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民所有權的資源清單
A. 流水資源是全民所有
C、D
B. 資源所有權歸屬如何確定
《憲法》第九條 礦藏、水流、森林、山嶺、草原、荒地、灘塗等自然資版源,都屬於國家所有權,即全民所有;由法律規定屬於集體所有的森林和山嶺、草原、荒地、灘塗除外。
《土地管理法》第八條 城市市區的土地屬於國家所有。農村和城市郊區的土地,除由法律規定屬於國家所有的以外,屬於農民集體所有;宅基地和自留地、自留山,屬於農民集體所有。
《水法》第三條 水資源屬於國家所有。水資源的所有權由國務院代表國家行使。農村集體經濟組織的水塘和由農村集體經濟組織修建管理的水庫中的水,歸各該農村集體經濟組織使用。
《礦產資源法》第三條 礦產資源屬於國家所有,由國務院行使國家對礦產資源的所有權。地表或者地下的礦產資源的國家所有權,不因其所依附的土地的所有權或者使用權的不同而改變。
《森林法》第三條 森林資源屬於國家所有,由法律規定屬於集體所有的除外。
《草原法》第九條 草原屬於國家所有,由法律規定屬於集體所有的除外。國家所有的草原,由國務院代表國家行使所有權。
《野生動物保護法》第三條 野生動物資源屬於國家所有。
C. 哪些自然資源專屬國家所有,集體不能享有所有權
《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第九條規定:
礦藏、水流、森林、山嶺、草原、荒地、灘塗等自然資源,都屬於國家所有,即全民所有;由法律規定屬於集體所有的森林和山嶺、草原、荒地、灘塗除外。
第十條規定:城市的土地屬於國家所有。農村和城市郊區的土地,除由法律規定屬於國家所有的以外,屬於集體所有;宅基地和自留地、自留山,也屬於集體所有。
(3)全民所有權的資源清單擴展閱讀
自然資源特徵
1、數量的有限性
資源的數量,與人類社會不斷增長的需求相矛盾,故必須強調資源的合理開發利用與保護;
2、分布的不平衡性
存在數量或質量上的顯著地域差異;某些可再生資源的分布具有明顯的地域分異規律;不可再生的礦產資源分布具有地質規律。
3、資源間的聯系性
每個地區的自然資源要素彼此有生態上的聯系,形成一個整體,故必須強調綜合研究與綜合開發利用。
4、利用的發展性
人類對自然資源的利用范圍和利用途徑將進一步拓展或對自然資源的利用率不斷提高。
D. 十八屆三中全會提出怎樣健全自然資源資產產權制度和用途管制制度
1、十八屆三中全會公報提出,要健全自然資源資產產權制度和用途管制制度,劃定生態保護紅線,實行資源有償使用制度和生態補償制度,改革生態環境保護管理體制。
2、十八屆三中全會公報提出,要緊緊圍繞建設美麗中國深化生態文明體制改革,加快建立生態文明制度,健全國土空間開發、資源節約利用、生態環境保護的體制機制,推動形成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現代化建設新格局。
3、十八屆三中全會公報提出,要適應經濟全球化新形勢,必須推動對內對外開放相互促進、引進來和走出來更好結合,促進國際國內要素有序自由流動、資源高效配置、市場深度融合;
加快培育參與和引領國際經濟合作競爭新優勢,以開放促改革;要放寬投資准入,加快自由貿易區建設,擴大內陸沿邊開放。
(4)全民所有權的資源清單擴展閱讀:
1、逐步形成國家所有、集體所有二元格局
中國地大物博、自然資源豐富,改革開放以來,逐步形成自然資源國家所有和集體所有的二元所有格局,初步形成了一個以公有制為基礎,所有權、使用權分離,囊括地權、房權、礦權等諸多權利,橫跨陸海空的自然資源產權制度。
但也存在自然資源資產底數不清、所有者不到位、權責不明晰、權益不落實、監管保護制度不健全等問題,導致產權糾紛多發、資源保護乏力、開發利用粗放、生態退化嚴重。
為解決上述問題,《意見》提出多方面主要任務,首要就是健全自然資源資產產權體系,推動自然資源資產所有權與使用權分離,加快構建分類科學的自然資源資產產權體系,處理好所有權和使用權的關系,創新自然資源資產全民所有權和集體所有權的實現形式。
2、明確土地、礦產等為誰所有 歸誰使用
《意見》提出,土地方面,落實承包土地所有權、承包權、經營權「三權分置」,探索宅基地所有權、資格權、使用權「三權分置」。
礦產方面,探索研究油氣探采合一權利制度,完善探礦權、采礦權與土地使用權銜接機制。
海洋方面,探索海域使用權立體分層設權,構建無居民海島產權體系,試點探索無居民海島使用權轉讓、出租等權能。
3、到2020年自然資源資產產權制度基本建立
