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版權產權 » 中美版權法治

中美版權法治

發布時間: 2021-01-06 02:01:51

『壹』 憲法中美有什麼區別

一、中美兩國憲法相同點
(一)都是成文憲法
(二)都是剛性憲法
(三)都版是民定權憲法
(四)都規定憲法修改
(五)都規定國家機關和公民權利兩大塊
中國:馬列主義(人民民主專政、公有制、社會主義、共產主義) 美國:自然狀態、社會契約、天賦人權、人民主權、三權分立、法治,
但現今的憲法以名存實亡,被更多的權力歷法而制約,所謂法多而無治實則而亂法。國無思想人無精神人人為己何來相同。
美國憲法是基於人的基本本性,就是人權,而制定的一部世俗法律。
而我們的憲法,是基於某個信仰和意識形態,而制定的法律,即不屬於世俗法律,倒是有點類似宗教法條。嚴格的說,這不能叫憲法,只是掛這憲法的羊頭,實際是宗教法條的狗肉。
比如公有制,比如階級斗爭,比如共產天國,比如無產階級等這樣一些概念,都不是世俗世界的概念,而是某個信仰的內容。
而人權,自由,對私產保護的訴求,這都不是信仰,而是屬於人的基本本性,是世俗人性的構成部分。

『貳』 中美關系將如何發展

兩國關系的發展主要取決於以下三種因素:
第一,中美經濟的相互融合與實力差距的逐步縮小是大勢所趨,但美國的優勢地位在幾十年內仍難以撼動,作為更有影響力的一方,美國如何看待中國的發展戰略以及如何對中國的國際作用進行定性,將會成為影響中美關系的關鍵因素;
第二,在同樣一個時間段內,中國也將進入社會與經濟轉型的關鍵時期,轉變經濟發展模式尤其是政治改革已經成為無法迴避的問題,中國如何進行自我發展和完善,社會矛盾是否可能導致另一次對國際關系形成巨大沖擊的突發事件,都將使中美關系面臨嚴峻考驗;
第三,中美之間可預期且暫時無解的政治安全矛盾將使其沖突常態化,而經貿領域的主流仍是合作,因此,政治搖擺、經貿穩定、軍事對峙的格局可能成為這一階段內雙邊關系的主旋律,而其具體形態則主要取決於兩國政府對中美關系的認知以及處理外交的技巧。
至於中美關系更長遠的未來,則確實存在著某種程度的不確定性。如何使得中美關系至少不對中國自身的發展構成負面影響,是每個人都會關心的問題。而我們所能做的,無外乎努力防範風險與提升自控能力。提到前者,一些國內學者喜歡強調兩國缺乏互信是最大的風險,實際上,由於兩國意識形態和價值觀存在根本差異,再加上霸權國家歷來對新興國家充滿懷疑甚至敵視,所以兩國缺乏互信是正常的,撇開現實空談增進互信也沒有意義。不妨把這個問題想開一點,缺乏互信不要緊,只要大家能夠相互尊重,有事多溝通,沖突就可能被限制在一定范圍內,而且互信也可由此而得以慢慢培養。中美間的沖突雖然不可避免,但中美關系相對於中國與其他大國之間的關系來說還是顯得更為成熟,相對正面的歷史認知、積累豐富的交往經歷、相似的民族個性、「教與學」互補的身份認同、溝通機制的逐步完善,都有助於促成兩國就多數分歧的處理方式形成一種內在的默契。真正的風險其實存在於政府的非理性決策、狹隘民族主義情緒的無限膨脹、國內矛盾過度外向化等方面,只要能避免極端突發事件的發生,中美關系總體上仍將是平穩的。至於後者,中美關系畢竟屬於中國外交的范疇,而外交是無法取代內政的地位的。與其想方設法殫精竭慮思考如何維護中美關系的穩定,不如把精力更多放在國內事務上,國民經濟能夠始終保持可持續性增長、人民生活質量和政治權益能夠真正得到保障、法治環境逐步健全、自然環境切實改善,肆無忌憚、傷天害理的荒謬事件能夠逐步得到控制,民眾就能形成發自內心的凝聚力,那時美國再怎麼樣也都奈何不了中國,我們也會真正建立起自信。從這一角度來說,中美競爭未來拼的就是政府的社會管理能力,而內政是外交的基礎,這一點始終都不會過時。

