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版權產權 » 幼兒所有權法則兒歌

幼兒所有權法則兒歌

發布時間: 2020-12-24 18:17:45

㈠ 孩子出現「物權敏感期」的原因是什麼


▼具體做法:

★不強迫孩子分享

孩子既然有物品支配權,那麼父母就不該強迫孩子分享。

比如有小孩看上了自家孩子的玩具,哭著鬧著要,如果孩子不願意,父母也不要強行把玩具拿給其他孩子玩。

充分尊重孩子的意願,是對孩子最好的教育。

★家長適當干預

孩子進入物權敏感期時,有時會不知道怎樣正確處理問題。

有其他小朋友搶自己東西時,孩子可能會大哭叫媽媽幫忙。如果遇到媽媽不在的情況,孩子可能就沒有主意。

因此,家長要教會孩子方法,碰到爭搶時要如何解決。不過關鍵是孩子心裡要真正認同這種做法,最好不要把事情弄復雜,不要讓矛盾升級。

教育孩子是個漫長的過程,父母不要著急,最重要的還是要把孩子教好,沒有天生的壞孩子。

如果遇到孩子和別人發生爭搶的情況,父母要先理解其行為,然後再就行糾正。

培養孩子正確的“物權意識”,對於將來的人際交往和學習生活,都有重要意義。

家長要學會以上三點,建立起孩子的分享觀,世界才會變得更加美好友善。

㈡ 傳統童謠有什麼

月亮奶奶

㈢ 我們家寶寶二歲半了,會背書念兒歌,明白大人的意思,懂得向大人提問

一、2歲半寶寶的成長 寶寶的活動范圍不斷擴大,認知能力也相應地提高,他特別需要朋友,從其他小朋友那裡寶寶可以得到許多生活經驗,那是從父母那裡學不來的,所以寶寶特別喜歡與小朋友一起做游戲,媽媽應帶寶寶走出家門,為孤單的寶寶找幾個好夥伴。 有時候可能你會很厭煩寶寶做手工,因為他做手工時常把房間搞得亂七八糟,不要被這種凌亂和噪雜嚇住,它往往是寶寶創造性的開端。你可以教育寶寶把打掃房間看作游戲的一部分,每次的掃尾工程就是收拾房間,寶寶可能還不會收拾,沒關系,你可以耐心地陪他收拾幾次,慢慢培養他的調理性,等寶寶再長大一些,就會認可這種方式了。對於寶寶辛苦完成的「作品」,盡管看上去非常拙劣,但是他還是滿心期待著你的表揚認可,你的贊賞會給他再次創造的信心。 和寶寶交談是父母每天必不可少的一項教育內容,現在可以對寶寶進行詞彙教育了,例如,寶寶說「螞蟻」,那麼你可以告訴他:「螞蟻可以搬動比身體重幾十倍的物體,它是個大力士。」「螞蟻搬家就是要下雨了。」等,經常和寶寶說復雜的詞彙和句子,可以幫助寶寶更快地學習語言。 唱歌是每個寶寶共同的愛好,現在寶寶已經會唱2-3首歌曲,而且唱時節拍、旋律、吐字都比較准確了。 2歲半寶寶發展的里程碑 大動作 單足站立幾秒 用足尖走路 自己扶攔上樓梯交替一步一級 自己扶攔下樓梯雙足踏一台階 可用雙足或單足跳遠 會接滾來的球和反跳的球 學走10~15厘米高的平衡木 精細動作 會砌10塊積木造塔 會砌3塊積木搭橋 會砌5塊積木造門樓 會砌6塊積木造金字塔 每分鍾穿上4~6顆珠子 會畫+、寫1和0(畫正方形) 擰開螺口瓶蓋,按大小配蓋 套上6~8個套桶 會解結扣子,開關末端封閉的拉鎖 言語 說出自己的姓名、幾歲、性別和父母姓名 提問「你」時用「我」回答 背誦兒歌或唐詩一至幾首 回答圖上「誰」「干什麼」「在何處」「好和壞」等問題 會唱3個音階的歌曲幾首 會說若干英文單詞 認知 認識食物、動物、日常用品名稱和用途 知道動物的特點、叫聲和生活習性 認識幾何圖形和顏色3~4種(紅、黃、黑、白) 會用圖片配對 拼上切開2~6塊的拼圖 懂得冷、餓、渴、困時怎麼辦 知道分辨圖中畫的人是「姐姐」還是「哥哥」 知道區分1和3哪邊多,兩邊都是5是「一樣多」 背數1~10,點數1~4,會取2~3個玩具 復述2~3位數 認識若干漢字 區別天氣晴、陰、雨、風、雪,白天和晚上 按命令伸出左手、右手、右腿、左腿 情緒與社會行為 正確使用禮貌語言「謝謝」「您早」「您好」「再見」等 同大孩子做合作游戲「過家家」時會表達意見、服從命令 用杯子倒水不灑出 會用勺或筷子自己吃完一頓飯 及時上廁(坐盆),穿脫松緊帶褲子 自己按程序洗手擦乾 會穿鞋(不分左右)襪子(不會拉後跟) 穿上背心和套頭衫 用洗滌靈洗凈水果 能離開家長0.5~1小時 二、2歲~2歲半寶寶的喂養方法 2歲至2歲半的寶寶,培養良好的進食習慣是非常必要的,首先要做到規律進餐,定時定量。