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權頁釋義
1. 書號的含義是什麼
中國標准書號(ISBN國際標准書號)
圖書版權頁上通常實際印出的是一個完整的中國標准書號。由一個國際標准書號(International Standard Book Number,縮寫為ISBN)和一個圖書分類——種次號兩部分組成,兩部分之間以水平線或斜線隔開。
國際標准書號由ISBN冠頭,後接以下四段10位數字:
第一段:組號,是國家、地區、語言或其他組織集團的代號。中國組號為「7」。
第二段:出版社號,由國家標准書號中心分配的出版社代號。人民郵電出版社的出版社號為115。
第三段:書序號,由出版社分配的圖書出版的序號。通常這部分作為出版社管理圖書的標識。
第四段:校驗碼,為中國標准書號的第十位數字。用作書號編碼的計算機校驗。
以上10位數字各段之間用一個連字元相連接。
圖書分類——種次號由圖書所屬學科的分類號和種次號兩段組成。
分類號:由出版社根據圖書的學科範疇參照《中國圖書館圖書分類法》的基本大類給出。其中工業技術類圖書按二級類目給出。因此本段代碼為1~2個漢語拼音字母。
種次號:為同一出版社所出版的統一圖書類的不同圖書的流水編號。
下面是一個完整的書號示例:
ISBN 7-115-08612-5/TP·1693
讀者查書、購書時,實際只要告訴出版社該書的書序號就可以了。如08612。
例如:ISBN 7-80697-847-X
7:中國
80697:出版社名稱
847:書名
X:效驗碼
2. 出版的基本含義
出版是人類社會的經濟、政治、文化發展到一定階段的產物。出版物凝結著人類的思想和智慧,集聚了科學技術的發明創造和社會實踐活動的經驗與成果,反映了社會生活的各個側面。出版的歷史是人類文明的歷史。出版業的發展對社會的進步發展有著極其重要的作用。
出版對於社會的推動作用,歸根結底在於出版物積累了人類的科學技術知識和先進的思想,並且加以擴大傳播。人們一經掌握科學技術知識和進步思想,就能使生產力得到提高,推動社會向前發展。
人類社會在有文字之前,人們繼承前人的知識與經驗,主要靠口頭、實物和簡單的符號進行傳授,其傳播的范圍狹小,速度緩慢,而且隨著時間的變化,傳授的內容越來越不準確。有了文字特別是有了出版物以後,知識和經驗就可以擴大和迅速地傳播。社會的經濟、政治和文化的發展是出版發展的基礎,而出版物的傳播又影響社會的經濟、政治和文化,影響人們的思想意識。在中國,雕版印刷術的發明是建立在唐朝經濟政治發達的基礎之上,而雕版印刷的出現,借出版物來進行傳播,則使人們的知識和社會的信息迅速擴大。唐朝推行科舉制度,社會上讀書之風日盛,對圖書的需求增加,城市的書肆開始刻書售書。當時社會繁榮,詩文勃興。一千多年以來,唐詩一直膾炙人口,是與印刷出版使其代代相傳有著重要的關系。唐朝長安是世界東方文化交流的中心,佛教經典從西域傳入長安,四鄰各國都有使臣駐於長安,來中國游歷和學習的學子、做生意的商人為數不少。他們帶來異國的文化成果,同時也帶回中國的學術成就,特別是把記載中國先進思想和科技發明的圖書刻本運回本國傳授。隨著佛教的深入,佛經又大加刻印,傳向四方。由於中外僧侶往來,佛學經典也隨同漢文化學術通過圖書刻本大量傳到海外,其中日本、朝鮮等國就受到很大影響。
北宋是中國手工業和商業空前繁榮時期,這個時期中國發明了活版印刷術,學術興盛,各種著作種類繁多,涉及的知識領域廣泛,不僅當時的儒家經典、歷史、地理、天文歷算、農業、工業、醫葯、文學詩詞以及佛經、道經等大量印刷,就是從春秋戰國到隋唐五代的學術著作,也陸續出版。流傳至今具有很高文獻價值的《資治通鑒》和《太平御覽》等巨著,就是北宋時期編就的。北宋學術的繁榮帶動了出版業的發展,而出版業的興旺又促使學術進一步繁榮。那時從城市到鄉村都開設有書院、學館。這與出版業的興起,經典和教本大量印刷,方便傳授,有很大關系。
在西方,活版印刷的發明是在歐洲手工業和商業有了相當發展的基礎上出現的。而活版印刷的出現,知識和信息的傳播,又促進了社會文明水平的提高。活版印刷對當時歐洲宗教的改革和傳播發生過重大作用。馬克思對火葯、指南針、印刷術的發明作了很高評價。他說:「火葯、指南針、印刷術──這是預告資產階級社會到來的三大發明。火葯把騎士階層炸得粉碎,指南針打開了世界市場並建立了殖民地,而印刷術則變成新教的工具,總的來說變成科學復興的手段,變成對精神發展創造必要前提的最強大杠桿。」(《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7卷,第 427頁)活版印刷的發明使宗教改革的教義和《聖經》大量印刷,從而使新教的擴大傳播成為可能。隨著航海事業的發展和殖民地的建立,歐洲的文化也通過出版物傳到非洲、美洲和大洋洲等地。
