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版權產權 » 知識產權法反不正當競爭法

知識產權法反不正當競爭法

發布時間: 2021-01-05 00:22:47

⑴ 如何界定商標法與反不正當競爭法

《反不正當競爭法》是經濟法法律部門下的法律,而《商標法》則是知識產權法律部門下的法律。

我個人認為《反不正當競爭法》與《商標法》中假冒注冊商標的含義是相同的。理由主要如下:

從法條出發,《反不正當競爭法》第21條第1款如是規定:「……,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商標法》、《中華人民共和國產品質量法》的規定處罰。我作個假設吧,比如說,現在就有一經營者不正當地利用他人地利用他人的商業信譽或商品聲譽,致使其商品與他人的商品混淆,使消費者無法辨別商品的真正生產者或者經營者、或者服務的提供者(簡而言之,即有一經營者假冒他人的注冊商標),這時,我們應該怎樣認定該行為呢?顯然,《反不正當競爭法》和《商標法》中都有關於「假冒注冊商標」的規定,但根據《反不正當競爭法》第21條第1款的規定,我們在處理這種行為時適用的其實就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商標法》和《中華人民共和國產品質量法》。

現在,我們假設《反不正當競爭法》與《商標法》中的假冒注冊商標的含義是不同,那根據前面的一系列的推定,我們自然而然可以推出這兩個擁有不同內涵的「假冒注冊商標」,竟然有著相同的處理方法。那這樣,它們的區別又有何意義,它們的區別又如何成立?

其實,《商標法》中關於假冒注冊商標的規定就是對《反不正當競爭法》中的規定的一種具體化或者說是一種特別法,在適用時自然也就應該適用特別的規定,即《商標法》中的規定。

綜上,我以為《反不正當競爭法》中的假冒注冊商標的不正當競爭手段應當歸於知識產權領域。《反不正當競爭法》與《商標法》中假冒注冊商標的含義是相同的,或者可以說是同一種行為在不同法律中的體現吧!

⑵ 反不正當競爭法與知識產權的關系

一、反不正當競爭法是調整在制止不正當競爭行為過程中發生的經濟關系的法律規范的總稱。知識產權法是指因調整知識產權的歸屬、行使、管理和保護等活動中產生的社會關系的法律規范的總稱。

二、二者的聯系:
(一)都是旨在維護市場經濟充分競爭方面的法律
(二)都既有私法規范,也有公法規范;既有實體法規范,也有程序法規范。
(三)兩法在商標權保護方面有交叉的部分。(反不正當競爭法的混淆行為其中一條是商標混淆,與商標法的混淆有相同的規定)

三、二者的區別:
(一)雖然都體現有公法和私法的性質,但反不正當競爭法體現的是國家對市場不當競爭的干預,因此屬於經濟法部門法;而知識產權法中的公法規范和程序法規范都是為確認和保護知識產權這一私權服務的,不佔主導地位,因此屬於民法部門法。
(二)反不正當競爭法是以社會為本位,防止過度競爭對社會整體利益帶來的損害。知識產權法是以個人為本位,防止他人對知識產權的合法權益進行侵害。
(三)反不正當競爭法僅由國內規范組成,而知識產權法有國內規范與國際條約組成。
(四)反不正當競爭法與知識產權法的適用程序不同。知識產權法有專門的機關,如商標委員會、專利委員會。
(五)知識產權法的技術性規范比較多,反不正當競爭法比較少技術性規范。

⑶ 簡述反不正當競爭法歸屬於知識產權法律體系的原因

對你提的問題保留意見
個人認為反不正當競爭法與知識產權法.反不正內當競爭法與知識產權法是交容叉的.在法律適用上,"知識產權法的規定應優於不正當競爭法,它們之間是特別法和普通法的關系.""因為在這個交叉領域中,由於這兩種法律提供了上文所述的兩種不同的保護方式,因此,權利人可選擇最有利於自己的法律以最有效地保護自己的權利,而不是只能選擇知識產權法的規定進行救濟,並且,在這個交叉領域之外尚存在著廣闊的領域為知識產權法所無法觸及,這也正是反不正當競爭法的優勢之所在,而這個優勢正是由於上述的反不正當競爭法與知識產權法的區別與聯系所決定的:兩者具有相似的立法目的與原則,然而反不正當競爭法更為概括、原則,它的保護范圍更廣,這決定了在知識產權法中,無具體規定時應適用反不正當競爭法的原則性的規定,後者是前者的補充,它可為知識產權制度提供一種兜底性的保護,一種立體的、全方位的保護。"

⑷ 怎樣認識反不正當競爭法與知識產權法的關系

知識產權是一個總稱,反不正當競爭關系是知識產權領域的一個分支。

⑸ 騰訊違反了《反不正當競爭法》或者《知識產權法》嗎

知識產權是私權,法院不告不理,是否侵權也有具體認定標准,被侵權的當事人都不著急,你著什麼急啊?