對於2歲以上的寶寶,應安排好早、午、晚三餐及早、午、晚三次的點心。其次不要讓寶寶養成挑食、偏食、吃零食的習慣,達到均衡的飲食結構。除此還要幫助寶寶鍛煉自己動手能力,讓寶寶自己嘗試用勺、碗吃飯。 在寶寶開始逐漸適應正常的飲食後,父母要培養寶寶良好的咀嚼習慣。經過調查發現,過早給寶寶太硬的食物會影響到寶寶的咀嚼習慣,由於太硬的食物超過了寶寶的咀嚼能力,致使寶寶不咀嚼食物,直接就咽了下去,時間久了會養成寶寶不愛咀嚼食物的習慣。有些時候寶寶由於迫不及待地往嘴裡塞食物,不怎麼咀嚼就下咽,因此需要父母耐心地教寶寶咀嚼食物,不能急躁。在餵食寶寶的時候,刻意拉長兩口飯菜的間隔時間,讓寶寶有充足的咀嚼時間。 寶寶2歲以後,通常可以與家人吃一樣的正餐了,因此要注意對鹽的攝入量,一般理想情況下,每人每天鹽的攝入量應在8~10克之間,但我國只有南方的部分地區符合這一標准,而北方的絕大多數地區都遠遠超過這一標准,攝入太多的鹽對寶寶很不利,會使寶寶在年輕時就患上高血壓。所以為了全家人的健康,把正餐做成淡淡的味道,讓寶寶從嬰幼兒時期就習慣淡味食物。 三、如何培養2歲半寶寶的閱讀興趣? 語言學家說,每一個孩子都是天生的語言學家。孩子到2歲的時候就基本掌握了大量的詞彙和語法,能夠交流。想像我們自己學習外語的經歷,有幾個成人能在兩年的時間里把一門外語掌握得那麼好呢?學習閱讀是一個自然的、長期的過程。從出生開始,你的孩子就在為一生所需的閱讀、寫作、說話和思維的能力打基礎。寶寶熱切地聽一切聲音。越多接觸到成年人的語言模式和詞彙,他們就越容易掌握語言。一個孩子以後詞彙量的大小部分取決於他生命的頭幾年學了多少詞彙。 因此,從現在開始就都多和寶寶談話!給他唱歌,講故事,告訴你的寶寶,天空是藍色的,毛毯是柔軟的,浴盆里的水是溫暖的…… 當你的寶寶開始學說話的時候,認真聽他想說什麼,和他對話:「是的,小狗在搖尾巴。他很高興,我想那是因為它喜歡你。你想抱抱它嗎?它舔你了?很癢是吧?……」 讓書成為孩子世界的重要部分,和寶寶一起看書,不僅分享故事,也一起看文字。讀書的時候,用手指著字,寶寶會開始理解故事和書面語言的關系。 拿一根小棍在地上寫字,把看圖識字卡片貼在冰箱上,如果他們學寫自己的名字和發音馬很好,如果他們不學,熟悉這些字的形狀也是值得的。 通過對周圍環境中食物的命名談論這些食物,增加孩子的詞彙量,提高它的理解力,如鄰居的狗,附近的兒童娛樂場所,他最喜歡的食物,街上的汽車和窗外的小樹林。和他一起享受語言——讀書,學習繞口令,講故事。 四、0~3歲寶寶的交際潛能 2歲~2歲半 發展特徵 寶寶想要獨立,很想和別人分享玩具或其他東西,一起玩時經常充滿敵意,總想把自己的意願強加於人。 照顧者的對策 開始教寶寶社交的基本禮儀,如要尊重別人的所有權,和別的孩子有矛盾要用溫和方式解決,及時表揚他(她)為此做出的努力。 多玩一些要把東西給別人的游戲,從中學會與別人共享。 2歲~2歲半寶寶的營養食譜2007-4-9 9:32:00 進入親子社區 由於2歲以後,寶寶的牙齒咀嚼能力、胃腸道消化能力日趨完善,因此寶寶的飲食也不必像以前一樣要做得很碎,食物的范圍也擴大了很多。 鴿蛋益智湯 材料:枸杞子50克,龍眼肉100克,蔥末5克,薑片5克,鴿蛋20個 調味料:鹽、胡椒粉少許,香菜末、清湯適量 做法: 1.將枸杞子、龍眼肉用溫水洗凈,枸杞子去核,切成細末。 2.鴿蛋用小鍋加清水煮熟,剝去殼。 3.將枸杞子、龍眼肉,放入鍋中加清湯煮10分鍾,加鹽、胡椒粉、蔥、姜。 4.將去殼的鴿蛋加入湯內,燒沸,出鍋,撒上香菜末即成。 具有增智補腦的功效,含蛋白質、脂肪、維生素、礦物質等營養物質。 一、認知能力的培養 1、觀察能力的培養 ⑴、觀察事物的特性。 ①比較形狀。用一些不同形狀的積木,也可用硬紙板剪成不同形狀的紙卡,教小兒學會認識圖形,如圓形、方形、三角形等,懂得選擇同樣的圖形進行匹配。 ②比較遠近。培養孩子遠近意識。在日常生活中,可用含遠近的詞引導孩子行為,加強對遠近概念的意識,如「和媽媽靠近點」。還可在游戲中,教小兒領會遠近的意思。 ③培養孩子觀察的更全面,這樣孩子可擴大觀察的范圍,促進思維的發展。帶孩子到戶外觀察,教小兒學會先觀察周圍總體概況,再集中觀察

