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不取得商品所有權
如果他們賺差價的話,那就不叫代理了,那是零售商或是批發商
❷ 所有權的取得方式有哪些
《物權法》第7條:物權的取得和行使,應當遵守法律,尊重社會公德,不得損害公共利益和他人合法權益。第28奈:因人民法院、仲裁委員會的法律文書或者人民政府的徵收決定等,導致物權設立、變更、轉讓或者消滅的,自法律文書或者人民政府的徵收決定等生效時發生效力。
第29條:因繼承或者受遺贈取得物權的,自繼承或者受遺贈開始時發生效力。
第30條:因合法建造、拆除房屋等事實行為設立或者消滅物權的,自事實行為成就時發生效力。
第31條:依照本法第二十八條至第三十條規定享有不動產物權的,處分該物權時,依照法律規定需要辦理登記的,未經登記,不發生物權效力。
第42條:為了公共利益的需要,依照法律規定的許可權和程序可以徵收集體所有的土地和單位、個人的房屋及其他不動產。
徵收集體所有的土地,應當依法足額支付土地補償費、安置補助費、地上附著物和青苗的補償費等費用,安排被征地農民的社會保障費用,保障被征地農民的生活,雛護被征地農民的合法權益。
徵收單位、個人的房屋及其他不動產,應當依法給予拆遷補償,維護被徵收人的合法權益;徵收個人住宅的,還應當保障被徵收人的居住條件。
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貪污、挪用、私分、截留、拖欠徵收補償費等費用。
第44條:因搶險、救災等緊急需要,依照法律規定的許可權和程序可以徵用單位、個人的不動產或者動產。被徵用的不動產或者動產使用後,應當返還被徵用人。單位、個人的不動產或者動產被徵用或者徵用後毀損、滅失的,應當給予補償。 【相關規定】
《憲法》13條第3款:國家為了公共利益的需要,可以依照法律規定對公民的私有財產實行徵收或者徵用並給予補償。
《民法通則》第72條:財產所有權的取得,不得違反法律規定。
按照合同或者其他合法方式取得財產的,財產所有權從財產交付時起轉移,法律另有規定或者當事人另有約定的除外。《繼承法》
第2條:繼承從被繼承人死亡時開始。
第25務第2款:受遺贈人應當在知道受遺贈後兩個月內.作出接受或者放棄受遺贈的表示。到期沒有表示的,視為放棄受遺贈。
取得財產所有權最為重要的方式是通過訂立台同的方式,概言之,依照此種方式取得財產所有權,於不動產,必須辦理過戶登記,不辦理登記則所有權不能依轉;於動產,則必須進行交付方可有效的依轉財產所有權。對此,我們在第三章物權的變動中已經有詳細的介紹,在此不再贅述。除此之外,我國《物權法》還規定了其他幾種取得財產所有權的方式,它們的共同特點就是都不是基於當事人之間的內心意願而發生的權利變動,完全系由法律的直接規定而產生。
1.法院的判決和仲裁機關的裁決。這里的判決和裁決,一般是指在對所有權的歸屬發生爭議,雙方對簿公堂時,法院或仲裁機構最終做出的確認產權歸屬的判決和裁決。其一旦作出,判決書或裁決書中記載的權利人就立即取得財產。不動產不需要去登記,動產也不需要另行交付。取得財產的時間一般為判決或裁決確定生效之日。
2.因公權力取得財產。比如國家因公有徵收取得不動產物權,政府機關代表國家接受不動產物權,國家沒收犯罪分子的財產等,都是不以登記或交付為要件,而是在人民政府的徵收決定等行為生效時即刻發生財產取得的效力。
3. 繼承和遺贈。繼承是指自然人死亡後,其遺留的個人合法財產依照法律規定或有效遺囑,無償轉移給其近親屬所有的法律制度。根據《物權法》第29條的規定,因繼承取得物權的,自繼承開始時發生效力。而又根據《繼承法》第2條的規定,繼承開始的時間是被繼承人死亡之時。即被繼承人死亡時繼承人即取得財產。至於具體的時間起算,應區分自然死亡和法律宣告死亡而有不同。被繼承人自然死亡的,從被繼承人生命最終結束之時開始。被繼承人被法律宣告死亡的,從法院在宣告失蹤人死亡判決書中所宣告的被繼承人死亡之日開始。