『叄』 道德與法治中美貿易將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和霸權主義融合在一起行不行

中美貿將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促使經濟向穩向好發展,和霸權主義融合在一起肯定不行,我們要堅決反對霸權主義。

『肆』 結合近年來中美貿易糾紛,談談為什麼要把創新擺在國家發展全局的核心位置

中美貿易糾紛大多是因為版權問題和專利問題引起的,所以我們國家要把創新擺在發展全局的重要位置。

『伍』 中美知識產權談判的利益焦點

近來,對中國加入WTO可能帶來的影響眾說紛紜,沸沸揚揚。

有人認為,「加入世貿,國門洞開」,「世貿組織是布滿鮮花的陷阱」,「 金融業開放意味著資本項目開放」雲雲,似乎加入世貿就會大難臨頭。

另一些人則認為,加入世貿之日,就是中國完全建立市場經濟之時,盡可分 享全球貿易投資之益,頗有「加入世貿,黃金萬兩」之勢。

之所以存在這樣那樣的偏頗之見,與人們對世貿組織的性質不了解有關,與人們對我國加入世貿的具體談判內容不了解有關。加入世貿不會在一夜間帶來災 難,也不會在一夜間帶來繁榮。加入世貿後,中國市場不會全面立即開放,中國 經濟不會因此變成純自由的市場經濟,國內商品也不會出現價格與國際全面接軌、外國產品長驅直入的現象。

近幾年中國連續主動降低關稅,不僅是為了加入世貿,更重要的是中國自身改革開放和參與全球經濟一體化的需要。無論中國何時加入WTO,中國都會堅定地執行對外開放政策。中國企業應順應這種潮流,積極做好加入WTO的各種准備,特別是在思想觀念、組織效率、管理技能和人力資源等方面制定挑戰對策,提高競爭力,迎接新世紀的經濟全球化挑戰。

目前,世界貿易組織(WTO)貿易規則體系由三大部分組成

●多邊貨物貿易協議,包括1994年關稅與貿易總協定(GATT)、農產品協議、實施動植物衛生檢疫措施的協議、紡織品與服裝協議、技術性貿易壁壘協議、與貿易相關的投資措施協議、裝運前檢驗協議、原產地規則協議、進口許可程序協議、反傾銷協議、補貼與反補貼措施協議和保障措施協議等;

●各種附件規則,包括服務貿易總協定(GATS)、與貿易有關的知識產權協定、關於爭端解決規則與程序的諒解、貿易政策審議機制,以及多邊貿易協定(包括民用航空器貿易協議、政府采購協議、國際奶製品協議和國際牛肉協議);

●WTO發展過程中達成的協議,如信息技術協議、基礎電信協議和金融服 務協議等。

目前,第二和三項規則正在各國貿易談判中發揮積極的作用,如GATS已 經成為影響世界各國貿易環境和條件的重要規則,它的權利反映它將會在WTO 的全面保護下,與GATT的條款一樣地發揮作用。GATS的序言闡明了各成 員希望「在透明化和循序漸進的自由化推動貿易的共識上,建立服務貿易的多邊 原則框架和規則」。關於農產品協議

●中國承諾加入WTO後5年內農產品平均關稅下降到17%。(本文涉及的中國的有關承諾均為中美本次簽署雙邊協議談判前的承諾)

WTO農產品貿易規則是處理市場准入、國內支持和出口競爭問題。一般將這些內容歸納為三個方面:

(1)將非關稅措施關稅化,即計算出擬取消的非關稅措施的關稅等量,將這些關稅等量加到已有固定關稅上。非關稅措施關稅化後的關稅稅率不得隨意提高。

(2)相互減讓約束關稅,即各締約方承諾按照一定比例對約束關稅進行相互減讓。發展中國家平均削減24%,且每一產品的關稅至少削減10%,在10年內完成。

(3)削減補貼,即減少對農產品的補貼,主要是削減對小麥、穀物、肉類、奶製品和糖的補貼。發展中國家在10年內分別削減24%和14%。

發展中國家一般有10年過渡期實施它們的削減關稅和補貼計劃。中國承諾加入WTO後,5年內(即2004年前)農產品平均關稅下降到17%,其中,小麥等農產品的平均關稅更下降到14·5%。