㈣ 什麼是童謠

童 謠 是 在 兒 童 間 流 行 的 歌 謠 。 它 的 特 點 是 不 用 樂 器 伴 奏 而 歌 唱 。

童 謠 之 發 端 相 當 早 。 根 據 《 左 傳 · 昭 公 二 十 五 年 》 記 載 , 在 周 文 王 與 周 武 王 的 時 代 即 有 童 謠 。 後 來 民 間 也 多 有 童 謠 流 行 。 童 謠 有 兒 童 自 發 編 創 的 , 也 有 成 人 教 授 使 之 歌 唱 的 。 童 謠 有 不 同 類 型 , 道 教 童 謠 是 其 中 之 一 。

所 謂 道 教 童 謠 是 根 據 道 教 的 思 想 旨 趣 而 創 作 的 並 且 在 兒 童 中 流 行 的 歌 謠 。 從 功 能 上 看 , 道 教 童 謠 也 具 有 預 讖 的 作 用 。 歷 史 上 , 在 改 朝 換 代 的 關 鍵 時 刻 , 社 會 上 往 往 出 現 一 些 符 合 道 教 預 讖 精 神 的 童 謠 。 例 如 隋 朝 楊 堅 當 皇 帝 之 前 , 社 會 上 有 些 人 就 放 出 楊 堅 有 " 龍 顏 " 當 為 皇 帝 的 讖 語 。 《 隋 書 · 王 劭 傳 》 說 : 陳 留 有 一 座 老 子 祠 , 祠 中 有 枯 柏 。 世 上 傳 說 , 老 子 將 " 度 世 " , 曾 經 預 言 枯 柏 如 果 生 出 東 南 枝 , 就 會 有 聖 人 出 世 , 道 教 就 會 盛 行 。 到 了 南 齊 的 時 候 , 枯 柏 真 的 從 下 生 枝 , 並 且 朝 東 南 上 指 , 夜 間 , 有 三 個 童 子 結 伴 唱 起 歌 謠 : " 老 子 廟 前 古 枯 樹 , 東 南 狀 如 傘 , 聖 主 從 此 去 。 " 據 說 楊 堅 到 亳 州 當 刺 史 , 親 自 到 老 子 祠 察 看 , 只 見 柏 枝 回 抱 , 與 童 子 歌 謠 所 唱 吻 合 。 楊 堅 於 是 把 自 己 當 作 " 聖 主 " 。 隋 朝 末 年 , 又 有 童 謠 唱 道 : " 桃 李 子 , 鴻 鵠 繞 陽 山 , 宛 轉 花 林 里 , 莫 浪 語 , 誰 道 許 。 " 前 人 解 釋 , 此 童 謠 中 的 " 李 " 暗 示 將 有 李 姓 興 起 為 帝 王 , 而 " 桃 " 通 於 " 陶 " , 指 的 是 " 陶 唐 " , 省 略 了 " 陶 " 字 , 就 剩 下 " 唐 " , 暗 示 有 唐 王 朝 取 代 隋 朝 。 這 種 讖 語 式 的 童 謠 與 樓 觀 道 士 歧 暉 關 於 李 氏 將 起 而 為 帝 並 且 大 興 道 教 的 讖 語 頗 相 類 似 , 很 可 能 出 於 道 門 中 人 的 創 作 。

