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朵金花著作權問題
A. 五朵金花的影片爭議
舊案:電影片名糾紛
1959年,中國出品了一部後來紅極一時的電影,《五朵金花》。1959年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十周年,當時各個電影廠正在攝制獻禮片,國務院總理周恩來提議,拍一部反映雲南大理少數民族生活的喜劇片,文化部副部長夏衍推薦了趙繼康王公浦夫婦來編劇本,因為這兩位劇作家曾經去過大理,當時人也正在雲南。按照中國人的習慣,夫婦倆排名總是為夫的在前,為妻的在後,但這對夫妻不是,妻子趙繼康排在前面,丈夫王公浦排在後面。話說1959年4月,兩位劇作家接受了任務,只用了一周時間就編出了故事大綱。據說他們最初設計了12個女主角,片名叫「十二朵金花」,後來改成「七朵金花」,最後又改成「五朵金花」。金花是大理白族女性常用的名字,五朵金花就是五位白族姑娘,她們一個比一個漂亮一個比一個可愛。電影出品後,轟動一時,曾在46個國家上映。
1974年,雲南一家卷煙廠出品了「五朵金花」牌香煙。
1983年,「五朵金花」被卷煙廠正式注冊成卷煙商標。
2001年,趙繼康、王公浦兩位劇作家控告這家卷煙廠侵犯了他們的著作權。
趙繼康、王公浦,他們因「五朵金花」而成名,又因「五朵金花」而離婚,晚年了還為它一波三折打官司。兩位老人不只一次走上法庭,但每次的關鍵問題都是同一個,就是 「五朵金花」作為一部電影的片名,到底受不受法律的保護。《著作權法》的保護對象是作品。問題是,卷煙廠出產的不是電影作品,是卷煙,「五朵金花」作為電影名稱,被卷煙廠使用行還是不行呢?
關於作品的名稱權,其實在《著作權法》根本沒有明確規定,也就是說,關於作品的名稱到底受不受法律保護的問題,基本上是一筆糊塗帳。知識產權法律體系發達的英美法系國家,對作品名稱也不提供著作權保護。在中國,《著作權法》並沒有明文禁止文學作品的名稱在一個人使用後,其他人就不可以使用。
本案,「五朵金花」名稱權案,在中國法律學術界引發了一場相當大的爭論。關於「作品名稱受不受法律單獨保護」,學術界主要分成兩派,持完全相對立的觀點。一派認為作品名稱不應受到《著作權法》的單獨保護,理由是《著作權法》的保護對象是作品。作品名稱僅僅是作品的組成部分之一,因此不能單獨作為著作權的客體。認為作品名稱應當受《著作權法》單獨保護的專家指出,《著作權法》第十條第四項的「保護作品完整權」就包含不得歪曲、篡改、刪略作品名稱的含義。而且,好的作品名稱對作品本身往往具有畫龍點睛的作用,常常耗費作者的大量心血。那麼,本案法官是哪一派的呢?看了他的判決就知道了。
B. 問一個影寫版郵票真偽的問題. (集郵/假票/牡丹/五朵金花/假郵票)
如果沒有豐富的辨別經驗,我倒有一個辦法。
老紀特的牡丹屬於大套票,低值的信銷散票比較好找,價錢也不貴(大概5元以內),所以不妨隨便買一張,然後用這個在放大鏡下和新票仔細比較細節,要注意觀察它的畫面,看是否有較粗顆粒,細小字跡的線條是否模糊,另外刷色真品和偽品也有偏異的。只要有真票的樣本,個人覺得用三十倍的放大鏡觀察沒問題基本就不會是假的。
特61牡丹新全目前的市場價格大概是1500元左右。
影寫版郵票的印刷特點及識別方法
影寫版又稱照相凹版,最初使用照相腐蝕的方法形成的凹版,因為照相凹版印刷的郵票效果與照相接近,所以稱為影寫版。隨著印刷技術發展,用照相腐蝕的原理製作凹版漸漸被電子雕刻影寫凹版取代。其特點是:版紋較深,網點較細,色彩、層次表現能力強。影寫版克服了雕刻版色彩單一的局限,但由於版紋全部是由網點組成的,因此畫面中的線條圖案和文字的邊緣參差不齊,呈現為鋸齒形,深層次處形成水紋。這一欠缺恰恰成為區別於其他版別的最明顯的特徵。