新的科學發明、發現和創造,由於活版印刷物大量出版發行,啟示著人們進行深入的探索。在中世紀和資本主義萌芽時期,先進科學思想的傳播大大開闊了人們的視野。當時新的科學著作常常遭到神權的野蠻干涉,一些科學家受到教會的監禁和殺害,其著作被視為異端邪說加以焚毀,但是真理終歸是真理,他們的著作受到人們的歡迎,越印越多,越傳越廣,日益促進人類思想的進步。14~16世紀,歐洲的人文主義思想通過出版物的傳播,沖破了神權思想的束縛,為文藝復興掃清了道路。
16~17世紀的歐洲,工業部門出現了許多新技術、新發明和新創造,交通運輸日趨發達,造船技術與航海術有長足進步,科學家對天體運行也有了新的認識。自然科學和技術科學方面的這些發展,得力於活版印刷術的發明。當時,進步的造紙技術與活版印刷術相結合使新的科學著作與信息得到大量傳播。新的科學技術促使社會生產力迅速提高,為工業革命開辟了道路。
代表社會發展的先進思想,經過出版物的傳播,喚起千百萬人為推翻舊制度而進行斗爭。歐洲啟蒙思想家以伏爾泰、盧梭、狄德羅為代表,他們的著作廣泛傳播,為推翻封建制度奠定了思想基礎。狄德羅通過編撰《網路全書》把啟蒙思想家團結在一起,以《網路全書》作為宣傳反對經院哲學、神權統治和封建等級制度的思想工具。他們被稱為「網路全書派」。正是這些先進思想的傳播帶來了急風暴雨式的法國大革命。雄壯的馬賽曲的歌聲通過出版物傳遍全世界,直到今天還鼓舞著人們向舊勢力作斗爭。
19世紀40年代,馬克思和恩格斯創立了馬克思主義。馬克思主義的傳播為人類徹底解放開辟了新紀元。1848年馬克思和恩格斯為共產主義同盟寫了《共產黨宣言》。這個《宣言》廣為出版發行,震撼了全世界。1867年馬克思的巨著《資本論》第一卷問世,隨後馬克思和恩格斯一系列的著作出版。19世紀後半葉,馬克思主義理論通過出版物的媒介擴大傳播。馬克思、恩格斯的著作闡述了無產階級的歷史使命,奠定了科學共產主義的理論基礎。
20世紀開始,列寧主義通過出版物影響俄國和整個世界。列寧首先出版報刊和小冊子,宣傳無產階級的革命理論。這些出版物成為團結和指導工人和廣大群眾進行斗爭的武器。1917年俄國爆發革命,馬克思主義發展到一個新的階段。俄國十月革命以後,馬克思、恩格斯和列寧等經典作家的著作開始在中國傳播,對中國革命發生了重大影響。1919年五四運動以後,宣傳進步思想的報刊在中國大量創辦。1920年,《共產黨宣言》在中國翻譯出版。馬克思列寧主義著作在中國知識分子中,特別是在知識青年中廣為傳播,為他們迎接新的革命斗爭作了思想准備。中國無產階級革命的先驅者為革命而呼喊。當時以李大釗等人為代表的共產主義思想家,通過創辦刊物,撰寫宣傳馬克思主義的文章,鼓動群眾進行斗爭。毛澤東在革命斗爭實踐中,對中國社會進行調查研究,通過出版物宣傳馬克思主義並使之與中國實際相結合,引導中國革命走上了正確的道路。
出版在世界歷史的各個時期,為積累和介紹科學文化知識作出了貢獻。科學發明都是在前人創造的基礎上實現的,而科學家知識的增進和信息的取得,又主要是通過出版物。出版物具有這樣的特性:把前人的科學技術知識用簡明的方法加以總結歸納,為人們學習、創新提供基礎知識。古往今來,社會的文化教育通常是從圖書學習開始的。圖書不受時間與空間的限制,而且可以使人們用最廉價的方法取得生產、生活和科學知識。出版所以能推動科學技術進步,最根本的是由於圖書所凝結的科學技術知識能帶來巨大的社會效果。圖書在溝通信息方面所起的作用是不可忽視的。在當今世界市場日益擴展以及出現新的傳播技術的條件下,人們若要系統了解某個國家、某個民族的經濟、政治和科學文化情況,還是需要通過出版物去了解,從眾多的圖書和刊物中獲取資料和信息。出版物是人們不斷取得信息的重要源泉。
近幾十年來,科學技術的發展日新月異,以出版物為媒介,對工農業和交通運輸業等的影響不容置疑。中國正在進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為了迅速提高工農業和科學技術水平,通過出版物的媒介,引進世界上新學科、新技術和新知識是非常必要的,並將取得重大成果。 一本書從選題、組稿、編著或翻譯、編輯審讀、加工到出版發行,要經過許多環節和一系列的具體手續。