道 教 童 謠 因 為 琅 琅 上 口 , 易 於 流 行 , 這 在 客 觀 上 起 到 了 特 殊 的 宣 傳 作 用 。

另一個解釋:
楔 子
前面二集介紹了許多閩南語傳統念謠。黃哲永先生說,那些念謠念起來真是有「原味」,是民間文學的瑰寶。但是光念仍不夠盡興、過癮,於是念著哼著就唱起來了,成為民間傳唱的童歌或兒歌。這些曲子有的是隨著念謠自然而然產生的,有的是有心人士把它慢慢收集起來譜上簡單的曲調而傳唱開來的,就好像孔子、荷馬、福史特和陳達,他們都是歷史文獻的創造者;是童謠、民歌、史詩等的整理者和傳唱者,他們將生活的智慧和民族的土地結合,成為人類的大智慧。比如說著名台灣本土音樂家呂泉生、林福裕先生等人就曾采擷傳統念謠而加以譜曲、成為傳唱一時的「搖嬰仔歌」及「板橋查某」等。基本上目前流行的閩南語童謠在詞曲的產生上分為下列幾類:
一、完全不知詞曲由來,系祖先流傳下來的,這又分為可唱的及沒有曲調的,且又分全台灣的及地區性的。
二、詞是祖先留下的,但曲是後人編的,且知道是誰編的,這中間又分為保留原詞及修改過的詞意。
三、詞曲都是近代創作家編寫的,有名有姓。
第一類,當然就是傳統童謠。第三類當然就是創作童謠,而第二類的定位較為復雜,是新舊融合的創作,但不論第一類還是第二、三類,只要是用閩南語來傳唱的,都稱為閩南語童謠(也有人說成台灣童謠,亦有其立論基礎)。雖都各有不同的風味,但同樣的都芬芳醉人。
命名為陳釀與新酒的這一集,將理性又感性地分析傳統閩南語童謠、創作童謠之異同點和優劣點,並且試圖為今後的閩南語童謠找出方向和遠景。
閩南語童謠的園丁
台灣創作童謠是什麼時候開始的,其說法比傳統童謠的來源更難追尋。誠如剛才所說,台灣前輩音樂家早就采擷民間念謠來創作,光復後到近年像史惟亮先生、許常惠先生等都作過類似的田野調查和整理,可惜當時的政治環境和物質條件及教育理念不同於今日,所以沒有轟動和掌聲,僅在有心推動台灣鄉土文化的階層中獲得些許關懷和贊嘆!
假如要說台灣創作童謠明顯的起跑點,那應該要追溯到民國五十三年(西元1964年),當年施福珍先生在員林家商擔任音樂老師,暑假的午後,他的午睡被幾名頑皮小孩子吵醒了,原來夏日炎炎把柏油路曬融了,赤腳粘到了腳:「點仔膠,粘到腳」。這樣一句輕松而押韻的童語,使他靈感大發,五分鍾以內,他完成了堪稱為閩南語童謠文藝復興之作———「點仔膠」。那天之後,他開始留意當時自立晚報刊載的吳瀛濤先生所寫的「台灣諺語與俗謠」專欄。施先生他搜集、他編曲,一首首藉傳統念謠而改編的閩南語童謠出現了,這些童謠並沒有在學校中教唱,卻在童子軍、救國團等社團中散播開來。為此,他遭到校方責問,因此而辭去了教職,他的後半生以改編、創作、教唱、推廣閩南語童謠為職志。簡上仁先生說:「他被大家尊稱為台灣童謠的園丁。」
閩南語童謠蓬勃興起是這幾年的事,隨著本土文化的抬頭及母語教學的需求,閩南語創作童謠如雨後春筍。在這中間,台語歌曲(台語流行歌曲)也跟著水漲船高,連外省第二代的蔡琴也出版了台語歌曲專輯。這些新一輩的創作家們,的確也創作了不少優秀的閩南語童謠。於是各地的出版商、唱片公司及基金會也都主動找上了這些創作家。其中最有趣的是國語日報也找到了謝武彰等老師來寫童謠(閩南語的及國語的)。
閩南語傳統童謠,傳統兩字非常廣泛又模糊。早自荷鄭時代,近到光復後,凡是沒有名分的閩南語童謠都屬於傳統童謠。所以在前面所說的三類中,第一類是純粹的傳統,第二類是改編的傳統,而令人感到有趣的是第二類遠多於第一類。也正因為這樣,本集中將那群推廣閩南語童謠功臣--采擷傳統念謠而加以改編後成為傳唱的創作者們作一介紹。

一、施福珍先生:
近四十年來,他不斷采擷、整理、修改、譜曲、出版、教唱並推廣,他自己還會唱,樂此不疲。現在他忙得很,太多的學校、社團、社區和公民營單位,都找他演講教唱。他不計酬勞,也不計較人數多寡和路程遠近,都慨然欣然前往。最可貴的不光是他那分才華,而是那分熱心和修養。

二、簡上仁先生:
簡先生是學財稅的,原先在海關服務。但是受了史惟亮先生、許常惠先生等前輩的感召毅然投入台灣民謠的采擷、研究和推廣的崎嶇路。為了出版第一張台灣童謠的CD,他不惜借款和標會,現在他卓然成家。除了童謠、民謠、俗諺語及台灣民間文學研究外,也致力於台灣歌謠的國際化,現在還在英國修民族音樂學的博士學位。
三、謝武彰先生和馮輝岳先生:
他們都不作曲,專門作詞。其中謝先生以國語為主,閩南語次之。而馮先生以客家童謠為主,國語及閩南語次之。

四、王金選先生:
王金選先生很年輕,不過三十歲。他原本是以畫插畫為業,在偶然機會中看到謝武彰先生的兒童文學作品而大受感動,開始創作童謠。在第一次投稿就順利成功之後,大獲鼓舞,現在是年輕一輩中,作品最多且廣受歡迎的童謠作家。他常常為他的童謠歌詞配上插畫,每個星期天,他還到台北恩主宮的圖書館教小朋友畫漫畫。

五、黃哲永先生:
黃哲永先生任職於蒜頭糖廠,他和妻子因為熱愛本土文化,於是到處采擷傳統念謠,並整理和詮釋,出版成書,他現在已是雲嘉地區著名的台灣民間文學的泰斗之一。

六、康原先生:
康原不到四十五歲,年輕輕的就作了外公。他學歷不高,但用功自修並且勇於創作,不論詩、散文、小說及歌曲他都涉獵、他有一張娃娃臉及一付好嗓子和好口才,使他在推廣閩南語俗諺及童謠中給予人親切感和生動感。

七、鍾信昌先生:
鍾信昌先生既不會作詞也不會作曲,但他對閩南語創作童謠特別有興趣,他曾以「閩南語創作童謠之研究」作為碩士論文,那是台灣地區第一篇以此內容為碩士論文。現在他任職於台北縣三峽鎮安溪國小總務主任,他決定要用系統和理論在學校內推廣閩南語創作童謠。

八、盧繼寶先生:
盧繼寶先生是屏東里港鄉土庫國小的校長,長期以來對閩南語頗有研究。時風開後他更加了一把勁,整個學校布置成學習語文的文化園區,並且從附設幼稚園到六年級,從班際到校外,積極推動母語教學。包括:俗諺語、念唐詩、兒童劇、改編歌仔戲、兒童詩創作等等。當然台灣童謠是不會輕忽的一環。他曾說過一句話:沒有母語就沒有民族,沒有民族就沒有國祚。