遺贈是公民以遺囑方式表示在其死後將其遺產的一部或全部贈給國家、集體或者法定繼承人以外的人的單方行為。根據《物權法》第29條的規定,因受遺贈取得物權的,受遺贈開始時發生效力。而又根據《繼承法》第25條第2款的規定,受遺贈人應當在知道受遺贈後兩個月內,作出接受或者放棄受遺贈的表示。到期沒有表示的,視為放棄受遺贈。因此受遺贈開始時應該是指受遺贈人明確表示接受遺贈時,這也是他取得財產所有權的時間。
4.勞動生產。即通過建造房屋、耕種土地等方式取得財產。通過勞動生產創造出來的新產品的所有權當然屬於創造出產品的人。它是取得所有權的最基本、最重要的合法方式。根據《物權法》第30條的規定,自事實行為成就時發生財產取得的效力。實踐中常見的有房產商在建設用地上建築樓房、村民在宅基地上蓋房。這里的建築房屋是事實行為,只要建造到一定程度,比如封頂,即使不辦理所有權登記,房產商或者村民也取得房屋所有權。
5. 徵收。徵收作為國家取得財產的一種方式,對於國家進行宏觀調控和維護社會公共利益具有重要意義。但在將集體或個人的不動產收歸國有的過程中,必然會面臨如何協調國家利益(即社會公共利益)和個人利益的關系問題。首先,個人利益應當服從社會公共利益,即國家有充分理由徵收我們的不動產時,我們應當積極配合;其次,在徵收過程中,也一定要注意對個人利益的保護。因為個人與國家相比,是弱勢群體,法律應該明確規定徵收的前提、程序和對個人的補償標准,才能更好的保護我們弱勢群體的利益,體現以人為本的精神。《物權法》第42條規定的徵收的許可權和程序規則即是對個人財產權利進行有效保護的規定。
上述的所有權取得方式屬於權利的原始取得,在符合其條件要求的前提下,無須辦理登記或者交付,權利人即可取得該項財產的所有權。但是依據《物權法》第 31條的規定,此時所有權人處分該不動產所有權時,依照法律規定需要辦理登記的,不辦理登記就不能發生相應的物權效力。同樣的道理,所有權人處分動產時,也要進行交付方可發生效力。
❸ 市場營銷宏觀環境及微觀環境的構成
市場營銷宏觀環境是指那些給企業造成市場營銷機會和形成環境威脅的內外部因素容。這些因素主要包括人口環境、經濟環境、自然環境、科技環境、法律環境以及社會和文化環境。這些主要社會力量是企業不可控制的變數。
市場營銷宏觀環境包含的因素:人口環境、經濟環境、自然環境、科學技術環境、政治法律環境、社會文化環境。
市場營銷微觀環境是指對企業服務其顧客的能力構成直接影響的各種力量,包括企業本身及其市場營銷中介、市場、競爭者和各種公眾。
市場營銷微觀環境的影響因素:公司、營銷中介、營銷中介機構、顧客、競爭者、公眾。
❹ 把偷來的東西賣掉,買的人對東西有所有權不
要視情況而定。如果買的人知道或者可能知道買的東西是贓物,則買的人不但不能取得所有權、甚至構成違法犯罪,嚴重的購買方可能承擔刑事責任。
如果買的人是通過正規渠道在正規場所通過合法手續購買,並且買方不知道也不可能知道所購買的東西是贓物,那麼在這種情況下,買方屬於善意第三人,在這種情況下可以取得所有權。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貫徹執行〈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若干問題的意見(試行)》第89條指出:「第三人善意、有償取得該財產的,應當維護第三人的合法權益。」
《物權法》 第一百零六條
無處分權人將不動產或者動產轉讓給受讓人的,所有權人有權追回;除法律另有規定外,符合下列情形的,受讓人取得該不動產或者動產的所有權:
(一)受讓人受讓該不動產或者動產時是善意的;
(二)以合理的價格轉讓;
(三)轉讓的不動產或者動產依照法律規定應當登記的已經登記,不需要登記的已經交付給受讓人。
受讓人依照前款規定取得不動產或者動產的所有權的,原所有權人有權向無處分權人請求賠償損失。
