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版權產權 » 中國三權使用權

中國三權使用權

發布時間: 2021-01-07 10:07:25

① 農村集體土地三權發證中,「三權」是指什麼

農村集體土地三權發證是:農村集體土地所有權、宅基地使用權和集體建設內用地使用容權。
農村集體土地所有權是農村享有的一種土地權利。
自建國以來,在中國廣大農村,逐步建立起集體土地制度。隨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建立和完善,該制度的種種弊病日益顯露出來,針對學者們提出的改革集體土地所用權和集體土地使用權的觀點,本文分析了其利和弊,然後根據弊病之根源分別提出了完善方案。 宅基地使用權指的是農村集體經濟組織的成員依法享有的在農民集體所有的土地上建造個人住宅的權利。根據我國物權法的規定,宅基地使用權人依法對集體所有的土地享有佔有和使用的權利,有權利用該土地建造住宅及其附屬設施。建設用地使權是指利用土地營造建築物、構築物和其他設施建設的權利。
建設用地使用權分為國有土地建設用地使用權和集體土地建設用地使用權。國有土地建設用地使用權是指公民、法人和其他經濟組織進行非農業建設依法使用國有土地的權利。集體建設用地使用權是指農民集體和個人進行非農業生產建設依法使用集體所有的土地的權利。

② 什麼是農地產權制度的人格化

城市土地國有化將受到嚴峻挑戰
城市土地由國家所有,一般指現有的被民政部批准確定的600多座城市和一部分縣城,很多建制鎮使用的多是集體土地。這些建制鎮的規模不斷擴大,如浙江省溫州市下屬的龍崗鎮、鰲江鎮,江蘇省的同里鎮、周庄鎮等,其規模已相當於中小城市,城鎮建設用地屬於集體性質,要不要辦理土地轉用手續?使用城市土地的單位和個人,要不要繳納土地出讓金?遍布全國各個城市的城中村問題之所以難以解決,就是因為牽涉到土地「變性」問題。土地不變性,政府難以進行基礎設施投資,而要變性,誰來支付土地補償費?土地變性後,誰來支付土地出讓金?城市中集體土地變性,成為一個誰也解不開的結。而打這個結的人就是我們自己,因為土地本無性,是我們給強加上去的。
4.土地粗放利用的問題越來越嚴重
土地二元制度的不合理性決定了其不可持續性,也註定了其必然改變的結果。很多人尤其是投資者和企業家不僅把土地當作生產資料,也把其當成投資的工具,在興辦實業時,盡可能多地佔用土地。農民宅基地的佔用也是越大越好,有的一戶佔用幾份宅基地。這是他們最理性的選擇。
二、土地私有化思潮辨析 採集者退散
世界上有三種土地所有制度:國有制、私有制和集體所有制。集體所有制有很多弊端,故改革之聲不絕於耳。有人主張國有化,另有一些人雖然沒有公開自己的觀點,但主張私有化的大有人在,甚至存在一種私有化思潮。很多人認為,這個問題很復雜,可以存而不論,但此問題又是土地管理制度的前提,是繞不開躲不過的問題。不理清楚這一問題,土地管理制度便找不到方向和基礎。
(一)資本主義國家土地私有化的教訓
目前世界多數國家實行的都是土地私有制,中國幾千年的封建社會實行的也是私有制(是沒有得到法律保障的土地制度)。按照西方經濟學理論,私有產權的邊界清晰,權益得到國家法律的有效保護,可有效防止外部性所帶來的效率損失,故私有制的效率高於公有制。
資本主義國家無一例外實行的是土地私有制度。多數資本主義國家經濟比較發達,但不能得出這樣的結論:即因為其實行土地私有制,才導致今天如此發達。應該看到實行土地私有制的國家有很多還非常貧窮。因此,也不能認為只要實行了土地私有制,經濟就會發達起來。相反,實行土地私有制的國家,在工業化、城市化過程中有許多教訓。