九、林文寶先生:
林文寶先生是國立台東師范學院兒童文學研究所所長,這樣性質的研究所,在台灣是唯一的。林所長常說:台灣的文學,尤其是兒童文學,長期受西方強勢文化的影響,幾乎失去自己的風格和定位,這是非常遺憾而危險的事。所以他積極復興台灣的兒童文學,當然台灣童謠是其中一環。他認為閩南語只是漢語的方言之一,推廣母語教學是應該的,但不能把母語及方言教學的分量超過國語,否則就是另一種的偏執。林文寶先生這兩年來為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執行台灣創作童謠的甄選、評審和出版推廣。這中間不光是閩南語的,還有國語、客語及原住民語,他說:凡是優良的童謠他都設法讓它傳唱及保存。

十、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
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原本就引導並規劃全國性的文化走向、社區文化和本土文化之推動就是其中之一。陳郁秀主任委員是著名的音樂家,她知道音樂及童謠對兒童成長的重要性,並且也憂慮在過去不短的歲月中,台灣童謠的發展受到了阻礙,於是成立專門執行小組,廣泛甄選創作童謠,並且獎勵童謠作者。現已出版兩集優良作品集,並且分發至各國中小學,配合學校教師的傳唱與教學,促使台灣的創作童謠更為普及,陳郁秀主委希望推廣到台灣各地區,讓台灣兒童唱自己的兒歌、念自己的童謠。

閩南語童謠創作應注意的重點
一、要深切了解閩南語。
二、善用俗諺及俚語。
三、簡短、順口。
四、豐富的想像力。
五、生活周遭的題材(符合現代的題材)。
六、要有押韻。
七、要有教育意義。
八、作曲時注意原來閩南語的高低八音,以免唱出來是其他的意思。
九、兒童的演唱技巧有限,不要高於八度音也不要低於八度音。
十、避免生澀的詞彙。

童謠與童詩的區別
一、童謠有較為規制的句型,童詩則否。
二、童謠講究押腳,童詩則否。
三、童謠多半較短,童詩不受限制。
四、童謠較為淺易,童詩的文學性較高。
五、童謠譜曲容易,且容易傳唱,童詩則否。
童謠並非只是說、學、逗、唱的游樂工具,它還肩負著孩童教育的重任。

文 化 藏 寶 閣

童謠的變形
既然童謠是口耳相傳而不必經過文字,而且以生活周遭的事物為材料,於是童謠常有變形的現象,依其發生情況可將之分為二類:
一、無意的
無意的改變通常由於記憶不全,或口耳之誤,因為記憶不全所以詳略互異,因為口耳之誤,所以誤此為彼,但卻也因此提供兒童自我彌補的創作參與。
二、有意的
有意的改變便是傳播者創發的介入,其原因有時因為對於原來內容的不滿意,有時因為風物或方音的差異而不得不做改變,而風物與方音的差異如果傳誦者不加以改變,則必限制了該童謠的擴散,除非改變內容,否則在不同口音地區,便難以傳誦。
總而言之,不論有意或無意的改變,這種變形的現象經過輾轉傳播,難以查證孰正孰變。人人可以參與,自以為傲,正是童謠引人入勝的所在。

創作童謠的曲譜方法
依據語言聲調的特性,所有語言組合已具備一定的音樂起伏性,於是口誦的「謠」,在句式的節奏抑揚頓挫中,已猶如音樂一般了,這種隨語言而來的音樂性,等於賦予童謠配曲的先天架構,當然,從另一角度來說,它也是一種限制,於是「詞」「曲」的和諧,便成了童謠配曲的一項要件。
未能和諧的「詞」「曲」往往造成歌唱者的詞不達意,或聽者的不知所雲,而假如歌者變樂合詞,則又辜負了配曲者的苦心。

童謠結構
一、節奏
節奏為童謠的根本,其節奏不外「整齊式」與「變化式」二種,所謂整齊式,指全篇皆由一定字數的句子所組成,因為整齊句式的開展,需要掌握相當程度的語言支配能力,但如果過長容易形成單調的感覺,對兒童而言難以接受,是故整齊句式比較少見,而且篇幅也較小。因此,童謠的節奏可以說是以變化句式為生命,變化句式並無復數成組的限制,並且可以隨時換韻,換句話說,變化句毋寧是換韻為要件。
二、技巧
賦比興三種詩法,在童謠可說大多數為直述的「賦」,再加上少數的「比」,而「興」則往往只不過是用以「起韻」而已,因此,最常見的技巧便是「形式」誘導思考與聯想的問答法、數序法、對應法、重復法、頂真法,尤其頂真法以前句的句尾做後句的句頭,可以無限開展,差不多可說是長篇童謠的一大法門,是兒童最容易學習也最容易獲得成就感的技巧,當然,以上五種方法混合使用更可以充實童謠的生命。