出版社一般根據長遠和近期的選題規劃以及當前和潛在的市場需求提出選題,物色合適的著(譯)者,並與著(譯)者簽訂圖書出版合同。著(譯)者根據與出版社協商同意的內容及圖書出版合同中的約定進行編寫或翻譯工作。
除出版社主動向著(譯)者組稿外,著(譯)者也可以主動與出版社聯系,自薦欲著(譯)書稿或自投已寫(譯)好的稿件。我們希望著(譯)者先與出版社聯系並列選後再進行寫作。著(譯)者在聯系信件中,除將本人簡歷和主要情況做一簡要介紹外,應講明撰寫或翻譯該著作的價值和意義,該著作的主要內容和特色,並提出簡要的編寫提綱,以供出版社研究是否列選。對於翻譯著作,除介紹翻譯價值、原著作主要內容和特點外,還應提供該書目錄中譯文和版權頁復印件。對於著(譯)者的自投稿,出版社根據稿件質量和讀者需求情況,決定是否採用。
著(譯)者完成初稿交出版社後,出版社要對稿件進行全面審讀。必要時,出版社將請相關專家或召開審稿會審查書稿。翻譯稿一般要請人校訂,必要時還要看試譯樣稿。決定採用的書稿,即由出版社進行編輯加工及復審和終審,這一階段會對書稿提出需要修改、補充或刪減等意見,著(譯)者應予以配合,認真修改。著(譯)者如有不同意見也可以提出,經協商一致後定稿。如果稿件不符合出版要求,並經反復修改後仍達不到要求,出版社可按合同約定退稿。
完成編輯審稿和加工工作的書稿經裝幀設計後發送排版,在按規定進行校對後,經印刷、裝訂,正式出版。為了保證書稿質量,除需要出版社內各環節密切配合外,特別希望著(譯)者交付符合「齊、清、定」要求的稿件並在著(譯)和出版過程中與出版社很好地合作。
3. 封面、扉頁、插頁、版權頁等等都怎麼解釋啊
Cover Title page Insert Colophon
4. 排版中天頭地腳、訂口、翻口及開本的含義是什麼
天頭地腳應該指的是上下頁邊距。
訂口:指裝訂位置,如左側還是上方。
翻口:應該指翻頁方式,例如A4縱向並且雙面列印的紙張,奇偶頁面的頁邊距是鏡面對稱的。
開本:只的是紙張大小,16開,32開等等。
5. 排版中 什麼是天頭地腳、訂口、翻口及開本的含義
5.常用排版術語
(1)封面(又稱封一、前封面、封皮、書面)
封面印有書名、作者、譯者姓名和出版社的名稱。封面起著美化書刊和保護書芯的作用。
(2)封里(又稱封二)
是指封面的背頁。封里一般是空白的,但在期刊中常用它來印目錄,或有關的圖片。
(3)封底里(又稱封三)
是指封底的裡面一頁。封底里一般為空白頁,但期刊中常用它來印正文或其他正文以外的文字、圖片。
(4)封底(又稱封四、底封)圖書在封底的右下方印統一書號和定價,期刊在封底印版權頁,或用來印目錄及其他非正文部分的文字、圖片。
(5)
書脊(又稱封脊)
書脊是指聯接封面和封底的書脊部。書脊上一般印有書名、冊次(卷、集、冊)、作者、譯者姓名和出版社名,以便於查找。
(6)書冠
書冠是指封面上方印書名文字的部分。
(7)書腳
書腳是指封面下方印出版單位名稱的部分。
(8)扉頁(又稱里封面或副封面)
扉頁是指在書籍封面或襯頁之後、正文之前的一頁。扉頁上一般印有書名、作者或譯者姓名、出版社和出版的年月等。扉頁也起裝飾作用,增加書籍的美觀。
(9)插頁
插頁是指凡版面超過開本范圍的、單獨印刷插裝在書刊內、印有圖或表的單頁。有時也指版面不超過開本,紙張與開本尺寸相同,但用不同於正文的紙張或顏色印刷的書頁。
(10)篇章頁(又稱中扉頁或隔頁)
篇章頁是指在正文各篇、章起始前排的,印有篇、編或章名稱的一面單頁。篇章頁只能利用單碼、雙碼留空白。篇章頁插在雙碼之後,一般作暗碼計算或不計頁碼。篇章頁有時用帶色的紙印刷來顯示區別。
(11)目錄
目錄是書刊中章、節標題的記錄,起到主題索引的作用,便於讀者查找。目錄一般放在書刊正文之前(期刊中因印張所限,常將目錄放在封二、封三或封四上)。
(12)版權頁
版權頁是指版本的記錄頁。版權頁中,按有關規定記錄有書名、作者或譯者姓名、出版社、發行者、印刷者、版次、印次、印數、開本、印張、字數、出版年月、定價、書號等項目。圖書版權頁一般印在扉頁背頁的下端。版權頁主要供讀者了解圖書的出版情況,常附印於書刊的正文前後。
(13)索引
索引分為主題索引、內容索引、名詞索引、學名索引、人名索引等多種。索引屬於正文以外部分的文字記載,一般用較小字型大小雙欄排於正文之後。索引中標有頁碼以便於讀者查找。在科技書中索引作用十分重要,它能使讀者迅速找到需要查找的資料。
(14)版式
版式是指書刊正文部分的全部格式,包括正文和標題的字體、字型大小、版心大小、通欄、雙欄、每頁的行數、每行字數、行距及表格、圖片的排版位置等。
