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進外國節目版權
『壹』 如何看待中國內地引進國外綜藝節目模式的做法
國外綜藝節目做的時間長,已經積累了一定的經驗,也獲得觀眾的認可,國內自己創新節目的話,可能存在的風險相對較高;國內綜藝節目市場前景大,發展快,很多製作方想搶佔先機,當然從別人那借來更容易些;
引進國外節目只是目前狀況,以後相信節目多了,競爭大了,大家就會想著創新了,畢竟要讓觀眾買賬。由於某台引進的成功,引起了國內電視台的大量跟風,但是還是希望本土能有自己原創的節目,不要一味的抄襲買版權,這樣也會引起觀眾的反感。
(1)引進外國節目版權擴展閱讀:
發展現狀:
國外的綜藝節目起步相對較早,對於我國港台與內地的娛樂節目發展都有深遠的影響。歐美或日本首創再被我國的香港或台灣地區移植,接著被內地借鑒並「星火」一下,最後就是各地模仿成風造成一片「燎原」的局勢。
例如,《快樂大本營》就是模仿香港的《綜藝60分》,在湖南衛視成功運作之後,全國上下掀起一股「快樂」、「歡樂」熱;之後的「婚戀熱」,以湖南衛視《玫瑰之約》為代表,也是借鑒台灣的《非常男女》;而「談話熱」以央視的《實話實說》為代表,借鑒的是美國 「脫口秀」節目模式;
在中國,最早的綜藝節目出現在香港和台灣地區,比較有名的例如香港無線電視的《歡樂今宵》(1967-1994)等。中國內地的綜藝節目起步較晚,20世紀80年代才初見端倪,當年最有名的節目就是中央電視台的《正大綜藝》和《綜藝大觀》。
『貳』 目前國際上很多國家都在爭相引進熱門節目版權,大家有沒有發現日本和韓國好像從不引進國外節目,為何
就像為什呼籲大家支持國產一樣,電視節目這個主要倒不是經濟問題,主要是文回化,不答隨便引進外國影視作品對保護本土文化很重要,防止文化滲透(也可以說是文化侵蝕),文化滲透嚴重關繫到民族滅亡。像韓國日本這些國家在世界來說就是少數民族,很容易被文化滲透的,所以對這些關於文化的東西引進肯定更為慎重。進代表個人意見
『叄』 中國什麼綜藝節目的版權是來自國外
近年來國內娛樂綜藝節目做的風生水起,中國好聲音、爸爸去哪兒、非誠勿擾、奔跑吧兄版弟等等權'不難發現這些節目都是引進國外版權,反觀國內原創娛樂節目似乎缺乏爆點,印象中沒什麼對外輸出的節目。
1998年底
央視二套購買英國博彩娛樂節目《GOBINGO》,本土化為《幸運52》《開心辭典》。
2005年起
湖南衛視《超級女聲》險被英國節目《Pop Idol》告上法庭,給業界上了一堂節目版權普法課。
2007年
湖南衛視購買BBC節目,改造成《名聲大震》,引領國內購買海外節目模式潮流。
2010年初
江蘇衛視《非誠勿擾》風頭蓋過湖南衛視引進版權的同類節目《我們約會吧》。
2010年夏
《中國達人秀》的成功,讓這一年成為「版權模式啟蒙年」。
2012年夏
《中國好聲音》創造了電視節目模式商業價值的新標桿。
『肆』 總聽說某個電視台又引進了國外的什麼什麼節目,那麼我們國內的節目有沒被國外引走的嗎
國外節目比較有創意 這也是國內節目引進吸引觀眾眼球的一個重要原因 比如中國好聲音和舞林爭霸
『伍』 有哪些知名節目是中國從外國外國知名節目引進的
爸爸去哪兒,兩天一夜,奔跑吧兄弟,我是歌手,達人秀,其他除了「中國好商機回」之外的其他「中國答XXX」節目大多都是從外國引進的
http://tieba..com/p/2350510615
『陸』 引進國外節目版權對國內行業有何利弊
您好,利:購買國外成熟版權可以成功規避風險,減少原創節目帶來的風險損失;在電視製作技術,舞檯布置,音樂選擇方面有較大提高,提高收視率;收獲了收視率和廣告利潤;提升電視台等級等等
弊:沒有原創精神,都是拿來主義,嚴重依賴外國先進技術,從長期考慮無疑會大大增加成本;引發盲目跟風,其他電視台紛紛效仿,不加節制地購買國外電視節目版權,造成審美疲勞;投入產出比失衡,電視台或製作公司原創力不再積極提高,依賴國外進口等等
如能給出詳細信息,則可作出更為周詳的回答。
『柒』 引進外國節目版權方面或者跨文化傳播方面的外文文獻,外文文獻!急求!!!
我處禁止上傳文件,相關PDF外文文獻有,沒那麼多,不知是否滿足近幾年的要求,翻回譯答沒有,翻譯得靠你自己,希望能滿足你的需要,能幫到你,多多給點懸賞分吧,急用的話請多選賞點分吧,這樣更多的知友才會及時幫到你,我找到也是很花時間的,如果需要請直接網路 私信 或者 Hi 中留言貼出你在 網路知道的問題鏈接地址 及 郵箱地址
『捌』 中國哪些真人秀節目是買的國外版權
國內真人秀節目普遍都是購買的國外版權,起初是購買歐美版權的節目,例如《非誠勿擾》、《中國好聲音》等,隨後是購買韓國版權的節目,《我是歌手》、《爸爸去哪兒》、《奔跑吧兄弟》、《極限挑戰》均是引進的韓方版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