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加版權
1. 為什麼"朴"姓在中國念pu(第三聲),而把韓國人的姓念piao(第二聲).
朴」字的音
主題:「朴」字的音(1)
版權所有:了了齋 原作
提交時間:08:52:37 08月07日
[按] 【我本來也是跟兄一樣,想等方言的材料說明這幾個音的關系。看來不容易。也許大家和你我一樣,都是平時只用「樸素」的音,其它的音是從字典上查出來的。我是既沒見過朴樹,也沒吃過厚朴。姓朴的也只知道是朝鮮族的大姓,可是說實話,我還沒遇到過姓朴的呢。想兄暫時還一籌莫展,我就先走一步,試著回答一下。請兄海涵。
我現查材料現寫,請大家隨時補充修正,也寄希望有方言材料隨時補充上來。請版主原諒冒昧.】
「朴(繁體)」在《廣韻》里出現在 4個地方,分別是:
(1)模韻,薄胡切:「朴澴(不是水旁,是立刀旁),縣名,在武威。
澴音還。」摺合今音是pu2。
(2)屋韻,蒲木切:「《爾雅》雲:漱(不是水旁,是木旁)朴,心。又音
卜。」 摺合今音是bu2。
(3)屋韻,博木切:「域(不是土旁,是木旁)朴,叢木。又音仆。朴
域,小木也。」摺合今音是bu3。
(4)覺韻,匹角切:「木素」。後面要論證,這是今「樸素」的來源,
所以我們暫時定音為pu3。
另外,《廣韻》也收了「朴」(簡體),在覺韻繁體「朴」的後面:「朴,上同。又厚朴,葯名。」
這裡面,(1)-(3)都是復音詞中的音,不知道是從什麼路數上來的。看得出,有根底而且與今音有關的是(4)。
(註:《爾雅》一句,通行的斷句如此。似不通。望通人教我。)
主題:「朴」字的音(2)
版權所有:了了齋 原作
提交時間:06:34:00 08月08日
《現代漢語詞典》的「朴」字有4個音,出現在下面的說法里:
(1) po1,朴刀。
(2) po4,朴樹。朴硝。
(3) piao2,姓。
(4) pu3,樸厚,樸陋,朴茂,朴實,樸素,朴學,樸直。
另外,《字典》給「厚朴」的注音是po4。
可以看出,pu3是活棋,其他都是死子兒。
主題:「朴」字的音(3)
版權所有:了了齋 原作
提交時間:07:18:17 08月09日
《辭海》也是4個音,同《現代漢語詞典》,不必羅列。
不過,《辭海》是網路辭典,它要照顧古今。所以《辭海》在pu3下列有從古至今的不同義項。我們看一看這些義項:
(1) 樹皮。《文選·王褒〈洞簫賦〉》:「秋蜩不食抱朴而長吟兮。」李善注引《倉頡篇》:「朴,木皮也。」
(2) 未經加工的木材。《論衡·量知》:「無刀斧之斷者謂之朴。」
(3) 原價,本錢。《商君書·墾令》:「貴酒肉之價,重其租,令十倍其朴。」
(4) 敦厚;質朴。《孔子家語·王言解》:「民敦俗朴。」陸機《羽扇賦》:「創始者恆朴,而飾終者必妍。」
(5) 老子用語。指原始自然質朴的存在,即「道」。……
第一項是皮相之見。秋蜩抱朴,它不抱在樹皮上,難道還能抱在樹心裡?這句話不過是說,在肅殺的秋風里,寒蟬抱在木華脫盡的敗枝上(所以叫「朴」)長鳴不已。「刀斧之斷」就是加工,加工之前就是「朴」。所以「朴」才能成為變化之本,才能後來「十倍其朴」。開始的時候只有「朴」,後來「十倍其朴」就「妍」了。老子當然是希望去雕飾,歸真朴。所以,歸結起來,「朴」的意義就是「未經修飾之前的原本」,其它是這意義上的延伸。
主題:「朴」字的音(4)
版權所有:了了齋 原作
提交時間:19:55:57 08月10日
《廣韻》「木素」的說法來自於《說文》:「朴,木素也。」「素」指沒有修飾,原始的;「朴」是「未經修飾的原本」,「樸素」是近義詞的合成。前引《廣韻》四個字里,只有這個字是它可能的來源。可是問題出在「木素」的「朴」來源於覺韻,就摺合來說,不應當是「pu3」,而應當是「po」(聲調不可摺合,我們後面再說。)