(15)版心
版心是指每面書頁上的文字部分,包括章、節標題、正文以及圖、表、公式等。
(16)版口
版口是指版心左右上下的極限,在某種意義上即指版心。嚴格地說,版心是以版面的面積來計算范圍的,版口則以左右上下的周邊來計算范圍。
(17)超版口
超版口是指超過左右或上下版口極限的版面。當一個圖或一個表的左右或上下超過了版口,則稱為超版口圖或超版口表。
(18)直(豎)排本
是指翻口在左,訂口在右,文字從上至下,字行由右至左排印的版本,一般用於古書。
(19)橫排本
就是翻口在右,訂口在左,文字從左至右,字行由上至下排印的版本。
(20)刊頭
刊頭又稱「題頭」「頭花」,用於表示文章或版別的性質,也是一種點綴性的裝飾。刊頭一般排在報刊、雜志、詩歌、散文的大標題的上邊或左上角。
(21)破欄
破欄又稱跨欄。報刊雜志大多是用分欄排的,這種在一欄之內排不下的圖或表延伸到另一欄去而佔多欄的排法稱為破欄排。
(22)天頭
天頭是指每面書頁的上端空白處。
(23)地腳
地腳是指每面書頁的下端空白處。
(24)
暗頁碼
又稱暗碼是指不排頁碼而又占頁碼的書頁。一般用於超版心的插圖、插表、空白頁或隔頁等。
(25)
頁
頁與張的意義相同,一頁即兩面(書頁正、反兩個印面)。應注意另頁和另面的概念不同。
(26)
另頁起
另頁起是指一篇文章從單碼起排(如論文集)。如果第一篇文章以單頁碼結束,第二篇文章也要求另頁起,就必須在上一篇文章的後留出一個雙碼的空白面,即放一個空碼,每篇文章要求另頁起的排法,多用於單印本印刷。
(27)
另面起
另面起是指一篇文章可以從單、雙碼開始起排,但必須另起一面,不能與上篇文章接排。
(28)
表注
表注是指表格的註解和說明。一般排在表的下方,也有的排在表框之內,表注的行長一般不要超過表的長度。
(29)
圖注
圖注是指插圖的註解和說明。一般排在圖題下面,少數排在圖題之上。圖注的行長一般不應超過圖的長度。
(30)背題
背題是指排在一面的末尾,並且其後無正文相隨的標題。排印規范中禁止背題出現,當出現背題時應設法避免。解決的辦法是在本頁內加行、縮行或留下尾空而將標題移到下頁。
6. 名詞解釋:什麼是「魯迅文學獎」
魯迅文學獎,是以中國新文化運動的偉大旗手魯迅先生命名的文學獎項。與老舍文學獎、茅盾文學獎、曹禺戲劇文學獎並稱中國四大文學獎。創立於1986年。魯迅文學獎是中國具有最高榮譽的文學獎之一,旨在獎勵優秀中篇小說、短篇小說、報告文學、詩歌、散文雜文、文學理論評論的創作,獎勵中外文學作品的翻譯,推動中國文學事業的繁榮發展。
魯迅文學獎各單項獎每兩年評選一次,每4年評選一次魯迅文學獎大獎。將選出該評獎年度里某一文學體裁中思想性藝術性俱佳的作品。首次評獎從1997年開始,評選1995-1996年的作品。包括以下各獎項:全國優秀中篇小說獎;全國優秀短篇小說獎;全國優秀報告文學獎;全國優秀詩歌獎;全國優秀散文、雜文獎;全國優秀文學理論、文學評論獎;全國優秀文學翻譯獎。
設立背景:
魯迅文學獎以中國新文化運動的偉大旗手魯迅先生命名的魯迅文學獎,設立於1996年,其前身"全國中、短篇小說獎",自1980年代初新時期文學開始即設立。
評選要求:
范圍:
1、凡屬評獎年度內在國家批准出版發行的報紙、刊物、出版社發表和出版的上述文學體裁、門類的作品,均可參加評選(單篇作品以首次發表的時間為准,書籍以版權頁標明的第一次出版時間為准)。
2、鑒於評選工作的語言限制,凡是用少數民族文字創作的作品,要求以漢文譯作參加評選。用少數民族文字創作的作品,可參加中國作協有關少數民族文學獎項的評獎。
3、詩歌和散文、雜文作品,以出版的詩集、散文、雜文集參評。文學理論和文學評論著述,單篇作品和理論評論專著,均可參評。
4、凡是台灣作家在大陸正式出版的文學作品,都可以參加魯迅文學獎、茅盾文學獎、全國優秀兒童文學獎和全國少數民族文學創作駿馬獎等4項大獎的評選。
標准:
1、堅持思想性與藝術性完美統一的原則,所選作品應有利於倡導愛國主義、集體主義、社會主義的思想和精神,有利於倡導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的思想和精神,有利於倡導民族團結、社會進步、人民幸福的思想和精神,有利於倡導用誠實勞動爭取美好生活的思想和精神。對於體現時代精神和歷史發展趨勢、反映現實生活,塑造社會主義新人形象的催人奮進、給人鼓舞的優秀作品,應重點關注。要兼顧題材、主題、風格的多樣化。