開放農產品市場,特別是大幅度削減農產品保護關稅,總體上不會對中國農業構成嚴重沖擊,沖跨中國農業生產體系的可能性很小。首先,中國20年農業改革取得了相當堅固的農業生產管理基礎和物質基礎,可以抵禦較強的外來沖擊。其次,中國農產品實際保護率比名義保護率要低得多,即使中國加入WTO,也不會構成實質上的沖擊。再次,降低農產品關稅,引入外國競爭,可以刺激國內農業部門提高效率和改善服務質量,促使它們為國內消費者提供更高質量的產品和更高效率的服務。這樣,又反過來加強了國內農業經濟的安全。動植物衛生檢疫措施

●以前中國對美國小麥、肉類和柑橘類食品採取進口禁令政策。經過談判,中國同意與美國簽署3個雙邊協議,取消對美國小麥、肉類和柑橘類食品的進口禁令。

●中國對美國開放國內鮮果和食品市場,對於中國一般果農的沖擊將比對小麥生產企業的沖擊更小,但對種植與美國加州鮮果相同品種或類似品種的果農將產生較大的競爭壓力。

這種競爭局面有助於中國農產品生產和加工企業提高專業化程度和參與國際分工。反傾銷協議

●一締約方採取反傾銷行動前必須進行反傾銷調查,反傾銷調查必須由進口方境內宣稱受到損害的產業或其代表提交書面申請後才可以實施。

●加入WTO將使中國企業能更好地利用WTO的解決爭端機制維護自身利益,避免被其他貿易夥伴濫用反傾銷協議阻礙中國產品的出口貿易,同時也可按WTO原則對外國進入中國市場的傾銷產品開展反傾銷調查。

●中國加入WTO將極大刺激貿易增長,服裝、紡織品、鞋類、箱包、玩具和家電及日用產品等企業將成為中國加入WTO的最主要的受惠者。

在國際貿易中,傾銷指某成員生產商或出口商以低於國內市場價格或低於成本價格銷售產品,進入另一成員國市場的行為。傾銷不僅損害了進口國的競爭性 產業,而且危害國際貿易的正常秩序,為了維護國際貿易中的公平競爭,防止成 員濫用傾銷活動和反傾銷措施,WTO制定了反傾銷協議。

80年代以來,由於我國不是GATT締約方或沒有加入WTO,也由於我國國內企業相互競爭壓價形成無序的惡性競爭,貿易夥伴常常對我國產品或企業 開展各種反傾銷調查。例如,僅1990—1994年,美國對華出口商品反傾 銷投訴就發生37起,影響到中國對美數億美元的出口貿易。補貼與反補貼措施 協議、幼稚工業的保護

●對於發展中國家,可以在補貼與反補貼措施協議生效後的8年內,以漸進 的方式取消出口補貼,但不能提高現有補貼水平。

●我國承諾加入WTO後將對汽車製造業關稅水平做出最大限度的讓步,並 且在2005年將取消汽車進口配額。

●按與貿易有關的知識產權協定,中國更大幅度開放國內醫葯市場後,中國醫葯生產企業會受沖擊,西葯價格將較大幅度地下降。

我國承諾加入WTO後,將對汽車製造業關稅水平做出最大限度的讓步,汽 車進口關稅將在2005年以前由日前的80—100%降低到25%,汽車零 部件進口關稅更下降到10%,並且在2005年將取消汽車進口配額。金融服 務業

●金融服務被定義為「締約方金融服務供應商向一個金融實體提供的任何服務。」 包括所有保險和與保險相關的服務,以及所有銀行業務和其它金融服務。

●中國承諾加入WTO後美資銀行可立即向外國客戶提供所有外匯業務,外資銀行在2年內獲得批准經營人民幣業務,並適當取消數量和地域限制。

●中國承諾加入WTO後人壽保險公司中外資持股比例最高可達50%,加 入WTO一年後持股比例可達到51%,即形成實質上的控股權。電信服務業

●在市場准入問題上,電信服務談判的焦點不但集中在開放電信業引入競爭 上,而且集中在服務提供領域中外國企業能否平等參與國內電信市場的服務上。

●WTO基礎電信協議涉及語音電話、數據傳輸、電傳、電報、文傳、專線 、行動電話、移動數據傳輸和個人通信等方面的短途、長途和國際電信服務,包 括了電信市場的93%,各締約方分別提出了各自實現電信業自由化的承諾,將 長期受到保護的電信行業在不同程度上向國外競爭者開放。

