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版權產權 » 實現承包制的企業所有權是屬於誰

實現承包制的企業所有權是屬於誰

發布時間: 2020-12-25 01:08:24

㈠ 承包人對企業經營成果擁有所有權的,如何納稅

《國家稅務總局關復於制個人對企事業單位實行承包經營、承租經營取得所得征稅問題的通知》(國稅發〔1994〕179號)規定,承包、承租人按合同協議)的規定只向發包、出租方交納一定費用後,企業經營成果歸其所有的,承包、承租人取得的所得,按對企事業單位的承包經營、承租經營所得項目,適用5%—35%的五級超額累進稅率征稅。

㈡ 企業所有權與經營權的分離是什麼意思

企業所有權和經營權分離的原因是 公司所有權者未必有企業經營能力,所以要委內托經營能力高強容者代己經營,由此產生了所有權和經營權的分離。
中國民營企業富不過三代的現象,就是私營企業老闆把著經營權,捨不得交由他人(職業經理人)打理,而是近親繁殖(父傳子、子傳孫),優勢遞減,導致家業衰敗。
企業所有權和經營權分離最大的優點就是,可以使企業資源與經營管理人員達到最優的組合,發揮最大的效益,為所有者帶來最大的利潤。因為,所有者不一定懂經營,而資產只有運動起來才可能增值,那麼誰能來完成這個滾動資產增值的任務呢,那就是經營者——也就是所有者(股東)聘用的經理(總裁),或者說我們常常聽說的CEO,這些經營人員有豐富的經濟知識和營銷能力,但卻不掌握資產,公司企業的所有權和經營權分離的制度,為那些不懂經營卻想為自己掌握的資產尋找增值機會的人以及懂經營卻沒有資產的人提供了一個合作的契機,從而解決了這個矛盾,實現資源、人力的最優化配置。至於缺點自然是經營者有可能利用其經營管理有關資產的有利地位謀私利,從而損害所有者的權益。但從總體上來看,所有權和經營權的分離是符合現代市場經濟的最優模式,利大於弊。

㈢ 承包、承租人對企業經營成果不擁有所有權 是什麼意思

你想問的應該是承包、承租人對企業經營成果不擁有所有權,僅按合同(協議)規定取得一定所得的,為什麼要按工資薪金所得征個稅吧?
承包、承租人對企業經營成果不擁有所有權,僅按合同(協議)規定取得一定所得的意思b承包a企業,但對a企業經營成果不擁有所有權,只收取固定的承包費的意思
你可以把自己想像成b,把你現在的公司想像成a(a公司就你一個員工,你承包了a公司),是不是就是等於a每個月給你發工資(承包費),但公司的利潤和你沒關,所以你按工資薪金所得交個稅

㈣ 承包制與租賃制有什麼不同

股份制與承包制、租賃制有什麼區別?

在必修一《經濟生活》的學習中,對於股份制、承包制、租賃制等都可以成為公有制的實現形式的觀點,不少同學覺得它們在經營方式上雖然都是對公有制實現方式的變革,但它們之間的區別還比較模糊,因此,有必要對它們進行一下區分。

一、含義不同。承包制(即承包經營責任制)是指在堅持全民所有制的基礎上,按照所有權和經營權分離的原則,以承包經營合同形式,確定國家與企業的責、權、利的關系,使企業自主經營、自負盈虧的企業管理制度。租賃制(即租賃經營責任制)是指在不改變企業全民所有制性質的前提下,通過簽訂租賃合同,將企業在規定的期限內租給承租者(集體或個人)自主經營,並按合同規定收取租金的企業經營管理制度,股份制就是利用股份公司的形式籌集資金進行生產,調節社會資源分配的一種企業組織形式與經營管理制度。

二、特點不同。承包制的主要特點是:1企業對國家上交利潤的責任明確,可以保證國家財政收入的穩定增長;2企業自主權有了一定的保證;3實行了企業工資總額與經濟效益掛鉤,有利於調動企業和職工的積極性;4承包的方法比較不簡單,比較適應新舊經濟經營體制轉換的要求。租賃制的主要特點是:1兩權分離的程度高;2風險大,壓力大;3經營動大。我國現行股份制的主要特點是:1企業可以容納多種經濟成分並存;2企業由股票持有者共擔風險,共享利益;3企業一開始就有一定的自己財產,能夠真正做到自負盈虧。

三、所有權和經營權分離的形式不同。實行承包經營和租賃經營時,所有權都位於企業之外,由國家行政機關來代表,經營者則是企業,所有者和經營者形成兩個不同的利益主體,他們的責權利用經營合同的方式來規定;實行股份制的企業,所有權進入了企業之內,由公司的股東來行使,經營權則由董事會和經理階層來行使。

