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計所有權轉移
A. 會計准則對貨物所有權轉移取得貨物確認為非貨幣性資產交換嗎
並非所有的貨物所有權轉移取得貨物均確定為《企業會計准則第7號——非貨幣性資產交換》所指的非貨幣性資產交換,其中不涉及以下的交易和事項:
(一)與所有者或所有者以外方面的非貨幣性資產非互惠轉讓
所謂非互惠轉讓,是指企業將其擁有的非貨幣性資產無代價地轉讓給其所有者或其他企業,或由其所有者或其他企業將非貨幣性資產無代價地轉讓給企業。第7號准則所指的非貨幣性資產交換是企業之間主要以非貨幣性資產形式的互惠轉讓,即企業取得一項非貨幣性資產,必須以付出自己擁有的非貨幣性資產作為代價,而不是單方向的非互惠轉讓。實務中,與所有者的非互惠轉讓如以非貨幣性資產作為股利發放給股東等,屬於資本性交易,適用《企業會計准則第37號——金融工具列報》。企業與所有者以外方面發生的非互惠轉讓,如政府無償提供非貨幣性資產給企業建造固定資產,屬於政府以非互惠方式提供非貨幣性資產,適用《企業會計准則第16號——政府補助》。
(二)在企業合並、債務重組中和發行股票取得的非貨幣性資產
在企業合並、債務重組中取得的非貨幣性資產,其成本確定分別適用《企業會計准則第20號——企業合並》和《企業會計准則第12號——債務重組》;企業以發行股票形式取得的非貨幣性資產,相當於以權益工具換入非貨幣性資產,其成本確定適用《企業會計准則第37號——金融工具列報》。
B. 所有權會計什麼時候使用有益的方法,權益法和成本法之間可以轉換成什麼
一、成本法和權益法適用范圍
成本法,是指長期股權投資按投資成本計價的方法。通常情況下,按照持股比例是確定採用成本法還是採用權益法核算的主要依據。
投資者持有被投資企業表決權資本份額 對投資者的影響 會計處理方法
少於20% 無重大影響 成本法
在20%於50%之間 重大影響 權益法
超過50% 控制 成本法、合並會計報表
權益法,是指長期股權投資最初以初始投資成本計價,以後根據投資企業享有的被投資單位所有者權益份額的變動對投資的賬面價值進行調整的方法。
成本法的適用范圍一是企業持有的對子公司投資;二是對被投資單位不具有共同控制或重大影響,且在活躍市場中沒有報價、公允價值不能可靠計量的長期股權投資。
權益法核算的長期股權投資包括兩類:一是對合營企業投資;二是對聯營企業投資。
二、成本法轉權益法
1、原持有的對被投資單位不具有控制、共同控制或重大影響、在活躍市場中沒有報價、公允價值不能可靠計量的長期股權投資,因追加投資導致持股比例上升,能夠對被投資單位施加重大影響或是實施共同控制的,在自成本法轉為權益法時,應區分原持有的長期股權投資以及新增長期股權投資兩部分分別處理:
首先,原持有長期股權投資的賬面余額與按照原持股比例計算確定應享有原取得投資時被投資單位可辨認凈資產公允價值份額之間的差額,前者大於後者的,不調整長期股權投資的賬面價值;前者小於後者的,根據其差額分別調整長期股權投資的賬面價值和留存收益。
其次,對於新取得的股權部分,應比較追加投資的成本與取得該部分投資時應享有被投資單位可辨認凈資產公允價值的份額,前者大於後者的,不調整長期股權投資的成本;前者小於後者的,根據其差額分別調整增長期股權投資的投資成本和當期的營業外收入。進行上述調整時,應當綜合開考慮與原持有投資和追加投資相關商譽或計入損益金額。
對於原取得投資後至追加投資的交易日之間被投資單位可辨認凈資產公允價值的變動相對於原持股比例的部分,屬於在此期間被投資單位實現凈損益中應享有份額的,一方面應調整長期股權投資的賬面價值,同時對於原取得投資時至追加投資當期期初按照原持股比例應享有被投資單位實現的凈損益,應調整留存收益,對於追加投資當期期初至追加投資交易日之間應享有被投資單位的凈損益,應計入當期損益;屬於其他原因導致的被投資單位可辨認凈資產公允價值變動中應享有的份額,在調整長期股權投資賬面價值的同時,應當計入「資本公積——其他資本公積」。