辨別影寫版的方法:1、盡量尋找票面的單色區域,確定一個顏色偏淺的部位,用放大鏡觀察網點,電子雕刻機雕刻出的網點外輪廓十分清晰,類似棗核狀,但偏胖,網點的中心墨色比四周淺,有光照的效果,色調暗和色調明的地方的網點大小一致。2、在放大鏡下注意觀察畫面上的文字和線條部分,邊緣呈現鋸齒形。
鑒別郵票真假,至少要掌握以下五個要素。
版別:郵票的印刷方法有雕刻版、膠版、凸版、影寫版和影雕套印版。真假郵票最大的區別是,真票有立體感,郵票圖案及銘文的墨層凸起,手感明顯,圖案清晰,圖紋堅實,色彩柔和均勻;而假票網點粗大,字體變形,圖案模糊,有疊色、露色等現象。
紙張:真郵票用郵政部門定點生產廠家專用的「塗料郵票紙」,它與一般的膠版紙、銅版紙在色澤上有明顯差異。從紙張表面進行仔細觀察,就能辨別真偽。
刷色:即郵票印刷產生的票面色彩效果。刷色是印刷工藝、紙張、油墨等諸因素的綜合產物,主要是由油墨決定的。真郵票色相正,色澤濃艷;而假票由於用普通油墨膠印,難免顏色暗淡,色相不正,而且又會因套色不準而產生疊色、露紅,透過20倍放大鏡觀察,圖紋往往顯示彩色網點。
齒孔:包括齒形、打孔方式與齒孔度數。郵票的齒形大有文章。郵票印刷廠的打孔設備有嚴格的工藝標准,所打齒孔形狀規則,光潔圓滑;而造假者不可能具備同等的技術條件,只能將就湊合,目測即可看出一些假票是三角形齒孔,在放大鏡下呈現出槽形、多邊形齒孔。
背膠:假票一般無背膠,有的是在票背塗上一種半透明的白色塗料,以冒充背膠,但沒有黏性。也有的是塗刷膠水,因手法拙劣,連齒孔紙毛也沾上了膠水。對一般造假者來說,要不走樣地均勻塗刷背膠並非易事,而要調制出配比正確、膠色逼真的膠料難度就更大了,故假郵票往往無背膠。應有背膠而沒有背膠的郵票尤其值得注意。
C. 史學界的五朵金花是誰
不是指認,是指中國歷史學中的五個問題。
「五朵金花」是指中國古代史分期問題、中國封建土地所有制形五朵金花式問題、中國封建社會農民戰爭問題、中國資本主義萌芽問題、漢民族形成問題(參見《建國以來史學理論問題討論舉要》,齊魯書社1983年版)
古史分期問題:「戰國封建說」、「西周封建說」和「魏晉封建說」等。關注的是「五種生產方式」理論和社會形態學說是否適用於解釋中國歷史,並由此說明中國革命與歷史的前途問題。
資本主義萌芽問題:主要說明即使沒有帝國主義侵略,中國也能發展到資本主義去,即中國歷史會按照馬克思主義的社會形態理論所規定的路線前進,這一理論具有普世性。
農民戰爭問題:主要目的是為歷史上的造反者翻案,論證農民在當前革命中的地位。
封建土地所有制形式和漢民族形成問題也承擔著同樣的意識形態使命。
「五朵金花」雖然受到政治意識形態的巨大影響並承擔了相應的使命,但我們不能因此而否定它們所具有的學術價值。比如古史分期問題,使本來資料最為貧乏的先秦、秦漢史率先得到最為清晰、精細、深入的清理;資本主義萌芽問題直接催生了明清社會經濟史這個研究領域,並取得了海內外公認的學術成就;農民戰爭問題使以往受到忽視的下層民眾的各種材料得到重視和整理,與國際史學倡導的「由下而上地看歷史」潮流不謀而合。而且,從這一時期唯物史觀派的總體治史理念、為學旨趣、作業方式來看,重視重大問題研究、重視長時段研究、重視社會經濟史研究、重視宏觀整體研究、重視由下往上看,等等,都與年鑒學派屬於同一種研究範式。這一點也是應當看到和肯定的。
山東大學王學典教授曾發表文章,論述過此類問題。其有一句結論:是「假問題」,但在論證假問題時,顯現出「真學術」。
D. 《五朵金花》的兩位編著是否對作品《五朵金花》享有著作權
E. 我的網站名是否可以和別人的重名