四、所有權和經營權分離的程度不同。實行承包經營的企業,企業必須按承包規定進行經營,企業的所有權和經營權只存在部分分離。實行租賃經營的企業,承租者除向國家交納租金和保證國家的財產完整外,企業有較完全的經營自主權,所以企業所有權和經營權基本上是分離的。在股份有限公司中,由於股東眾多,絕大多數股東不能參與公司的經營管理,公司一般都由經理階層經營,經理並不一定就是公司的股東或主要股東,而是具有經營管理知識和經驗的專家,所以公司的所有權和經營權是完全分離的。

五、所有權和經營權分離的穩定性不同。承包經營和租賃經營的兩權分離是採用簽訂合同的方式來實現的。由於合同的約束力有一定的法律期限,合同的內容也會隨著形式的變化而變化,因此這兩種形式的兩權分離具有期限性和不穩定性。股份有限公司的兩權分離是一種規范化的、穩定的兩權分離。公司一旦成立,兩權分離就立即發生,而且只要公司不破產,這種分離一直存在下去。

六、所有權實現的方式不同。承包企業的所有權是通過企業對所有者上交的利潤和合同規定的其它義務來實現的。租賃企業所有權的實現主要表現在租金上,租金不和企業經營好壞掛鉤,企業有沒有收益都要繳納租金。股份制企業的所有權則是通過股息和其他股東權來實現的。在一般情況下股息要和企業經營好壞掛鉤,是一個經常變化的量(部分優先股的股息除外)

7、企業獨立的程度不同。承包經營和租賃經營是所有權不變的前提下實行的經營方式的變革,企業的生產資料歸國家所有,企業沒有獨立的財產。某些企業實行租賃或承包經營時,雖然承包(租)者也用一定的財產作抵押,但這些財產並不構成企業的財產,而且數量十分有限,企業沒有實行自負盈虧的條件。因此,盡管租賃企業比承包企業的獨立性要大些,但從實質上看,它們仍沒有成為自主經營、自負仍虧的商品生產者和經營者。企業採用股份制形式,就使企業有了獨立的資產,企業不僅可以佔有、使用這些資產,而且發生虧損時,還可以用這些資產來抵債;當企業的資產不足以抵償債務時,企業就要破產。國家和企業的關系也發生了變化,它不再是企業唯一的所有者,而是所有者之一,因此,再不能對企業進行直接指揮。這樣企業就成了獨立的商品生產者和經營者,成了自主經營、自我發展、自負仍虧的法人。

㈤ 為什麼說所有權和經營權分離是代理問題的根源

公司所有權和經營權分離的原因是公司所有權者未必有企業經營能力,所以要委託經營能力高強者代己經營,由此產生了所有權和經營權的分離。

所有權與經營權分離是對全民所有制改革提出的一種意見,其核心是對生產資料的所有制保持國家所有的形式,但是將所有權與經營權適當分離開來,採取多種經營形式。

根據企業在國民經濟中的地位和作用,企業的性質和規模,把企業分成幾種類型,採取不同的體制。

有些企業實行國家所有,國家經營,由國家直接管理;

更多的企業實行國家所有,企業自主經營,國家主要利用經濟手段間接進行管理;

小型企業則實行租賃或承包,但生產資料所有權仍然屬於國家。

對於某些國家不便經營的小型國營企業,也可實行轉讓、 出賣,本質上並不改變國家所有制。

兩權分離的問題在於國家與企業怎樣分權才合理。對於不同部門、不同企業在不同時期這種關系並不是固定的。在兩權分離的改革實踐中,出現了由於企業中缺乏國有利益的代表,而使得企業行為短期化,只顧當前,不顧長遠利益的現象。

(5)實現承包制的企業所有權是屬於誰擴展閱讀:

兩權分離即「所有權和經營權分離」的簡稱。

兩權分離即公司所有權與控制權分離理論,它隨著股份公司產生而產生,代表人物是貝利、米恩斯和錢德勒等。

貝利和米恩斯在1932年出版的《現代公司與私有財產》一書中,對美國200家大公司進行了分析,發現在這些大公司中相當比例的是由並未握有公司股權的高級管理人員控制的。

由此得出結論:現代公司已經發生了"所有與控制的分離",公司實際已由職業經理組成的"控制者集團"所控制。

錢德勒認為,股權分散的加劇和管理的專業化,使得擁有專門管理知識並壟斷了專門經營信息的經理實際上掌握了對企業的控制權,導致「兩權分離」。

㈥ 企業所有權與經營權分離的原因

根本的原因還是經濟發展的結果了。企業資本和經營規模非常大,無法有企業所有者來直接經營企業。
舉個簡單的例子,對於上市公司來說,股東的數量非常多,不可能股東都來參與經營。所以只好委託信任的管理層直接管理企業,股東通過股東大會等很多方式來了解經營情況,分享經營成果。