●WTO信息技術產品貿易協議規定在本世紀末完全取消計算機和通信產品 關稅。

信息技術產品協議是信息產業自由化進程中的一個重要里程碑,是自199 4年GATT烏拉圭回合談判結束以來,世界貿易體系正式的最大的一項削減關 稅的協議。它減少了數以億計的消費者費用,並在高速發展的信息技術領域里促 進了競爭。

遵照WTO信息技術協議和基礎電信協議,中國承諾加入WTO後,將在2 005年以前取消半導體、計算機、計算機設備、電信設備和其他高技術產品的關稅限制。加入WTO後6年內,將取消外資在尋呼機、行動電話進口,以及國 內固定網路電話服務等領域的地域限制。

加入WTO,對我國產生的正面影響遠勝於負面影響

●有利於中國更快、更好地融入國際經濟社會。由於二戰後科學技術的迅猛發展和存在一個相對和平的國際環境,世界經濟一體化、全球化的趨勢不可阻擋。進一步融入國際經濟社會、更好地利用國際資源和國際市場優化資源的配置,發展我國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

●有利於在國際經濟舞台上發揮更大的作用,有利於維護我國的經濟利益。加入WTO,將使我國在國際經濟舞台上擁有更大的發言權,可以為建立公平合理的國際經濟新秩序和維護發展中國家的利益作出更大的貢獻。

●有利於密切海峽兩岸的經貿關系,有利於推進我國經濟體制改革和對外開放。這對我國經濟體制的改革和對外開放都將是一個有力的推進,同時對市場的法治也是一個促進。

●有利於改善我國的國際貿易環境。加入WTO後,我國可獲得多邊無條件最惠國待遇,以發展中國家的身份獲得普遍優惠的待遇,有利於實現市場的多元化,使我國的出口貿易有較大的增長;同時,由於關稅的下降,非關稅壁壘的減少或取消,開放服務市場,進口貿易也會大幅上升。

●隨著投資環境趨於統一和得到普遍改善,加上中國潛在市場的巨大吸引力,外國直接投資的總量將會有較大幅度增長,外資來源將進一步多元化。我國將對外國企業逐步取消各方面的限制,給予他們以國民待遇,有利於消費者得到更優質、更廉價的服務。

●有利於比較公正、合理地解決貿易爭端。由於目前中國尚不是WTO的締 約方,中國的出口商品常常受到歧視性待遇。

●有利於激發中國企業的競爭意識。加入WTO後,競爭的壓力會促使國有 企業加快經濟結構和產品結構的調整,加速改制、重組、聯合、兼並的進程。由 於進口原材料價格的下降,有利於降低某些企業的生產成本,從而提高他們的競 爭能力。

●有利於技術進步。我國是一個發展中國家,迫切需要國外先進的技術。

當然,以上所述並不意味著中國在加入WTO問題上不需要付出任何代價, 只有利而沒有弊。天下沒有免費的午餐

加入WTO後,中國經濟更密切地融入世界經濟,中國產品對國際市場的依 存度增加,中國固定資本投資對國際資本市場的依存度也會增加。

●隨著更多的跨國公司進入中國,隨著外資及外資企業在我國國民經濟中地 位的進一步上升,以及我國宏觀經濟政策及管理必須符合WTO的多邊協議和規 則的要求,將使我國國家的宏觀調控難度增加。

●外國產品更自由地、廉價地進入中國市場,肯定會對某些行業產生一定的 沖擊,如化工制葯業、機械工業、汽車業、某些電子產業、通信設備製造業等。

●對知識產權保護力度的強化,也會使一些長期侵權或缺乏創新能力,缺乏 品牌,依靠仿製生存的企業難以為繼。

●開放服務市場是我國加入WTO所承諾的重要義務。服務貿易總協定要求 締約方最終對服務貿易實施無條件最惠國待遇和國民待遇,服務行業將面臨外國 同行的強有力挑戰,將不得不讓出一定的市場份額,出現「肥水流入外人田」的 問題。