文 化 Q&A
問 :創作童謠的蓬勃,會不會促使傳統童謠的消失?
答:基本上不會,但在傳唱的人口數上原則上會降低。原因是:一、優秀的傳統童謠,已經經過數十年、數百年的考驗;二、傳統童謠的音韻美和比喻美及聯想美,有的是創作童謠無法相比的;三、傳統童謠和台灣俗諺語連結為一體,只要俗諺存在,傳統應該就不容易消失;四、汰舊換新,原本就是社會及自然界的法則,不必過於憂慮。但有一點必須注意的是,如果對閩南語文化和本土認識不夠,率爾操瓢,只是以新奇、隨俗地創作兒童歌曲,可能會變成異質文化而失去了所謂的台灣童謠「原味」。

問 :囝仔歌的作曲與配曲要點還有哪些?
答:一、念謠旋律化;二、旋律口語化;三、曲調簡單易唱;四、前奏簡明活潑:五、和聲伴奏易彈;六、音域適中;七、上揚、下墜及切音等特別處理;八、字與音調的明確處理:同音異字異調、同音異字同調、同字異音異調,同字同音異調。

問 :「A、B、C狗咬豬」這首童謠是教育部民國九十年(西元2001年)兒童歌唱比賽指定歌曲之一,它引起廣泛的討論,究竟歸屬於傳統童謠還是創作童謠?
答:這首童謠創作於日治時期,當時日本人一心西化,所以學洋文的風氣很盛,但眾所周知,日本人在英文發音上可說十分生澀,由此,當時的台灣民眾譏諷他們的發音就像豬被狗咬到那麼難聽,至於後面串接的阿爸坐飛行機,又從半空中摔下來,則是後人附加的,據簡上仁老師說,這首童謠有許多版本,其一是掉下一台洗衫(衣)機,其二是阿爸頭毛剩一支,真是琳琅滿目,但均能表現閩南語押韻之美。

文 化 采 風 錄

福史特
全名為史蒂芬‧福史特(Stephen Foster)美國早期民謠作曲家,他的作品廣傳於世界各地如:蘇珊娜、老黑爵、肯塔基老家鄉等等,尤其對南方黑人族群充滿無奈、悲憫又樂觀、堅忍的描繪,無人能出其右。

老人讀書會
嘉義縣朴子市,舉辦了老人讀書會,一方面教老人識字及其他藝文技能。一方面采擷耆老們的口述歷史和俗諺,真是互惠又相長,實在是美談,可作為其他縣市之參考。

孔子
中國春秋時代人,他是中國最偉大的教育家、思想家、哲學家外,也是最早的「中國民謠」之整編和詮釋者。他曾說:「詩三百,思無邪」,意思是說詩經三百篇,篇篇皆純美。

荷馬(HOMER)
古希臘詩人,編撰了「伊里亞德」 及「奧狄賽」兩篇史詩。並且終生吟詠傳唱,他的作品成為歐洲文化的泉源。

文 化 快 易 通

參考書目
1.施福珍著:台灣囝仔歌曲集1-3冊,優美印刷廠,民國90年2月二版。
2.洪藝、楊素芳著:亥鞦韆,安可出版社,民國89年。
3.台北市政府編:歡喜念歌詩1-6冊,民國89年9月。
4.王金選著:肥豬齁齁叫,格林出版社,民國88年4月。
5.王金選著:點心攤,台灣麥克出版社,民國88年9月二版。
6.李赫著:台灣囝仔歌,稻田出版社,民國80年。
7.鍾信昌著:台灣閩南語創作的兒歌研究,台北市立師范學院,民國90年。
8.庄柏林著:台灣詩曲集,榮後文化基金會,民國85年1月。
9.康啟明著:講唱台灣囝仔歌,安可出版社,民國87年12月二版。
10.行政院文建會編:愛的風鈴-台灣2000年兒歌100首,民國89年12 月。

㈤ 兒童珠心算破5減口訣表 兒

珠心算減法口訣表:一下一、二下二、三下三、四下四、五下五、六下六、七下七內、八下八、九下九;一上四去容五、二上三去五、三上二去五、四上一去五;

一退一還九、二退一還八、三退一還七、四退一還六、五退一還五、六退一還四、八退一還二、九退一還一。

(5)幼兒所有權法則兒歌擴展閱讀:

珠心算的來歷

珠心算是通過思維作數的計算而得出結果的活動。是在大腦中以算珠表象作為載體,運用珠演算法則所進行的計算。自從人類開始有了數與數位概念,並能進行最簡單的數的計算時起,就有了心算。