2、重視作品的藝術品位。鼓勵在繼承我國優秀文學傳統和借鑒外國優秀文化基礎上的探索和創新,尤其鼓勵那些具有中國作風和中國氣派,為人民群眾所喜聞樂見的富有藝術感染力的作品。
3、重視作品的社會影響力。各獎項評委會,可根據本條例的要求,結合該文學體裁門類的特點,聽取讀者意見,提出具體要求。
紀律:
1、確保評獎的權威性與公正性。魯迅文學獎各獎項的評獎委員會要堅持評獎標准,實行評委名單公開、評委會評語公開制度。
2、杜絕行賄受賄等違法亂紀行為和人情請托等不正之風。評委會、審讀小組及評獎辦公室成員,不得有任何可能影響評選結果的不正當行為。一旦發現此種行為,有關評委或工作人員的資格將被取消,有關參評作品的資格也將予以取消。
3、實行迴避制度。評委會成員若有作品參評,或與參評作家作品有較為密切的關系(如系作品的責任編輯、參評作者的親屬等),必須迴避。若發現有隱瞞者,取消評委資格,並不得再參加魯迅文學獎評獎工作。
機構程序:
機構
1、魯迅文學獎各獎項的評獎工作由按文學體裁、門類分別組成的各獎項評獎委員會承擔。各評獎委員會下設該獎項的評獎辦公室,處理評獎的具體工作。
2、各獎項評獎委員會委員由中國作家協會聘請文學界有影響的作家、理論家、評論家和文學組織工作者擔任,人數以11人為宜。擔任各獎項評獎委員會委員者不應交叉。每一屆評委應比上屆更新1/2以上。京外評委應占評委總數的1/3以上。評委名單由中國作家協會書記處在廣泛徵求意見的基礎上確定,並報告主席團,同時報請上級主管部門備案。
3、中國作協成立魯迅文學獎評獎辦公室,協調各獎項的評獎以及負責評獎結果的發布和頒獎大會的組織工作。
4、各獎項評獎委員會組成後,須認真討論評選標准,重申評獎紀律,統一思想,以確保評選工作的導向性、權威性與公正性。
程序:
1、參評作品徵集。經中國作協書記處批准後,以中國作協的名義統一發布徵集參評作品的通知,請全國各省、市、自治區作協、各行業文協(作協)、全國各省級以上有關出版單位和大型文藝雜志社在規定期限內向各獎項評獎辦公室報送符合評選要求的參評作品。
2、推薦備選作品。各評獎辦公室報請各評委會批准,聘請若干評論家、作家和編輯家組成審讀小組,對推薦作品在廣泛閱讀、討論的基礎上,進行篩選,提出適當數量的作品,作為供評委會審讀備選的篇目。經由3名以上評委聯名提議,亦可在審讀小組推薦的篇目以外,增添備選篇目。在評選過程中,可適當召開讀者座談會,聽取讀者的意見。
3、投票產生各單項獎的獲獎作品。評委會在認真閱讀全部備選篇目的基礎上,經充分的協會商與討論,最後投票產生獲獎作品。投票是否採用記名方式,由評委會以少數服從多數原則確定。作品獲得不少於評委總數的2/3的票數,方可當選。
4、評獎揭曉。評選結果報中國作家協會書記處備案,由中國作協統一發布。對獲獎作品,頒發獎牌和獎金。對出版、刊登獲獎作品的出版社、雜志社及其現任編輯頒發證書。
指導思想:
魯迅文學獎評選工作,以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和鄧小平理論為指針,按照江澤民同志"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要求,堅持先進文化的前進方面,堅持文藝"為人民服務,為社會主義服務",貫徹"百花齊放,百家爭鳴"的方針,弘揚主旋律,提倡多樣化,鼓勵關注現實生活、體現時代精神,堅持導向性、權威性、公正性,堅持少而精、寧缺毋濫的原則,評選出思想性、藝術性完美結合的優秀作品。
獎項設置:
包括以下各獎項:全國優秀中篇小說獎;全國優秀短篇小說獎;全國優秀報告文學獎;全國優秀詩歌獎;全國優秀散文、雜文獎;全國優秀文學理論、文學評論獎;全國優秀文學翻譯獎。
評獎經費:
魯迅文學獎評選活動經費由國家撥款及吸收社會贊助方式解決。
7. 排版中 什麼是天頭地腳、訂口、切口及開本的含義
1. 書籍的組成
眾所周知,一本書通常由封面、扉頁、版權頁(包括內容提要及版權)、前言、目錄、正文、後記、參考文獻、附錄等部分構成。
扉頁又稱內封、里封,內容與封面基本相同,常加上叢書名、副書名、全部著譯者姓名、出版年份和地點等。扉頁一般沒有圖案,一般與正文一起排印。
版權頁又叫版本記錄頁和版本說明頁,是一本書刊誕生以來歷史的介紹,供讀者了解這本書的出版情況,附印在扉頁背面的下部、全書最末頁的下部或封四的右下部(指橫開本),它的上部多數印內容提要。版權頁上印有書名、作者、出版者、印刷廠、發行者,還有開本、版次、印次、印張、印數、字數、日期、定期、書號等。其中印張是印刷廠用來計算一本書排版、印刷、紙張的基本單位,一般將一張全張紙印刷一面叫一個印張,一張對開張雙面也稱一個印張。字數是以每個版面為計算單位的,每個版面字數等於每個版面每行的字數乘以行數,全書字數等於每個版面字數乘以頁碼數,在版面上圖、表、公式、空行都以滿版計算,因此「字數」並不是指全書的實際行字數。
