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級授權機制
『壹』 一支筆審批制度和分級授權 區別
「一支筆」審批制度:公司所有的財務開支由總裁直接或授權審批。總裁出差期間急辦的事項,臨時委託指定人員代為審批。
分級授權審批制度: 各分管總監、 總經理、 (以下簡稱分管領導) 廠長 、 部門經理審簽分管范圍內的資金審批, 財務總監協助總裁對所有資金審批監督和管理。
『貳』 麻醉醫師資格分級授權管理相關制度
(一)麻醉的分級與分類
1.參照美國麻醉醫師協會(ASA)病情分級標准:I~Ⅵ級
ASA分級標准:
Ⅰ級:體格健康,各器官功能正常,無精神疾病等。
Ⅱ級:除外科疾病外,有輕度系統性病(如輕度哮喘),功能代償健全。
Ⅲ級:有明顯或嚴重的系統性疾病(如充血性心力衰竭),體力活動受限,但尚能應付日常活動。
Ⅳ級:嚴重的系統性疾病,喪失日常活動能力,經常面臨生命威脅。
Ⅴ級:無論手術與否,生命難以維持24小時的瀕死病人
Ⅵ級:確證為腦死亡,其器官擬用於器官移植手術
急診手術加「E」表示
2.麻醉分類標准
麻醉分類分為一至四類,詳情參考《湖南省病歷書寫規范與管理規定及病例(案)醫療質量評定標准》。
3.特殊手術的麻醉
心臟、大血管手術麻醉,顱內動脈瘤手術麻醉、巨大腦膜瘤手術麻醉,腦干手術麻醉,腎上腺手術麻醉,多發嚴重創傷手術麻醉,休克病人麻醉,高位頸髓手術麻醉,器官移植手術麻醉,高齡病人麻醉,新生兒麻醉,控制性降壓,低溫麻醉,心肺腦復甦等。
4.新開展的項目、科研手術的麻醉。
(二)麻醉醫師級別
依據其衛生技術資格、受聘技術職務及從事相應技術崗位工作的年限等,規范麻醉醫師的級別。所有麻醉醫師均應依法取得執業醫師資格。
依據其衛生技術資格、受聘技術職務及從事相應技術崗位工作的年限等,規范麻醉醫師的級別。所有麻醉醫師均應依法取得執業醫師資格。
1.住院醫師
(1)低年資住院醫師:從事住院醫師崗位工作3年以內,或獲得碩士學位、曾從事住院醫師崗位工作2年以內者。
(2)高年資住院醫師:從事住院醫師崗位工作3年以上,或獲得碩士學位、取得執業醫師資格、並曾從事住院醫師崗位任務2年以上者。
2.主治醫師
(1)低年資主治醫師:從事主治醫師崗位工作3年以內,或獲得臨床博士學位、從事主治醫師崗位工作2年以內者。
(2)高年資主治醫師:從事主治醫師崗位工作3年以上,或獲得臨床博士學位、從事主治醫師崗位工作2年以上者。
3.副主任醫師:
(1)低年資副主任醫師:從事副主任醫師崗位任務3年以內。
(2)高年資副主任醫師:從事副主任醫師崗位任務3年以上者。
4.主任醫師:受聘主任醫師崗位任務者。
(三)各級麻醉醫師許可權
1.低年資住院醫師
在上級醫師指導下可展開ASA分級Ⅰ~Ⅲ級病人的麻醉,一、二級手術的麻醉,部分能力突出的低年資住院醫師可在上級醫師指導下可展開ASA分級Ⅳ級、或三級手術的麻醉。
2.高年資住院醫師
在上級醫師指導下可展開ASA分級Ⅰ-Ⅵ級病人的麻醉、一至四級手術麻醉、初步熟悉心臟、大血管手術麻醉,顱內動脈瘤手術麻醉、巨大腦膜瘤手術麻醉,腦干手術麻醉,腎上腺手術麻醉,多發嚴重創傷手術麻醉,休克病人麻醉,高位頸髓手術麻醉,器官移植手術麻醉,高齡病人麻醉,新生兒麻醉,支氣管內麻醉,控制性降壓,低溫麻醉,心肺腦復甦等。
3.低年資主治醫師
可獨立展開ASA分級Ⅰ-Ⅳ級手術病人的麻醉、一至四級手術麻醉、初步掌握並可獨立開展心臟、大血管手術麻醉,顱內動脈瘤手術麻醉、龐大腦膜瘤手術麻醉,腦干手術麻醉,腎上腺手術麻醉,多發嚴重創傷手術麻醉,休克病人麻醉,高位頸髓手術麻醉,腎移植手術麻醉,高齡病人麻醉,新生兒麻醉,支氣管內麻醉,控制性降壓,低溫麻醉,心肺腦復甦等,並可開展疼痛門診和麻醉門診。