③ 農村宅基地三權怎麼辦理

來農村集體土地三權發證自是:農村集體土地所有權、宅基地使用權和集體建設用地使用權。
農村集體土地所有權是農村享有的一種土地權利。
自建國以來,在中國廣大農村,逐步建立起集體土地制度。隨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建立和完善,該制度的種種弊病日益顯露出來,針對學者們提出的改革集體土地所用權和集體土地使用權的觀點,本文分析了其利和弊,然後根據弊病之根源分別提出了完善方案。 宅基地使用權指的是農村集體經濟組織的成員依法享有的在農民集體所有的土地上建造個人住宅的權利。根據我國物權法的規定,宅基地使用權人依法對集體所有的土地享有佔有和使用的權利,有權利用該土地建造住宅及其附屬設施。建設用地使權是指利用土地營造建築物、構築物和其他設施建設的權利。
建設用地使用權分為國有土地建設用地使用權和集體土地建設用地使用權。國有土地建設用地使用權是指公民、法人和其他經濟組織進行非農業建設依法使用國有土地的權利。集體建設用地使用權是指農民集體和個人進行非農業生產建設依法使用集體所有的土地的權利。

④ 農村土地產權什麼時間和戶籍脫鉤

國務院日前發布的《關於進一步推進戶籍制度改革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提出,完善農村產權制度,加快推進農村土地確權、登記、頒證,依法保障農民的土地承包經營權、宅基地使用權。現階段,不得以退出土地承包經營權、宅基地使用權、集體收益分配權(即「三權」)作為農民進城落戶的條件。至此,以往少數地方政府以「土地換戶籍」的做法被叫停。

土地制度和戶籍制度並稱為新型城鎮化的制度基石。有專家認為,土地制度改革需要盡快取得突破,否則可能會出現與戶籍制度改革不相匹配的情況,最終拖累城鎮化進程。而隨著戶改正式啟動,將促使農地確權等基礎工作進程進一步加快,相關法律修訂也將提上日程。

指向

《意見》明確完善農村產權制度

近日發布的《國務院關於進一步推進戶籍制度改革的意見》明確,將建立城鄉統一的戶口登記制度,「農業」和「非農業」區分戶口性質的城鄉二元戶籍制度將成為歷史。不過,專家認為,對戶籍制度改革不能就戶籍改戶籍,而是需要將與戶籍制度相聯系的城鄉土地、保障、福利、公共服務、就業制度等聯動配套地開展改革。

針對土地制度的配套改革,《意見》有著明確的表述:完善農村產權制度。土地承包經營權和宅基地使用權是法律賦予農戶的用益物權,集體收益分配權是農民作為集體經濟組織成員應當享有的合法財產權利。加快推進農村土地確權、登記、頒證,依法保障農民的土地承包經營權、宅基地使用權。推進農村集體經濟組織產權制度改革,探索集體經濟組織成員資格認定辦法和集體經濟有效實現形式,保護成員的集體財產權和收益分配權。

多位專家表示,實際上除了確權核實農村產權以外,農村產權制度改革的核心是產權流轉,目前看來最佳途徑是發展農村產權流轉交易市場,提供相關的產權、房產、土地等內容的信息咨詢;鑒定合同的真實性和有效性;為雙方當事人談判提供場所;協調處理糾紛等。

《意見》提出,建立農村產權流轉交易市場,推動農村產權流轉交易公開、公正、規范運行。堅持依法、自願、有償的原則,引導農業轉移人口有序流轉土地承包經營權。進城落戶農民是否有償退出「三權」,應根據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精神,在尊重農民意願前提下開展試點。現階段,不得以退出土地承包經營權、宅基地使用權、集體收益分配權作為農民進城落戶的條件。

「在推進新型城市化過程中,政府應該把征地、戶籍、財政三方面的制度改革統籌起來通盤考慮,並通過制定配套性的改革方案來從整體上推進,實現土地———財政———戶籍改革的全面突破。」中國人民大學經濟學院教授陶然稱,中國城鎮化需要戶籍土地改革聯動,防止出現戶籍制度改革被土地制度鎖定的格局。

