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產所有權釋義
⑴ 傳銷是什麼意思
傳銷是指組織者發展人員,通過發展人員或者要求被發展人員以交納一專定費用為條件屬取得加入資格等方式非法獲得財富的行為。傳銷的本質是「龐氏騙局」,即以後來者的錢發前面人的收益。
新型傳銷:不限制人身自由,不收身份證手機,不集體上大課,而是以資本運作為旗號拉人騙錢,利用開豪車,穿金戴銀等,用金錢吸引,讓身邊的親朋好友加入,最後達到血本無歸的地步。
(1)財產所有權釋義擴展閱讀:
傳銷的發展形成:
傳銷產生於二戰後期的美國,成型於戰後的日本,在國外傳銷和直銷是一個意思,也就是說國外只有傳銷這一個概念。
國外傳銷的主要概念是:以顧客使用產品產生的口碑作為動力,讓顧客來幫助經銷商來宣傳產品後分享一部分利潤,也就是客戶傳播式銷售。這跟國內的傳銷是兩個概念。
中國式傳銷 :是虛假的公司,虛構的產品,什麼都是空的,就只是拉人頭,或者控制人身自由,沒收財物,無法與外界聯系,天天學習那些傳銷培訓教材,傳銷本質是「龐氏騙局」,即以後來者的錢發前面人的收益。
⑵ 財產神聖原則釋義
在近代,洛克首次對私有財產和政府關系作出了哲學上的論證,為私有財產和經濟活動中政府的有限參與提供了正當的理由,後人甚至認為洛克在哲學上的最大貢獻莫過於對「個人對私有財產的所有權」的論證[6].洛克在《政府論》下篇中的主要內容之一即政府的目的是保護私有財產,他所提出的議會主權、政治自由主義和分權原則都是為了這一目的服務的。對私有財產的保護是洛克民主憲政思想的動力,作為近代自由主義政治思想奠基人的洛克,對私有財產所有權的論證也是他全部政治思想的既存前提,他的人性論、自然狀態、自然權利、社會契約理論都是以此為基礎的。「人們聯合成為國家和置身於政府之下的重大的和主要的目的,是保護他們的財產,在這方面,自然狀態有著許多缺陷」[7].早在17世紀,哈林頓就指出:「所有權,即產權是一切國家的基礎」,「國家是建築在所有權的」,所謂產權「就是對土地金錢或商品的所有權」[8].近代契約論產生同自然狀態下不能保護私人財產所有權在邏輯上是一致的,因此市場經濟的確定和發展必須以維護個人所有制為核心,洛克認識到對市場經濟最大的破壞力量是不受限制的政府權力和王權,因此必須通過憲政來限制權力,通過議會主權來限制主權。休謨對當時英國迅速發展的資本主義社會作了進步的和樂觀的贊揚,認為私人所有制是符合社會正義的,「正義只是起源於人的怎麼和有限的慷慨、以及自然為滿足人類需要所准備的稀少的供應」。「自私是建立正義的原始動機:而對於公益的同情是那種德所引起的道德贊許的來源」[9].對私人所有權的承認和保障,才能實現社會正義,因此休謨提倡自由貿易,反對國家對經濟的干預,為了使私人在追求利益的同時不致危及社會,應當對可能發生的沖突的范圍進行限制,即私人財產權的保障。盧梭認為財產是政治社會的真正基礎,是公民訂立社會契約的真正保障,人類從自然狀態到結成社會契約,喪失的是天然自由和無限權利,而他所獲得的,乃是社會的自由以及對於他所享有的一切東西的所有權。「唯有在財產權確立之後,才能成為一種真正的權利」[10].在盧梭的政治理論構建中,財產權是基礎,是社會契約所要解決的根本問題。「要尋找出一種結合的形式,使它能以全部共同的力量來衛護和保障每個結合者的人身和財富」[10].
近代憲法確定私有財產神聖原則和對財產權的保障,涉及到市場經濟與民主政治的關系,基本形成的共識是:不受政府幹涉的私有財產權對民主是必要的、或至少是有益的基礎。通過憲法鞏固私有制經濟,使經濟自由與政治發生了必然聯系。進入20世紀,雖然所有權的絕對性被福利國家與社會保障政策所遏制,但二戰以後隨著新自由主義經濟政策在全球的復興以及計劃經濟實踐的失敗,全球性的自由市場經濟再次得到關注,市場經濟所內含的個人所有制同民主憲政的聯系問題再次得到論證。弗里德曼認為政治自由和經濟自由之間的關系是復雜的,集體經濟計劃確實干擾了個人自由,市場經濟不是必然導致憲政國家的出現,但它是實現憲政的必要條件。弗里德曼指出,資本主義和私有財產的存在給國家的集中權力提供了某些限制。直接提供經濟自由的那種經濟組織,即競爭性資本主義,也促進了政治自由,因為它能把經濟權力和政治權力分開,因之而使一種權力抵消掉另一種。自由市場的存在並不排除對政府的需要,政府存在的必要性僅在於它是規則的制定者。市場所做的是大大減少必須通過政府的手段來決定的問題范圍,從而縮小政府直接參與競爭的程度[2].因此二戰之後,弗里德曼、哈耶克、布坎南等新自由主義代表人物都重申了古典個人主義的自由經濟對於憲政政府的重要性,把憲政視為調整私有制經濟中不可避免的社會矛盾的一種政制形式[11].新自由主義經濟重視法律與制度在市場經濟中的作用,而不像古典政治經濟學家通過「看不見的手」來解釋市場經濟運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