4.高年資主治醫師
可獨立展開ASA分級Ⅰ-Ⅵ級手術病人的麻醉、一至四級手術麻醉、熟練掌握心臟、大血管手術麻醉,顱內動脈瘤手術麻醉、巨大腦膜瘤手術麻醉,腦干手術麻醉,腎上腺手術麻醉,多發嚴重創傷手術麻醉,休克病人麻醉,高位頸髓手術麻醉,肝、腎移植手術麻醉,高齡病人麻醉,新生兒麻醉,支氣管內麻醉,控制性降壓,控制性降溫麻醉,心肺腦復甦等,並開展疼痛門診和麻醉門診。
5.低年資副主任醫師
可獨立展開ASA分級Ⅰ~Ⅵ級病人的麻醉、四級手術的麻醉,輪轉疼痛門診。
6.高年資副主任醫師
指導下級醫師實施疑難病人的麻醉及處置下級醫師導致的麻醉意外、疼痛門診疑難病人的診治等。
7.主任醫師
指導各級醫師實施疑難病人的麻醉及處置各級醫師麻醉操作意外、疼痛門診疑難病人診治,展開新項目、極高風險手術麻醉等。
(四)麻醉排班安排
1.每日擇期手術派班由科主任完成,按醫師級別確定每例手術的麻醉醫師名單,需要全科會診的,至少提前2天交科主任組織全科會診並審批。
2.急診手術、夜班及節假日手術由科主任安排、協調。
3.病人選擇麻醉醫師時,應以執行麻醉醫師分級的制度為前提。
(五)特殊麻醉的審批許可權
1.資格准入麻醉與疼痛的診治
資格准入麻醉與鎮痛是指市級或市級以上衛生行政主管部門按規定,專項資格認證或授權的麻醉與鎮痛。由市級或市級以上衛生行政主管部門或其認可的專業機構向醫院以及醫師頒發專項麻醉與鎮痛資格准入證書或授權證明。已取得某種類別麻醉與鎮痛資格准入的麻醉醫師才具有主持相應的麻醉與鎮痛的許可權。
2.高風險麻醉
高風險麻醉須經科內討論,科主任簽字同意後報醫務科,由醫務科決議自行審批或提交業務副院長審批,獲准後,由指定的主任醫師或高年資副主任醫師負責實施。
3.急診手術麻醉
預期手術的麻醉級別在值班醫師麻醉許可權級別內時,可施行麻醉。若屬高風險或預期麻醉超出自己麻醉許可權級別時,應緊急報告二線值班,必要時向科主任上報。但在需緊急搶救生命的狀況下,在上級醫師暫時不能到場主持手術麻醉時期,值班醫師在不違背醫療原則的前提下,有權、也必需按詳細狀況主持其以為合理的搶救,不得延誤搶救時機。
4.新技術、新項目
1)一般的新技術、新項目須經科內討論,同時按照相關程序進行審批備案。
2)高風險的新技術、新項目須經科內由醫院上報省級衛生主管部門審批。必要時由省級衛生主管部門委託指定的學術團體論證,並經專家委員會評審同意後方能在醫院實施。
(六)麻醉醫師資格分級授權程序
科室成立麻醉授權管理小組負責本科室醫師的麻醉許可權管理,管理小組由科主任及(或)2-3名副主任醫師以上職稱人員組成,科主任任組長,為本科室麻醉許可權管理的第一責任人。授權管理小組定期對本科室的麻醉醫師進行麻醉許可權評估工作,結合每位麻醉醫師的實際工作水平與能力明確其具體的麻醉許可權。
1.麻醉醫師可獨立承擔麻醉時,或麻醉醫師根據前述有關條款需晉級承擔高一級的麻醉時,應當根據自己的資歷、實際技術水平和操作能力等情況,填寫「麻醉醫師資格准入申請表」,交本科室主任;
2.凡申報高年資經治或低年資經治級別的,科主任根據科室晉級考核指標簽批,科內公示。
3.凡申報低年資主治級別或以上的,符合科室晉級考核指標,科主任組織科內專家小組對其技術能力討論評價後,提交醫務科簽批,醫務科備案,院內公示。
(七)監督管理
1.醫務科履行管理、監督、檢查職責;