「朴」字以「噗(沒有口)」得聲。從前面引的《廣韻》里就可以看出,四個字里有兩個都是「屋」韻,而不是「覺」韻。翻開《廣韻》更可以知道,這個聲符的字在「屋」韻里的跟在「覺」韻里的完全不成比例,加上「沃」韻和「燭」韻的就更多了(今天可以同韻)。下面把字引在下面,不需要認識,可以有一個概略的印象(以下用 + 號代替這個聲符):
屋韻:
蒲木切:+毛,人+,臣+,矢+,+,禾+,木+
普木切:酉+,土+,禾+,手+,+鳥
博木切:水+,阜+,車+,女+,木+,犬+,足+,絲+,衣+,髡+,革+
沃韻:
蒲沃切:人+,臣+,金+,蟲+,車+,+鳥
燭韻:
房玉切:襆,衣+
封曲切:革+
************************************
覺韻:
蒲角切:手人+
匹角切:璞,木+,牛+,土+
這就難怪了,覺韻的5個字,怎麼能抵擋得了屋韻的32個字。而且,無論是繁體「朴」的諧聲,還是簡體「朴」的諧聲,都是在「屋」韻(卜是博木切)。可不,今天的事實也是大家能認得的「璞」和「朴」都念屋韻了。
(周末我休息,提前發表。星期一再見。)
主題:「朴」字的音(5)
版權所有:了了齋 原作
提交時間:11:59:11 08月13日
有人說,語音的特點就是「習非成是」。這話不假。前一階段大家都因「呆dai」「呆ai」二字語音合並而議論紛紛。這二字原來的意義是有差別的。ai是死板,死心眼的意思;dai是發愣,精神不正常的意思。一個人死板,不一定發愣;一個人是獃子,看問題可不一定死板(多數時候,他不看問題),有時候獃子還會突發奇想。可是「獃子」是書面上常見字,ai是口語字,現在的讀書人又不常說這個詞,最後dai 的音就戰勝了ai 的音。(讀書人也不見得不說ai,我有一回在課堂上聽見周祖謨先生說,「看問題也不能太ai了。」而且周先生的發音前面還帶有聲母ng。不知道是北京話的底層還是周先生特有的地方口音。可惜一代鴻儒,轉眼之間就不在了,求教無門。)dai、ai合一是最近剛剛發生的事,眾情洶涌。有些是歷史上的事,人們也就安之若素了。舉個例子來說,「三分之一」現在大家都讀「fen1」,其實這個字本念「fen4」,濁聲母。吳語區的人大概還能分出來。意思是三份兒里的一份兒。現在大家按「分」理解,好像也講得通,然而終究不能那麼妥貼。不過硬要講妥貼,也未免太ai了;可是全然不去動腦筋,不就成了「獃子」了?(我沒有責怪的意思——難得糊塗,也許是一種大智。)
「習非成是」也不是說故意亂念就可以,這與契機有關。其中最重要的是力量對比。寡不敵眾,優勝劣汰。從前,李白念李bo2,它怎麼能頂得住白菜蘿卜,白布紅旗。李「伯」也就只好讓位於李白了。「朴」字的音,按語音摺合該念「po」,現在大家都念「pu」,這是無可奈何的事。況且這件事是由來已久的。覺韻的這幾個字到了宋代的《集韻》里就多數有了屋韻的異讀,甚至連「朴」(簡體)也有了屋韻的讀法。所以現在還想復辟舊音,也就太ai了。
補充:《爾雅》郭注有一個地方說明「雕」等五個詞時說:「五者皆治朴之名。」可證「朴」確實是「未治」之前的東西。
(寫到這里,我想看官也看累了,我也寫倦了,pu3的音正好也講完了。再寫似乎膩味。暫時告一個段落吧。)
主題:「朴」字的音(6)
版權所有:了了齋 原作
提交時間:10:42:51 09月04日
(有始有終吧,我還是把這《「朴」字的音》寫完。不過,以下所寫,多少有一點學術性了,不能不表一些態,有說錯的,有傷著的,請多包涵,也歡迎據理力爭。)
其實,不但「樸素」的「朴」來源於「匹角切」,就是其他3個音也來自於這個反切。《廣韻》的四個音,只有「匹角切」可以念「o」韻,其它的音只能是「u」韻。從那幾個死子兒的讀音被一分為三這件事可以看出,編字典的人大概和我們一樣,根本就不知道那3個字念什麼,只是依樣畫葫蘆,查字典畫出了那3個音,可惜畫成瓢了。