為了輔助心算,才有了「近取諸身,遠取諸物」的算工具,石子、樹枝等也都是遠的最原始的計算工具。接著發明了籌算、珠算、筆算、電算等計算工具及相應的演算法。

㈥ 幼兒園大班語言《對韻歆》對聯形式的兒歌

【上卷】 一東·其一 天對地雨對風大陸對長空 山花對海樹赤日對蒼穹 雷隱隱、霧濛濛日下對天中 風高秋月白、雨霽晚霞紅 牛女二星河左右、參商兩曜斗西東 十月塞邊颯颯寒霜驚戍旅 三東江上漫漫朔雪冷漁翁 一東·其二 河對漢綠對紅雨伯對雷公 煙樓對雪洞月殿對天宮 雲叆叇、日曈曚蠟屐對漁蓬 過天星似箭、吐魄月如弓 驛旅客逢梅子雨、池亭人挹藕花風 茅店村前皓月墜林雞唱韻 板橋路上青霜鎖道馬行蹤 一東·其三 山對海華對嵩四岳對三公 宮花對禁柳塞雁對江龍 清暑殿、廣寒宮拾翠對題紅 莊周夢化蝶、呂望兆飛熊 北牖當風停夏扇、南檐曝日省冬烘 鶴舞樓頭玉笛弄殘紅子月 鳳翔台上紫簫吹斷美人風 二冬·其一 晨對午夏對冬下餉對高舂 青春對白晝古柏對蒼松 垂釣客、荷鋤翁仙鶴對神龍 鳳冠球閃爍、螭帶玉玲瓏 三元及第才千頃、一品當朝祿萬鍾 花萼樓間仙李盤根調國派 沉香亭畔嬌楊擅寵起邊風 二冬·其二 清對淡薄對濃暮鼓對晨鍾 山茶對石菊煙鎖對雲封 金菡萏、玉芙蓉綠綺對青鋒 早湯先宿酒、晚食繼朝饔 唐庫金錢能化蝶、延津寶劍會成龍 巫峽浪傳雲雨荒唐神女廟 岱宗遙望兒孫羅列丈人峰 二冬·其三 簡對繁疊對重意懶對心慵 仙翁對釋伴道範對儒宗 花灼灼、草茸茸浪蝶對狂蜂 數竿君子竹、五數大夫松 高皇滅項憑三傑、虞帝承堯殛四凶 內苑佳人滿地春光愁不盡 邊關過客連天煙草憾無窮 三江·其一 奇對偶只對雙大海對長江 金盤對玉盞寶燭對銀缸 朱漆檻、碧紗窗舞調對歌腔 興漢推馬武、諫夏著龍逄 四收列國群王伏、三築高城眾敵降 跨鳳登台瀟灑仙姬秦弄玉 斬蛇當道英雄天子漢劉邦 三江·其二 顏對貌像對龎龍輦對徒杠 停針對擱竺意懶對心降 燈閃閃、月幢幢攬轡對飛艙 柳堤馳駿馬、花苑吠村尨 酒量微酬瓊香頰、香塵沒印玉蓮蹌 詩寫丹楓韓文幽杯流節水 淚彈斑竹舜妃遺憾積湘江 四支·其一 泉對石干對枝吹竹對彈絲 山亭對水榭鸚鵡對鸕鶿 五色筆、十香詞潑墨對傳卮 神奇韓干畫、雄渾李陵詩 幾處花街新奪錦、有人香徑淡凝脂 萬里烽煙戰士邊頭爭保塞 一犁膏雨農夫村外盡乘時 四支·其二 菹對醢賦對詩點漆對描脂 璠簪對朱履劍客對琴師 沽酒價、買山資國色對仙姿 晚霞明似錦、春雨細如絲 柳絆長堤千萬樹、花橫野寺兩三枝 紫蓋黃旗天象預占江左地 青袍白馬童謠終應壽陽兒 四支·其三 箴對贊缶對卮瑩照對蠶絲 輕裾對長袖瑞草對靈芝 流涕冊、斷腸詩喉舌對腰肢 雲中熊虎將、天上鳳凰兒 禹廟千年垂橘柚、堯階三尺覆茅茨 湘竹含煙腰下輕紗籠玳瑁 海棠經雨臉邊清淚濕胭脂 四支·其四 爭對讓望對思野葛對山梔 仙風對道骨天造對人為 專諸劍、博浪椎經緯對干支 位尊民物主、德重帝王師 望切不妨人去遠、心忙無奈馬行遲 金屋閉來賦乞茂林提柱筆 玉樓成後記須昌谷負囊詞 五微·其一 賢對聖是對非覺奧對參微 魚書對雁字草舍對柴扉 雞曉唱、雉朝飛紅瘦對綠肥 舉杯邀月飲、騎馬踏花歸 黃蓋能成赤壁捷、陳平善解白登危 太白書堂瀑泉垂地三千丈 孔明祀廟老柏參天四十圍 五微·其二 戈對甲幄對帷盪盪對巍巍 嚴灘對邵圃靖菊對夷薇 占鴻漸、彩鳳飛虎榜對龍旂 心中羅錦綉、口內吐珠璣 寬洪豁達高皇量、叱吒喑啞霸王威 滅項興劉狡兔盡時走狗死 連吳拒魏貔貅屯處卧龍歸 五微·其三 衰對盛密對稀禁服對朝衣 雞窗對雁塔秋榜對春闈 務衣巷、燕子磯久別對初歸 天姿真窈窕、聖德實光輝 蟠桃紫闕來金母、嶺荔紅塵進玉妃 霸王軍營亞父丹心撞玉斗 長安酒市洞仙狂興換銀龜 六魚·其一 羹對飯柳對榆短笛對長裾 雞冠對鳳尾芍葯對芙蕖 周有若、漢相如王屋對匡廬 月明山寺遠、風細水亭虛 壯士腰間三尺劍、男兒腹內五車書 疏影暗香和靖孤山梅蕊放 輕陰清晝淵明舊宅柳條舒 六魚·其二 吾對汝爾對余先授對升除 書箱對葯櫃耒耜對耰鋤 參與魯、回不愚閥閱對閻閭 諸侯千乘國、命婦七香車 穿雲采葯聞仙人、踏雪尋梅策蹇驢 玉兔金烏二氣精靈為日月 洛龜河馬五行生剋在圖書 六魚·其三 欹對正密對疏囊櫜對苞苴 羅浮對壺嶠水曲對山迂 驂鶴架、待鸞車桀溺對長沮 搏虎卞莊子、當熊馮婕妤 南陽高士吟梁父、西蜀人才賦子虛 三徑風光白石黃花供杖履 五湖煙景青山綠水在樵漁 七虞·其一 紅對白有對無布穀對提壺 毛錐對羽扇天闕對皇都 謝蝴蝶、鄭鷓鴣蹈海對歸湖 花肥春雨潤、竹瘦晚風疏 麥飯豆糜終創漢、蒓羹鱸膾竟歸吳 琴調輕彈楊柳月中潛去聽 酒旗斜掛杏花村裡共來沽 七虞·其二 羅對綺茗對蔬柏秀對松枯 中元對上已返璧對還珠 雲夢澤、洞庭湖玉燭對冰壺 蒼頭犀角帶、綠鬢象牙梳 松陰白鶴聲相應、鏡里青鸞影不孤 竹戶半開對牖不知人在否 柴門深閉停居還有客來無 七虞·其三 賓對主婢對奴寶鴨對金鳧 升堂對入室鼓室對投壺 覘合璧、頌聯珠提瓮對當壚 仰高紅日近、望遠白雲孤 歆向秘書窺二酉、機雲芳譽動三吳 祖餞三杯老去常斟花下酒 荒田五畝歸來獨荷月中鋤 七虞·其四 君對父魏對吳北嶽對西湖 菜蔬對茶淡苣藤對菖蒲 梅花數、竹葉符廷議對山呼 兩都班固賦、八陣孔明圖 田慶紫荊堂下茂、王裒青柏墓前枯 出塞中郎羝有乳時歸漢室 質秦太子馬生角日返燕都 八齊·其一 鸞對鳳犬對雞塞北對關西 長生對益智老幼對旄婗 頒竹策、剪桐圭剝棗對蒸梨 綿腰如弱柳、嫩手似柔荑 狡兔能穿三穴隱、鷦鵲權借一枝棲 甪里先生策杖垂紳扶少主 於陵仲子辟纑織履賴賢妻 八齊·其二 鳴對吠泛對棲燕語對鶯啼 珊瑚對瑪瑙琥珀對玻璃 絳縣老、伯州犁測蠡對然犀 榆槐堪作陰、桃李自成蹊 投巫救女西門豹、賃浣逢妻百里奚 闕里門牆陋巷規模原不陋 隋堤基址迷樓蹤跡亦全迷 八齊·其三 越對趙楚對齊柳岸對桃溪 紗窗對綉戶畫閣對香閨 修月斧、上天梯螮蝀對虹霓 行樂游春圃、工諛病夏畦 李廣不對空射虎、魏明得立為存麑 按轡徐行細柳功成勞天敬 聞聲稍卧臨涇名震止兒啼 九佳·其一 門對戶陌對街枝葉對根荄 斗雞對揮塵鳳髻對鸞釵 登楚岫、渡秦淮子犯對夫差 石鼎龍頭縮、銀針雁翅排 百年詩禮延余慶、萬里風雲入壯懷 能辨名倫死倚野哉悲季路 不由經靴生乎愚也有高柴 九佳·其二 冠對履靴對鞋海角對天涯 雞人對虎旅六市對三階 陣俎豆、戲堆埋皎皎對皚皚 賢相聚東閣、良朋集小齋 夢里山川書越絕、枕邊風月記齊諧 三徑蕭疏彭澤高風怡五柳 六朝華貴琅琊佳氣種三槐 九佳·其三 勤對儉巧對乖水榭對山齋 冰桃對雪藕漏箭對更牌 寒翠袖、貴金釵慷慨對詼諧 竹徑風聲籟、花溪月影篩 攜囊佳韻隨時貯、荷鋤沉酣到處埋