2.按照本制度與程序對麻醉醫師資格分級授權進行准入和動態管理;
3.不定期檢查執行情況,其檢查結果將納入醫療質量考核項目中;
4.對違反本規范超許可權麻醉的一經查實,將追究科室負責人的責任,並按照醫院的相關規定處理,由此引發的醫療糾紛,違規人員個人承擔相應的法律和經濟賠償責任。
『叄』 麻醉醫師資格分級授權管理制度的內容有哪些
(一)麻醉的分級與分類
1.參照美國麻醉醫師協會(ASA)病情分級標准:~Ⅵ級
ASA分級標准:
Ⅰ級:體格健康,各器官功能正常,無精神疾病等。
Ⅱ級:除外科疾病外,有輕度系統性病(如輕度哮喘),功能代償健全。
Ⅲ級:有明顯或嚴重的系統性疾病(如充血性心力衰竭),體力活動受限,但尚能應付日常活動。
Ⅳ級:嚴重的系統性疾病,喪失日常活動能力,經常面臨生命威脅。
Ⅴ級:無論手術與否,生命難以維持24小時的瀕死病人
Ⅵ級:確證為腦死亡,其器官擬用於器官移植手術
急診手術加「E」表示
2.麻醉分類標准
麻醉分類分為一至四類,詳情參考《湖南省病歷書寫規范與管理規定及病例(案)醫療質量評定標准》。
3.特殊手術的麻醉
心臟、大血管手術麻醉,顱內動脈瘤手術麻醉、巨大腦膜瘤手術麻醉,腦干手術麻醉,腎上腺手術麻醉,多發嚴重創傷手術麻醉,休克病人麻醉,高位頸髓手術麻醉,器官移植手術麻醉,高齡病人麻醉,新生兒麻醉,控制性降壓,低溫麻醉,心肺腦復甦等。
4.新開展的項目、科研手術的麻醉。
(二)麻醉醫師級別
依據其衛生技術資格、受聘技術職務及從事相應技術崗位工作的年限等,規范麻醉醫師的級別。所有麻醉醫師均應依法取得執業醫師資格。
依據其衛生技術資格、受聘技術職務及從事相應技術崗位工作的年限等,規范麻醉醫師的級別。所有麻醉醫師均應依法取得執業醫師資格。
1.住院醫師
(1)低年資住院醫師:從事住院醫師崗位工作3年以內,或獲得碩士學位、曾從事住院醫師崗位工作2年以內者。
(2)高年資住院醫師:從事住院醫師崗位工作3年以上,或獲得碩士學位、取得執業醫師資格、並曾從事住院醫師崗位任務2年以上者。
2.主治醫師
(1)低年資主治醫師:從事主治醫師崗位工作3年以內,或獲得臨床博士學位、從事主治醫師崗位工作2年以內者。
(2)高年資主治醫師:從事主治醫師崗位工作3年以上,或獲得臨床博士學位、從事主治醫師崗位工作2年以上者。
3.副主任醫師:
(1)低年資副主任醫師:從事副主任醫師崗位任務3年以內。
(2)高年資副主任醫師:從事副主任醫師崗位任務3年以上者。
4.主任醫師:受聘主任醫師崗位任務者。
(三)各級麻醉醫師許可權
1.低年資住院醫師
在上級醫師指導下可展開ASA分級Ⅰ~Ⅲ級病人的麻醉,一、二級手術的麻醉,部分能力突出的低年資住院醫師可在上級醫師指導下可展開ASA分級Ⅳ級、或三級手術的麻醉。
2.高年資住院醫師
在上級醫師指導下可展開ASA分級Ⅰ-Ⅵ級病人的麻醉、一至四級手術麻醉、初步熟悉心臟、大血管手術麻醉,顱內動脈瘤手術麻醉、巨大腦膜瘤手術麻醉,腦干手術麻醉,腎上腺手術麻醉,多發嚴重創傷手術麻醉,休克病人麻醉,高位頸髓手術麻醉,器官移植手術麻醉,高齡病人麻醉,新生兒麻醉,支氣管內麻醉,控制性降壓,低溫麻醉,心肺腦復甦等。
3.低年資主治醫師
可獨立展開ASA分級Ⅰ-Ⅳ級手術病人的麻醉、一至四級手術麻醉、初步掌握並可獨立開展心臟、大血管手術麻醉,顱內動脈瘤手術麻醉、龐大腦膜瘤手術麻醉,腦干手術麻醉,腎上腺手術麻醉,多發嚴重創傷手術麻醉,休克病人麻醉,高位頸髓手術麻醉,腎移植手術麻醉,高齡病人麻醉,新生兒麻醉,支氣管內麻醉,控制性降壓,低溫麻醉,心肺腦復甦等,並可開展疼痛門診和麻醉門診。