正常情況下是可以的。網站名稱涉及到一個作品的名稱權問題。作品名稱是否享有著作權專在學術界有爭議。在屬一般情況下作品名稱是不享有著作權的,當然也有例外,比如這個名稱有自己的獨創性,在這種情況下,如果你使用了這個名稱,比如五朵金花,那就有侵害著作權的嫌疑。正常情況下是沒有的。
F. 五朵金花 的兩位編著是否享有著作權
享有著作權裡面的署名權。
G. 史學問題五朵金花
1、概括
「五朵金花」是指中國古代史分期問題、中國封建土地所有制形式問題、中國封建社會農民戰爭問題、中國資本主義萌芽問題、漢民族形成問題(參見《建國以來史學理論問題討論舉要》,齊魯書社1983年版)。
2、「五朵金花」的意識形態使命
古史分期問題:「戰國封建說」、「西周封建說」和「魏晉封建說」等。關注的是「五種生產方式」理論和社會形態學說是否適用於解釋中國歷史,並由此說明中國革命與歷史的前途問題。
資本主義萌芽問題:主要說明即使沒有帝國主義侵略,中國也能發展到資本主義去,即中國歷史會按照馬克思主義的社會形態理論所規定的路線前進,這一理論具有普世性。
農民戰爭問題:主要目的是為歷史上的造反者翻案,論證農民在當前革命中的地位。
封建土地所有制形式和漢民族形成問題也承擔著同樣的意識形態使命。
3、原因
第一,權力中樞(主要是毛澤東)對史學的興趣。毛澤東對史學的期待是注重現實、推崇致用。他關於中國歷史的一系列見解成為史學界的軸心,指導、規范、覆蓋著中國史學界,傳播、闡釋、學習這些見解成為中國史學界的當務之急。這一時期的史學論戰都與毛澤東的這些見解有關。
第二,「五朵金花」的綻放也來自於當時學者們對現實政治的全神貫注,養成了以服務現實為榮、以脫離現實(考據)為恥的治學取向和學術環境。
4、「五朵金花」問題與「歐洲中心論」
「五朵金花」的共同特點:「以論帶史」,用中國的史料與事實來印證西方歷史模式或理論(主要是馬克思主義的)的某些論斷,將西方模式視為不證自明的前提,而將中國歷史和史料置於被動、消極乃至從屬的地位。
西方模式的問題:是東方主義的產物,是從西方的幻覺出發對東方歷史的一種重構。東方主義是「西方控制、重構和管轄東方的一種方式」,是西方關於東方世界的「種種意識形態的假設、意象和幻想。」(參見薩義德《東方學》,阿里夫•德里克《中國歷史與東方主義問題》,貢德•弗蘭克《白銀資本——重視經濟全球化中的東方》等)東方主義對東方歷史的想像是:以嚴格管理「水利」為基礎的專制主義,以農業與家庭手工業頑固結合和反商業為特徵的生產方式,以村社為實體的公有制,最典型的特徵就是長期停滯、沒有發展。與此相伴的觀念,就是反復毀滅與重建,「野蠻」、「愚昧」、「未開化」或「半開化」、「殘忍」、「普遍奴隸制」等等。結論就是:東方需要西方來拯救,東方的一切民族要麼滅亡要麼西方化,沒有其他選擇。這樣,東方的歷史與未來就被納入了西方的軌道。從本質上說,這種模式和理論是「歐洲中心論」的派生物。歷史和事實都已經證明,這種理論是沒有根據的。
不幸的是,中國史家在當時相信這個模式和理論,並將之簡化為一般和特殊的關系。這樣,當西方歷史成為「標准」和「正常」之時,中國歷史就成為「特殊」、「例外」和「早熟」的了。中國歷史的意義只有在和歐洲歷史進行比照時才能被發現,從而失去了自身獨立存在的價值。
馬克思的東方理論也是在他的時代普遍存在的「歐洲中心論」的假設之上建立的,不管他受「歐洲中心論」的影響是自覺的還是不自覺的。不過,我們在指出這一點時,要充分肯定馬克思理論中所包含的豐富的人類學、社會學價值。
5、「五朵金花」的學術價值