《意見》明確,到2020年基本建立歸屬清晰、權責明確、保護嚴格、流轉順暢、監管有效的自然資源資產產權制度,自然資源開發利用效率和保護力度明顯提升,為完善生態文明制度體系、保障國家生態安全和資源安全、推動形成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的現代化建設新格局提供有力支撐。
4、落實產權主體 推進自然資源資產確權登記
專家指出,明晰的產權是市場經濟的核心,為此《意見》提出,要以落實產權主體為關鍵,研究建立自然資源主管部門行使全民所有權的資源清單和管理體制。
近年來,中國對體現生態空間概念的自然資源開展了確權登記和資產管理。從2018年年底起,我國將在5年內完成對國家公園、自然保護區、各類自然公園等自然保護地和大江大河大湖、重要濕地、國有重點林區、重要草原草甸等自然資源的統一確權登記。
E. 初學者,關於憲法中資源所有權的問題 看到了國家所有和集體所有兩個概念 有疑問
可以獨立,他們是兩個部分。國家如果想建鐵路啥的還要征地,把所有權變為國有。土地承包經營權和宅基地使用權是使用權,土地是集體所有。
F. 能夠屬於國家和集體所有的自然資源是( )
能夠屬於國家和集體所有的自然資源是森林、山嶺、草原、荒地、灘塗等自然資源,而礦藏、水流只能屬於國家所有。
來源:
《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第9條:
礦藏、水流、森林、山嶺、草原、荒地、灘塗等自然資源,都屬於國家所有,即全民所有;由法律規定屬於集體所有的森林和山嶺、草原、荒地、灘塗除外。
國家保障自然資源的合理利用,保護珍貴的動物和植物。禁止任何組織或者個人用任何手段侵佔或者破壞自然資源。
(6)全民所有權的資源清單擴展閱讀
破壞環境資源是違法的行為。《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三百三十九條規定:
違反國家規定,將境外的固體廢物進境傾倒、堆放、處置的,處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並處罰金;造成重大環境污染事故,致使公私財產遭受重大損失或者嚴重危害人體健康的,處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並處罰金;後果特別嚴重的,處十年以上有期徒刑,並處罰金。
要想取得自然資源集體所有權,可以通過以下方法:
1、法定取得
即集體組織根據法律的規定而取得自然資源的所有權。
2、天然孳息
集體可以因開發利用自然而取得新產生的自然資源的所有權。例如,集體經濟組織因建設水庫,蓄積水流而取得水庫水體的所有權;將集體所有的荒山植樹綠化,變為森林,而取得新的森林資源的所有權。
G. 什麼決定資源歸誰所有
法律 《物權法》有規定
第五章 國家所有權和集體所有權、私人所有權
第四十五條 法律規定屬於國家所有的財產,屬於國家所有即全民所有。
國有財產由國務院代表國家行使所有權;法律另有規定的,依照其規定。
第四十六條 礦藏、水流、海域屬於國家所有。
第四十七條 城市的土地,屬於國家所有。法律規定屬於國家所有的農村和城市郊區的土地,屬於國家所有。
第四十八條 森林、山嶺、草原、荒地、灘塗等自然資源,屬於國家所有,但法律規定屬於集體所有的除外。
第四十九條 法律規定屬於國家所有的野生動植物資源,屬於國家所有。
第五十條 無線電頻譜資源屬於國家所有。
第五十一條 法律規定屬於國家所有的文物,屬於國家所有。
第五十二條 國防資產屬於國家所有。
鐵路、公路、電力設施、電信設施和油氣管道等基礎設施,依照法律規定為國家所有的,屬於國家所有。
H. 自然資源所有權代理行使內容該怎麼填
在我國,自然資復源制國家所有權的取得方式主要:法定取得、強製取得和天然孳息與自然添附三種方式。
法定取得,見於《憲法》第九條 礦藏、水流、森林、山嶺、草原、荒地、灘塗等自然資源,都屬於國家所有,即全民所有;由法律規定屬於集體所有的森林和山嶺、草原、荒地、灘塗除外。
強製取得,見於《憲法》第十條第三款 國家為了公共利益的需要,可以依照法律規定對土地實行徵收或者徵用並給予補償。
天然孳息,見於《民法通則》第八十一條 國家所有的森林、山嶺、草原、荒地、灘塗、水面等自然資源,可以依法由全民所有制單位使用,也可以依法確定由集體所有制單位使用,國家保護它的使用、收zd益的權利;使用單位有管理、保護、合理利用的義務。
國家所有的礦藏,可以依法由全民所有制單位和集體所有制單位開采,也可以依法由公民採挖。國家保護合法的采礦權。
第七十九條 所有人不明的埋藏物、隱藏物,歸國家所有。
