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知識產權侵權行為
淘寶商來家的知識產權自侵權行為,原則上只是個體的侵權行為,與淘寶平台無關,除非淘寶平台有誘導、幫助的行為。發現侵權行為後,權利人可以向淘寶平台發出通知,要求其斷開鏈接,並附上知識產權證書等證據。如果淘寶平台接到通知後未採取措施,權利人可以提起侵權訴訟,將商家和平台作為共同被告。
『貳』 如何看待我國的知識產權普及不高這樣的現象
因為知識產權普及度不高,所以像南京鍾山岩土工程有限公司螺桿樁技術專利侵權案出現的原因,所以對於知識產權的意識方面的知識一定要提高,希望以後不要出現這樣的行為。
『叄』 如何看待會展中的知識產權問題
從會展產業的不同層面和產業鏈條來進行分析,當前國內會展業的各個環節均存在著一些不同程度的知識產權問題。如何能夠有效解決這些問題,成為提高中國會展知識產權整體水平的關鍵。
1、國內展會組展商、展會項目被仿冒怎麼辦
作為一些展覽會項目,特別是一些品牌會展項目的所有者,國內展會組展商最為關心的是展會項目如何不要被仿冒和克隆,也就是關於展會的題目和內容不斷地、經常地發生重復、雷同的問題。在他們看來,形成品牌的展會和已經成型的展會都應當算做擁有「展會創意」的「知識產權」而受到保護,光有對展會會標的注冊不夠,還應對展會的名稱進行保護。
2、外國展會組織者:品牌移植中國怎麼辦
國外一些名牌展會向中國國內進行移植的時候,往往需要尋找國內的合作夥伴。這樣在繼續使用原品牌展覽會名稱、標記的過程中,就有對原展會品牌無形資產(知識產權)給予認定的問題。不能排除一旦合作破裂,會引發知識產權的糾紛。實踐經驗表明,這個問題正是雙方在合作時應當給予明確規定的一個重要的、關鍵的法律內容。
3、會展項目交易者:品牌交易缺乏標准怎麼辦
隨著會展經濟的不斷發展,會展行業資本運作會頻繁產生,展會項目的買賣交易必將逐漸增多。對於這種會展項目所有權的轉移和交易,必然要涉及到會展項目的品牌無形資產(知識產權)的轉移和交易。在我國盡管已經出現了一些這樣的交易行為和具體案例。但是由於操作的程序與規范還沒有及時出台,特別是市場交易價值的標准制定其參考依據不足,而使得市場顯得比較混亂。
4、出國展覽組展商:企業被投訴怎麼辦
作為出國展覽組展商,比較注重的是在國外參加展覽會時,如何處理中國參展商被外商投訴展品侵權或軟體及著作權侵權而引發的知識產權糾紛。(國內辦展也經常出新此類問題)這樣的事件已有明顯上升的趨勢。對此,他們普遍認為,對出展企業提出一般性的關於遵守知識產權的要求並不難,真正難點在於很難保證和控制所有參展展品都不出問題。所以,他們希望劃定責任界限,一旦出現這方面的糾紛,要由有關參展商承擔責任,而不要追溯到組展商。
5、國內展會參展商:被組展商欺騙怎麼辦
作為國內展會參展商,最為害怕的是被組展商欺騙性的宣傳所誤導,從而參加了一些名不副實的冒牌展覽會,甚至被騙展,結果是白花錢、沒效果。不過,但是值得研究的是,這種展會的假冒宣傳問題,是否真正屬於知識產權保護的范疇,騙展是否侵犯了知識產權。
6、展台設計搭建商:抄襲設計方案怎麼辦
作為展台設計搭建商,他們在展台設計投標時最怕的是,參展商以種種借口不讓他們的方案中標,然後卻又轉手將扣留下來的設計圖紙或方案提交給第三方抄襲使用或略有改動使用,其目的全在於圖省錢。其實,這里確實涉及到一些知識產權方面的問題。
7、展具專利持有者:新型展具被仿製怎麼辦