「五朵金花」雖然受到政治意識形態的巨大影響並承擔了相應的使命,但我們不能因此而否定它們所具有的學術價值。比如古史分期問題,使本來資料最為貧乏的先秦、秦漢史率先得到最為清晰、精細、深入的清理;資本主義萌芽問題直接催生了明清社會經濟史這個研究領域,並取得了海內外公認的學術成就;農民戰爭問題使以往受到忽視的下層民眾的各種材料得到重視和整理,與國際史學倡導的「由下而上地看歷史」潮流不謀而合。而且,從這一時期唯物史觀派的總體治史理念、為學旨趣、作業方式來看,重視重大問題研究、重視長時段研究、重視社會經濟史研究、重視宏觀整體研究、重視由下往上看,等等,都與年鑒學派屬於同一種研究範式。這一點也是應當看到和肯定的。 我沒有找到什麼文章。
H. 史學「五朵金花」的歷史地位到底有多重要
在中國當代史學史上,「五朵金花」是指以唯物史觀為指導對中國古史分期、中國封建土地所有制、中國農民起義和農民戰爭、中國資本主義萌芽以及漢民族形成等五個重大理論問題的集中研究。這些問題的研究興起於20世紀三四十年代,鼎盛於五六十年代,嬗變於八九十年代,至今仍有重要影響。
顯示出旺盛生命力
20世紀90年代以來,在歷史虛無主義等錯誤思潮的影響下,出現了某些質疑甚至否定「五朵金花」歷史地位和學術價值的觀點。例如,有人認為「五朵金花」研究是用西方歷史理論之「履」,削中國歷史實際之「足」,結果只能是不中不西、不古不今的「四不像」。有人乾脆將「五朵金花」貼上「假問題」的標簽,打入另冊。甚至有人認為,將秦代至清代稱為封建社會,是中國歷史研究中最大的「冤假錯案」。種種觀點不一而足。這些論點大多根據奴隸社會和封建社會的西義和古義,來評判中國史家的「五朵金花」研究,指責這些研究「僵化膚淺」。
究竟應該如何看待「五朵金花」在中國近現代史學史上的地位和作用,如何評價其中涉及的中西概念內涵和外延的差異?這是一個伴隨「五朵金花」而來的問題。其實,馬克思主義史家並非沒有注意到這批在中國歷史研究中被賦予特定學術含義的核心話語與其本義的區別。在馬克思主義史家看來,隨著研究的深入開展,這些區別已逐漸成為基本常識。不過顯而易見的是,經過20世紀30年代以來的歷次激烈論戰後,中國無奴隸社會、無封建社會的觀點不僅沒有被廣大學界接受,而且漸趨淹沒無聞。相反,唯物史觀的基本話語逐漸被廣大學人接受,中國馬克思主義史學的根本基石也在與中國歷史研究相結合的過程中日漸穩固,顯示出旺盛的學術生命力。那些以西方理論產生時的含義來反觀和審視「五朵金花」研究和中國馬克思主義史學所得出的認識,既是片面的、機械的,又是簡單的、武斷的,除了重復20世紀三四十年代的一些陳詞濫調之外,並沒有提出什麼新的觀點。
「五朵金花」是馬克思主義史家在唯物史觀指導下深入研究中國歷史實際而成功構建新話語、新理論的典型,是馬克思主義理論中國化的重要成果。在這一過程中,中國史家對諸如「封建」、「封建社會」、「資本主義」、「資本主義萌芽」、「階級」、「階級斗爭」、「民族」、「農民起義與農民戰爭」等術語進行了改造和嫁接,並賦予了新的含義,創造出行之有效的基本邏輯工具,前所未有地成功構建起探討研究五千多年中華文明發展道路的學術話語體系。「五朵金花」因其對中國歷史發展道路的可貴探索,第一次使得中國人對自身的文明發展歷程看得如此清楚、如此真切,培育出前所未有的文化自信心和民族自豪感,因而具有不可抹殺的現實意義和學術價值。若將「五朵金花」研究放到世界歷史發展進程中加以考量,放到人類歷史發展道路一元多流的歷史發展路徑框架下加以探究,或許會得出更加富有說服力的判斷。
關於「五朵金花」問題的討論,不僅沒有隨著時代主題的變化和學術話語的轉換,變成無意義的「假問題」,相反隨著人們對中國歷史研究的深入,愈發顯示出它的意義和價值,反映出馬克思主義史學話語的包容性和闡釋力。
回應時代主題