4.高年資主治醫師
可獨立展開ASA分級Ⅰ-Ⅵ級手術病人的麻醉、一至四級手術麻醉、熟練掌握心臟、大血管手術麻醉,顱內動脈瘤手術麻醉、巨大腦膜瘤手術麻醉,腦干手術麻醉,腎上腺手術麻醉,多發嚴重創傷手術麻醉,休克病人麻醉,高位頸髓手術麻醉,肝、腎移植手術麻醉,高齡病人麻醉,新生兒麻醉,支氣管內麻醉,控制性降壓,控制性降溫麻醉,心肺腦復甦等,並開展疼痛門診和麻醉門診。
5.低年資副主任醫師
可獨立展開ASA分級Ⅰ~Ⅵ級病人的麻醉、四級手術的麻醉,輪轉疼痛門診。
6.高年資副主任醫師
指導下級醫師實施疑難病人的麻醉及處置下級醫師導致的麻醉意外、疼痛門診疑難病人的診治等。
7.主任醫師
指導各級醫師實施疑難病人的麻醉及處置各級醫師麻醉操作意外、疼痛門診疑難病人診治,展開新項目、極高風險手術麻醉等。
(四)麻醉排班安排
1.每日擇期手術派班由科主任完成,按醫師級別確定每例手術的麻醉醫師名單,需要全科會診的,至少提前2天交科主任組織全科會診並審批。
2.急診手術、夜班及節假日手術由科主任安排、協調。
3.病人選擇麻醉醫師時,應以執行麻醉醫師分級的制度為前提。
(五)特殊麻醉的審批許可權
1.資格准入麻醉與疼痛的診治
資格准入麻醉與鎮痛是指市級或市級以上衛生行政主管部門按規定,專項資格認證或授權的麻醉與鎮痛。由市級或市級以上衛生行政主管部門或其認可的專業機構向醫院以及醫師頒發專項麻醉與鎮痛資格准入證書或授權證明。已取得某種類別麻醉與鎮痛資格准入的麻醉醫師才具有主持相應的麻醉與鎮痛的許可權。
2.高風險麻醉
高風險麻醉須經科內討論,科主任簽字同意後報醫務科,由醫務科決議自行審批或提交業務副院長審批,獲准後,由指定的主任醫師或高年資副主任醫師負責實施。
3.急診手術麻醉
預期手術的麻醉級別在值班醫師麻醉許可權級別內時,可施行麻醉。若屬高風險或預期麻醉超出自己麻醉許可權級別時,應緊急報告二線值班,必要時向科主任上報。但在需緊急搶救生命的狀況下,在上級醫師暫時不能到場主持手術麻醉時期,值班醫師在不違背醫療原則的前提下,有權、也必需按詳細狀況主持其以為合理的搶救,不得延誤搶救時機。
4.新技術、新項目
1)一般的新技術、新項目須經科內討論,同時按照相關程序進行審批備案。
2)高風險的新技術、新項目須經科內由醫院上報省級衛生主管部門審批。必要時由省級衛生主管部門委託指定的學術團體論證,並經專家委員會評審同意後方能在醫院實施。
(六)麻醉醫師資格分級授權程序
科室成立麻醉授權管理小組負責本科室醫師的麻醉許可權管理,管理小組由科主任及(或)2-3名副主任醫師以上職稱人員組成,科主任任組長,為本科室麻醉許可權管理的第一責任人。授權管理小組定期對本科室的麻醉醫師進行麻醉許可權評估工作,結合每位麻醉醫師的實際工作水平與能力明確其具體的麻醉許可權。
1.麻醉醫師可獨立承擔麻醉時,或麻醉醫師根據前述有關條款需晉級承擔高一級的麻醉時,應當根據自己的資歷、實際技術水平和操作能力等情況,填寫「麻醉醫師資格准入申請表」,交本科室主任;
2.凡申報高年資經治或低年資經治級別的,科主任根據科室晉級考核指標簽批,科內公示。
3.凡申報低年資主治級別或以上的,符合科室晉級考核指標,科主任組織科內專家小組對其技術能力討論評價後,提交醫務科簽批,醫務科備案,院內公示。
(七)監督管理
1.醫務科履行管理、監督、檢查職責;
2.按照本制度與程序對麻醉醫師資格分級授權進行准入和動態管理;
3.不定期檢查執行情況,其檢查結果將納入醫療質量考核項目中;