聯動

專家建議戶改土改同步推進

有專家曾表示,土地不能轉變為財富,是戶籍制度改革與城鄉一體化的阻礙之一。農民進城之後,實際上多數時候表現出「兩頭靠」的特性,他們既要在城市掙錢生活,同時又不敢放棄農村土地,但土地並不能給他們帶來太多收益,所以出現大量「空心村」。

今後的鄉鎮建設中,為了解決資金問題,許多地方政府對土地制度改革寄予厚望。有人認為,農民現在所擁有的重要資產就是土地,這包括幾十年不變的農地承包權以及宅基地使用權。如果能在政策上允許農村土地資產進入市場,無疑能夠激活沉睡的土地資產價值,在保證農民利益的同時,為鄉鎮建設引入大量的市場資金。

然而,因為農民土地財產權保障缺乏制度安排,農民的土地權益在很大程度上是模糊的,農民缺乏明確的制度預期,所以一些地方政府進行了如「土地換社保、土地換戶籍」等不合理的嘗試。雖然在部分地區這種交換看似在平穩開展,而實際上,據有關部門統計,高達九成受訪農民不願交地換非農戶口,這中間出現了很多諸如強迫交換、強行征地等侵犯農民權益的行為。

「現有的戶籍制度和土地制度看似一個管地,一個管人,似乎很不同,其實很有共性。」一位業內專家告訴《經濟參考報》記者,農民的退出權和自由進入權在這兩種制度下都沒有得到充分的保證,而如今戶籍改革已經啟動,相應的土地制度改革如果不盡快取得突破,有可能會出現兩種制度不相匹配的情況,最終拖累城鎮化整體進程。

復旦大學社會發展與公共政策學院教授任遠也表示,從整體性改革而言,必須要看到戶籍制度改革與土地制度改革的聯動性。農村流出地的土地制度安排對於農村人口遷移和城鎮化選擇具有影響。小城鎮和中等城市的移民更加有願意獲得流入地城鎮的戶籍,而來自農村的移民對於獲得城鎮戶籍的期望則相對較弱,這是與擁有農村土地的因素相聯系的。因此,合理處理農村土地制度改革和戶籍制度改革的關聯性,對於推動農村人口離開土地進入城市,對於妥善協調人口遷移和城鎮化的關系尤其必要。

任遠認為,農村土地產權應逐步和戶籍身份脫鉤,要將農村土地轉換為農村居民的法人財產權。通過積極發展基於農村土地財產權的市場流轉體制,可以幫助農民能夠根據自身的理性選擇,擺脫土地對遷移和進入城鎮的束縛,從而自覺地選擇遷移流動。

配套

確權、修法等基礎工作進程加快

隨著戶改正式啟動,將促使農地確權等基礎工作進程進一步加快,相關法律修訂也將提上日程。一位接近國土資源部的專家表示,就現階段而言,戶籍改革的推進,將促使農地確權等基礎工作的進程進一步加快,相關法律的修訂也會再次提上日程。作為上述改革的基礎工作,農村產權制度改革已納入國土部今年的重點工作中,農村土地所有權和使用權的確權登記工作正在推進。但從操作層面來看,最為現實的一點,在於保障城鎮化進程中的農民權益。

而據記者此前獲得的消息,目前全國農村集體土地所有權確權登記發證率已超過九成,安徽和四川已經確定將開展整省農村土地確權頒證的試點,另外要力爭用5年時間基本完成全國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確權登記頒證。對此,中國農業科學院農經所所長秦富表示,只有通過確權頒證,才能確定土地對應的權屬關系,才能隨即展開其他各項改革工作。

而據中央農村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副局長趙陽日前確認,除了加快推進農村土地確權登記辦證工作,依法保障農民土地承包經營權和宅基地使用權以外,同時也正在積極推進農村集體經濟組織產權制度的改革,探索集體經濟的有效實現形式,切實保護農民作為集體經濟組織成員的集體財產權和收益分配權。

