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版權產權 » 所有權是自然權利

所有權是自然權利

發布時間: 2021-01-06 23:47:30

⑴ 請問地役權中的取水權,採光權,眺望權怎麼理解,解釋的詳細點就好了,謝了,最好舉個例子,

根據地役權的特點,可以看出,眺望權本質上本質上同其他地役權一樣,是為了自己便利,而限制他人的權利。眺望權並非受害地固有的自然權利,而是鄰地之一種恩賜:經由鄰地A而看見湖景、山景或遠距離眺望的權利,不是B地塊與生俱來的權利,而是僅在鄰地A未開發之前方能享有。如果要保證B地塊的眺望權,必將損害A地塊的所有權:即:為了提高B地塊的不動產的價值,而對A地塊設定了一定的負擔。
雖然眺望權本質上和高標準的日照要求一樣,同樣屬於地役權的范疇,但規劃部門對眺望權的處理,卻可能要比高標準的日照要求復雜。由於城市規劃一經法定部門依法審批,即成為公共政策,根據《城市規劃法》,是所有建設必須服從的法定的規范性文件。本文認為,在後開發地塊拍賣或劃撥之前,由於已經有了規劃設計條件,而根據《城市規劃強制性內容暫行規定》,建築限高屬於規劃設計條件中的強制性內容。土地權利人在取得該土地使用權時,必須接受該規劃設計條件,或者說,該土地出讓合同是一個附條件的合同。
因此,由於眺望權屬於地役權的范疇,B地塊的權利人本身並沒有權利限定A地塊的開發來保證其眺望權。換句話說,只要A地塊的規劃設計條件是符合依法審批了的城市規劃,A地塊就有權在按照規劃設計條件的限高要求進行土地開發。當然,B地塊權利人可以與A地塊權利人達成交易:A地塊降低開發高度來保證B地塊的眺望權,而B地塊則給A地塊予以適當補償——這樣,實際上就設定了地役權,即眺望權。
2、相鄰權與地役權的區別
具體地說,相鄰關系是指不動產的相鄰各方因行使所有權或使用權而發生的權利義務關系,實質上是相鄰不動產所有人或使用人行使權利的延伸或限制。相鄰權不是一項獨立的民事權利,更非獨立的他物權,而屬於所有權中的內容。在相鄰權受到侵害的情況下,受害人一般可以直接根據相鄰關系的規定,或直接根據其所有權或使用權受到侵害為由主張權利,但一般不得以獨立的相鄰權受到侵害為由,要求停止侵害、排除妨害、恢復原狀、賠償損失。而地役權是一種物權,它是歸屬於需役地人的物權。因此,在地役權受到侵害的情況下,權利人可以直接以權利受到侵害為由行使物上請求權。
總之,相鄰權是為了維護正常生活和生產的最低需要,而由法律對相鄰不動產的權利予以了限制;而地役權則是利用他人的不動產來提高自己不動產的價值,因此不能由法律設定,而是通過兩個平等民事主體協商談判的形式予以形成。
因此,國家對日照時間有一個最低標准,這是相鄰權是為了維護正常生活和生產的最低需要;而能否看見湖景,則不是為了維護正常生活和生產的最低需要,而是為了提高不動產價值的一種奢侈。需要強調的是,地役權是通過雙方交易形成的,而相鄰權則屬於法定義務,不能對相鄰權進行交易,換言之,規劃部門不能支持通過對受害方的補償來降低受害方的最低日照標准3、結論根據物權法定的原則,對於陽光權與眺望權,在城市規劃管理中需要注意以下問題:
(1)、國家最低標準的日照要求,屬於相鄰權的范疇,是規劃部門必須履行的義務,規劃部門不能支持通過相鄰權交易來降低日照標準的要求,對於該權利的損害,權利人有權請求損害賠償或排除妨害;
(2)、眺望權屬於地役權的范疇,它的設定必須有相鄰地塊之間的協議。在沒有設立地役權之前,所謂的眺望權是不存在的,規劃部門不能滿足所謂的眺望權要求,否則是對供役地方地役權的侵犯。
(3)、高於國家最低標準的日照要求,同樣屬於地役權的范疇。在當事人之間沒有設立地役權之前,規劃部門不能滿足高標準的日照要求,否則,是對供役地方地役權的侵犯。
(4)、城市改造中舊建築的日照只要滿足國家最低標准,舊建築的相鄰權就得到了保護。相對於改造前,其日照時間的減少,是源於相鄰地塊對其所有權的合法行使而造成的。該權利的行使,也即相鄰地塊的開發行為並沒有沒有侵犯舊建築的物權,舊建築針對日照時間減少而提出的賠償沒有法律依據。