㈦ 一句話: 現代企業制度強調企業所有權和經營權相分離。

企業是指公司抄所有的資產,包括有形襲資產和無形資產,
所有權是指這些資產的所有者,他們具有處置資產的權利,
經營權是指管理者通過管理公司資產,使資產升值。
所有權與經營權分離是指公司資產的所有者和管理者不是同一批人,他們分別具有決策權和執行權,分離是為了公司治理結構的完善。

㈧ 企業所有權性質具體是指哪些

從投資(企業注冊資金來源)和所有權角度介定的企業性質。
國營:這回詞太老了,現在叫「國答有」。全部由國家財政投資,所有權歸國家;
合作:又稱合夥,兩個以上自然人共同投資,所有權歸合夥人按投資比例確認,其企業性為個體;
合資:主要是指中外合資,中國企業與國外企業分別投資,按各方投資並考慮利益關系協商確定所在權比例;
獨資:主要是指國外某一個企業單獨投資經營的企業,所有權為該企業主;
集體:一個特定的集體經濟組織(如村委會)或其他的群眾性經濟組織投資,所有權為該集體經濟組織。
私營:中國公民個人投資興辦,所有權歸投資人;
股份:這應該不用解釋吧?
報關:外國企業在華的分支機構;
其他:以上未列入者。如實行企業化管理的事業單位、個體工商戶等。

㈨ 什麼叫經營權和所有權分離

所有權是所有人依法對自己財產所享有的佔有,使用,收益和處分的權利。它是一種財產權,所以又稱財產所有權。

所有權是物權中最重要也最完全的一種權利,具有絕對性、排他性、永續性三個特徵,具體內容包括佔有、使用、收益、處置等四項權利。

產權和所有權的區別是:產權是一個較大的概念,產權包括所有權,房地產所有權只是房地產產權中主要的一種。 私有企業的經營權是指董事會及經理人員代表公司法人經營業務的權利。

而國有企業的經營權是指企業對國家授予其經營管理的財產享有佔有、使用和依法處分的權利。所以說,所謂經營權是指企業的經營者掌握對企業法人財產的佔有、使用和依法處置的權利。

(9)實現承包制的企業所有權是屬於誰擴展閱讀

中國在經濟體制改革中,為解決全民所有制企業的經營機制問題,確立了兩權分離的基本原則。根據工業企業法的規定,企業財產屬於全民所有,國家依照兩權分離的原則授予企業經營管理,企業對國家授予其經營管理的財產享有佔有、使用和依法處分的權利。實行兩權分離原則,並非國家現在就把全部經營權利均交給企業。

依照全民所有制工業企業法的規定,國家有權向企業直接下達指令性計劃,審批企業提出的各項計劃,任免企業行政領導千部,乃至決定企業的關、停、並、轉等。企業實行兩權分離的形式多種多樣,可在企業法確立的廠長負責制與企業法人制度等規定下實行自主經營,也可根據政府主管部門的決定,採取承包、租賃等經營責任制形式。

㈩ 承包的集體所有制企業債權債務歸誰

債權來債務歸企業所有者、還是承包者源?
這要分情況,按責任處理。
屬於承包前就有的債權債務由企業承擔;屬於承包後與經營相關的債權債務由承包者承擔。
承包後與所有權相關的債權債務也由企業承擔。如,應由企業繳納的房產稅、城鎮土地使用稅等,納稅主體是所有者(企業),所以如果承包合同中沒有明確由承包人交的話,也應該由企業承擔。

熱點內容
美發店認證 發布:2021-03-16 21:43:38 瀏覽:443
物業糾紛原因 發布:2021-03-16 21:42:46 瀏覽:474
全國著名不孕不育醫院 發布:2021-03-16 21:42:24 瀏覽:679
知名明星確診 發布:2021-03-16 21:42:04 瀏覽:14
ipad大專有用嗎 發布:2021-03-16 21:40:58 瀏覽:670
公務員協議班值得嗎 發布:2021-03-16 21:40:00 瀏覽:21
知名書店品牌 發布:2021-03-16 21:39:09 瀏覽:949
q雷授權碼在哪裡買 發布:2021-03-16 21:38:44 瀏覽:852
圖書天貓轉讓 發布:2021-03-16 21:38:26 瀏覽:707
寶寶水杯品牌 發布:2021-03-16 21:35:56 瀏覽:8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