4.對違反本規范超許可權麻醉的一經查實,將追究科室負責人的責任,並按照醫院的相關規定處理,由此引發的醫療糾紛,違規人員個人承擔相應的法律和經濟賠償責任。
『肆』 下列關於合同管理的說法正確的有( )。 A.建立分級授權管理制度 B.實行統一歸口管理 C.明確職責分工 D.健
個人意見,CD問題不大,AB視情況值得商榷
『伍』 農行網捷貸申請不成功,提示:「 421:您暫不符合貸款條件」,什麼意思
出現「 421:您暫不符合貸款條件」表明個人負債太多且逾期不還,無法在貸款了,已經列入了銀行的黑名單。
信用卡黑名單指的是長時間逾期,屢次催款不還,非法套現,等被相關銀行列入拒絕信貸的用戶。黑名單數據在央行個人徵信系統里保留五年,破產等特別嚴重和明顯惡意的負面信息保留十年。
超過保留期限,負面記錄就將在個人信用報告中被刪除。要想消除,只有等待五年時間,過了五年的追溯期,銀行會自動取消黑名單,但是請注意,如果當初行為過於惡劣,銀行可以要求繼續追溯一次,也就是說還得延續五年。
(5)分級授權機制擴展閱讀:
根據《徵信黑名單管理辦法》第十七條,商業銀行申請開辦信用卡業務,應當滿足以下基本條件:
(一)公司治理良好,主要審慎監管指標符合中國銀監會有關規定,具備與業務發展相適應的組織機構和規章制度,內部控制、風險管理和問責機制健全有效;
(二)信譽良好,具有完善、有效的內控機制和案件防控體系,最近3年內無重大違法違規行為和重大惡性案件;
(三)具備符合任職資格條件的董事、高級管理人員和合格從業人員。高級管理人員中應當具備有信用卡業務專業知識和管理經驗的人員至少1名,具備開展信用卡業務必需的技術人員和管理人員,並全面實施分級授權管理。
『陸』 個人存款證明分級授權制度有哪些內容
出具個人存款證明業務由建設銀行各儲蓄業務機構辦理,按金額大小分級簽發:
一、金額在10萬元以下人民幣、或按經辦業務當日人民銀行公布的外匯牌價(下同)摺合人民幣10萬元以下的外幣的個人存款證明由開戶儲蓄網點簽發;金額在10萬元(含10萬元)以上人民幣、或摺合人民幣10萬元(含10萬元)以上的外幣的個人存款證明,由管轄行儲蓄管理部門簽發。
二、對業務量較大、內部管理嚴格、人員素質較高、近年來未發生過重大事故,同時,管轄行儲蓄管理部門負責人對實時簽發個人存款證明確有困難的儲蓄網點,經二級分行審核批准,報一級分行備案後,可由直接管轄行儲蓄管理部門負責人授權儲蓄所長(櫃長)按以下方式簽發「個人存款證明書」:
(一)非櫃員制儲蓄所。
1.對外出具金額在10萬元(含10萬元)以上50萬元以下人民幣,或摺合人民幣10萬元(含10萬元)以上50萬元以下的外幣的個人存款證明由開戶儲蓄網點負責人簽發;
2.對外出具金額在50萬元(含50萬元)以上100萬元以下人民幣,或摺合人民幣50萬元(含50萬元)以上100萬元以下的外幣的個人存款證明,由管轄行儲蓄管理部門簽發。如遇特殊情況,儲蓄管理部門負責人不能實時簽發個人存款證明,經儲蓄管理部門負責人口頭或書面授權同意,可由儲
蓄網點負責人代簽,但事後儲蓄管理部門負責人必須在兩個工作日內對此個人存款證明進行審核。
(二)櫃員制儲蓄所。對外出具金額在10萬元(含10萬元)以上100萬元以下人民幣,或摺合人民幣10萬元(含10萬元)以上100萬元以下的外幣的個人存款證明由開戶儲蓄網點負責人簽發。
(三)櫃員制及非櫃員制儲蓄所對外出具金額在100萬元(含100萬元)以上人民幣,或摺合人民幣100萬元(含100萬元)以上的外幣的個人存款證明,均由管轄行儲蓄管理部門簽發。
『柒』 分崗設權、分事行權是什麼意思
權力制約:按事、崗、級細分.