㈦ 兒歌被改是否有著作權問題

最近有一張截圖在朋友圈裡大范圍流傳,有一首著名的歌曲《一分錢》被篡改成了《1元錢》。當事人的女兒表示,不尊重文化,隨意醜化不值得被提倡。這中間設計的著作權問題又怎麼說明呢?跟著我了解一下吧!

最後,談談法律觀念。依據我國《著作法》,原作者持有歌曲的所有權,其中包括修改歌詞。其他人是不允許侵犯原作者的權利的。修改了歌詞也就意味著侵犯了原作者的「作品修改權」。

歌曲這一類問題是層出不窮的!隨著最近新媒體的出現火了很多歌曲,很多歌曲問題也浮現水面。很多人隨意篡改歌曲,未經原著作者同意就廣泛流傳,這需要大范圍的整治,不是小范圍的問題。還是個人的法律意識不夠。

熱點內容
美發店認證 發布:2021-03-16 21:43:38 瀏覽:443
物業糾紛原因 發布:2021-03-16 21:42:46 瀏覽:474
全國著名不孕不育醫院 發布:2021-03-16 21:42:24 瀏覽:679
知名明星確診 發布:2021-03-16 21:42:04 瀏覽:14
ipad大專有用嗎 發布:2021-03-16 21:40:58 瀏覽:670
公務員協議班值得嗎 發布:2021-03-16 21:40:00 瀏覽:21
知名書店品牌 發布:2021-03-16 21:39:09 瀏覽:949
q雷授權碼在哪裡買 發布:2021-03-16 21:38:44 瀏覽:852
圖書天貓轉讓 發布:2021-03-16 21:38:26 瀏覽:707
寶寶水杯品牌 發布:2021-03-16 21:35:56 瀏覽:8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