「朴刀」我沒有見過。從《現代漢語詞典》的描寫來看,大概就是一種沒有修飾的,掄起來方便的實用刀。取名之由就是取其質朴的意思。
「朴硝」通稱「皮硝」,是用來「硝皮」的。按《辭海》關於「朴硝」的說明,粗製的「朴硝」叫「皮硝」,精製的「朴硝」叫「芒硝」,可知「朴硝」的說法是相對「芒硝」而言的,也是取其「未治」的意思。
「厚朴」倒很簡單。《廣韻》收了這個詞,就在「匹角切」的繁體的「朴」的後面。可是就連《廣韻》已經註明「上同」的「樸素」的「朴」字都已經跑到了「u」韻,它又為什麼要讀「o」韻呢?
「朴」姓既然是姓,又不是一個常見姓,除了姓那個姓的人,別人也就不知道那是什麼音了。我們後面要說明,其實那個音也是來自於「匹角切」。
既然它們都來自於「匹角切」,又為什麼要被四分五裂呢?這根源於「朴」是個入聲字。定音人吃了個燙山芋,心裡燙的沒抓撓,臉上還得裝鎮定。
主題:「朴」字的音(7)
版權所有:了了齋 原作
提交時間:07:38:41 09月05日
「朴」來自於入聲,入聲在官話區的中心地帶是一個已經死亡了的調。
可是入聲是國粹,也是士大夫搖頭晃腦的資本。俞敏先生曾回憶說:舊時念《大學》是「大學xue4之道3,在明明德de4」(《李汝珍〈音鑒〉里的入聲字》,《北京師范大學學報》1983年第4期)。「學」和「德」是入聲字,可以看出,為了保存國粹,我國的士大夫是多麼地甘冒佶曲聱牙於不顧。可是士大夫可以在念唐詩的時候念李白bo2,可是到了飯桌上,他也不敢把白菜說成「菠菜」。所以,這只能是一場鬧劇。
天不作美,古入聲的清音入聲字在北京話里散入四聲,沒有規律可循。現代科學的研究法傳入我國後,人們試圖找到規律。最早有白滌洲先生的《北音入聲演變考》(《學術季刊》第2卷第2期,1931),後有陸志韋先生的《國語入聲演變小考》(《燕京學報》第34期,1948),走的都是統計的路子。白氏的結果是不送氣清入歸陽平,送氣清入歸去聲;陸氏的結果是不送氣清入陰平陽平差不多,送氣清入歸入陰平的更多。這真叫人哭笑不得,本以為數字總是客觀的,沒想到連這所謂客觀的數字也靠不住。
另一條路子是領悟的路。這當然最好的成果是平山久雄先生的《中古漢語的清入聲在北京話里的對應規律》(《北京大學學報》1990年第5期)。平山先生發現,凡動詞念陰平,名詞念上聲。不用說,這是了不起的發現。(真正的發現就是那種誰都看得見,可是誰也不知道;等到發現後,大家又覺得沒有什麼了不起,放在誰也發現得了的那種東西。——我曾經把這項成果告訴馬希文先生,馬先生感慨地說,他從各個角度對入聲字做了統計,就是沒有從這個角度統計。馬先生是五十年代北京的神童,七十年代我國863計劃的主持人,八十年代我國計算語言學的開創者。馬先生是一位不懈的追求者,也是計算機專家。可見智者千慮,也有偶失的時候。而不諱言誤失,才不失科學家的本色。去年馬先生往生它界,謹此紀念我國這位真正的科學家。)的確,我們只要把字列在下面,大家誰都會看得出來:
吃喝說挖刮揭拍戳擦掐貼塞劈刷滴潑扎殺歇織哭出……
腳角骨鐵血曲谷雪宿(xiu3)柏塔法色(shai3)室(shi3)……
事實勝於閉著眼睛的方法。這個結果無疑是對的。(我一點也沒有否定方法的意思,我否定的是閉著眼睛的方法。我在一篇文章中說過,方法是客觀規律的對應物。如果你拿來一種方法,居然可以解決問題,那隻是說,那個事物的規律還沒有用這種方法解決過,不是說那個方法是萬能的。)——不過,就我的看法,平山先生對形成原因的解釋還不能令人首肯,至少未達一間,有一個結還沒有解開。目前這個發現是2+1=1,還不是1+1=1,希望有志於此的能最後解開這個語言學領域里的哥德巴赫猜想之謎。
這就決定了,「朴」的聲調不可能摺合。那麼,「朴」的那些奇奇怪怪的聲調又是怎麼來的呢?