一些已經廣泛使用的標准展具和一些近期開發出來的新型展具確實是進行過專利注冊登記的。因此如果仿製這些展具,就會涉及侵權的問題。但是從本質看,這種侵權只是一種與會展業有著間接關系的製造業方面的知識產權的問題。
8、國家主管部門:被外商投訴怎麼辦
作為國家有關知識產權的主管部門,他們除了負責在總體上的宣傳、教育和管理工作以外,當前似乎更為關注的是如何減少外商的指責和投訴。
因此當展覽會成為發生投訴事件較多的一種場合的時候,他們就會對展覽會主辦者提出要求,必須千方百計地採取措施,防止發生類似事件。至於有關會展業全面的知識產權保護的問題,由於許多工作還有待深入地調查和研究,所以主管部門尚需要時間提出一個全面的和具體的管理辦法。
9、會展行業協會:管理依據不清楚怎麼辦
目前的實際情況是,全國未成立統一的會展業協會組織。但是,一些地方性的會展業行業協會組織已經陸續建立起來,並且有的協會已經開始重視會展業知識產權保護的相關問題。
『肆』 如何看待世界范圍的知識產權問題
知識產權保護是以知識為基礎的對國際及國際經濟關系的反映,是新經濟發展的必然產物;專根據馬屬克思的剩餘價值學說,只有物質資料生產才能產生剩餘價值,而知識產權作為一種非物質經濟本身不產生剩餘價值,只有參與物質生產部門的價值分割才能產生價值。在國際貿易的過程中,一些發達的資本主義國家壓低物質部門的產品價格,而提高與知識相關的非物質經濟部門的價格,從而在國際貿易中取得較為有利的地位。隨著國際貿易的不斷發展,知識產權在國際貿易的地位越來越重要,國際上把知識產權與貨物貿易、服務貿易相提並論,其重要性可見一斑。1994年在關貿總協定烏拉圭第十回合談判過程中,形成了《與貿易有關的知識產權協定》(Agreement on Trade-related Aspects of Intellectual Property Rights)簡稱《TRIPS》協議;1995年世貿組織成立,《TRIPS》協議同時生效,2001年我國加入世貿組織,《TRIPS》協議也當然成為我國知識產權保護的重要准則。知識產權保護對國際貿易將產生重要的影響。
『伍』 如何看待知識產權這類問題
絕大多數人是知識產權的消費者,而不是創造者,最少他們沒有意識到自己可以是知識產權的受益者。
那麼,在當前的環境下,的確很難。
中國在近20年的發展過程中,大家已經習慣了「免費」的知識產權獲得模式,無論是歌曲,小說,電影,產品,我們都有辦法通過免費的模式享受別人創造的價值。
而且中國也形成了一套基於這種思維模式下的商業模式。
一般人很難理解創新是一點一滴凝聚而成的,但是卻很容易感受到這一點一滴的創新就需要享受者付出代價。
所以知產的重要性越來越多的人重視了,申請流程復雜,而且第三方很多,一不小心就會被騙
『陸』 如何看待一國知識產權保護程度與經濟、技術、發展水平的關系
什麼是知識產權英文為「intellectual property」,德文為「Gestiges Eigentum」,其原意均為「知識(財產所有權)」或者「智慧(財產)所有權」,也稱智力成果權。在我國台灣地區,則稱之為智慧財產權。根據我國《民法通則》的規定,知識產權屬於民事權利,是基於創造性智力成果和工商業標記依法產生的權利的統稱。有學者考證,該詞最早於17世紀中葉由法國學者卡普佐夫提出,後為比利時著名法學家皮卡第所發展。