2. 版面構成要素
版面指在書刊、報紙的一面中圖文部分和空白部分的總和,即包括版心和版心周圍的空白部分書刊一頁紙的幅面。通過版面可以看到版式的全部設計,版面構成要素如圖2.1所示。
版心 位於版面中央、排有正文文字的部分。
書眉 排在版心上部的文字及符號統稱為書眉。它包括頁碼、文字和書眉線。一般用於檢索篇章。
頁碼 書刊正文每一面都排有頁碼,一般頁碼排於書籍切口一側。印刷行業中將一個頁碼稱為一面,正反面兩個頁碼稱為一頁。
注文 又稱注釋、註解,對正文內容或對某一字詞所作的解釋和補充說明。排在字行中的稱夾注,排在每面下端的稱腳注或面後注、頁後注,排在每篇文章之後的稱篇後注,排在全書後面的稱書後注。在正文中標識注文的號碼稱注碼。
3. 開本
版面的大小稱為開本,開本以全張紙為計算單位,每全張紙裁切和折疊多少小張就稱多少開本。我國習慣上對開本的命名是以幾何級數來命名的,如下圖所示。
國內生產的紙張常見大小主要有以下幾種:
787×1092毫米平板原紙尺寸是我國當前文化用紙的主要尺寸,國內現有的造紙、印刷機械絕大部分都是生產和適用此種尺寸的紙張。目前,東南亞各國還使用這種尺寸的紙張,其他地區已很少採用了。
850×1168毫米的尺寸是在787×1092毫米25開的基礎上為適應較大開本需要生產的,這種尺寸的紙張主要用於較大開本的需要,所謂大32開的書籍就是用的這種紙張。
880×1230毫米的紙張比其他同樣開本的尺寸要大,因此印刷時紙的利用率較高,型式也比較美觀大方,是國際上通用的一種規格。
4.版心
書刊版心大小是由書籍的開本決定的,版心過小容字量減少,版心過大有損於版式的美觀。一般字與字間的空距要小於行與行間空距;行與行間的空距要小於段與段間的空距;段與段間的空距要小於四周空白。
版心的寬度和高度的具體尺寸,要根據正文用字的大小、每面行數和每行字數來決定。而每面行數又受行距的影響。印刷標准術語中將字行與字行之間的空白稱為行間,行中心線與行中心線的距離稱為行距。但方正、華光排版系統中將標准術語中的行間稱為行距。書刊的行間一般空對開(1/2),也有5/8、3/4幾種空法。表2.1列出了不同字型大小、不同行間、不同開本的版面字數及版心尺寸。
註:如加書眉,每頁行數應減少一行。字數、行數以漢字五號計算。
5.常用排版術語
(1)封面(又稱封一、前封面、封皮、書面) 封面印有書名、作者、譯者姓名和出版社的名稱。封面起著美化書刊和保護書芯的作用。
(2)封里(又稱封二) 是指封面的背頁。封里一般是空白的,但在期刊中常用它來印目錄,或有關的圖片。
(3)封底里(又稱封三) 是指封底的裡面一頁。封底里一般為空白頁,但期刊中常用它來印正文或其他正文以外的文字、圖片。
(4)封底(又稱封四、底封)圖書在封底的右下方印統一書號和定價,期刊在封底印版權頁,或用來印目錄及其他非正文部分的文字、圖片。
(5) 書脊(又稱封脊) 書脊是指聯接封面和封底的書脊部。書脊上一般印有書名、冊次(卷、集、冊)、作者、譯者姓名和出版社名,以便於查找。
(6)書冠 書冠是指封面上方印書名文字的部分。
(7)書腳 書腳是指封面下方印出版單位名稱的部分。
(8)扉頁(又稱里封面或副封面) 扉頁是指在書籍封面或襯頁之後、正文之前的一頁。扉頁上一般印有書名、作者或譯者姓名、出版社和出版的年月等。扉頁也起裝飾作用,增加書籍的美觀。
(9)插頁 插頁是指凡版面超過開本范圍的、單獨印刷插裝在書刊內、印有圖或表的單頁。有時也指版面不超過開本,紙張與開本尺寸相同,但用不同於正文的紙張或顏色印刷的書頁。
(10)篇章頁(又稱中扉頁或隔頁) 篇章頁是指在正文各篇、章起始前排的,印有篇、編或章名稱的一面單頁。篇章頁只能利用單碼、雙碼留空白。篇章頁插在雙碼之後,一般作暗碼計算或不計頁碼。篇章頁有時用帶色的紙印刷來顯示區別。
(11)目錄 目錄是書刊中章、節標題的記錄,起到主題索引的作用,便於讀者查找。目錄一般放在書刊正文之前(期刊中因印張所限,常將目錄放在封二、封三或封四上)。
(12)版權頁 版權頁是指版本的記錄頁。版權頁中,按有關規定記錄有書名、作者或譯者姓名、出版社、發行者、印刷者、版次、印次、印數、開本、印張、字數、出版年月、定價、書號等項目。圖書版權頁一般印在扉頁背頁的下端。版權頁主要供讀者了解圖書的出版情況,常附印於書刊的正文前後。