(註:「方法是客觀規律的對應物」這句話不是我的發明,是我從課堂上聽來的。可是老師也忘記出處了。向各位請教,有誰知道這句話的原出處,感謝不盡。——niina如何?)
主題:「朴」字的音(8)
版權所有:了了齋 原作
提交時間:07:16:38 09月06日
「朴刀」的「朴」是第一聲,就先從它說起。
給「朴刀」定第一聲,是知其不可為而為之。編字典,你總要給一個字定一個音,不能因為不知道而空著。這是沒辦法的事。
為了給清音入聲字定音,普通話審音委員會有個規定:「古代清音入聲字在北京話的聲調,凡沒有異讀的,就採用北京已經通行的讀法。凡是有異讀的,假若其中有一個是陰平調,原則上採用陰平,例如:「息」,「擊」。否則逐字考慮,採用比較通用的讀法。」
所以,我估計,這個陰平調就是在這樣的原則下決定的。
主題:「朴」字的音(9)
版權所有:了了齋 原作
提交時間:07:17:46 09月06日
「朴樹」「厚朴」念去聲,可是個開玩笑的音。
北京話沒了入聲,可就難壞了北京的讀書人。——放到現在這網上,當然沒問題,有人不是特別看不慣咬文嚼字嗎?(不過你別看他在網上裝瀟灑,錯別字滿篇,真要給他填提職的表或者申請獎金的表,他恨不得情人給他當校對呢!)——可是那年頭的讀書人要做詩,還要押古韻,不知道入聲這輩子別想得功名,於是就有了一個上不了檯面的理論:入聲通通念去聲。這就是第(7)節一開頭演出的那一場俞敏先生說的鬧劇。這和前面說的「原則上採用陰平」可以說是異曲同工,或者用現在的時髦說法,剛好是一、二、三、四的「鏡像原則」,兩個極端交相輝映。這也就是為什麼「厚朴」「朴樹」念去聲。
主題:「朴」字的音(10)
版權所有:了了齋 原作
提交時間:07:19:16 09月06日
「piao2」是「朴」姓的專用音。朝鮮人根本不念piao2,而是念pak。如果讓漢人聽起來,就是「pa」,根本聽不成「piao2」。
其實這是北京話的老土話。「朴」字來源於「覺」韻。「覺」韻和「葯」韻「鐸」韻在中原地區念「o」韻(及其變體「e」韻),北京就念成「ao」韻。比如中原的「落luo」北京就念成「lao」;中原的「葯yue」北京就念成「yao」;中原的「學xue」北京就念成「xiao」;中原的「覺jue」北京就念成「jiao」;中原的「郝he」北京就念成「hao」;中原的「弱ruo」北京就念成「rao」;中原的「著zhuo」北京就念成「zhao」;中原的「薄bo」北京就念成「bao」。當然了,中原的「朴po」北京就要念成「piao」了(以上舉例里,「學、覺、朴」是同韻字)。北京人和東北人是一路的。北京人和東北人見過朝鮮人,這是他們的驕傲和自豪,他們說朝鮮人姓「piao」,別人還敢說什麼,這不,《現代漢語詞典》也就把「piao」收進來了
2. 朴璐美的朴念pǔ還是piáo
作名詞時念pu
用在姓上時念piao
在韓國姓朴的人很多
朴璐美是韓國人我第一次聽說啊!
