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版權產權 » 什麼使農民獲得土地所有權

什麼使農民獲得土地所有權

發布時間: 2020-12-31 09:50:51

① 結合材料及所學知識,指出黨和政府是怎樣使"無地少地的農民"獲得"土地和大量生

  1. 制定《土地改革法》。

  2. 實施全新的土地政策,打土豪,分田地,減租減息。

根據地實施了打土豪分田地、減租減息等各種土地政策,但大規模根本改變土地制度是抗戰勝利後在各解放區開始的.
新中國成立時,廣大農民迫切要求廢除封建地主土地制度,以獲得土地.1950—1952年中央人民政府決定在全國開展新人土地改革運動.
1950年夏,新中國中央人民政府頒布《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改革法》,規定了土地改革的方針是:廢除封建剝削的土地所有制,實行農民的土地所有制.在對待富農政策的問題上,為了減少土地改革運動的阻力和發展農業生產,採取了保存富農經濟和政治上孤立富農的政策.
到1952年底,除部分少數民族地區外,全國基本上完成了土地改革.通過土改,獲得經濟利益的農民約占農業人口的60—70%,連同老解放區全國大約三億農民分得了大約七億畝土地,由此每年免除地租3000萬噸糧食.農民的生產積極性空前高漲起來.據統計,1951年全國糧食產量比1949年增加28%:1952年比1949年增加40%左右,超過抗戰前最高年產量9%.棉花等工業原料作物的產量1951年即已超過歷史最高年產量.通過土地改革.新政權獲得了農民的高度信任,使他們成為其穩定的社會基礎.
新中國土地改革的完成使二千多年來的封建土地剝削制度最終在中國土地上結束,它打破了舊中國農村土地兼並、農民遭受沉重地租和高利貸盤剝的怪圈,無疑是一個歷史性的勝利.

② 設立"農民節"關鍵是要讓農民得到什麼

設立「農民節」,關鍵是要讓農民真正享受到福利。

要讓「農民豐收節」真正有意義,關鍵要讓農民真正參與進來,成為這個節日的最重要主體。

來源:網易新聞

③ 1947和1950年,中國共產黨為了使農民獲得土地採取的農業政策是什麼它為什麼能順利

土地改革啊,私有制辦成公有制了,為什那順利,是因為它符合我國的國情,農民只要上交一定的公糧,剩下的都是自己的,充分調動了農民生產積極性,所以才會順利的,希望得到你的採納,手機打的

④ 土地改革運動使農民得到了哪些實惠

土地改革運動極大地激發了億萬農民參軍參戰的熱情。在開展土地改革運動的同時,中國共產黨各級組織進行了有效的戰爭動員,將保衛土改勝利果實與打倒蔣介石有機地結合起來,從而使參軍、支前成為解放區農民的自覺行動。僅1946 年的8 月、9 月、10 月三個月,全解放區就有30 萬名翻身農民參加了人民解放軍。為了支援前線,翻身農民踴躍交納公糧,參加戰勤,以各種方式投身於人民解放戰爭,他們用非常原始的運輸工具——牛車、毛驢、扁擔和背架,以至兩手和雙肩,保證了規模巨大的戰爭供給。單是戰爭最初的8 個月中,冀魯豫解放區就出動120 萬民工,用了3320.8 萬個工來支援前線。整個解放戰爭期間,山東解放區共動員58 萬人入伍。淮海戰役期間,各相關解放區前後方共動員民工500 多萬人。解放區農民為什麼能踴躍參軍參戰和支援前線,正是因為通過土地改革運動使他們得到了土地,實現了中國農民期望幾千年的「耕者有其田」的願望,他們意識到這場戰爭的勝負與能否保住手中的土地有著密切的聯系。美國學者易勞逸在他的《毀滅的種子:戰爭與革命中的國民黨中國》中寫道:「國民黨在農村的失敗是由於當局——無能力保證農民的土地、安全和食物——極大地削弱了農民對政府所持有的尊敬。這就意味著政府正失去合法性。沉重的經常性的苛捐雜稅、腐敗、絕大部分官員所顯示出來的傾向地主階級反對佃農的偏見,所有這些都削弱了政府的權威及其合法行動的社會價值。結果,農民們不是非難,就是躲避征稅和徵兵官員。」「與之相比,在共產黨地區,可能大多數農民仍然是完全不關心政治的,但他們傾向於與這個政權合作。一些人,尤其是青年人,則積極地支持共產黨人。」這恰是對土地改革運動意義的一個旁解。

土地改革運動,從經濟基礎上徹底摧毀了地主階級,同時也削弱了富農階級。沒收或徵收的土地、財產全部分給了貧雇農和部分下中農,使農民所得到的土地佔到總面積的95%,基本上滿足了農民對土地的要求。又通過土改後期的復查運動,對錯劃成分的中農以及對某些地主照顧過多的偏向作了糾正,從而確立了政策界線,極大地孤立了地主階級,爭取和團結了中農。

土地改革真正實現了中國農民數千年來得到土地的奮斗目標,使農民真正從經濟上翻身作了主人,從而最深入、最廣泛地調動了農民群眾的革命和建設的積極性,使農業生產力獲得了極大的解放。土地改革還確立了貧雇農在農村中的優勢地位,鞏固了工農聯盟,為引導億萬農民走上集體化道路創造了條件。

