括:受限空間、受限空間作業、隔離式防毒面具、空氣呼吸器、救生繩、氣體檢測儀。
受限空間:各類塔、釜、槽、罐、爐膛、管道、容器、以及地下室、坑道、下水道或其他封閉和半封閉場所。
受限空間作業:根據行業標准HG 30011-2013《生產區域受限空間作業安全規范》的定義,進去生產區域的受限空間進行作業。
防毒面具:是個人特種勞動保護用品,也是單兵防護用品,戴在頭上,保護人的呼吸器官、眼睛和面部,防止毒氣、粉塵、細菌、有毒有害氣體或蒸汽等有毒物質傷害的個人防護器材。
受限空間作業時如果沒有做適當的防護措施和現場檢測,容易造成中毒事故、爆炸事故,造成人員傷亡。
中毒事故發生的地點主要是:污水井、發酵池、壓力容器、下水道、地下室。
受限空間作業中人的不安全行為主要有:首先作業人員未對作業場所進行氣體檢測;未佩戴防毒面罩;未佩戴呼吸器;認識不到危險的存在;
受限空間作業管理方面的問題主要有:未提供合格的個人防護用品;監督管理不到位或對危險源視而不見;教育培訓(安全交底)未落實、不深入或效果不佳;未明示現場危險。
⑷ 受限空間作業人員的職責是什麼
受限空間指化學品生產單位的各類塔、釜、槽、罐、爐膛、鍋筒、管道、容器以及地下室、窨井、坑(池)、下水道或其它封閉、半封閉場所。
受限空間作業指進入或探入化學品生產單位的受限空間進行的作業。
受限空間作業安全要求:
1、受限空間作業實施作業證管理,作業前應辦理《受限空間安全作業證》。
2、安全隔絕
受限空間與其他系統連通的可能危及安全作業的管道應採取有效隔離措施。
管道安全隔絕可採用插入盲板或拆除一段管道進行隔絕,不能用水封或關閉閥門等代替盲板或拆除管道。
與受限空間相連通的可能危及安全作業的孔、洞應進行嚴密地封堵。
受限空間帶有攪拌器等用電設備時,應在停機後切斷電源,上鎖並加掛警示牌。
3、清洗或置換
受限空間作業前,應根據受限空間盛裝(過)的物料的特性,對受限空間進行清洗或置換,並達到下列要求:氧含量一般為 18%~21%,在富氧環境下不得大於 23.5%;有毒氣體(物質)濃度應符合 GBZ 2 的規定。
可燃氣體濃度:當被測氣體或蒸氣的爆炸下限大於等於 4%時,其被測濃度不大於 0.5%(體積百分數);當被測氣體或蒸氣的爆炸下限小於 4%時,其被測濃度不大於 0.2%(體積百分數)。
4、通風
打開人孔、手孔、料孔、風門、煙門等與大氣相通的設施進行自然通風;必要時,可採取強制通風。採用管道送風時,送風前應對管道內介質和風源進行分析確認, 禁止向受限空間充氧氣或富氧空氣。
5、監測
作業前 30 min 內,應對受限空間進行氣體采樣分析,分析合格後方可進入。
分析儀器應在校驗有效期內,使用前應保證其處於正常工作狀態。
采樣點應有代表性,容積較大的受限空間,應採取上、中、下各部位取樣。
作業中應定時監測,至少每 2 h 監測一次,如監測分析結果有明顯變化,則應加大監測頻率;作業中斷超過 30 min 應重新進行監測分析,對可能釋放有害物質的受限空間,應連續監測。情況異常時應立即停止作業,撤離人員,經對現場處理,並取樣分析合格後方可恢復作業。
⑸ 石化行業針對受限空間作業是否有相關規定
你好:
進人受限空間作業安全管理規定
第一條
「受限空間」是指生產區域內爐、
塔、
釜、
罐、
倉、
槽車、
管道、煙道、隧道、下水道、溝、坑、井、池、涵洞等封閉、半封閉
的設施及場所。
在進入受限空間作業前,
應辦理「受限空間作業票」。
第二條
進入受限空間涉及用火、高處、臨時用電等作業時,應辦
理相應的作業票。
第三條
受限空間的危害識別
1
.進入受限空間作業前,應針對作業內容,對受限空間進行危害
識別,制定相應的作業程序及安全措施。
第四條
進入受限空間作業許可證辦理程序
1
.進入受限空間作業單位負責人,應持有「進入受限空間作業
票」。
2
.