有人以馬克思從來沒有使用過「資本主義」概念等觀點,試圖否認「五朵金花」研究的必要性。有人則將中國馬克思主義史家有關中國社會形態的理論歸結為五種社會經濟形態的單線發展論,並橫加指責,甚至認為中國歷史上的奴隸社會與資本主義萌芽的研究都是建築在「歐洲中心論」基礎上的。這些否定中國歷史上存在奴隸社會、封建社會乃至資本主義萌芽的諸種觀點,都曾在中國馬克思主義史學發展史上引起廣泛討論,引起激烈論戰。現在的事實是,無論這些否定者如何闡述其觀點,卻始終未能構建起完整的理論與話語,更拿不出運用其觀點闡釋中國歷史道路的宏觀性研究成果,尤其拿不出通史性成果。唯物史觀的基本話語與研究範式始終不失服膺者和捍衛者,「五朵金花」研究致力於探討的問題至今也仍在如火如荼地探討著,不斷取得新認識和新進展。「五朵金花」研究對中國歷史發展道路的貫通性研究,仍然是最有說服力的,其研究理念、基本觀點和價值判斷仍是人們認識中國歷史不可或缺的基本出發點和普遍遵循。
唯物史觀的社會形態理論和階級分析法,是闡釋五千多年中國歷史發展道路的銳利理論工具。正如有學者所講,以中國資本主義萌芽為代表的「五朵金花」研究,事實上就是對「中國能現代化嗎」這個恆久問題的探討,只不過這個討論變換了論說方式和學術語言。以現代化的視角來審視資本主義萌芽研究,能夠輕而易舉地抓住問題的實質:資本主義萌芽研究最終的問題指向究竟是什麼?很顯然,關於中國資本主義萌芽問題的討論,絕非對五種社會形態理論的簡單套用和機械模仿,而是對中國如何實現現代化的深層次思考與探討,是對近代中國時代主題的回應與關切。更有研究成果指出,現代世界並不是由西方獨自締造的,而是由包括中國在內的世界各國共同創造的,原發性的現代化決非西歐一條道路可走。因此,「五朵金花」研究也就是在探索中國逐漸走向現代世界的途徑與過程,具有內在的原發性驅動力。這一認識極大地拓展了「五朵金花」研究的空間,將「五朵金花」研究從線性發展觀的束縛中解放出來,從而大大提升了相關問題研究的世界意義。
中國當代史學不僅要在全球化視野下研究中國歷史發展道路,構建具備較強理論影響力和學術闡釋力的分析框架和解釋範式,而且要在世界范圍內展現中華文化和中華文明的歷史形態與現實模式。中華民族在充滿信心地面對世界、走向世界、融入世界的同時,也面臨著保持中國文化的民族特點和風格,構建具有中華民族氣派和品格的馬克思主義史學新形態的艱巨任務。從這個意義上看,這也是在延續「五朵金花」研究曾經成功構建起國人自信心的努力,這是時代賦予當代史學工作者的重要任務。
一個時代的學術,有其發生、發展、嬗變等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的客觀性。不同的時代之所以對「五朵金花」研究揭示的問題表現出持之以恆、不絕如縷的研究興趣,也正說明了這些問題乃是事關中國歷史發展道路的大命題,需要根據時代需求和不斷發展變化的認識水平,取得更加接近歷史真相的研究成果。「五朵金花」研究對於中國歷史發展道路的研究具有發覆之功,成功構建了一個時代學術研究的話語體系和學術範式,並對西方學界產生了重大影響,這是當今時代進一步深化歷史研究、構建適應新時代學術話語的前提和基礎。
彰顯史學時代品格
19世紀以來,西強中弱的整體格局並沒有發生根本變化,即便在中華民族實現了民族獨立、西方武力不能奏效的形勢下,西方列強也沒有放棄瓦解、分化中國的圖謀,而是寄希望於文化滲透和文化侵略,西方強勢話語不斷變換著面貌,對中國文化、中國歷史中蘊含的歷史觀、價值觀加以沖擊與否定、腐蝕與改鑄。近年來,歷史虛無主義、告別革命論、歐洲中心論、東方主義、後現代主義、文化全球化、「普世價值」等,都沒有改變其腐蝕和否定中國主流價值、學術話語和發展道路的基調。