⑹ 反不正當競爭法與知識產權法在保護知識產權方面的聯系與區別

區別:知復識產權是專門製法,指因調整知識產權的歸屬、行使、管理和保護等活動中產生的社會關系的法律規范的總稱。調整范圍限於知識產權法律關系,屬於民商法。反不正當競爭法是經濟法范疇,調整范圍是經濟活動中發生的經濟關系,規制市場經濟活動中的不正當競爭行為。
聯系:一般來說,涉及知識產權的法律行為由知識產權法調整,但是沒有被知識產權法規制的侵犯他人正當知識產權的不正當競爭行為歸反不正當競爭法調整,也就是說,反不正當競爭法是知識產權保護的後備或者說是為知識產權法無法規制的漏洞做的補充。
有一句名言說的很好:人們曾形象地把傳統知識產權的三項主要法律(專利法、商標法、版權法)比作三座浮在海面上的冰山,而把反不正當競爭法比作在下面托著這三座山的海水,商標、專利、版權法管不到的違法行為,由《反不正當競爭法》來管。

⑺ 反不正當競爭法有沒有知識產權法定賠償制度

反不正當競爭法有知識產權法定賠償制度。
經營者違反本法規定,給被侵害的經營者造成損害的,應當承擔損害賠償責任,被侵害的經營者的損失難以計算的,賠償額為侵權人在侵權期間因侵權所獲得的利潤。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反不正當競爭法》規定
第二十條經營者違反本法規定,給被侵害的經營者造成損害的,應當承擔損害賠償責任,被侵害的經營者的損失難以計算的,賠償額為侵權人在侵權期間因侵權所獲得的利潤;並應當承擔被侵害的經營者因調查該經營者侵害其合法權益的不正當競爭行為所支付的合理費用。
被侵害的經營者的合法權益受到不正當競爭行為損害的,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
第二十一條經營者假冒他人的注冊商標,擅自使用他人的企業名稱或者姓名,偽造或者冒用認證標志、名優標志等質量標志,偽造產地,對商品質量作引人誤解的虛假表示的,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商標法》、《中華人民共和國產品質量法》的規定處罰。
經營者擅自使用知名商品特有的名稱、包裝、裝潢,或者使用與知名商品近似的名稱、包裝、裝潢,造成和他人的知名商品相混淆,使購買者誤認為是該知名商品的,監督檢查部門應當責令停止違法行為,沒收違法所得,可以根據情節處以違法所得一倍以上三倍以下的罰款;情節嚴重的,可以吊銷營業執照;銷售偽劣商品,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⑻ 求中華人民共和國知識產權法法條,反不正當競爭法法條全文

這是一系列法律法規
你留個郵箱,我把相關內容發給你好了
中華人民共和國著作權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新聞出版總署
中華人民共和國著作權法實施條例.中華人民共和國新聞出版總署
中華人民共和國商標法(2001)
中華人民共和國商標法實施條例
中華人民共和國專利法(2008修正)--國家知識產權局
中華人民共和國專利法實施細則(2010修訂) --國家知識產權局
中華人民共和國反不正當競爭法

⑼ 知識產權法與反不正當競爭法的區別與聯系

反不正當競爭法與知識產權法的區別與聯系

反不正當競爭法和知識產權法是兩項重要的法律制度,正確認識和處理它們之間的關系有著重要的理論意義和實踐意義。筆者在此試圖提出自己的拙見,就教於法律同行。
所謂反不正當競爭法是指通過制止市場交易中的不正當競爭行為來維護經濟秩序的法律規范的總和。反不正當競爭法最初源於民法中的侵權法。兩者之間的不同之處在於,民法著眼於個人利益的平衡,其侵權責任以實際損害為前提條件;而反不正當競爭法在保護競爭者個人的同時,還直接以公共利益為保護對象。另外,反不正當競爭法的適用以競爭關系為條件,而個人權益的損害卻不是必要的因素。隨著時間的推移,反不正當競爭法保護公共利益的色彩日益濃厚,逐漸轉化成為一種市場行為控製法。