知識產權是指:公民或法人等主體依據法律的規定,對其從事智力創作或創新活動所產生的知識產品所享有的專有權利,又稱為「智力成果權」、「無形財產權」,主要包括發明專利、商標以及工業品外觀設計等方面組成的工業產權和自然科學、社會科學以及文學、音樂、戲劇、繪畫、雕塑、攝影和電影攝影等方面的作品組成的版權(著作權)兩部分。知識產權是指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在科學技術方面或文化藝術方面,對創造性的勞動所完成的智力成果依法享有的專有權利。這個定義包括三點意思:(1)知識產權的客體是人的智力成果,有人稱為精神的(智慧的)產出物。這種產出物(智力成果)也屬於一種無形財產或無體財產,但是它與那種屬於物理的產物的無體財產(如電氣)、與那種屬於權利的無形財產(如抵押權、商標權)不同,它是人的智力活動(大腦的活動)的直接產物。這種智力成果又不僅是思想,而是思想的表現。但它又與思想的載體不同。(2)權利主體對智力成果為獨占的、排他的利用,在這一點,有似於物權中的所有權,所以過去將之歸入財產權。(3)權利人從知識產權取得的利益既有經濟性質的,也有非經濟性的。這兩方面結合在一起,不可分。因此,知識產權既與人格權親屬權(其利益主要是非經濟的)不同,也與財產權(其利益主要是經濟的)不同。知識產權包括:工業產權和版權(在我國稱為著作權)一共兩部分。■發明專利、商標以及工業品外觀設計等方面組成的工業產權。工業產權包括專利、商標、服務標志、廠商名稱、原產地名稱、制止不正當競爭等。下面只指出工業產權中的一些主要類型:△商標權是指商標主管機關依法授予商標所有人對其注冊商標受國家法律保護的專有權。商標是用以區別商品和服務不同來源的商業性標志,由文字、圖形、字母、數字、三維標志、顏色組合或者上述要素的組合構成。我國商標權的獲得必須履行商標注冊程序,而且實行申請在先原則。 商標是產業活動中的一種識別標志,所以商標權的作用主要在於維護產業活動中的秩序,與專利權的作用主要在於促進產業的發展不同。△專利權與專利保護是指一項發明創造向國家專利局提出專利申請,經依法審查合格後,向專利申請人授予的在規定時間內對該項發明創造享有的專有權。發明創造被授予專利權後,專利權人對該項發明創造擁有獨占權,任何單位和個人未經專利權人許可,都不得實施其專利,即不得為生產經營目的製造、使用、許諾銷售、銷售和進口其專利產品。未經專利權人許可,實施其專利即侵犯其專利權,引起糾紛的,由當事人協商解決;不願協商或者協商不成的,專利權人或厲害關系人可以向人民法院起訴,也可以請求管理專利工作的部門處理。專利保護採取司法和行政執法「兩條途徑、平行運作、司法保障」的保護模式。本地區行政保護採取巡迴執法和聯合執法的專利執法形式,集中力量,重點對群體侵權、反復侵權等嚴重擾亂專利法治環境的現象加大打擊力度。 △商號權。即廠商名稱權,是對自己已登記的商號(廠商名稱、企業名稱)不受他人妨害的一種使用權。企業的商標權不能等同於個人的姓名權(人格權的一種)。此外,如原產地名稱、專有技術、反不正當競爭等也規定在巴黎公約中,但原產地名稱不是智力成果,專有技術和不正當競爭只能由反不當競爭法保護,一般不列入知識產權的范圍。■ 自然科學、社會科學以及文學、音樂、戲劇、繪畫、雕塑、攝影和電影攝影等方面的作品組成版權。版權是法律上規定的某一單位或個人對某項著作享有印刷出版和銷售的權利,任何人要復制、翻譯、改編或演出等均需要得到版權所有人的許可,否則就是對他人權利的侵權行為。知識產權的實質是把人類的智力成果作為財產來看待。 著作權是文學、藝術、科學技術作品的原創作者,依法對其作品所享有的一種民事權利。 △著作權。在我國,著作權用在廣義時,包括(狹義的)著作權、著作鄰接權、計算機軟體著作權等,屬於著作權法規定的范圍。這是著作權人對著作物(作品)獨占利用的排他的權利。狹義的著作權又分為發表權、署名權、修改權、保護作品完整權、使用權和獲得報酬權(著作權法第10條)。著作權分為著作人身權和著作財產權。著作權與專利權、商標權有時有交叉情形,這是知識產權的一個特點。答案補充保護護知識產權 就是通過知識產權保護法保護知識產權 答案補充我國《中華人民共和國專利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商標法》、中華人民共和國著作權法》等法律法規先後出台,為各個企業的知識產權保護提供了法律依據。
『柒』 如何看待尊重知識產權是企業共同的社會責任
隨著市場機制逐步規范,以及我國法律制度的不斷完善,越來越多的 企業對知識產權保護日益重視。在本案例中,不少傢具企業在保護自身創新成果的同時,卻 購買和使用侵權的傢具配件,甚至利用侵權仿冒的傢具配件,向供應商壓價,導致配件行業 惡性競爭,最終破壞的是整個傢具行業供應鏈的良性發展。 在任何時代,法律都只是解決社會矛盾的最底線的辦法和途徑。早在2000 多年前,孔 子就提出「民信」是最高治國之道。同樣,對知識產權的保護,光靠法律制裁是不夠的,需 要形成一種「道德尊重」的良好風尚作為基本保障。因此,要想在中國企業中形成尊重知識 產權的競爭氛圍,企業、行業協會、相關行業展會等,都應當將知識產權保護上升到「道德 尊重」的新高度,在行業內形成一種尊重知識產權的道德自律性。 以本案例的傢具行業為例,經過20 多年的高速發展,許多傢具企業都已發展到了可觀 的規模。在企業發展到一定規模的時候,引導和帶動行業向良性方向發展,是企業不可推卸 的社會責任。該案例中的「聯合之星」深知這一道理,因此從05 年開始,就藉助大型傢具 展會作為平台,向業界宣導知識產權意識。因為在 金融颶風橫掃過後,中國人已從「世界工 廠」的美夢中驚醒。廣東省內約 500 家企業在金融風暴下倒閉,使國人深刻認識到自主創新 的重要性。中國的產品要實現「從出口大國向出口強國的轉變」。 為了鼓勵企業創新,很多 展覽會開始還對為具有創新成果的企業提供最佳的展覽位置,而對於侵權企業,則有可能拒 絕其參展。 然而,要想在行業內形成尊重知識產權的道德規范,單憑個別企業的努力是遠遠不夠的。 因此,應該呼籲媒體、行業協會和行業展會,採取相應的手段和措施,推動傢具行業尊重知 識產權道德自律性的形成,在行業內營造一個公平、公正的創新環境。
『捌』 如何理解知識產權
一、概念:知識產權是指人們就其智力勞動成果所依法享有的專有權利,通常回是國家賦予創造者對答其智力成果在一定時期內享有的專有權或獨占權(exclusive right)。它主要包括著作權、專利權和商標權。
知識產權從本質上說是一種無形財產權,他的客體是智力成果或者知識產品,是一種無形財產或者一種沒有形體的精神財富,是創造性的智力勞動所創造的勞動成果。它與房屋、汽車等有形財產一樣,都受到國家法律的保護,都具有價值和使用價值。有些重大專利、馳名商標或作品的價值也遠遠高於房屋、汽車等有形財產。
二、特徵:
⑴知識產權是一種無形財產。
⑵知識產權具備專有性的特點。
⑶知識產權具備時間性的特點。
⑷知識產權具備地域性的特點。
⑸大部分知識產權的獲得需要法定的程序,比如,商標權的獲得需要經過登記注冊.