●開放農產品市場,農產品的進口會逐步增加,對我國農業的發展產生一定 壓力。

中國為恢復GATT地位和加入WTO而努力了13年。「黑頭發都談成了 白頭發」。為此,中國作出了巨大讓步,這些讓步不僅包括上述提及領域,而且 包括其他服務領域

中國要參加世貿組織,毫無疑問是作為發展中國家參加,中國的參加是以權利和義務的平衡為原則的。中國有兩點可以肯定的態度:其一,在市場准入方面,將一如既往地執行漸進的市場開放模式;其二,今後不會再作出更多的讓步了。

但是,中國加入WTO後,汽車、電子產品和某些高檔消費品的進口將會有 所增加,對於國內相關產品等生產企業形成壓力。我國有巨大的市場,有20年 改革開放形成的物質基礎,可以在相當程度上經受得住這種沖擊,並且經過一個 時期的調整和適應後,會形成新的競爭力。

加入世貿組織符合中國改革開放的利益,中國政府是有誠意的。在遵守國際 慣例和規定方面,中國已簽署了烏拉圭協議書,充分體現了中國全面遵守通行的 國際慣例和規則的誠意。在市場開放方面,從1992年至今,中國的關稅已削 減了60%以上,中國承諾到2000年,關稅總水平降到15%。

但也絕不表明,中國是要乞求加入WTO,不加入WTO,中國也同樣活得很好。沒有多邊貿易,中國一樣可以和世界各個國家發展雙邊貿易。況且,中國 的香港特別行政區和即將成立的澳門特別行政區都在WTO中具有不可替代的地 位,WTO事實上也無奈中國的影響。正像宋代著名詩人辛棄疾寫的詞那樣:「 青山遮不住,畢竟東流去」,利弊縱橫,趨勢仍然不可阻擋。可以這么說,中國 的觀點本質上也是WTO自己的觀點:合則兩利,分則共損。

『陸』 中美這兩部憲法及體現的相同原則

一、相同點
(一)都是成文憲法
(二)都是剛性憲法
(三)都是民定憲法
(四內)都規定憲法修改容
(五)都規定國家機關和公民權利兩大塊
中國:馬列主義(人民民主專政、公有制、社會主義、共產主義) 美國:自然狀態、社會契約、天賦人權、人民主權、三權分立、法治,
但現今的憲法以名存實亡,被更多的權力歷法而制約,所謂法多而無治實則而亂法。國無思想人無精神人人為己何來相同。

