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休職工歸還土地所有權
⑴ 農業人員退休後有徵收土地補償嗎
沒有這樣的規定:只要當事人是本村的農業戶口性質的成員,就是本村的集體經濟組織成員,就可以享受本村的集體利益分配及其他利益分配。
一,《中華人民共和國物權法》的規定:
第四十二條為了公共利益的需要,依照法律規定的許可權和程序可以徵收集體所有的土地和單位、個人的房屋及其他不動產。
徵收集體所有的土地,應當依法足額支付土地補償費、安置補助費、地上附著物和青苗的補償費等費用,安排被征地農民的社會保障費用,保障被征地農民的生活,維護被征地農民的合法權益。
徵收單位、個人的房屋及其他不動產,應當依法給予拆遷補償,維護被徵收人的合法權益;徵收個人住宅的,還應當保障被徵收人的居住條件。
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貪污、挪用、私分、截留、拖欠徵收補償費等費用。
二,《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涉及農村土地承包糾紛案件適用法律問題的解釋》的規定:
第二十四條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或者村民委員會、村民小組,可以依照法律規定的民主議定程序,決定在本集體經濟組織內部分配已經收到的土地補償費。征地補償安置方案確定時已經具有本集體經濟組織成員資格的人,請求支付相應份額的,應予支持。但已報全國人大常委會、國務院備案的地方性法規、自治條例和單行條例、地方政府規章對土地補償費在農村集體經濟組織內部的分配辦法另有規定的除外。
⑵ 公教人員、國企退休、機關事業人員不享受土地補償 農村土地承包法中有這一條么 附上內容 謝謝
農村土地使用權主要歸農民。一百年不動搖。千百年來,土地是農民賴以生存的基礎。土地變性後,部分農民失去賴以生存的基礎才有了補償一說。
⑶ 已退休,領職工養老退休金的農村戶口的人,因土地被徵用還能辦失地農民嗎有什麼好處
已經退休並且領取職工退休金的人(無論戶口性質),都不能因土地被征專用而重新參加失地農屬民養老保險。因為兩種養老保險不能同時享受,所以也就不能重復參加。
參加失地農民養老保險的對象限於被征地時男16至59周歲、女16至54周歲的人員。根據國家現行政策,參加城鎮職工基本養老保險或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個人均應按規定繳納養老保險費。其中,被征地後在用人單位就業的,應參加城鎮職工基本養老保險。
被征地時男60周歲、女55周歲及以上的未參保人員,統一納入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
被征地農民身份確認應符合下列條件:
1、土地被依法批准征地後,人均耕地面積不足0.3畝(以村民小組為單位)的農業人口。
2、被征地時年滿16周歲且未參加城鎮基本養老保險的被征地農民,同時提供能夠證明是被征地農民身份的原始材料,包括戶籍、征地協議或合同及聯產承包責任制土地承包合同書等。
⑷ 企業變賣土地的收入,退休職工能否享受分配
退休職工,不能享受企業變賣土地所得,
⑸ 城鎮退休人員申請土地建房可以嗎
各地政策不一,到當地 國土資源局 咨詢辦理,參考如下
《山回東省宅基地管理答辦法》
第十二條 符合下列條件之一的,可以申請使用宅基地:
(一)農村村民因結婚等原因(包括男到女家落戶),原有宅基地不能解決住房確需分戶的;
(二)實施村鎮規劃或舊村鎮改造,需要調整搬遷的;
(三)因國家、集體建設項目佔用原宅基地需要搬遷的;
(四)離退休的國家工作人員、職工、軍人、歸僑、港澳台同胞等,經區(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批准回原籍落戶定居,農村確無住房的;
(五)市級以上人民政府規定的其他條件。
⑹ 農場職工退休了土地收回嗎
如果農墾職工退休以後,作為土地承包的家庭再沒有其他人屬於農墾職工了,便應該將承包土地退還給農墾農場。如果這個家庭還有其他人員,可以繼續承包。
⑺ 如果農墾退休職工不願退出土地,農墾有權收回嗎
看怎樣辦的退休!
如果是農場發退休金,
就該退還土地。
如果農場未發任何退休補貼,
不退還,
用地養老也屬合情合理!
⑻ 國營農場員工退休土地怎麼處理
國有農場職工所承包的農場土地屬於職工責任田,當職工退休後,社保局給其每月發養老金。所以職工退休後,職工責任田應該由農場收回納入機動地管理,農場重新市場價發包。
⑼ 農民退休領職工退休金需要退土地嗎政策
視地區而定,原則上你的戶口變為居民了,那就不再有承包經營權,承包的土地應由村委收回。
但實際上好多地方存在農村戶口轉居民戶口後,沒有收回土地,也沒有逼你退還承包地,那可以不用退。
⑽ 地方國營企業破產後土地被徵收,退休職工如何補償
破產前當地就有安置政策,按政策職工被安置了,,或者還沒安置,土地徵收也與職工毫無關系,不要去想土地徵收給你補償,所有職工都按安置政策處理,土地與你們沒有一分錢關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