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識產權標准化
1. 如何判定專利成功寫入標准專利標准化對企業有哪些重要意義
專利寫入來標准?專利撰寫的自標准都在專利法、專利法實施細則和專利審查指南上。背熟上述內容,深刻理解新穎性、創造性和實用性的含義,基本可以寫出合格的專利。
專利標准化,沒有這個詞。只能說對於科技創新型企業來說,專利是維持其企業生存發展的必須品,沒有專利保護,就不可能有科技創新型企業的生存空間。
2. 中國企業如何走出專利標准化困境
近年來,主要涉及知識產權領域的美國337調查,已成為中國企業進入美國市場所面臨的最大挑戰。一旦涉案企業被裁定違反了337條款,就會面臨相關產品的排除令和禁止進口令。同時,也就意味著如果作為被告的中國企業敗訴,其產品將不能進入美國市場,這樣的後果顯然極其嚴重。
據不完全數據統計,自1986年中國企業首次遭遇美國337調查,到2010年,涉及中國的337調查案件有109起。其中1986年至2005年為53起,2006年至2010年就達到56起。僅僅5年時間的案件總數就已超過前20年的總和。這一方面顯示了中國企業參與國際市場競爭步伐的加快,另一方面也預示著中國企業在美國的發展正遭遇巨大的挑戰。
對於美國的337調查,敗訴的後果不僅會導致企業的產品被強制退出美國市場,同時它還會引起高昂的賠償。據悉,從1995年到2000年,平均賠償額是540萬美元,2001年到2006年是600多萬美元,2007年到2012年差不多是500多萬美元。
對此,七星天咨詢有限公司總裁龍翔感言道,這些結果成本、賠償成本、時間成本都是可以較為准確合計的損失,但是由於企業被牽扯到調查訴訟中,其所喪失的機會成本往往難以估量,但可以肯定這一損失絕對不是小數。
專利的價值不僅體現在自我保護方面,它還具有巨大的經濟價值,其中的一個表現便是專利的訴訟價值,即獲得侵權賠償款。
此外,中國企業還會面臨競爭對手在美國聯邦地方法院所提起的專利訴訟,其也會嚴重影響企業正常的運營和技術研發工作,因而導致了所謂的「訟累」。即便最終會因雙方和解或者以對方敗訴而結案,這樣的勝利「代價」往往得不償失。
由於美國的專利訴訟一般持續的時間較長,其審理程序嚴苛且繁瑣,因應訴所付出的精力、金錢、時間成本會很大。有的企業考慮到成本問題,往往會消極應對,即選擇不應訴。這樣的結果便是起訴方得到了「缺席判決」,致使中國企業不戰而敗。
3. 如何做好知識產權貫標工作
企業知識產權貫標工作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一、根據當地《企業知識產權內管理規范容》的要求,著手進行自我完善;
二、在滿足相關要求的前提下,填寫《企業知識產權管理標准化示範創建單位申報表》一式兩份,向所在地省轄市知識產權局提出申請;
三、符合條件的,省知識產權局或者省質量技術監督局等部門會組織創建培育,並在示範創建期間進行績效評價;
四、對於符合《企業知識產權管理標准化示範創建績效評價標准》要求,績效評價結果為優秀、合格者,頒發「企業知識產權管理標准化示範單位」證書,有效期三年。期滿復核通過的,延展三年;
五、取得證書的,在同等條件下,可以優先得到專利申請資助資金、各類專項工作計劃等政策支持。
八戒知識產權擁有上千家企業貫標輔導經驗,深知貫標對於企業的重要性,在面對企業進行貫標輔導的時候,能夠結合企業特點進行體系化文件編制。
4. 什麼叫知識產權貫標,怎麼申請
知識產權貫標是指貫標對於企業來說,就是貫徹《企業知識產權管理規范》國家標准。企業知識產權管理規范的國家標准由國家知識產權局制訂,經由國家質量監督檢驗檢疫總局、國家標准化管理委員會批准頒布,於2013年3月1日起實施,標准號是GB/T29490-2013。
目前國家知識產權局專利管理司編制的《企業知識產權管理規范》已經報送國標辦審批,在此次會議之前,江蘇省已經受國家知識產權局委託,在本省開展了兩年多的企業知識產權管理標準的貫徹工作,並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江蘇省的企業知識產權意識、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得到的大幅度提高。
為建立企業知識產權工作的規范體系,認真貫徹落實《國家知識產權戰略綱要》,加強對企業知識產權工作的引導,指導和幫助企業進一步強化知識產權創造、運用、管理和保護,增強自主創新能力,實現對知識產權的科學管理和戰略運用,提高國際、國內市場競爭能力。
知識產權貫標是一項體系建設方面的工作,工程比較大,大概流程如下:
貫標啟動;調查診斷;體系構建;手冊編寫;發文貫標;實施運行;內部審核;管理評審
5. 知識產權貫標 和 iso的區別
知識產權貫標(企抄業貫徹執行《企業知識產權管理規范》國標)和 iso都同屬於企業的管理體系,他們區別是:
管理的對象不同:ISO管理的是企業的產品,是物質,知識產權管理體系管理的是知識產權,是企業的創造力。
管理的重點部門不同:ISO管理的重點部門是在生產與銷售,知識產權管理體系的重點部門是在研發、創新、安保。
管理保護的對象不同:ISO保護的是消費者,知識產權管理體系保護的是企業(股東)自己。
創造價值的方式不同:ISO管理的產品增值有限,知識產權管理體系管理的知識產權可以大幅度增值,接近於無本萬利。
認證審核的方式不同:ISO一般是審核員看過資料,現場與企業的體系管理人員核對一下情況就可以,知識產權管理體系認證在看過資料後,還需要對企業的各個部門進行現場審核,審核過程非常嚴格認真。
認證機構的等級與數量不同:ISO的認證機構很多,層次參差不齊,知識產權管理體系的認證機構全國只有在北京的二家(中知與中規)。
6. 在一家大型國企中做標准化與知識產權 哪個更有前途
知識產權來是企業護航的翅膀,作為大源型國企,知識產權其實已經屬於必不可少的項目了,不單單是渠道那麼簡單,作為企業的無形資產知識產權都是有必要的,企業具備知識產權就是具備自主創新能力,不斷地激勵和創新才是關鍵,拿商標來說,品牌的積累就是無形的財富,在行業內遲早也是一個標志;專利而言,技術專利化,專利標准化,標准產業化,產業市場化,國企具備很多的硬性條件,基礎擺在那裡,想要做是順其自然的事,知識產權積累到一定程度其實也就是在行業內制定標准,利用專利池構建技術同盟,一個人闖可能只是孤膽英雄,一堆人被你拉上船才是貨真價實的龐然大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