就拿興起於西方的國際漢學來說,正如有學者所言,它既有意無意地受到其本民族不同歷史經驗的影響,又受不同地區漢學學術傳統的制約,因而無不是站在以西方為主體的立場之上。遺憾的是,對於這樣一種改換面貌的西方話語表達形態,不少學者採取了一味追求和模仿,甚至全盤接受、照搬照抄的態度。在筆者看來,一個時期以來盛行的「漢學熱」固然在一定程度上對中國歷史文化的研究起到了一定的正面推進作用,但同時也帶來了不少負面效應。如果我們對這些舶來之物不加區別地悉數接受,甚至對這種「漢學熱」持以某種崇拜心態,那就不僅起不到繁榮中國文化、中國學術的作用,而且不利於我們的學者建立學術自信。在此背景下,史學界對「五朵金花」基本評價發生重大分歧和激烈爭鳴,也就在所難免。
當代中國史學話語體系的構建,應該以中國史學優良傳統和優秀遺產為土壤,以中國馬克思主義史學的優秀遺產為根基,在借鑒外國史學優秀思想基礎上,培育出當代中國歷史學的民族特色、民族風格和民族氣派,彰顯出當代中國歷史學的時代品格和學術風貌。「五朵金花」討論是20世紀五六十年代中國馬克思主義史學取得的重要理論成果,是中國當代史學最重要的理論遺產之一。通過「五朵金花」研討,中國馬克思主義史學不僅形成了自己獨有的學術話語體系,而且成功構建了至今為止仍然具有旺盛生命力和理論闡釋力的研究範式,創造出緊扣時代脈搏、推動社會發展、經得住歷史檢驗的文化成果。歷史上的「五朵金花」研究盡管存在某些時代局限性,但從整體上看仍具有得天獨厚的學術優勢和不可忽視的理論價值,是當代中國史學上的一座「富礦」。
I. 作品名稱是否受法律保護
《五朵金花》電影劇本的作者得知後,以卷煙廠侵犯其著作權為由向法院提起訴訟。本案爭議的焦點是:電影劇本《五朵金花》作品的名稱是否單獨受我國著作權法保護?法院審理認為,電影劇本《五朵金花》作品名稱不能單獨受我國著作權法保護。為什麼電影的名稱不受法律保護,其中的法律根據在什麼地方呢?筆者就此略陳己見。
第一,名稱是否受法律保護,要看其是否具備單獨成為一部獨立完整的文學作品應當具備的要素。著作權法保護的對象是作品。所謂作品,我國《著作權法實施條例》第二條將其定義為:「文學、藝術和科學領域內,具有獨創性並能以某種有形形式復制的智力創作成果。」本案所涉及的是文學作品,它是指用文字表達意見、知識、思想、感情等內容的具有獨創性的文學創作成果。由此可見,一部受著作權法保護的獨立完整的作品,應當具備兩個方面的要素:一是能獨立表達意見、知識、思想、感情等內容;二是具有獨創性。電影劇本《五朵金花》是一部完整的文學作品,但「五朵金花」一詞並不具備一部完整的文學作品應當具備的要素。首先,「五朵」和「金花」,其文字上不能獨立表達意見、知識、思想、感情等內容;其次,在雲南,眾所周知,「金花」作為白族婦女的稱謂,古已有之,並非劇本作者獨創。因此,「五朵金花」一詞只有與作品內容一起共同構成一部完整的文字作品。
第二,「五朵金花」一詞並不構成《五朵金花》電影劇本的實質或者核心部分。即便作品的名稱(或者其中一部分)並不具備一部完整的文學作品應當具備的要素,但是,只要它構成了該作品的實質或者核心部分,仍應予以著作權法保護。這一點在判定一部作品是否剽竊了他人的作品時,尤其應當予以審查。「五朵金花」一詞不論從形式上還是從內容上均不構成《五朵金花》電影劇本的實質或者核心部分。如果對其單獨給予著作權法保護,禁止他人使用「五朵金花」一詞,既有悖於社會公平理念,也不利於促進社會文化事業的發展與繁榮。第三,卷煙廠的行為既不損害原告的著作權,也不妨礙原告行使其著作權。著作權法第十條對著作權所包括的人身權和財產權作了列舉式規定,即發表權、署名權、修改權、保護作品完整權等一共十七項;第四十六條、四十七條又列舉規定了著作權侵權行為的各種表現形式。無論從原告權利的角度考查還是從著作權侵權行為表現形式的角度考查,被告的行為都不損害原告著作權中任何一項人身權或財產權,也不妨礙原告行使其著作權。