⑤ 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使農民獲得了什麼權力

⑥ 建國初期土地改革使農民獲得什麼權求答案

主要是廢除封建土地所有制,給予農民對土地的所有權,不再依附於地主。版 新中國成立後鞏固政權的斗爭權時期,1950年中央人民政府頒布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改革法》,廢除封建土地所有制,實行農民階級的土地所有制。為減少阻力,孤立分化地主階級,以利於穩定民族資產階級,早日恢復發展農村經濟,實行了經濟上保存富農經濟,政治上中立富農的政策.
意義:1.1952年底,全國土改基本完成,3億多無地或少地的的農民分到了土地;2.徹底廢除了封建剝削的土地制度,徹底改變了農村的生產關系;3.廣大農民成了土地的主人,在政治上經濟上翻了身;4.農村生產力得到解放,為農業生產的發展和國家工業化開辟了道路;5.進一步鞏固了工農聯盟和人民民主專政;6.摧毀了美蔣反動集團的社會基礎。

⑦ 俄國農奴制改革,使農民獲得土地所有權了嗎

沒有獲得土地所有權。
農奴制改革既沒有改變封建專制政權的階級實質,也沒有改變地主土地佔有制。貴族地主繼續掌握著國家政權,照舊控制著大量土地。地主的土地佔有制是農奴制殘余的經濟基礎。根據1877—1878年的統計,在歐俄49省的9,150萬俄畝私人土地中,有7,300萬俄畝以上的土地,即約80%的土地,是屬於貴族的。
改革沒有徹底解決農民的土地問題。相反,農民的土地被地主割去了1/5以上,有些省份甚至達40%以上。同時,地主霸佔良田和整塊的土地,將零星土地和沙地分給農民,地主的土地還像楔子一樣楔入農民土地之中,致使農民不得不以高價租種地主的這種楔形土地。
其次,工役制農奴經濟是封建農奴制殘余的另一表現形式。八十年代中葉,在歐洲43省中,17個省是工役制農奴經濟占優勢,7個省是混合制經濟占優勢,另有19省是資本主義經濟占優勢。可見,工役制農奴經濟還佔有相當大的比重。農民在缺乏土地的情況下,為了使用地主耕地、牧場和草地,被迫以最苛刻的條件向地主租佃,接受工役制剝削。
工役制剝削與資本主義剝削不同。它的基礎不是私有主的資本,而是土地;不是自由僱工,而是帶有高利貸性質的盤剝。工役制是徭役制的直接殘余,是從徭役制向資本主義的過渡形態。列寧在分析工役制時指出:「工役制的實質就是農民用自己的農具和牲口耕種地主的土地,從而得到一部分貨幣報酬和一部分實物報酬。」
封建農奴制殘余,使農民在改革後仍然處於十分悲慘的境地。他們政治上仍然受壓迫,經濟上照舊依附於地主。他們承擔著贖金、貸款利息和贖買手續費的盤剝以及土地稅、自治稅和村社捐稅等名目繁多的苛捐雜稅的重壓。因此,廣大農民仍然常年在飢餓線上掙扎。
盡管如此,1861年農奴制度改革畢竟加速了俄國資本主義的發展,在一定程度上使生產關系與生產力相適應,使資本主義在國民經濟許多部門中得以確立。俄國開始出現了一個新的社會經濟狀態。所以列寧認為,「1861年2月19日標志著從農奴時代中成長起來的新的資產階級的俄國的開端」。
俄國的專制制度並沒有發生本質性的變化,廣大勞動群眾仍然缺乏基本的民主權利。沙皇俄國的近代化步伐依然沉重而緩慢。

⑧ 為什麼說土地改革使農民真正獲得解放

1.1952年底,復全國土改基本完成,制3億多無地或少地的的農民分到了土地;2.徹底廢除了封建剝削的土地制度,徹底改變了農村的生產關系;3.廣大農民成了土地的主人,在政治上經濟上翻了身;4.農村生產力得到解放,為農業生產的發展和國家工業化開辟了道路;5.進一步鞏固了工農聯盟和人民民主專政;6.摧毀了美蔣反動集團的社會基礎。

⑨ 農網改造讓農民獲得了哪些好處

據報道,為了保障農民的利益,我國開始了新一輪的農網改造,目前已經基本完成,國家電網公司和南方電網公司已經累計投入1630億元,開展了「井井通電、小城鎮電網改造和村村通動力電」三大工程,目前工程進展順利。

希望農網的改造可以讓農村經濟發展起來!

⑩ 建國初期實行的土地改革使農民獲得了土地的什麼權

應該是所有權,後來成立了人們公社,土地又歸集體所有。包產到戶後又分給農民使用,這時的所有權應該歸集體所有。

熱點內容
美發店認證 發布:2021-03-16 21:43:38 瀏覽:443
物業糾紛原因 發布:2021-03-16 21:42:46 瀏覽:474
全國著名不孕不育醫院 發布:2021-03-16 21:42:24 瀏覽:679
知名明星確診 發布:2021-03-16 21:42:04 瀏覽:14
ipad大專有用嗎 發布:2021-03-16 21:40:58 瀏覽:670
公務員協議班值得嗎 發布:2021-03-16 21:40:00 瀏覽:21
知名書店品牌 發布:2021-03-16 21:39:09 瀏覽:949
q雷授權碼在哪裡買 發布:2021-03-16 21:38:44 瀏覽:852
圖書天貓轉讓 發布:2021-03-16 21:38:26 瀏覽:707
寶寶水杯品牌 發布:2021-03-16 21:35:56 瀏覽:8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