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梯兩戶間的公攤部分使用權轉讓
『壹』 請問一下在同一棟樓內一梯一戶的公攤面積是不是比一梯兩戶的要大
同一棟樓內一梯一戶的公攤面積比一梯兩戶的要大。
同一棟樓內一梯一戶的公版攤面積包括:電梯井、管道井權、樓梯間、垃圾道、變電室、設備間、公共門廳、過道、地下室、保安室等,以及為整棟樓服務的公共用房和管理用房的面積,而同一棟樓內一梯兩戶的是要分攤這些面積的,所以前者比後者的分攤面積要大。
另外高層的同一棟樓內一梯一戶和一梯兩戶的公攤面積分別比小高層的同一棟樓內一梯一戶和一梯兩戶的公攤面積也要大。
小高層樓房公攤系數一般在10%-15%之間,高層樓房一般在25-33層之間,公攤面積=公攤系數*套內建築面積。
公攤面積並不是越小越好,過小會影響到電梯、公共過道、電梯井、警衛室等,公攤面積也有有利一面,如果公攤被用於增加了小區舒適度,走廊、過道很開闊,很方便,住宅很舒適,這樣就提升了小區的居住舒適度,也是不錯的,最重要的是合理。
現在市面上很多樓盤有贈送面積的說法,購買和簽合同時注意贈送面積是否計入建築面積,以免交房時產生糾紛。
『貳』 一梯兩戶與一梯四戶他們之間的優劣勢
一梯兩戶(一層一部電梯兩家住戶):
優點:
一梯兩戶,即一層一部電梯兩家住戶。一梯兩戶南北通透,明廚明衛,通風良好,私密性,舒適性方面僅次於一梯一戶。整體來說還是人們嚮往和理想的居住環境。
缺點:
有一戶會貼著電梯,受到影響,衛生間和廚房之一的格局也會受到電梯的影響。還有就是公攤不小。
一梯四戶(一層一部電梯四家住戶):
優點:
公攤小,因為戶數較多。
缺點:
因為戶數多,人數多,所以電梯使用率高,上下電梯十分擁擠,人多嘴雜發生糾紛機會遠比一梯兩戶的要多。
一梯四戶這樣的房型已經很少了,多為返遷房,經適房。
拓展資料:
好戶型是什麼樣的:
1.干濕分區
衛生間、廚房、工作陽台都視為房子的濕區,需要和客廳、飯廳、卧室這些需保持乾爽的區域有一定的分離。同時衛生間、廚房都需要有窗戶,可以通風採光,使得濕區也能快速恢復乾爽。
2.動線合理
動線就是指人們活動的路線,它根據人的行為方式把一定的空間組織起來。換句話說,就是人在室內室外的移動點,聯合起來就成為了動線。
動線設計一般由兩個部分構成,一是固定物件的擺設,二是人流、物流的路徑。戶型動線一般分為三類:家人動線、家務動線和訪客動線。三種動線在涉及區域和設計要點方面都有所不同。
動線良好的戶型:從入戶門進客廳、卧室、廚房的三條條線不會交叉。
3.廳朝南向或景觀向
為了保證充足的採光和良好的通風效果,朝向是一定要考慮的因素,一般來說正南朝向、東南朝向、西南朝向的房子採光都不錯,不過客廳和卧室最好是南向的。
4.戶型方正
一般意義上的戶型方正就是指戶型的進深與開間之比合理。進深與開間之比一般介於1:1.5之間較好。進深過大,開間過小,會影響戶型採光通風,房間內會顯得比較暗;而進深偏小,開間過大則不利於房間保溫,浪費能源,北方尤其如此。比較方正的戶型能做到採光通風與保溫兩者間的平衡。
5.居室、主卧室遠離電梯間或樓梯
居室和主卧室都是用來休息的地方,如果臨近電梯間或樓梯,則容易受到干擾,導致睡眠質量下降,畢竟電梯間或樓梯是供居民出入的地方,難免會產生噪音。
6.動靜分區
動區是指活動較為頻繁的區域,例如客廳、餐廳、廚房、次衛等,這些區域應該靠近入戶門設置,尤其是廚房。
靜區主要是供居住者休息的區域,例如卧室、書房、主衛等,這些區域應當盡量布置在戶型內側。
這兩者分離,一方面使會客、娛樂或者進行家務的人能夠放心活動,另一方面也不會過多打擾休息、學習的人,減少相互之間的干擾。
『叄』 樓梯房一梯兩戶公攤面積怎麼算。假如樓梯面積14個平方,每戶公攤面積
1、商品房分攤的公用建築面積主要由兩部分組成:電梯井、樓道間、設備回室、公共門廳答和過道等功能上為整樓建築服務的公共用房和管理用房的建築面積;各單元與樓宇公共建築空間之間的分隔以外及外牆牆體水平投影面積的50%。
2、各樓盤因為自身的情況不同,公攤也有差異。據目前房地產市場上的操作經驗,普通多層住宅樓,在沒有地下設備用房、沒有底層商鋪、底層架空的情況下,公攤系數在10%-15%之間;帶電梯的小高層住宅,公攤系數在15%-20%之間;高層住宅相對更高一些,在20%-25%左右。
『肆』 一梯兩戶電梯房公攤怎麼算
公攤面積沒有固定的比例,都是按照公共區域和實際戶內建築的面積計算而來,一般來說,住宅大多在25%以內,好一點的房產項目能到15%。而寫字樓之類的商用房有可能達到33%
『伍』 一梯兩戶公攤怎麼控制在25%以內
如果是來多層住宅,通常在自5-10%之間, 一梯三戶比一梯兩戶公攤比例小, 單元平面住宅面積大比單元平面住宅面積小公攤比例小。 如果是小高層住宅,通常在15-20%之間,其他同上。 如果是高層住宅,通常在20-25%之間,其他同上。
『陸』 92平電梯樓,一梯兩戶雙梯的房子去掉公攤面積實際面積有多大
正常的一梯兩戶應該是公攤在20%左右,也就是說92平米的建築面積,剩下的使用面積是73平米左右。
不過你說雙梯,表述的不是特別清楚,如果是一層兩個電梯,就變成一梯一戶了,不知道你的意思是不是一個樓梯兩個電梯兩戶。如果是的話,那麼20%的公攤就下不來了,那麼可能使用面積就只有70以下了。
『柒』 高層一梯兩戶好,還是一梯多戶好還有公攤面積一般都是多少
現在買房子的套路越來越多了,例如就像這個朋友提問的一樣。高層選擇一梯兩戶還是一梯多戶哪個好一樣,其實在之前並沒有這樣的顧慮,而是被公攤面積給坑壞了,很多人買房的時候不注意這些,所以往往也會吃這上面的虧,而今天我們所要討論問題也是圍繞著公攤面積來的,不過一般來說還是一梯兩戶比較好!