『柒』 中美罪刑法定原則的區別

三、罪刑法定原則的基本內容罪刑法定原則的具體內容分為「形式的側面」與「實質的側面」。(一)形式的側面法律主義、禁止事後法、禁止類推解釋、禁止不定(期)刑,是傳統的罪刑法定原則的內容,被稱為「形式的側面」。形式的側面源於三權分立與心理強制說兩個思想淵源,這兩個思想淵源基本上主張議會至上。雖然「在一個自由的國家裡,每個人都被認為具有自由的精神,都應該由自己來統治自己,所以立法權應該由人民集體享有。然而這在大國是不可能的,在小國也有許多不便,因此人民必須通過他們的代表來做一切他們自己所不能做的事情。」[11]也正因為如此,議會主權、議會至上得以推崇。於是,人們信任立法權,只是不信任司法權與行政權;又由於三權分立以及罪刑由司法權管轄,故罪刑法定原則起先所提出的原則均為形式的側面,旨在限制司法權。即只要法院嚴格執行議會制定的法律,人們的自由就有了保障。這正是形式法治的觀點。形式側面並未過時,相反仍顯重要;而罪刑法定原則的思想淵源不再具有現實意義,故現在支撐形式側面的思想基礎主要是尊重人權主義:要使國民對自己的行為具有預測可能性,必須有事先明文規定的法律,而且不得對法律作類推解釋。1.法律主義罪刑法定主義所要求的法律主義,是指規定犯罪與刑罰的法律必須是成文的法律;法官只能根據成文法律定罪量刑。其具體要求是:規定犯罪與刑罰的法律只能是立法機關制定的法律,故行政規章不能制定刑法;規定犯罪與刑罰的法律必須由本國通用的文字表述;習慣法不得作為刑法的淵源;判例也不得作為刑法的淵源。這幾點密切聯系,雖易於理解,也存在疑問。2.禁止事後法(禁止溯及既往)禁止事後法原則源於法律的本質。法律一方面具有安定的機能,另一方面又具有推動或塑造的機能。即法律在保障社會生活的延續,保障人民的權利和正當期盼的同時,能夠使所建立的秩序與社會演變相適應,甚至在特定意義上來促進這種演變。法律首先是一種裁判規范,但人民透過裁判規范,可以認識其行為規范的一面。國民相信法律規范的真實性,並將其生活計劃置於刑法中,實施法律所允許實施的行為,不實施法律所禁止實施的行為;於是,法律規范起到了指引、促進或者決定人們行為的作用。顯然,法律規范不可能在其付諸生效之前指引、指示人們的行為。如果法律規范溯及既往,人們對法律規范的正當期盼的失落,會導致對法律規范失去信心,進而摧毀法的社會機能。禁止事後法是保障國民自由的要求。因為國民總是根據現行有效的法律計劃和實施自己的行為;在這種情況下,國民之所以是自由的,是因為現行有效的法律可以預見,人們完全可以在法律允許的范圍內自由行事。國民決不可能預見到立法機關在其行為後會制定何種法律,故不可能根據行為後的法律安排現在的行為。如果現在的合法行為,會被將來的法律宣告為非法,進而給予制裁,國民就沒有絲毫自由可言。正因為禁止事後法是為了保障國民自由,所以,禁止事後法只是禁止不利於被告人的溯及既往,如果新法有利於被告人,則可以溯及既往適用新法。更有甚者,在新法處罰較輕或者不處罰的情況下,對原來根據舊法所作的判決也必須改判為較輕的刑罰或者宣告無罪。[23]這是為了使刑罰的處罰范圍降低到最低限度,從而擴大國民的自由。禁止溯及既往既是司法原則,也是立法原則。因為刑法適用上的溯及既往與刑事立法上的溯及既往都會損害國民的預測可能性、侵犯國民自由;即使一般來說,新法優於舊法,但是,在修改舊法、制定新法之前,舊法也是適應當時社會的法律,不可認為新法能適應以往時代的需要。根據預測可能性的原理,下列做法違反禁止事後法的原則:(1)對行為時並未禁止的行為科處刑罰;(2)對行為時雖有法律禁止但並未以刑罰禁止(未規定法定刑)的行為科處刑罰;(3)事後減少犯罪構成要件而增加犯罪可能性;(4)事後提高法定刑;(5)改變刑事證據規則,事後允許以較少或較簡單的證據作為定罪根據。3.禁止類推解釋多數學者認為,禁止類推解釋是罪刑法定原則的一個內容。類推解釋是指,需要判斷的具體事實與法律規定的構成要件基本相似時,將後者的法律效果適用於前者,,形式側面的禁止類推解釋,是禁止一切類推解釋。因為類推解釋導致刑法的規定適用刁:相似的情況,「相似就是客觀事物存在的同與變異矛盾的統一」[24],兩種現象之間只要存在相同之處,人們就可以說它們具有相似性。這樣一來,任何行為都可能與刑法規定的行為相似,都有被科處刑罰的危險。禁止類推解釋既可以由民主主義解釋,也可以由預測可能性解釋。立法機關通過文字表述其立法意圖,因此,在解釋刑法時,只能在立法文字可能具有的含義內進行解釋;同時,由於刑法本身有自己的體系,故在確定文字含義時,應當在維持刑法整體含義的前提下進行解釋。如果可以類推解釋,則意味著成文刑法喪失了意義。刑法通過其文字形成規范從而指引、指示人們的行為;或者說,國民通過刑法用語了解刑法禁止什麼行為。