(13)索引 索引分為主題索引、內容索引、名詞索引、學名索引、人名索引等多種。索引屬於正文以外部分的文字記載,一般用較小字型大小雙欄排於正文之後。索引中標有頁碼以便於讀者查找。在科技書中索引作用十分重要,它能使讀者迅速找到需要查找的資料。
(14)版式 版式是指書刊正文部分的全部格式,包括正文和標題的字體、字型大小、版心大小、通欄、雙欄、每頁的行數、每行字數、行距及表格、圖片的排版位置等。
(15)版心 版心是指每面書頁上的文字部分,包括章、節標題、正文以及圖、表、公式等。
(16)版口 版口是指版心左右上下的極限,在某種意義上即指版心。嚴格地說,版心是以版面的面積來計算范圍的,版口則以左右上下的周邊來計算范圍。
(17)超版口 超版口是指超過左右或上下版口極限的版面。當一個圖或一個表的左右或上下超過了版口,則稱為超版口圖或超版口表。
(18)直(豎)排本 是指翻口在左,訂口在右,文字從上至下,字行由右至左排印的版本,一般用於古書。
(19)橫排本 就是翻口在右,訂口在左,文字從左至右,字行由上至下排印的版本。
(20)刊頭 刊頭又稱「題頭」「頭花」,用於表示文章或版別的性質,也是一種點綴性的裝飾。刊頭一般排在報刊、雜志、詩歌、散文的大標題的上邊或左上角。
(21)破欄 破欄又稱跨欄。報刊雜志大多是用分欄排的,這種在一欄之內排不下的圖或表延伸到另一欄去而佔多欄的排法稱為破欄排。
(22)天頭 天頭是指每面書頁的上端空白處。
(23)地腳 地腳是指每面書頁的下端空白處。
(24) 暗頁碼 又稱暗碼是指不排頁碼而又占頁碼的書頁。一般用於超版心的插圖、插表、空白頁或隔頁等。
(25) 頁 頁與張的意義相同,一頁即兩面(書頁正、反兩個印面)。應注意另頁和另面的概念不同。
(26) 另頁起 另頁起是指一篇文章從單碼起排(如論文集)。如果第一篇文章以單頁碼結束,第二篇文章也要求另頁起,就必須在上一篇文章的後留出一個雙碼的空白面,即放一個空碼,每篇文章要求另頁起的排法,多用於單印本印刷。
(27) 另面起 另面起是指一篇文章可以從單、雙碼開始起排,但必須另起一面,不能與上篇文章接排。
(28) 表注 表注是指表格的註解和說明。一般排在表的下方,也有的排在表框之內,表注的行長一般不要超過表的長度。
(29) 圖注 圖注是指插圖的註解和說明。一般排在圖題下面,少數排在圖題之上。圖注的行長一般不應超過圖的長度。
(30)背題 背題是指排在一面的末尾,並且其後無正文相隨的標題。排印規范中禁止背題出現,當出現背題時應設法避免。解決的辦法是在本頁內加行、縮行或留下尾空而將標題移到下頁。
8. 名詞解釋:裝幀
裝幀 [zhuāng zhēn]
[釋義] 裝幀是一部書稿在印刷之前,對書的形態、用料和製作等方面所進行的版藝術和工藝設計。
其內權容包括開本 、封面、護封、書脊、版式、環襯、扉頁、插圖、插頁、封底、版權頁、書函在內的開本設計、封面設計、版面設計以及裝訂形式、使用材料等。封面設計一般由文字和畫面兩部分有機構成。書籍的裝訂形式與排式有關。中國大多是橫排書,採用的裝訂形式有精裝本、平裝本、單行本、合訂本、普及本、縮印本、袖珍本、特藏本、豪華本等。此外,還有飄口、圓角、包角、檢標、毛邊等裝式,書脊有圓脊和方脊之別。
9. 【關於書籍的名詞解釋】
您好
版面與排版基礎知識主要包括版面構成要素、排版技術術語、校對符號的作用及各種版式處理等。這些知識是激光照排工藝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組成部分。一名合格的工藝設計人員和操作員只有掌握「排版語言」和一些排版工藝知識,才能達到高效率和高質量。</p>一、書籍的組成<br><br>眾所周知,一本書通常由封面、扉頁、版權頁(包括內容提要及版權)、前言、目錄、正文、後記、參考文獻、附錄等部分構成。<br><br>扉頁又稱內封、里封,內容與封面基本相同,常加上叢書名、副書名、全部著譯者姓名、出版年份和地點等。扉頁一般沒有圖案,一般與正文一起排印。<br><br>版權頁又叫版本記錄頁和版本說明頁,是一本書刊誕生以來歷史的介紹,供讀者了解這本書的出版情況,附印在扉頁背面的下部、全書最末頁的下部或封四的右下部(指橫開本),它的上部多數印內容提要。版權頁上印有書名、作者、出版者、印刷廠、發行者,還有開本、版次、印次、印張、印數、字數、日期、定期、書號等。其中印張是印刷廠用來計算一本書排版、印刷、紙張的基本單位,一般將一張全張紙印刷一面叫一個印張,一張對開張雙面也稱一個印張。字數是以每個版面為計算單位的,每個版面字數等於每個版面每行的字數乘以行數,全書字數等於每個版面字數乘以頁碼數,在版面上圖、表、公式、空行都以滿版計算,因此「字數」並不是指全書的實際行字數。</p>二、版面構成要素</p><p