⑵ 財產神聖原則釋義

在近代,洛克首次對私有財產和政府關系作出了哲學上的論證,為私有財產和經濟活動中政府的有限參與提供了正當的理由,後人甚至認為洛克在哲學上的最大貢獻莫過於對「個人對私有財產的所有權」的論證[6].洛克在《政府論》下篇中的主要內容之一即政府的目的是保護私有財產,他所提出的議會主權、政治自由主義和分權原則都是為了這一目的服務的。對私有財產的保護是洛克民主憲政思想的動力,作為近代自由主義政治思想奠基人的洛克,對私有財產所有權的論證也是他全部政治思想的既存前提,他的人性論、自然狀態、自然權利、社會契約理論都是以此為基礎的。「人們聯合成為國家和置身於政府之下的重大的和主要的目的,是保護他們的財產,在這方面,自然狀態有著許多缺陷」[7].早在17世紀,哈林頓就指出:「所有權,即產權是一切國家的基礎」,「國家是建築在所有權的」,所謂產權「就是對土地金錢或商品的所有權」[8].近代契約論產生同自然狀態下不能保護私人財產所有權在邏輯上是一致的,因此市場經濟的確定和發展必須以維護個人所有制為核心,洛克認識到對市場經濟最大的破壞力量是不受限制的政府權力和王權,因此必須通過憲政來限制權力,通過議會主權來限制主權。休謨對當時英國迅速發展的資本主義社會作了進步的和樂觀的贊揚,認為私人所有制是符合社會正義的,「正義只是起源於人的怎麼和有限的慷慨、以及自然為滿足人類需要所准備的稀少的供應」。「自私是建立正義的原始動機:而對於公益的同情是那種德所引起的道德贊許的來源」[9].對私人所有權的承認和保障,才能實現社會正義,因此休謨提倡自由貿易,反對國家對經濟的干預,為了使私人在追求利益的同時不致危及社會,應當對可能發生的沖突的范圍進行限制,即私人財產權的保障。盧梭認為財產是政治社會的真正基礎,是公民訂立社會契約的真正保障,人類從自然狀態到結成社會契約,喪失的是天然自由和無限權利,而他所獲得的,乃是社會的自由以及對於他所享有的一切東西的所有權。「唯有在財產權確立之後,才能成為一種真正的權利」[10].在盧梭的政治理論構建中,財產權是基礎,是社會契約所要解決的根本問題。「要尋找出一種結合的形式,使它能以全部共同的力量來衛護和保障每個結合者的人身和財富」[10].
近代憲法確定私有財產神聖原則和對財產權的保障,涉及到市場經濟與民主政治的關系,基本形成的共識是:不受政府幹涉的私有財產權對民主是必要的、或至少是有益的基礎。通過憲法鞏固私有制經濟,使經濟自由與政治發生了必然聯系。進入20世紀,雖然所有權的絕對性被福利國家與社會保障政策所遏制,但二戰以後隨著新自由主義經濟政策在全球的復興以及計劃經濟實踐的失敗,全球性的自由市場經濟再次得到關注,市場經濟所內含的個人所有制同民主憲政的聯系問題再次得到論證。弗里德曼認為政治自由和經濟自由之間的關系是復雜的,集體經濟計劃確實干擾了個人自由,市場經濟不是必然導致憲政國家的出現,但它是實現憲政的必要條件。弗里德曼指出,資本主義和私有財產的存在給國家的集中權力提供了某些限制。直接提供經濟自由的那種經濟組織,即競爭性資本主義,也促進了政治自由,因為它能把經濟權力和政治權力分開,因之而使一種權力抵消掉另一種。自由市場的存在並不排除對政府的需要,政府存在的必要性僅在於它是規則的制定者。市場所做的是大大減少必須通過政府的手段來決定的問題范圍,從而縮小政府直接參與競爭的程度[2].因此二戰之後,弗里德曼、哈耶克、布坎南等新自由主義代表人物都重申了古典個人主義的自由經濟對於憲政政府的重要性,把憲政視為調整私有制經濟中不可避免的社會矛盾的一種政制形式[11].新自由主義經濟重視法律與制度在市場經濟中的作用,而不像古典政治經濟學家通過「看不見的手」來解釋市場經濟運行。

熱點內容
美發店認證 發布:2021-03-16 21:43:38 瀏覽:443
物業糾紛原因 發布:2021-03-16 21:42:46 瀏覽:474
全國著名不孕不育醫院 發布:2021-03-16 21:42:24 瀏覽:679
知名明星確診 發布:2021-03-16 21:42:04 瀏覽:14
ipad大專有用嗎 發布:2021-03-16 21:40:58 瀏覽:670
公務員協議班值得嗎 發布:2021-03-16 21:40:00 瀏覽:21
知名書店品牌 發布:2021-03-16 21:39:09 瀏覽:949
q雷授權碼在哪裡買 發布:2021-03-16 21:38:44 瀏覽:852
圖書天貓轉讓 發布:2021-03-16 21:38:26 瀏覽:707
寶寶水杯品牌 發布:2021-03-16 21:35:56 瀏覽:8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