在了解的過程中,國民當然會想到用語可能具有的含義;因此,在用語可能具有的含義內做出解釋,就不會損害其預測可能性;如果將國民根據刑法用語所預想不到的事項解釋為刑法用語所包含的事項,就超出了國民的預測可能性,從而導致國民實施原本不認為是犯罪的行為卻受到了刑罰處罰。所以,類推解釋的結論,必然導致國民不能預測自己的行為性質後果,要麼造成行為的萎縮,要麼造成國民在不能預見的情況下受刑罰處罰。禁止類推解釋原本只是從形式側面提出的要求,意在禁止對刑法做出任何類推解釋,,但是,如果同時從形式法治與實質法治出發,對類推解釋應當作兩個方面的補充與發展。其一,不僅應禁止類推解釋,而且應禁止一切違反民主主義、違反預測可能性的不合理解釋。因為,一方面,在許多情況下,即使是限制解釋也可能違反罪刑法定原則的思想基礎。另一方面,即使不是類推解釋,而只是擴大解釋,但如果超出了國民的預測可能性,也會違反罪刑法定原則;甚至在應當作限制解釋而不作限制解釋的情況下,也會損害國民的預測可能性。解釋方法無窮無盡,但可以肯定的是,類推解釋從方法上來說,就是應當禁止的,而其他解釋方法只有從解釋理由與結論上才能判斷出是否違反罪刑法定原則。其二,類推解釋的要求經歷了由禁止一切類推解釋到只是禁止不利於被告人的類推解釋的過程。之所以允許有利於被告人的類推,是因為刑法中存在一些有利於被告人的規定;而這些規定因為文字表述以及立法疏漏的緣故,按照其文字含義適用時會造成不公平現象。所以,允許有利於被告人的類推解釋,正是為了克服形式側面的缺陷,實現刑法的正義。一般認為,罪刑法定原則並不禁止擴大解釋,但如何釐定擴大解釋與類推解釋的界限,則是一個難題。從形式上說,擴大解釋所得出的結論,沒有超出刑法用語可能具有的含義,即在刑法文義的「射程」之內進行解釋;而類推解釋所得出的結論,超出了用語可能具有的含義,即在刑法文義的「射程」之外進行解釋。「可能具有的含義」,是指依一般語言用法,或者立法者標準的語言用法,該用語還能夠指稱的意義。[25],從著重點上說,擴大解釋著眼於刑法規範本身,仍然是對規范的邏輯解釋;類推解釋著眼於刑法規范之外的事實,是對事實的比較。從論理方法上說,擴大解釋是擴張性地劃定刑法的某個概念,使應受處罰的行為包含在該概念中;類推解釋則是認識到某行為不是刑法處罰的對象,而以該行為與刑法規定的相似行為具有同等的惡害性為由,將其作為處罰對象。從實質上而言,擴大解釋的結論在公民預測可能性之內;類推解釋則超出了公民預測可能性的范圍。盡管如此,類推解釋與擴大解釋的界限仍然是不確定的。同一種解釋,有人覺得是類推解釋,有人則認為是擴大解釋。例如,將刑法第259條的「同居」概念,解釋為包括長期通姦或導致嚴重後果的通姦,既可能被人們認定為類推解釋,也可能被人們認定為擴大解釋。即使一些習以為常的解釋,仔細思索後也會發現問題。例如,舊中國與國外刑法都將非法侵入住宅罪的構成要件規定為,「無故侵入他人住宅或者經要求退出但仍不退出」。我國的新舊刑法均只有「非法侵入他人住宅」的表述,但刑法理論千篇一律地將本罪定義為「未經允許非法進入他人住宅或者經要求退出無故拒不退出的行為」,人們卻習以為常而沒有異議。然而,「侵入」一詞究竟能否包含「不退出」的行為,或者說,上述定義是否類推解釋,還是存在疑問的。不難發現,這里存在解釋者的前理解、一般人的接受程度等問題。盡管類推解釋與擴大解釋的區別還存在難題,但不能因此否認二者的界限,也不能因此否定擴大解釋本身。4.禁止絕對不定(期)刑法定刑必須有特定的刑種與刑度。如果刑法對某種行為沒有規定刑罰,那麼,根據「沒有法定的刑罰就沒有犯罪」(Nullum crimen sine poena legali.)的原則,該行為便不是犯罪。[26]同樣,如果刑法只是規定對某種行為追究刑事責任,但沒有規定特定的刑種與刑度,司法機關因為沒有適用刑罰的標准,事實上也不可能追究刑事責任。所以,不同時代的刑法通常都對犯罪規定了特定的刑種與刑度。所不同的是,在一段時間內,西方一些國家的刑法(如1791年的《法國刑法典》)規定了絕對確定的法定刑,使法官沒有裁量的餘地。從表面上看,刑法規定絕對確定的法定刑,有利於保障人權。但事實上,任何一種具體的犯罪都可能具有不同的情節、不同的危害程度以及不同的人身危險性,而絕對確定的法定刑只能以該種犯罪的平均程度的危害性為根據予以確定,故反而侵害那些情節輕微、人身危險性較輕的部分犯罪人的自由。所以,現代各國的刑法都規定了相對確定的法定刑。由於刑法規定了相對確定的法定刑,法官不僅應當以相對確定刑為依據裁量刑罰,而且必須做出具體的裁量,即必須宣告具體的刑罰,而不能宣告不定期刑。相對確定的法定刑,一方面限制了法官自由裁量的權力,另一方面也有利於實現罪刑的均衡,因而符合法治的要求