直屬企業二級單位或基層單位主管安全領導,
應對作業程序和
安全措施進行確認後,簽發「中國石化進入受限空間作業許可證」。
3
.
施工單位負責人應向施工作業人員進行作業程序和安全措施的
交底,並指派作業監護人;基層單位與施工單位現場安全負責人對受
限空間作業的全過程實施現場監督。
4
.
進入受限空間作業完工後,
在「中國石化進入受限空間作業許
可證」的完工驗收欄中,直屬企業二級單位或基層單位與施工單位現
場安全負責人簽名。
第五條
作業安全措施
1
.
直屬企業二級單位或基層單位與施工單位現場安全負責人對現
場監護人和作業人進行必要的安全教育,內容應包括所從事作業的安
全知識、緊急情況下的處理和救護方法等。
2
.
應制定安全應急預案,
內容包括作業人員緊急狀況時的逃生路
線和救護方法,現場應配備的救生設施和滅火器材等。現場人員應熟
知應急預案的內容。在設備外的現場應配備一定數量符合規定的應急
救護器具和滅火器材。設備的出人口內外不得有障礙物,保證其暢通
無阻,便於人員出入和搶救疏散。
3
.無「進入受限空間作業票」和監護人,禁止進入作業。當受限
空間狀態改變時,
為防止人員誤人,
在受限空間的人口處設置「危險
!
嚴禁人內」警告牌。
4
.
為保證受限空間內空氣流通和人員呼吸需要,
可採用自然通風,
必要時採取強制通風方法,但嚴禁向內充氧氣。進入受限空間內的作
業人員每次工作時間不宜過長,應安排輪換作業或休息。
5
.在進入受限空間作業前,應切實做好工藝處理,與其相連的管
線、閥門應加盲板斷開。不得以關閉閥門代替安裝盲板,盲板處應掛
牌標識。
6
.帶有攪拌器等轉動部件的設備,應在停機後切斷電源,摘除保
險或掛接地線,並在開關上掛「有人工作、嚴禁合閘」警示牌,必要
時派專人監護。
7
.
進入受限空間作業應使用安全電壓和安全行燈。
進入金屬容器
(爐、塔、釜、罐等)和特別潮濕、工作場地狹窄的非金屬容器內作
業照明電壓不大於
12V
;當需使用電動工具或照明電壓大於
12V
時,
應按規定安裝漏電保護器,其接線箱(板)嚴禁帶人容器內使用。當
作業環境原來盛裝爆炸性液體、氣體等介質的,則應使用防爆電筒或
電壓不大於
12V
的防爆安全行燈,行燈變壓器不應放在容器內或容器
上;作業人員應穿戴防靜電服裝,使用防爆工具。
8
.取樣分析應有代表性、全面性。設備容積較大時應對上、中、
下各部位取樣分析,應保證設備內部任何部位的可燃氣體濃度和氧含
量合格(當可燃氣體爆炸下限大於
4
%時,其被測濃度不大於
0
.
5
%
為合格;爆炸下限小於
4
%時,其被測濃度不大於
0
.
2
%為合格;氧
含量
19
.
5
%~
23
.
5
%為合格)
,
有毒有害物質不超過國家規定的「車
間空氣中有毒物質最高容許濃度」的指標(分析結果報出後,樣品至
少保留
4
小時)
o
設備內溫度宜在常溫左右,作業期間應至少每隔
4
小時取樣復查一次,如有一項不合格,應立即停止作業
o
9
.對盛裝過能產生自聚物的設備容器,作業前應進行工藝處理,
採取蒸煮、置換等方法,並做聚合物加熱等試驗。
10
.進入受限空間作業,不得使用卷揚機、吊車等運送作業人員,
作業人員所帶的工具、材料須進行登記。作業結束後,進行全面檢查,
確認無誤後,方可交驗。
11
.在特殊情況下,作業人員可戴長管式面具、空氣呼吸器等,
但佩戴長管面具時,一定要仔細檢查其氣密性,同時防止通氣長管被
擠壓,吸氣口應置於新鮮空氣的上風口,並有專人監護。
12
.出現有人中毒、窒息的緊急情況,搶救人員必須佩戴隔離式
防護面具進入設備,並至少有一人在外部做聯絡工作
o
13
.以上措施如在作業期間發生異常變化,應立即停止作業,待
處理並達到安全作業條件後,方可再進入設備作業。
第六條
作業監護人的資格與職責
1
.
作業監護人應熟悉作業區域的環境和工藝情況,
有判斷和處理
異常情況的能力,懂急救知識。
2
.