I. 憲法規定,屬於國家所有的自然資源包括哪些
憲法第九條來礦藏、自水流、森林、山嶺、草原、荒地、灘塗等自然資源,都屬於國家所有,即全民所有;由法律規定屬於集體所有的森林和山嶺、草原、荒地、灘塗除外。
國家保障自然資源的合理利用,保護珍貴的動物和植物。禁止任何組織或者個人用任何手段侵佔或者破壞自然資源。
第十條城市的土地屬於國家所有。
農村和城市郊區的土地,除由法律規定屬於國家所有的以外,屬於集體所有;宅基地和自留地、自留山,也屬於集體所有。
J. 五部門聯合發文:全面推進自然資源統一確權登記
中新網電 據自然資源部網站22日消息,自然資源部、財政部、生態環境部 、水利部、國家林業和草原局日前聯合印發《自然資源統一確權登記暫行辦法》(以下簡稱《辦法》),《辦法》提到,對水流、森林、山嶺、草原、荒地、灘塗、海域、無居民海島以及探明儲量的礦產資源等自然資源的所有權和所有自然生態空間統一進行確權登記。
《辦法》共分總則、自然資源登記簿、自然資源登記單元、自然資源登記一般程序、自然資源登記信息管理與應用、附則等六章34條。
《辦法》明確,國家實行自然資源統一確權登記制度。對水流、森林、山嶺、草原、荒地、灘塗、海域、無居民海島以及探明儲量的礦產資源等自然資源的所有權和所有自然生態空間統一進行確權登記,清晰界定全部國土空間各類自然資源資產的所有權主體,劃清全民所有和集體所有之間的邊界,劃清全民所有、不同層級政府行使所有權的邊界,劃清不同集體所有者的邊界,劃清不同類型自然資源之間的邊界。自然資源統一確權登記以不動產登記為基礎,自然資源主管部門按照分級和屬地相結合的方式進行登記管轄。
《辦法》規定,自然資源登記簿應當記載自然資源的坐落、空間范圍、面積、類型以及數量、質量等自然狀況;自然資源所有權主體、所有權代錶行使主體、所有權代理行使主體、行使方式及權利內容等權屬狀況等,並關聯國土空間規劃明確的用途、劃定的生態保護紅線等管制要求及其他特殊保護規定等信息。全民所有自然資源所有權代錶行使主體登記為國務院自然資源主管部門,所有權行使方式分為直接行使和代理行使。中央委託相關部門、地方政府代理行使所有權的,所有權代理行使主體登記為相關部門、地方人民政府。
《辦法》明確,自然資源統一確權登記以自然資源登記單元為基本單位。自然資源登記單元應當在自然資源所有權范圍的基礎上,綜合考慮不同自然資源種類和在生態、經濟、國防等方面的重要程度以及相對完整的生態功能、集中連片等因素劃定。國家批準的國家公園、自然保護區、自然公園等各類自然保護地按照管理或保護范圍優先作為獨立登記單元劃定。水流以管理范圍為基礎,結合提防、水域岸線劃定登記單元。
濕地按照自然資源邊界劃定登記單元。森林、草原、荒地登記單元應當以土地所有權為基礎,按照國家土地所有權權屬界線封閉的空間劃分登記單元。海域依據沿海縣市行政管轄界線,自海岸線起至領海外部界線劃定登記單元。無居民海島按照「一島一登」的原則,單獨劃定自然資源登記單元。探明儲量的礦產資源,固體礦產以礦區,油氣以油氣田劃分登記單元。自然資源登記單元具有唯一編碼,編碼規則由國家統一制定。
《辦法》規定,自然資源登記類型包括自然資源首次登記、變更登記、注銷登記和更正登記。首次登記程序為通告、權籍調查、審核、公告、登簿,由登記機構依職權啟動。登記機構要充分利用集體土地所有確權登記發證、國有土地使用權確權登記發證等不動產登記成果,開展自然資源權籍調查,採取疊加的方式,劃清全民所有和集體所有的邊界以及不同集體所有者的邊界;要充分利用全國國土調查、自然資源專項調查成果等自然資源調查成果,獲取自然資源登記單元內各類自然資源的坐落、空間范圍、面積、類型、數量和質量等信息,劃清自然資源類型邊界。
《辦法》規定,在國家不動產登記信息管理基礎平台上,開發全國統一的自然資源登記信息系統,實現自然資源確權登記信息的統一管理。自然資源確權登記信息納入不動產登記信息管理基礎平台,實現自然資源確權登記信息與不動產登記信息有效銜接和融合。自然資源確權登記信息與水利、林草、生態環境、財稅等相關部門管理信息互通共享,服務自然資源資產的有效監管和保護。
自然資源部登記局負責人表示,建立和實施自然資源統一確權登記制度是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關於生態文明建設決策部署的重要舉措。自然資源確權登記的法治化,將推動建立歸屬清晰、權責明確、保護嚴格、流轉順暢、監管有效的自然資源資產產權制度,有利於實現山水林田湖草整體保護、系統修復、綜合治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