當事人善意取得其他物權的,參照前兩款規定。
《物權法》 第一百零六條第三款規定:「當事人善意取得其他物權的,參照前兩款規定。 可以善意取得的其他物權,是質權、留置權、所有權、土地承包經營權、地役權、宅基地權、建設用地使用權, 抵押權。法律另有規定的除外。
❺ 商標所有權的取得方式有哪些
原始獲得商標權的方法通常有以下三種:
①通過注冊方式獲得,也就是商標所有人要通過向工商部門申請注冊,才能獲得商標的專用權;
②使用取得,即通過商標的使用獲得商標專有權。這種情況下經過一段時間的使用即使不注冊也會獲得商標的所有權;
③通過使用或注冊混合方式取得。
對於很多企業或者商家而言,根據市場行情或者本企業需要,對於一些比較認同並想擁有的商標,還可以通過其它方式比如轉讓來取得,最終成為商標權人,
這就是第二種取得商標權的方式:
繼受取得,亦即通過轉讓獲得他人已經存在的商標權,當然獲得的商標權其使用范圍、商標權具體內容等等都依據原有的權利。
繼受取得一般情況可以通過下列二種方式實現:
①轉讓商標權 雙方根據商標權轉讓合同,出讓方有償或無償地向受讓方移轉商標權,合同生效後,受讓方即取得商標權;
②繼承取得,商標權作為商品重要屬性,含有一定的商業利益,有財產屬性,繼承人可以通過合法的途徑繼承被繼承人的商標權。
❻ 1、下列不擁有商品所有權的中間商是( )36 A、批發商 B、銷售代理商 C、零售商 D、寄售商 E、供應商
多項選擇題。答案是B銷售代理商和D寄售商。他們都屬於代理商,代理商是沒有商品所有權的中間商。
❼ 買方什麼時候才能取得商品的所有權
我國《合同法》第133條規定:「標的物的所有權自標的物交付時起轉移,但法律另有規定或者當事人另有約定的除外。」合同法上的交付,是指一方將約定的標的物交給對方以消滅自己權利義務的一種行為。至於交付的種類,在我國現行法律體系中主要有簡易交付、指示交付、佔有改定以及現實交付。下面簡單地對幾種交付方式進行舉例說明:(1)簡易交付,是指受讓人已經佔有動產,如受讓人已經通過寄託、租賃、借用等方式實際佔有了動產,則於物權變動的合意成立時,視為交付;(2)佔有改定,即動產物權的讓與人與受讓人之間特別約定,標的物仍然由出讓人繼續佔有,例如甲將其所有的書賣給乙,按一般情形,只有在甲把書交給乙時才發生所有權移轉的效力,但甲還想留書閱讀,這時甲可以再與乙訂立一個租賃或借用協議,使乙取得間接佔有,以代替現實交付;(3)指示交付,即動產由第三人佔有時,出讓人將其對於第三人的返還請求權讓與受讓人,以代替交付。例如,甲將其出租的傢具賣給乙,但是由於租賃期限未滿,暫時無法收回,甲可以把其傢具的返還請求權讓與乙,以代替現實交付;(4)現實交付,是指直接將標的物轉移給他人的制度。由此可見,買賣合同中標的物的所有權自標的物交付時轉移,但是法律另有規定或者當事人另有約定的除外,這主要是考慮到一些需要登記才能轉移標的物所有權的情況(現實中主要是房屋所有權的轉移)。
❽ 買賣合同無效,即使辦理過戶登記,是不是依舊不能取得不動產的所有權
要看具體情況 比如買家有沒全額付款並入住以及入住時間長短 如果沒長時間入住和其他因素 那產權就不會變更
❾ 11春季流通概論學習周期 04任務電大作業
1. 商流費用不包括( )。
A. 搜尋費用
B. 談判費用
C. 簽約履約費用
D. 保管費用
滿分:1 分
2.
不依附於生產部門,獨立從事批發交易活動並對所經營的商品擁有所有權的批發商叫( )。
A. 製造批發商
B. 商人批發商
C. 代理商
D. 共同批發商
滿分:1 分
3.
既不取得商品所有權,也不實際取得商品,而只在買賣雙方之間從事介紹、撮合,促進雙方成交的商人稱作( )。
A. 銷售代理商
B. 采購代理商
C. 經紀人
D. 拍賣商
滿分:1 分
4. 三次批發商又稱作( )。
A. 集散地批發商
B. 中轉地批發商
C. 銷地批發商
D. 產地批發商
滿分:1 分
5.