加強對政府內部權力的制約,對財政資金版分配使用、國權有資產監管、政府投資、政府采購、公共資源轉讓、公共工程建設等權力集中的部門和崗位實行分事行權、分崗設權、分級授權,定期輪崗,強化內部流程式控制制,防止權力濫用。
解讀:現實生活中,像發改委這樣權力比較大的部門,或者一些職能比較多的部門,權力或職能過分集中,沒有按照事情、崗位進行制約機制的設置,權力過分集中會產生大腐敗。
「分事行權、分崗設權、分級授權」,包括兩方面內容:
一是按照事、崗內部橫向分權,也就是說將部門的工作按照不同崗位進行劃分,每個崗位明確設置職能與權力范圍,並行使相應權力。另外,在工作按照不同事務進行權力劃分,每個人員負責自己的事務范圍並行使權力。
二是在上下級之間實現縱向分權,也就是分級授權。
這樣的做法既能保證辦事效率,也能起到權力制約的目的。如果採取這樣的措施,不論是內部權力過度集中還是上下級間的權力過度集中的情況,都會發生改變。
『捌』 行政單位內部控制分級授權相關制度
行政事業單位內部控制制度是會計法、預演算法等法律法規和相關規定,制定本制度。
一、行政事業單位內部控制規范(試行)
第一條 :
為了進一步提高行政事業單位內部管理水平,規范內部控制,加強廉政風險防控機制建設,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會計法》、 《中華人民共和國預演算法》等法律法規和相關規定,制定本規范。
第五條:單位建立與實施內部控制,應當遵循下列原則:
1、全面性原則。內部控制應當貫穿單位經濟活動的決策、執行和監督全過程,實現對經濟活動的全面控制。
2、重要性原則。在全面控制的基礎上,內部控制應當關注單位重要經濟活動和經濟活動的重大風險。
3、制衡性原則。內部控制應當在單位內部的部門管理、職責分工、業務流程等方面形成相互制約和相互監督。
4、適應性原則。內部控制應當符合國家有關規定和單位的實際情況,並隨著外部環境的變化、單位經濟活動的調整和管理要求的提高,不斷修訂和完善。
二、行政事業單位內部控制規范(試行):
2012年11月29日,財政部以財會〔2012〕21號 印發《行政事業單位內部控制規范(試行)》。該《規范》分總則、風險評估和控制方法、單位層面內部控制、業務層面內部控制、評價與監督、附則6章65條,自2014年1月1日起施行。
行政事業單位內部控制規范試行適用於單位的什麼活動
提高行政事業單位內部管理水平,規范內部控制,加強廉政風險防控機制建設,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會計法》、《中華人民共和國預演算法》等法律法規和相關規定,制定本規范。
本規范適用於各級黨的機關、人大機關、行政機關、政協機關、審判機關、檢察機關、各民主黨派機關、人民團體和事業單位(以下統稱單位)經濟活動的內部控制。
本規范所稱內部控制,是指單位為實現控制目標,通過制定製度、實施措施和執行程序,對經濟活動的風險進行防範和管控。
單位內部控制的目標主要包括:合理保證單位經濟活動合法合規、資產安全和使用有效、財務信息真實完整,有效防範舞弊和預防腐敗,提高公共服務的效率和效果。
單位建立與實施內部控制,應當遵循下列原則: (一)全面性原則。內部控制應當貫穿單位經濟活動的決策、執行和監督全過程,實現對經濟活動的全面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