對於進城落戶的農民是否有償退出「三權」,趙陽強調,應該充分尊重農民的意願。新型城鎮化是一個很長的歷史過程,在農民進城的過程中,不僅是他們自身需要有一個逐步適應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間,作為城市政府方面,要為他們提供均等化的公共服務,也有一個承受能力的問題,還有一個逐步完善的過程。之所以文件提出來,要保留進城農民的三項權利,就是要讓他們進退有路,使城鎮化過程更加平順、更加和諧。

法律法規方面,按現在的農村土地承包法規定,「承包期內,承包方全家遷入設區的市,轉為非農業戶口的,應當將承包的耕地和草地交回發包方。承包方不交回的,發包方可以收回承包的耕地和草地」。這客觀上留下了農民進城必須放棄三權的法律依據。專家認為,對此需要盡快予以修訂,另外《土地管理法》的修訂也應盡快。

「土地是留是流,由農民自己決策。」此外,專家還建議,在推進戶籍制度改革中,要對土地問題作出更為具體的說明。

⑤ 三權分置是使用權和所有權分離出租權和什麼分離

「三權分置」思想是指形成所有權、承包權、經營權三權分置,經營權流轉的格局。

⑥ 三權發證的三權是哪三權

三權發證的三權是指:農村集體土地所有權、集體建設用地使用內權和農民宅基地使用權容確權和土地登記發證。

農村集體土地所有權是農村享有的一種土地權利。自建國以來,在中國廣大農村,逐步建立起集體土地制度。隨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建立和完善,該制度的種種弊病日益顯露出來,針對學者們提出的改革集體土地所用權和集體土地使用權的觀點,本文分析了其利和弊,然後根據弊病之根源分別提出了完善方案。
建設用地使用權是指利用土地營造建築物、構築物和其他設施建設的權利。建設用地使用權分為國有土地建設用地使用權和集體土地建設用地使用權。國有土地建設用地使用權是指公民、法人和其他經濟組織進行非農業建設依法使用國有土地的權利。集體建設用地使用權是指農民集體和個人進行非農業生產建設依法使用集體所有的土地的權利。
為了進一步規范土地登記行為,加強土地資產管理,嚴格依法行政,切實保護土地權利人的合法權益,根據土地管理有關法律、法規和政策,特製訂本制度。

⑦ 如何准確理解農村集體土地所有權,承包權,經營權「三權分置」

以家庭為單位的土地承包制,在運行初期極大的調動了農民的積極性。使土地的生產力大大提高。但是隨著科技的發展,這種以家庭為單位的土地經營模式卻嚴重阻礙了現代農業的發展。很多先進的農機無法運用到小片的耕地上。

所以要想發展現代農業關鍵是要規模經營土地。而規模經營土地,就需要農戶手中承包的土地進行流轉,就是要讓農民把土地的經營權交出來。

(7)中國三權使用權擴展閱讀:

注意事項:

《土地登記辦法》第二條:本辦法所稱土地登記是將國有土地使用權、集體土地所有權、集體土地使用權和土地抵押權、地役權以及依照法律法規規定需要登記的其他土地權利記載於土地登記簿公示的行為。

前款規定的國有土地使用權,包括國有建設用地使用權和國有農用地使用權,集體土地使用權包括集體建設用地使用權、宅基地使用權和集體農用地使用權(不含土地承包經營)。

熱點內容
美發店認證 發布:2021-03-16 21:43:38 瀏覽:443
物業糾紛原因 發布:2021-03-16 21:42:46 瀏覽:474
全國著名不孕不育醫院 發布:2021-03-16 21:42:24 瀏覽:679
知名明星確診 發布:2021-03-16 21:42:04 瀏覽:14
ipad大專有用嗎 發布:2021-03-16 21:40:58 瀏覽:670
公務員協議班值得嗎 發布:2021-03-16 21:40:00 瀏覽:21
知名書店品牌 發布:2021-03-16 21:39:09 瀏覽:949
q雷授權碼在哪裡買 發布:2021-03-16 21:38:44 瀏覽:852
圖書天貓轉讓 發布:2021-03-16 21:38:26 瀏覽:707
寶寶水杯品牌 發布:2021-03-16 21:35:56 瀏覽:8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