製造商與零售商的「兩極化」是指( )並存現象。
A. 大型化與小型化
B. 小型化與分散化
C. 大型化與壟斷化
D. 壟斷化與分散化
滿分:1 分
6. ( )一般設在交通樞紐或商品集散地。
A. 一次批發商
B. 二次批發商
C. 三次批發商
D. 銷地批發商
滿分:1 分
7. 批發商用戶需求( )。
A. 富有彈性
B. 彈性無窮大
C. 缺乏彈性
D. 彈性為零
滿分:1 分
8.
針對哪類批發用戶購買類型( ),批發商應力圖多接觸那些對購買決策起關鍵作用的人物,並為他們提供有用的信息和幫助,以促進用戶的購買。
A. 直接重購
B. 修正重購
C. 都不對
D. 全新重購
滿分:1 分
9.
眾多中小批發商將各自接受的高頻度、小批量的供貨任務集中委託給在物流、倉儲、信息等方面具有優勢與實力的大型批發商的物流中心,並由這個物流中心集中且有計劃地向指定的供貨單位供貨,這種批發形式稱( )。
A. 超市批發
B. 共同批發
C. 窗口批發
D. 代理批發
滿分:1 分
10. 根據用戶的實際訂貨而不是生產者的需求預測進行的生產稱( )。
A. 延期生產
B. 投機生產
C. 變動生產
D. 固定生產
滿分:1 分
11.
運輸業主要調節商品供求的( )矛盾。
A. 時間矛盾
B. 空間矛盾
C. 價格矛盾
D. 品質與數量矛盾
滿分:1 分
12. 下列不屬於批發市場的特徵的是( )。
A. 實行會員制
B. 有相對穩定的交易者
C. 是常設的交易市場
D. 交易規則比較簡單
滿分:1 分
13.
我國大部分集貿市場屬於( )。
A. 中央批發市場
B. 地方批發市場
C. 自由批發市場
D. 專業批發市場
滿分:1 分
14. 批發市場的交易者中,在批發市場內從事批發買賣業務的商人稱作( )。
A. 上市者
B. 中間批發商
C. 代理批發商
D. 交易參加者
滿分:1 分
15.
批發市場組織機構中,負責上市商品鑒定、財務管理、交易運行、資格審查、信息發布、市場管理、總務等方面問題的機構是( )。
A. 會員大會
B. 理事會
C. 常設委員會
D. 特別委員會
滿分:1 分
16.
交易雙方以商品的一定規定,如大小、長短、粗細等等作為依據而進行的交易是( )。
A. 憑規格交易
B. 憑樣品交易
C. 協商交易
D. 憑標准品級交易
滿分:1 分
17.
交易雙方對某些商品以其標准品質,如成份、含量、純度等作為依據而進行的交易就是( )。
A. 協商交易
B. 憑樣品交易
C. 憑規格交易
D. 憑標准品級交易
滿分:1 分
18. 商品交易所進行的是( )。
A. 分期付款交易
B. 現金交易
C. 合約交易
D. 現貨交易
滿分:1 分
19.
商品交易所的首要功能是( )。
A. 供求調節功能
B. 價格形成功能
C. 平抑價格功能
D. 風險規避功能
滿分:1 分
20.
批發市場內的商品交易者之間存在著大量的委託代理業務,為了保護受託方的利益,批發市場一般要求委託方向受託方預付一定數額的保證金,作為受託方交易上的擔保,這筆保證金成為( )。
A. 委託方業務保證金
B. 受託業務保證金
C. 基礎保證金
D. 追加保證金
滿分:1 分
21. 不符合「圈內交易」的一項是( )。
A. 交易所形式的批發交易稱「圈內交易」
B. 是規范化批發市場的典型交易形式
C. 交易集中化程度很高,市場公開程度也很高
D. 我國批發市場大多普遍採用的交易形式
滿分:1 分
22.
將商品交易所劃分為專業商品交易所和綜合商品交易所是按照( )劃分的。
A. 按開設或主管機關分類
B. 按上市商品的種類多少分類
C. 按上市商品進行分類
D. 按商品交易所的組織形式分類
滿分:1 分
23. 「搶帽子交易者」是指( )。
A. 投機散戶
B. 投機大戶
C. 經紀公司
D. 場內經紀人
滿分:1 分
24. 下列那類商品不能進入商品交易所交易( )。
A. 大量需求與大量供給的商品
B. 耐久性商品
C. 具有壟斷性質的商品
D. 替代性商品
滿分:1 分
25. 電子商務的主體是( )。
A. 企業
B. 消費者
C. 政府
D. 網路服務商
滿分:1 分
26. 在網路營銷市場中,購銷雙方為「多對多」形式的是( )。
A. 網上零售
B. 網上貿易
C. 網上交易市場
D. 網上商店
滿分:1 分
27.