反不正當競爭法保護的客體是市場競爭所涉及的各方面主體的合法利益:
(1)競爭者的利益。體現在保護競爭者的勞動成果和活動自由兩方面。所謂勞動成果包括競爭者的商譽、商標、經營經驗、商業秘密以及其它獨特的成果。活動自由是指保證競爭者有施展其經營本領的自由。

(2)公共利益。保護競爭者能正常地發揮其經營能力, 為社會提供貨真價實的服務和商品,保證社會的整體秩序。
(3)消費者利益。作為市場的重要參與者,消費者的利益也成為反不正當競爭法的直接客體。

總之,反不正當競爭法是一個獨立的法律部門。值得注意的是,若從廣義的角度來理解,可以說商標法和商業秘密法都是反不正當競爭法的組成部分,甚至專利法、著作權法中也有直接制止不正當競爭的條款。而知識產權保護本身對於制止不正當競爭也有著積極的作用,這不過是所有法律制度之間相互配合的一個例證而已。
知識產權是人們依法對其在科技、文化、工商業中的智力成果及其他相關成就所享有的權利。知識產權的客體主要是智力創造成果,但是並不僅僅限於智力成果,諸如工業產權所保護的商標、著作權中鄰接權的客體等,都不是或者至少主要的並不是智力創造成果,而是商業經營、機械製作或者投資行為的直接成果。保護它們並不是為了鼓勵智力創造,而是為了保護投資或者勞動投入的收益。所以,歸納起來,知識產權的客體就是智力成果和其他相關的工商業成就,可簡稱為智力成果及相關成就。
知識產權一般被劃分為兩部分,即著作權和工業產權。其中前者的客體是文學、藝術、科學作品,其主體是文化創作者,而後者的客體是技術發明創造以及商業領域中的成就,其主體是技術創作者和商業經營者。不過,隨著新技術的不斷涌現,越來越多的新客體同時具備作品和工業技術成果的雙重屬性,例如計算機程序和電子資料庫等,它們都被納入了著作權保護的范圍,從而沖淡了著作權作為文化產權的色彩,著作權和工業產權之間的界限日益模糊了。
從理論上來看,知識產權具有以下屬性:首先,知識產權是私權,它是由私法確定的關於私人利益的權利。其次,知識產權是准物權,即它是權利人對特定的客體的支配權。這個特定的客體就是智力成果及相關成就,它們是無形的,但是,它們也可以特定化,對人類有使用價值,而且能夠為人所控制,所以它們屬於廣義的物,一般物權原理也適用於知識產權。但是,因其客體的無形性質,知識產權具有一些特殊性,例如地域性,時間性。再次,知識產權是財產權利和人身權利的統一。這種雙重屬性在著作權上體現得尤其充分。它一方面賦予作者復制權、發行權和改編權等財產權利,另一方面又賦予作者發表權和署名權等人身權利。最後,知識產權是絕對權,這意味著權利人享有積極的權能和消極的權能,前者指權利人對其智力成果及相關成就享有使用權,後者是指權利人有權禁止他人使用其智力成果及相關成就。
知識產權法即是調整因上述智力成果及相關成就所產生的財產關系和人身關系的法律規范的總和。我國法學界通常把它視為是民法的一部分,1986年制定的《民法通則》對之作了專門規定。但是,知識產權法中的工業產權法又往往被看成經濟法的組成部分。盡管如此,知識產權法仍具有較突出的相對獨立性,其各項法律在以民事實體法為主的同時,還包括行政法、程序法甚至刑事法律方面的條款。

熱點內容
美發店認證 發布:2021-03-16 21:43:38 瀏覽:443
物業糾紛原因 發布:2021-03-16 21:42:46 瀏覽:474
全國著名不孕不育醫院 發布:2021-03-16 21:42:24 瀏覽:679
知名明星確診 發布:2021-03-16 21:42:04 瀏覽:14
ipad大專有用嗎 發布:2021-03-16 21:40:58 瀏覽:670
公務員協議班值得嗎 發布:2021-03-16 21:40:00 瀏覽:21
知名書店品牌 發布:2021-03-16 21:39:09 瀏覽:949
q雷授權碼在哪裡買 發布:2021-03-16 21:38:44 瀏覽:852
圖書天貓轉讓 發布:2021-03-16 21:38:26 瀏覽:707
寶寶水杯品牌 發布:2021-03-16 21:35:56 瀏覽:8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