3. 象徵版權的R怎麼在ai上弄
TM是申請進入初審階段、R代表已通過終審可是使用的意思~
立諾知識產權為你解答~
注冊商標~立諾能幫到你·
4. 天貓精靈和小愛同學哪個好,有何區別
我感覺天貓精靈更好一些,對比下這兩款吧。
首先是價格方面,天貓精靈要便宜許多版,這也是我推薦它的權原因,原價200,在做活動時只需要90左右就能購入,性價比比較高,我也是比較推薦在打折時購入的,而且它可以查快遞以及播放與蝦米合作有版權的音樂,這一點也是很不錯的。
所以根據以上的情況,我還是比較推薦天貓精靈,價格比較便宜嘛~而且在顏值方面也不差,挺好看的。
5. 網上可供下載的素材,例如AI等存在版權問題嗎
網上的不一定是經過授權的,如果用在印刷,廣告等地方還是要小心,最好購買正版的
6. 版權字體我在AI裡面改動了一下可以商用嗎
這個得看改動的幅度。
7. AI中怎樣快速找到因為版權無法保存的文字
字體有版許可權制所以不能嵌入吧 把文字打散轉曲就好了
8. 小米AI音箱音樂更新後很多歌曲不能播放了,版權嗎
肯定的,版權是最大的問題。一首新歌發行了,肯定會賣給各個平台版權。而每個平台都不可能做到把所有的音樂都買下來。何況小米不是專業做音樂的,肯定會有一些歌曲不具備版權,不能播放也就很正常了。
9. 小米ai音響的版權問題什麼時候解決
其實已經解決,開發版上個月就已經可以用QQ音樂了,穩定版貌似是還沒更新,估計最近會更新,畢竟正在大量銷售mini,正常的小米AI音箱米粉節期間也大量放貨,賣出去連歌都聽不了,會大量退貨的!
10. 人工智慧創作作品該不該有著作權
對人工智慧(AI)創作的音樂和小說等的權利進行保護的法律。根據現行的日本《著作權法》,只有人類創作的作品享有著作權。由人工智慧創作的作品即使被盜用,也無法採取措施禁止和要求損害賠償,這有可能對投資人工智慧形成障礙。制定法律條款的方針將納入5月敲定的知識產權推進計劃中。
日本的《著作權法》禁止在未經作者同意的情況下擅自使用相關音樂、小說和繪畫等。但是,該法將著作物定義為「思想和感情的創作性表現」,在人類幾乎不加入創作意圖的情況下由人工智慧創作作品時,權利難以成為受保護的對象。
日本知識產權本部認為,需要制定考慮到人工智慧正在進步這一現實的法律。該本部設置的委員會將在4月18日發布報告書,隨後在知識產權計劃中納入相關方針。
具體來說,將討論的是建立像商標那樣保護人工智慧創作物的權利的新注冊制度,以代替著作權,或通過修訂《反不正當競爭法》等禁止擅自利用。
獲得權利的將是開發出利用人工智慧來創作作品的機制的人與企業。相關人與企業將擁有要求禁止擅自利用和提出損害賠償的權利,以使投資者能收回投資費用。
目前,設想適用於只要人類做出極為簡單的指示即可生成音樂的自動作曲系統等。不過,由於人工智慧可在短時間內創作出大量作品,保護對象計劃僅限於獲得歡迎等具有一定市場價值的作品。
日本知識產權本部在推進權利保護的同時,還將討論旨在使利用人工智慧製作內容更加順利的立法。將討論修訂《著作權法》,以便在提取現有大量作品的特徵、由人工智慧用於創作時,無需獲得原作品的權利人的許可。原因是,數據的收集和分析雖然將伴隨現有作品的復制,但如果每次都需取得利用許可,龐大的信息處理將變得非常困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