align=center><p align=center>圖1 書刊版面要素示意圖<br>
版面指在書刊、報紙的一面中圖文部分和空白部分的總和,即包括版心和版心周圍的空白部分書刊一頁紙的幅面。通過版面可以看到版式的全部設計,版面構成要素如圖2.1所示。</p>版心
位於版面中央、排有正文文字的部分。<br>書眉
排在版心上部的文字及符號統稱為書眉。它包括頁碼、文字和書眉線。一般用於檢索篇章。<br>頁碼
書刊正文每一面都排有頁碼,一般頁碼排於書籍切口一側。印刷行業中將一個頁碼稱為一面,正反面兩個頁碼稱為一頁。<br>注文
又稱注釋、註解,對正文內容或對某一字詞所作的解釋和補充說明。排在字行中的稱夾注,排在每面下端的稱腳注或面後注、頁後注,排在每篇文章之後的稱篇後注,排在全書後面的稱書後注。在正文中標識注文的號碼稱注碼。</p>三、開本<br><br>版面的大小稱為開本,開本以全張紙為計算單位,每全張紙裁切和折疊多少小張就稱多少開本。我國習慣上對開本的命名是以幾何級數來命名的,如圖2所示。</p><p
align=center><p align=center>圖2 書刊開本示意圖
國內生產的紙張常見大小主要有以下幾種:<br>787×1092毫米平板原紙尺寸是我國當前文化用紙的主要尺寸,國內現有的造紙、印刷機械絕大部分都是生產和適用此種尺寸的紙張。目前,東南亞各國還使用這種尺寸的紙張,其他地區已很少採用了。<br>850×1168毫米的尺寸是在787×1092毫米25開的基礎上為適應較大開本需要生產的,這種尺寸的紙張主要用於較大開本的需要,所謂大32開的書籍就是用的這種紙張。<br>880×1230毫米的紙張比其他同樣開本的尺寸要大,因此印刷時紙的利用率較高,型式也比較美觀大方,是國際上通用的一種規格。</p>四、版心<br><br>書刊版心大小是由書籍的開本決定的,版心過小容字量減少,版心過大有損於版式的美觀。一般字與字間的空距要小於行與行間空距;行與行間的空距要小於段與段間的空距;段與段間的空距要小於四周空白。<br><br>版心的寬度和高度的具體尺寸,要根據正文用字的大小、每面行數和每行字數來決定。而每面行數又受行距的影響。印刷標准術語中將字行與字行之間的空白稱為行間,行中心線與行中心線的距離稱為行距。但方正、華光排版系統中將標准術語中的行間稱為行距。書刊的行間一般空對開(1/2),也有5/8、3/4幾種空法。表2.1列出了不同字型大小、不同行間、不同開本的版面字數及版心尺寸。</p><p
align=center><p align=center>表1
主要開本尺寸及常見版式註:如加書眉,每頁行數應減少一行。字數、行數以漢字五號計算。</p>
責任編輯
圖書的責任編輯由出版社指定,一般由初審者擔任。初審(圖書的審稿是編輯工作的中心環節,稿件交來責任編輯後,初審、復審和終審工作,三個環節缺一不可)應由具有編輯職稱或具備一定條件的助理編輯人員擔任(一般為責任編輯),在審讀全部稿件的基礎上,主要負責從專業的角度對稿件的社會價值和文化學術價值進行審查,
把好政治關、知識關、文字關。要寫出初審報告,並對稿件提出取捨意見和修改建議。
版權
就是作品的擁有權
開本和印張
開本是表示圖書幅面大小的行業用語,因為幅面是按一定規格全張紙按不同方法開切出的,故有此稱。開本以全張紙開切出的數量(開數)來表示,如開切出32張,即稱「32開」。一般我們用的圖書開本是大32開,小16開,或者16開。開本的尺寸一般以圖書封面的長×寬尺寸以及用紙的規格來說明,例如《吹口哨的黃牛》用紙的規格是787×960,封面的尺寸是175×210毫米。
一本書的總面數(包括扉頁、版權頁、序、目錄、正文以及正文之後的附錄、反饋表、空白頁等等)÷開數=印張數
例如,《奔跑的蜈蚣》總面數192,開數16,其印張數=192/16=12
印數和裝訂
印數指的是一本書印刷的數量
一般圖書的裝訂方式是膠訂,其他的方式還有騎馬訂、平訂、鎖線訂等
10. 對比數學書和新華字典的版權頁,有什麼不同
和這個哥哥幅度夫婦同放入耳肉上即食燕窩里反人類了!好看好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