以零售業務為主的網上交易形式是( )。
A. 網上商店
B. 網上拍賣市場
C. 網上貿易市場
D. 網上采購市場
滿分:1 分
28. 有一商品的條碼為6914973304024,其中「691」的含義是( )。
A. 製造商國家或地區
B. 製造商代碼
C. 商品代碼
D. 校檢碼
滿分:1 分
29. 可以實時處理銷售業務,並進行經營業務分析的管理系統為( )。
A. EOS系統
B. POS系統
C. EOQ系統
D. EDI系統
滿分:1 分
30. 在以下物流自動化構成內容中,屬於基礎性工作的是:( )。
A. 商品分類編碼
B. 商品倉儲自動化
C. 商品包裝加工自動化
D. 商品配送自動化
滿分:1 分
31. 在流通過程中,以下哪一個因素起決定作用( )。
A. 商流
B. 物流
C. 信息流
D. 資金流
滿分:1 分
32. 狹義上物流指的是( )。
A. 生產物流
B. 供應物流
C. 銷售物流
D. 回收物流
滿分:1 分
33. 現代物流運營的基礎和前提是( )。
A. 全球化
B. 信息化
C. 網路化
D. 自動化
滿分:1 分
34. 供應鏈管理的本質是( )。
A. 一個企業的物流管理
B. 跨企業的物流管理
C. 采購物流管理
D. 銷售物流管理
滿分:1 分
35. 以下關於第三方物流的評述中錯誤的是( )。
A. 第三方物流是第四方物流的前身
B. 第三方物流能夠提供現代化、系統化、定製化和連續性、增值性的物流服務
C. 第三方物流是建立在現代信息技術基礎上的專業化、社會化物流
D. 第三方物流為用戶提供的是具有長期契約性質的綜合物流服務
滿分:1 分
36. 作為相對獨立的利潤中心的配送中心屬於以下哪一種模式的配送( )。
A. 物流模式
B. 授權模式
C. 自營模式
D. 配銷模式
滿分:1 分
37.
擁有較大規模的倉儲設施,具有很強的儲存功能,從而把零售店鋪的商品儲存時間和空間減至最低程度的配送模式是( )。
A. 轉送模式
B. 分銷模式
C. 儲存模式
D. 加工模式
滿分:1 分
38. 對連鎖門店的商品配送多採用( )。
A. 單品種大批量配送
B. 多品種小批量配送
C. 配套配送
D. 代理配送
滿分:1 分
39.
從事配送業務的企業通過與上游廠商建立廣泛的代理或買斷關系,與下游企業或零售店鋪形成穩定的配送關系,在此基礎上開展廣泛的社會化配送,這種配送模式稱( )。
A. 自營配送
B. 代理配送
C. 共同配送
D. 宅配送
滿分:1 分
40.
下列哪種配送模式一般設立在口岸或中心城市,而且一般不具有長期儲存商品的功能( )。
A. 轉送模式
B. 分銷模式
C. 儲存模式
D. 加工模式
滿分:1 分
41. 在物流體系發展起步階段可以選擇哪種配送形式( )。
A. 配送中心配送
B. 倉庫配送
C. 商業門店配送
D. 廠礦企業配送
滿分:1 分
42. 配送中心與普通倉庫的主要區別在於配送中心的( )功能。
A. 服務
B. 加工
C. 分揀
D. 裝卸
滿分:1 分
43. 以下不屬於「市場失敗」的經濟現象是( )。
A. 價格大戰
B. 分配不公
C. 經濟的不穩定
D. 外部不經濟
滿分:1 分
44. 對大型店鋪規制最嚴格的國家是( )。
A. 美國
B. 日本
C. 法國
D. 德國
滿分:1 分
45.
政府在商品流通的運行與發展過程中的作為不是直接從事商業或商品流通,而是對商業與商品流通的干預,這種干預是通過( )來實現的。
A. 法律法規
B. 管理制度
C. 行業規范
D. 流通政策
滿分:1 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