『玖』 如何看待知識產權
知識產權,也稱其為「知識所屬權」,指「權利人對其智力勞動所創作的成果享版有的財產權利」權,一般只在有限時間期內有效。知識產權是一種無形的財產權。各種智力創造比如發明、文學和藝術作品,以及在商業中使用的標志、名稱、圖像以及外觀設計,都可被認為是某一個人或組織所擁有的知識產權。
隨著O2O的迅速發展,目前市場出現了很多侵犯知識產權的現象。因此,有人認為,只要完善知識產權制度,就能保護知識產權。我認為這個觀點過於片面,單單完善制度是不行的,個人以及組織權利人應該提高知識產權意識,提醒人們有技術,有創新就得先申請知識產權,這樣才能更好的保護知識產權。
在此機遇與挑戰下,出現了許多知識產權第三方服務平台,目的在於給有需要的人提供服務。
『拾』 如何正確的認識和評價我國的知識產權法律保護制度
二、中國知識產權保護的現狀我國的知識產權法律制度,經過二十多年的努力,已經基本健全、完善,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績。我國已經建立了具有專業水準的司法體制和行政執法隊伍,審結和處理了一大批知識產權侵權案件。2003年,國家知識產權局專利局受理國內外專利申請308487件,比上一年的252631件增長22.1%,其中國內申請251238件,比上一年的205396件增長22.3%,占總量的81.4%;國外申請57249件,比上一年的47236件增加21.2%,占總量的18.6%.三種專利的申請量分別為,發明105318件,比上一年的80233件增長31.3%,占總量的34.1%;實用新型109115件,比上一年的93139件增長17.2%,占總量的35.4%;外觀設計94054件,比上一年的79260件增長18.7%,占總量的30.5%.自1985年專利法實施以來,國家知識產權局共受理專利申請1931125件,其中國內申請1595184件,佔82.6%,國外申請335941件,佔17.4%;發明申請575571件,佔29.8%,實用新型申請876111件,佔45.4%,外觀設計479443件,佔24.8%.2003年,國家知識產權局專利局授權專利182226件,比上一年的132399件增長37.6%,其中國內專利149588件,佔82.1%,比上一年的112103件增長33.4%,國外專利32638件,佔17.9%,比上一年的20296件增長60.8%;發明專利37154件,佔20.4%,比上一年的21476件增長73.0%;實用新型68906件,佔37.8%,比上一年的57483件增加19.9%;外觀設計76166件,佔41.8%,比上一年的53442件增長42.5%.到2003年12月31日,國家知識產權局專利局共授予專利權1065264件,其中國內專利941918件,佔88.4%,國外專利123346件,佔11.6%;發明專利136056件,佔12.8%,實用新型580600件,佔54.5%,外觀設計348608件,佔32.7%.2003年專利申請有三個顯著特點:一是三種專利申請在數量上形成三分天下的局面,16年來發明專利申請數量首次接近實用新型專利申請。2003年發明專利申請較上年增長31.3%,遠高於其它兩類。二是8年來發明專利國內申請數量首次超過國外申請。我國自1994年成為PCT成員國以來,國外發明專利申請劇增,國內發明專利申請相對較少。2003年發明專利國內申請達5.7萬件,國外申請4.9萬件。三是專利法實施以來國內外的職務申請首次超過非職務申請。這緣於國內職務申請的迅猛增長(較上年增長26.1%),國內發明專利的職務申請達到34,731件(較上年增長53.2%),超過實用新型和外觀設計的職務申請增長速度(分別為23.3%和8.8%),使得國內的職務申請占國內申請總量的四成多。截止2003年12月31日,國家知識產權局累計受理專利申請1,931,118件,其中:國內申請1,595,415件,國外申請335,703件,分別佔到總量的82.6%和17.4%。累計授權專利總量為1,065,261件,其中:國內941,940件,國外123,321件,分別佔到總量的88.4%和11.6%。