綜上推之,一部作品的名稱如要得到著作權法的單獨保護,必須具有以下兩種情形之一:第一,該名稱具有單獨成為一部獨立完整的文學作品應當具備的要素;第二,該名稱構成了作品的實質或者核心部分。本案並不存在上述情形。筆者將這一觀點稱為「二元化標准」。本案的審理實踐證明,在目前我國的知識產權法律環境下,二元化標準是可取的,其可取之處在於:它既合理地保護了作品的名稱,又不至於使一些新詞和短語被獨占。這表現在,一方面,對於能獨立表達意見、知識、思想、感情等內容、具有獨創性的作品名稱,著作權法給予單獨保護。另一方面,對於詩詞歌賦這類短小精悍的文字作品,其名稱本身就有可能構成了作品的實質或者核心部分;在同類作品上使用該名稱,即構成侵權。
與上述觀點相反,有一種觀點認為,只要具有獨創性的作品名稱,就應當受到著作權法的單獨保護。筆者將這種觀點稱為「獨創性標准」。獨創性標準的問題在於,在紛繁的作品中,僅僅具有獨創性而缺乏獨立表意功能的作品名稱並非罕見,這些名稱往往表現為新詞和短語,如果給予其著作權法保護,將使這些新詞和短語被著作權人獨占,這有悖於著作權法的立法宗旨。如果排除具有獨創性的新詞和短語,對作品名稱的保護,必然回到審查該名稱是否具有單獨成為一部獨立完整的文學作品應當具備的要素;或者該名稱是否構成了作品的實質或者核心部分。這樣的標准又落入了二元化標准。
從我國著作權法甚至反不正當競爭法的規定看,「五朵金花」作品名稱是不能單獨予以保護的。但一部作品的名稱是否可能具有現實的或潛在的商業價值?這卻是一個值得人們思考的法律問題。從世界知識產權保護的發展趨勢看,保護的客體越來越寬泛,是一個明擺著的事實。例如,傳統民法認為,企業名稱權如同自然人姓名權一樣,是一種人身權而非知識產權。在民法通則中,這兩種權利被規定在第五章第四節的「人身權」當中,而非規定在該章第三節的「知識產權」中。而《保護工業產權巴黎公約》第八條規定:「廠商名稱應在本聯盟一切國家內受到保護,沒有申請或注冊的義務,也不論其是否為商標的一部分。」將廠商名稱作為一種知識產權加以保護。這個例子從一定層面上說明,對於那些原本並不具有商業價值的作品名稱,特別是那種本身具有很高的文學價值、又經過改編成其他藝術形式反復使用的作品,隨著時間的推移,其名稱本身已經變成廣為人知的顯著性用語或用詞,此時,該作品名稱可能已經具有一定程度的商業價值。這種商業價值的形成,是基於人們辛勤的智力勞動。對任何通過智力勞動創造的具有商業價值的無形知識財產和相關精神權益給予保護,是知識產權法律的職責。因此,並不排除將來包括我國在內的越來越多的國家對符合一定條件的作品名稱用著作權法、反不正當競爭法和商標法加以單獨保護。
J. "五朵金花"什麼意思
「五朵來金花」是指中國古代史分自期問題、中國封建土地所有制形式問題、中國封建社會農民戰爭問題、中國資本主義萌芽問題、漢民族形成問題(參見《建國以來史學理論問題討論舉要》,齊魯書社1983年版)。
(10)五朵金花著作權問題擴展閱讀:
意識形態
古史分期問題:「戰國封建說」、「西周封建說」和「魏晉封建說」等。關注的是「五種生產方式」理論和社會形態學說是否適用於解釋中國歷史,並由此說明中國革命與歷史的前途問題。
資本主義萌芽問題:主要說明即使沒有帝國主義侵略,中國也能發展到資本主義去,即中國歷史會按照馬克思主義的社會形態理論所規定的路線前進,這一理論具有普世性。
農民戰爭問題:主要目的是為歷史上的造反者翻案,論證農民在當前革命中的地位。封建土地所有制形式和漢民族形成問題也承擔著同樣的意識形態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