作業監護人在作業人員進入受限空間作業前,
負責對安全措施
落實情況進行檢查,發現安全措施不落實或安全措施不完善時,有權
提出拒絕作業。
3
.
作業監護人應清點出入受限空間作業人數,
並與作業人員確定
聯絡信號,在出人口處保持與作業人員的聯系,嚴禁離崗。當發現異
常情況時,應及時制止作業,並立即採取救護措施。
4
.
作業監護人應隨身攜帶進入受限空間作業許可證,
並負責保管。
5
.
作業監護人員在作業期間,
不得離開現場或做與監護無關的事。
第七條
作業人員職責
1
.持有經審批同意、有效的「受限空間作票」方可施工作業。
2
.
在作業前應充分了解作業的內容、
地點
(位號)
、
時間、
要求,
熟知作業中的危害因素和「受限空間作業票」中的安全措施。
3
.
「受限空間作業票」所列的安全防護措施應經落實確認、
監護
人同意後,方可進入受限空間內作業。
4
.對違反本制度的強令作業、安全措施不落實、作業監護人不在
場等情況有權拒絕作業,並向上級報告。
5
.
應服從作業監護人的指揮,
禁止攜帶作業器具以外的物品進入
受限空間。如發現作業監護人不履行職責時,應立即停止作業。
6
.
在作業中如發現情況異常或感到不適和呼吸困難時,
應立即向
作業監護人發出信號,迅速撤離現場,嚴禁在有毒、窒息環境中摘下
防護面罩。
第八條
許可證管理
1
.「受限空間作業票」是進入受限空間作業的依據,不應塗改;
如確需修改時,應經簽發人在修改內容處簽字確認。作業票應妥善保
管,保存期為一年。
2
.
進入受限空間作業許可證一式二聯,
第一聯單位安全技術人員
留存備查,第二聯由作業負責人持有
4
.
「進入受限空間作業票」的有效期為作業項目一個周期。
當作
業中斷
4
小時以上時,再次作業前,應重新對環境條件和安全措施予
以確認;當作業內容和環境條件變更時,需要重新辦理「受限空間作
業票」。
希望幫到您哦!滿意請採納,謝謝。
⑹ 在低濃度的污水池裡需要辦理受限空間作業許可證嗎
進入受限空間作業前首先要確認好系統是否有效隔離是最主要的(隔離必須使用盲板或拆除管線決不能以閥門或水封代替盲板),一般做到隔離-置換-清洗-吹掃(因為置換一般使用惰性氣體所以在置換完以後還得使用空氣進行吹掃)-分析合格後,還得有後備救援措施,必須專人監護、必須使用安全電壓的燈具、與受限空間作業有關的機泵、設備還必須斷點並懸掛標志牌。《如果在受限空間內進行清理淤泥、煤灰之類的還必須佩戴隔離式防護用品,因為在作業前分析合格但是在作業過程中有可能揮發出來的氣體造成傷害》
⑺ 什麼是受限空間作業
受限空間的概念 受限空間是指生產單位的各種設備內部(塔、釜、槽、罐、爐膛、鍋筒、管道、容器等)和下水道、溝、坑、井、池、涵洞、閥門間、污水處理設施等封閉、半封閉的設施及場所。 換言之,一切通風不良、容易造成有毒有害氣體積聚和缺氧的設備、設施和場所都叫受限空間(作業受到限制的空間),在受限空間的作業都稱為受限空間作業。 有些受限空間可能產生或存在硫化氫,一氧化碳,甲烷(沼氣,瓦斯)和其它有毒有害,易燃易爆氣體並存在缺氧危險,在其中進行作業如果防範措施不到位,就有可能發生中毒,窒息,火災,爆炸等事故,另外大部分受限空間作業面狹窄,作業環境復雜,還容易發生觸電,機械損傷,淹溺和坍塌掩埋等事故. 受限空間作業涉及的行業,領域 受限空間作業涉及的行業領域非常廣泛,如煤礦,非煤礦山,化工,煉油,冶金,建築,電力,造紙,造船,建材,食品加工,餐飲,市政工程,城市燃氣,污水處理,特種設備等.受限空間作業發生的事故也非常多,包括煤礦發生的瓦斯爆炸,瓦斯窒息,采空區窒息事故,礦山井下炮煙中毒事故都屬於受限空間作業安全事故.北方居民冬季用煤取暖發生的煤氣中毒事故也屬於受限空間發生的事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