2003年,國家知識產權局批準的試點城市28個,知識產權制度示範園區5個,專利產業化工程試點基地6個,企事業專利試點單位60個,專利技術產業化示範工程項目73個。2003年,集成電路布圖設計申請量為193件,發證204件。自2001年10月1日開始受理集成電路布圖設計專有權登記以來,到2003年底,國家知識產權局已經受理集成電路布圖設計申請438件,登記公告集成電路布圖設計專有權366件。2003年,我國商標注冊申請量在連續幾年大幅增長的基礎上再創新高,商標局共受理商品和服務商標申請452,095件,比2002年增加8萬多件,增幅為21.6%,其中,國內申請405,620件,比2002年增加26.3%,占總申請量的89.7%;國外申請33,912件,占總申請量的7.5%;馬德里國際商標注冊領土延伸申請12,563件,占總申請量的2.8%。是我國歷史上申請量最多的一年。這一商標申請量打破了美國2000年年申請量37.5萬件的世界紀錄。我國的商標年申請量已連續兩年位居世界第一。從1979年恢復全國商標統一注冊起,中國商標年申請量從2萬件到20萬件用了21年時間,從20萬件到40萬件僅用了短短3年時間。2003年,商標局全年審查商標注冊申請33萬多件,比2002年多審查商標注冊申請8萬件,其中初步審定245737件,駁回或者部分駁回89514件,辦理注冊商標事項變更34,378件,辦理轉讓注冊商標41,366件,辦理續展注冊商標23,184件,注銷、撤銷注冊商標32,653件,辦理商標用許可合同備案12,886件。截至2003年底,我國已累計核准注冊商標197.3萬多件。截至2003年底,全國從事商標代理業務的商標代理機構已增至840多家。2003年,我國林業植物新品種權申請量為48件,較2002年的17件增加了31件,增幅達182%。國外申請量為35件,佔全年申請總量的94.5%,創下了5年來國外申請的歷史新高,佔到過去5年國外申請總量的76.1%。在全年48件申請中,由代理機構代理申請的為37件,占總數的77.1%。2003年授予品種權7件。國家林業局已公布了3批45個屬(種)的植物新品種保護名錄。繼2000年第一批5家林業植物新品種代理機構設立後,2003年,經過評審,又新批了北京、上海、廣東等13個省市16個單位為林業植物新品種代理機構。2003年,我國受理農業植物新品種權申請567件,與2002年相比增長了96%,創下了歷年來申請的最高記錄;農業植物新品種授權261件。截至2003年,農業部共發布了5批農業植物新品種保護名錄,除水稻、玉米、小麥等大田作物外,還有蔬菜、果樹和觀賞類植物。公布保護的屬和種達到41個。我國自1999年4月23日實施植物新品種保護條例以來,植物新品種權總申請量已突破1000件大關,達到1304件,授予品種權428件。其中包括來自韓國、荷蘭、日本等國外品種權申請13件。改革開放前的30年,全國選育僅5000多個植物新品種,而現在每年選育的新品種就有近千個,其中品種權申請有500多個。2003年,農業部發布了第五批農業植物新品種保護名錄,新增保護植物屬、種11個,至此,受保護的農業植物屬(種)達到41個。2003年,中國軟體登記和發證量達到了歷史最高水平,截止到2003年12月31日,共受理各類軟體登記申請1.136萬件,審查批准發證量為1.3626萬件。此外,中國版權保護中心完成各類登記5000多件,包括作品著作權登記、著作權許可使用合同和轉讓合同備案、出版境外音像製品合同登記、著作權質押合同登記等登記工作。2003年,全國知識產權管理機關共受理1517件專利糾紛案件、結案1237件,查處冒充專利案件1873件,查處假冒專利案件164件。2003年,全國各級工商行政管理機關共查處各類商標違法案件37489件,其中商標一般違法案件11001件、商標侵權假冒案件26488件。在查處商標違法案件的過程中,全國各級工商行政管理機關共收繳和消除違法商標標識8745.50萬件,收繳直接用於商標侵權的模具、印版等工具15597件,銷毀違法物品5754.92噸,罰款2.42億元,移送司法機關追究刑事責任案件45件、共52人。2003年,國家版權局組織了三次全國性的集中專項治理行動。