最後就是一梯多戶的戶型一般都是小的,如果想選擇戶型比較大的,那麼一梯多戶肯定是不適合的,而一梯兩戶則是擁有足夠的空間供戶主選擇,所以如果想買大房子,一梯多戶並不是最佳選擇!
總而言之,如果考慮全面的話,一梯多戶並不是最佳選擇,而一梯兩戶相應會賺便宜!
『捌』 面積不一樣的一梯兩戶公攤面積一樣嗎
不一樣。
按測繪法規,以百分比計算公攤面積,同一單元樓中,套內面積越大,公攤面積越大。
『玖』 一梯三戶一梯兩戶哪個公攤大
一般來說,高層樓房的公攤面積要大於多層的公攤面積。
多層的:使用面積=建築面積X0.8 只是個大概數。
高層的:使用面積=建築面積X0.65(0.65-0.7)
因為沒有十分固定的,只要高於國家的最低標准就可以。
有效面積系數和結構面積系數實際是書本上的東西,根本不適用,也沒有人用.
資料:
房屋公攤面積、建築面積及使用面積的計算方法
高層塔樓的使用率是72-75%,高層板樓的使用率是78-80%,多層住宅的使用率約為85%左右。所謂使用率是指房屋的套內使用面積與建築面積之比,其中建築面積等於套內建築面積(套內使用面積+套內牆體面積+陽檯面積)與分攤的共有建築面積之和。...
套內使用面積是指實際的房屋利用面積,即,又稱地毯面積;而套內面積一般是指套內建築面積,是套內使用面積與套內分攤面積之和。
套內使用面積是如何計算的:
1 、室內使用面積按結構牆體內表面尺寸計算,牆體有復合保溫、隔熱層,按復合層內皮尺寸計算;
2、 煙囪、通鳳道、各種管道豎井等均不計入使用面積。
3、 非公用樓梯(包括躍層住宅中的套內樓梯)按自然層數的使用面積總和計入使用面積;
4 、住宅使用面積包括卧室、起居室(廳)、廚房、衛生間、餐廳、過廳、過道、前室、貯藏室、陽台、壁櫃等
5 、套內使用面積系數:房屋按套(單元)計算面積時,使用面積系數為套內使用面積與套內建築面積加按規定應分攤的公用建築面積的比率(%)。
建築面積怎麼算,使用面積怎麼算啊
首先了解幾個公式:
建築面積=套內建築面積+公攤面積
公攤面積=建築面積×公攤系數
公攤系數=建築總公攤面積÷建築總建築面積
套內建築面積=套內使用面積+套內牆體面積+陽檯面積
好了,解釋一下上面的公式
1、套內使用面積,有個形象的說法叫「地毯面積」,簡單說,就是把你家所有面積全鋪上地毯,能鋪多少面積的地毯,就是多少的套內使用面積。
2、套內牆體面積,套內牆體面積包括戶型內部的分隔牆(按照投影面積全部計算),兩戶之間的分隔牆(按照投影面積的一半計算),外牆(按照投影面積的一半計算)三個部分。
3、陽檯面積,封閉陽台按照全部面積計算,不封閉陽台按照一半面積計算。
4、公攤面積,建築內的樓電梯間、消防通道、為本樓服務的配電房、水泵房等附屬設施用房、外牆水平投影面積的一半,這些全部計算為公攤面積。
通常在無電梯的多層建築中,公攤系數在5-10%這個范圍內都是正常的,超出10%的也有可能,不過少見。
在有電梯的板式小高層建築中,公攤系數通常在15-20%之間。
在有電梯的板式高層建築中,公攤系數通常在18-25%之間。
在有電梯的塔式小高層建築中,公攤系數通常在18-22%之間。
在有電梯的塔式高層建築中,公攤系數通常在20-30%之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