2.因處置投資導致對被投資單位的影響能力由控制轉為具有重大影響或者與其他投資方一起實施共同控制的情況下,首先應按處置或收回投資的比例結轉應終止確認的長期股權投資成本。在此基礎上,應當比較剩餘的長期股權投資成本與按照剩餘持股比例計算原投資時應享有被投資單位可辨認凈資產公允價值的份額,屬於投資作價中體現的商譽部分,不調整長期股權投資的賬面價值;屬於投資成本小於原投資時應享有被投資單位可辨認凈資產公允價值份額的,在調整長期股權投資成本的同時,應調整留存收益。
對於原取得投資後至因處置投資導致轉變為權益法核算之間被投資單位實現凈損益中應享有的份額,一方面應當調整長期股權投資的賬面價值,同時對於原取得投資時至處置投資當期期初被投資單位實現的凈損益(扣除已發放及已宣告發放的現金股利和利潤)中應享有的份額,調整留存收益,對於處置投資當期期初至處置投資之日被投資單位實現的凈損益中享有的份額,調整當期損益;其他原因導致被投資單位所有者權益變動中應享有的份額,在調整長期股權投資賬面價值的同時,應當計入「資本公積——其他資本公積」。
長期股權投資自成本法轉為權益法後,未來期間應當按照準則規定計算確認應享有被投資單位實現的凈損益及所有者權益其他變動的份額。
C. 轉讓無形資產的所有權與使用權在會計處理上有什麼不同
前者是出售後者是出租
處置時:
借:銀行存款
累計攤銷
無形資產減值准備
貸:無形資產
應交稅費-應交營業稅
差額計入營業外收支-處置非流動資產利得/損失
D. 轉讓無形資產的所有權和使用權的會計處理相同嗎
不一樣,轉讓無形資產所有權(處置),影響的是營業外收支;轉讓無形資產使用權(出租)影響的營業利潤,即其他業務收入和其他業務成本。希望能幫到你
E. 轉讓無形資產所有權怎麼處理
轉讓無形資產所有權的賬務處理為:
借:銀行存款(按實際收到的金額)
累計攤銷(按已計提的累計攤銷)
無形資產減值准備(按已計提的減值准備)
營業外支出—處置非流動資產損失(借差)
貸:無形資產(按無形資產賬面余額)
應交稅費——應交增值稅(營改後交增值稅)
營業外收入——處置非流動資產利得(貸差)
《企業會計准則》規定,「1701 無形資產」科目:處置無形資產,應按實際收到的金額等,借記「銀行存款」等科目,按已計提的累計攤銷,借記「累計攤銷」科目,按應支付的相關稅費及其他費用,貸記「應交稅費」、「銀行存款」等科目,按其賬面余額,貸記本科目,按其差額,貸記「營業外收入——處置非流動資產利得」科目或借記「營業外支出——處置非流動資產損失」科目。已計提減值准備的,還應同時結轉減值准備。
F. 轉讓無形資產的所有權與使用權在會計處理上有什麼不同
前者是出售後者是出租
處置時:
借:銀行存款
累計攤銷
無形資產減值准備
貸:無形資產
應交稅費-應交營業稅
差額計入營業外收支-處置非流動資產利得/損失
出租時
借:銀行存款
貸:其他業務收入
借:其他業務成本 借:營業稅金及附加
貸:累計折舊 貸:應交稅費-應交營業稅
G. 財產所有權和使用權的相互分離帶來了什麼新的會計問題
明確使用權和收益權的許可權范圍是關鍵
H. 會計上,收入的條件:「所有權上的主要風險和報酬已經轉移」時候在實務中具體表現為什麼
並非實物轉移,而是約定合同開始執行或者款項、發票、出入庫單據進行結算,雙方確認所有權的歸屬和支配發生變化。簡言之,就是實質性的要求。
I. 轉讓無形資產使用權和 轉讓無形資產所有權的區別 會計 稅法
使用權是租賃,無形資產的產權還是自己的。轉讓無形資產就是出售了。
使用權計入『其他業務收入』,出售所有權計入『營業外收入』
所發生的營業稅計入『營業稅金及附加』
J. 商品所有權上的主要風險和報酬在商品所有權憑證轉移或實物交付後,必須隨之轉移,所以會計上應確認為收入
錯,因為只滿足收入確認條件的一條。銷售商品收入需同時滿足下列的條件:
1、企業已將商品所有權上的主要風險和報酬轉移給購貨方。
2、企業既沒有保留通常與所有權相聯系的繼續管理權,也沒有對已售出的商品試試有效控制。
3、收入的金額能夠可靠的計量。
4、相關的經濟利益很可能流入企業。
5、相關的已發生或將發生的成本能夠可靠地計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