在治理行動中,版權執法部門共出動執法人員15萬人次,檢查市場2萬個、攤點6.7萬個,檢查企業500多家、學校8000所,收繳各類盜版製品1,290萬件(張),共對2,542家侵權單位進行了行政處罰,罰款281萬元,取締非法商家1,981家。2003年,全國各級版權行政管理機關共受理案件23,013件,與上一年相比增長近2.6倍,結案22,429件,結案率為97.46%,其中做出行政處罰21,032起,調解1173起,移送司法機關224起,受理案件並做出行政處罰數量較多的五個地區為廣東、廣西、河南、江蘇、福建。2003年,全國海關共查獲侵犯知識產權案件756起,案值6,797萬元。其中進口案件9宗,案值27萬元;出口案件747宗,案值6,770萬元。侵犯商標權案件741宗,案值6,693萬元;侵犯專利權案件14宗,案值104萬元;侵犯著作權案件1宗。截止2003年11月底,向國家質量監督檢疫總局提出的原產地域產品保護申請共123件,其中已經公告批準的原產地域產品有49件,已經公告受理的有41件。截止2004年6月,獲得國家質檢總局地理標志保護的產品為251個,原產國標記保護的產品達217個。截止2003年11月底,向國家商標局提出以地理標志作為證明商標申請注冊的有233件,已經核准注冊的有100件。到2004年5月底,核准作為證明商標或集體商標注冊的地理標志有110件。最高人民法院把有關知識產權的案件提到中級人民法院做一審。目前有關商標權和著作權的官司可以在全國400多家中級人民法院和8個區級法院審理,而有關專利權和植物新品種的案子只授權了3個區級法院、48個中級人民法院及31個高級人民法院受理。中國的31個高級人民法院都設立了專門的知識產權法庭。從1998年??2002年的5年間,人民法院相繼開展涉及植物新品種、商業秘密、計算機軟體、網路環境下侵犯著作權、商標權、專利權等案件的審判工作,共審結知識產權案件2.3636萬件,比前5年上升40%。2003年,全國法院新收知識產權一審、二審和再審案件9271件,同比上升18.86%,審結8978件,上升25.36%.其中:一審收案上升,權屬、侵權糾紛佔七成以上。全年新收知識產權一審案件6983件,同比上升12.61%,其中權屬、侵權案件5534件,佔79.25%.著作權糾紛案件上升幅度最大,已經居各類知識產權案件第一位,新收2493件,同比上升36.68%;專利權糾紛案件2110件,同比上升1.39%;技術合同案件1105件,下降16.16%;商標權案件926件,同比上升30.98%;植物新品種案件100件,其他知識產權案件249件。一審結案升幅高於收案。全國法院審結知識產權一審案件6860件,同比上升21.44%,涉案標的金額14.94億元,結案率為74.28%.其中判決2929件,佔42.70%.中級人民法院以上審結的案件佔84.76%.審結涉外案件94件,僅佔1.4%,涉港案件58件,涉台案件42件,總和不到全部案件的3%.受理一審宣告專利權無效和商標異議、爭議行政案件167件(其中專利無效行政案件161件,商標異議、爭議行政案件6件)。截止2004年6月30日,中國網民總數已達8700萬,上網計算機總數3630萬台,CN下注冊域名數量達到382216個,WWW站點總數為626600個,網路國際出口帶寬總量53941M,我國大陸IPv4地址總數為49421824個,IPv6地址總數為11/32+/48個。我國網民數量已超過了日本,僅次於美國,位居全球第二。網民數量是衡量互聯網路發展的重要指標,它是客觀衡量深入應用互聯網所必需的基礎。但在衡量我國互聯網發展的程度時,它是一個必要數據而非充分數據。目前,我國網民的數量約占人口總量的6.7%.而以互聯網發展程度較高的美國和日本為例,同樣的比例項目,美國約為70%,日本約為45%.網民與總人口數量比例的意義在於,只有達到一定程度後,關聯的網路應用才能出現相互促進式的增長,網路經濟才可能繁榮。據專家推算,從事互聯網出版業務的網站占網站總數的50%以上,互聯網出版信息量占互聯網信息總量的40%以上。新聞出版總署審核、考查、批准設立了首批50家互聯網出版機構。我國知識產權保護水平逐年提高,這是舉世公認的事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