『捌』 中美企業之間技術轉讓是公平進行的嗎

據報道,在日前美國公布的所謂「301調查報告」中,美方認為中國使用合資要求、內股比限制和其他容外商投資限制來強制或迫使美國企業轉讓技術。

分析人士稱,合資或合作經營,目的是「大家一起干、一起賺」,通過這類方式,以美國為代表的外資企業在華獲利頗豐,很多美國公司據此獲得了遠超其本土的營收。換言之,美資企業來華淘金,不是「虧大了」,而是賺得「盆滿缽滿」。

文章來源:央廣網

『玖』 中美貿易逆差產生原因

中美貿易逆差形成原因復雜,與兩國經濟發展水平和產業結構相關,政策取向、貨幣地位、儲蓄率低,這幾個方面的因素共同作用產生了美國巨額貿易逆差,這實質是美國國內深層次結構性原因。

首先,從政策取向來看,目前這種格局是美國在政策上「一放一收」的結果。

「一放」,指的是20世紀60年代後,美國在第三次科技革命的背景下,對其國內產業結構進行重大調整,將鋼鐵、紡織等傳統產業逐步轉移外放,並在此後的時間里,在其國內主要致力於集成電路、精密機械、精細化工等資本和技術密集型產業的發展,逐步利用其科技優勢、生產優勢等塑造出以服務業為主,低儲蓄、高消費的經濟格局。

「一收」,指的是美國多年來嚴格執行出口管制措施,尤其是在推動其本國經濟發展的高科技產業方面,幾乎到了「草木皆兵」的地步。近年來美國對華出口限制不減反增,甚至擴大到部分民用的非美國獨有的科技產品。這進一步加劇了美中貿易的不平衡。

其次,從貨幣地位來看,貿易逆差是美元作為全球本位幣、美國作為世界最後消費者的必然結果。美國巨額貿易逆差的產生是利用別國剩餘儲蓄,來維持其超出自身生產能力的消費水平的必然結果。如果美國不能維持貿易逆差,則全球經濟將因失去美元流動性而失速,也會對美國經濟形成「反噬」。

第三,從儲蓄來看,美國貿易失衡是其國內「消費—儲蓄」結構失衡的表現。「寅吃卯糧」是美國民眾習慣和日常生活的常態,居民儲蓄率低短時間內無法得到扭轉,美國的政府支出也不可能短期內明顯壓縮。除非美國提高國民儲蓄率或者降低投資,否則美國實現經常賬戶的盈餘是個「不可能完成的任務」。

(9)中美版權法治擴展閱讀

中美兩國貿易不平衡是結構性的。美國對華在貨物貿易上有逆差,但在服務貿易方面,美國對華長期保持著巨額順差。中美貿易統計也存在差異。據中國和美國統計工作組測算,美國官方統計的對華貿易逆差每年都被高估20%左右。

實踐證明,中美經貿規模發展到今天的體量,靠的是市場力量和商業規則,在中美經貿關系中,中方從不刻意追求貿易順差,中美貿易狀態完全是由市場形成的,本質上是互利共贏的。

熱點內容
美發店認證 發布:2021-03-16 21:43:38 瀏覽:443
物業糾紛原因 發布:2021-03-16 21:42:46 瀏覽:474
全國著名不孕不育醫院 發布:2021-03-16 21:42:24 瀏覽:679
知名明星確診 發布:2021-03-16 21:42:04 瀏覽:14
ipad大專有用嗎 發布:2021-03-16 21:40:58 瀏覽:670
公務員協議班值得嗎 發布:2021-03-16 21:40:00 瀏覽:21
知名書店品牌 發布:2021-03-16 21:39:09 瀏覽:949
q雷授權碼在哪裡買 發布:2021-03-16 21:38:44 瀏覽:852
圖書天貓轉讓 發布:2021-03-16 21:38:26 瀏覽:707
寶寶水杯品牌 發布:2021-03-16 21:35:56 瀏覽:8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