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版權產權 » 視同銷售行為的所有權和風險是否已經轉移

視同銷售行為的所有權和風險是否已經轉移

發布時間: 2021-01-13 05:07:04

① 業所得稅法按照資產所有權是否轉移來判斷是否作為視同銷售

在商品沒有離開單位內部時,其並不屬於銷售行為,自然就不會存在是否確認內收入的問題了,如果企業容的產品用與了在建工程中了這是沒有收入,所以就不確認收入。
即處理就是:
借:在建工程
貸:庫存商品

但是如果將產品的所有權給了別人了,不管是你賣出去了,還是你換出去了,還是你送出去了,只要你企業對此產品不具有了所有權,也就是說所有權轉移出了本企業內部了,那麼,就是銷售或是視同銷售了,如你賣出去了,那就是銷售,如果你捐資了、對外投資了,那就是視同銷售,都是要確認收入的實現,同時也要計算增值稅和結轉相應的成本的。
那麼,此時,其處理:
借:銀行存款(營業外支出、或長期股權投資等等)
貸:主營業務收入
應交稅費——應交增值稅(銷項稅額)

同時:
借:主營業務成本
貸:庫存商品

總結:是否確認收入要看是否同時滿足兩點:1、看是否流出了本企業內部,也就是離開了本企業。2、看與產品上的所有權與風險是否也轉移給別人了。

② 商品借用,如果所有權不發生轉移,是不是不視同於銷售 增值稅暫行條例中,有詳細規定嗎

不是。
應該是做進抄項稅額轉出處理。
《增值稅暫行條例?
第十條下列項目的進項稅額不得從銷項稅額中抵扣:
(一)用於非增值稅應稅項目、免徵增值稅項目、集體福利或者個人消費的購進貨物或者應稅勞務;
借用應屬於非增值稅應稅項目,所以要做進項稅額轉出處理。
不懂可以追問。

③ 企業所得稅法按照資產所有權是否轉移來判斷是否作為視同銷售

正確
根據《國家稅務總局關於企業處置資產所得稅處理問題的通知》( 國稅函[2008]828號)文的規定,企業用於市場推廣或銷售;用於交際應酬;用於職工獎勵或福利;用於股息分配;用於對外捐贈及其他改變資產所有權屬的用途,因資產所有權屬已發生改變而不屬於內部處置資產,應按規定視同銷售確定收入。在上述情形下,屬於企業自製的資產,應按企業同類資產同期對外銷售價格確定銷售收入;屬於外購的資產,可按公允價值確定銷售收入。
國稅函[2008]828號文件企業發生下列情形的處置資產,除將資產轉移至境外以外,由於資產所有權屬在形式和實質上均不發生改變,可作為內部處置資產,不視同銷售確認收入,相關資產的計稅基礎延續計算。

④ 企業所得稅法按照資產所有權是否轉移來判斷是否作為視同銷售

在商品沒有離開單位內部時,其並不屬於銷售行為,自然就不會存在是否確認收入的回問題了,如果企業的答產品用與了在建工程中了這是沒有收入,所以就不確認收入。
即處理就是:
借:在建工程
貸:庫存商品

但是如果將產品的所有權給了別人了,不管是你賣出去了,還是你換出去了,還是你送出去了,只要你企業對此產品不具有了所有權,也就是說所有權轉移出了本企業內部了,那麼,就是銷售或是視同銷售了,如你賣出去了,那就是銷售,如果你捐資了、對外投資了,那就是視同銷售,都是要確認收入的實現,同時也要計算增值稅和結轉相應的成本的。
那麼,此時,其處理:
借:銀行存款(營業外支出、或長期股權投資等等)
貸:主營業務收入
應交稅費——應交增值稅(銷項稅額)

同時:
借:主營業務成本
貸:庫存商品

總結:是否確認收入要看是否同時滿足兩點:1、看是否流出了本企業內部,也就是離開了本企業。2、看與產品上的所有權與風險是否也轉移給別人了。

⑤ 視同銷售在什麼情況下要確認收入

會計中的視同銷售確認收入:
准則原文中,關於收入確認的條件:
(1)企業已將商品所有權上的主要風險和報酬轉移給購貨方;
(2)企業既沒有保留通常與所有權相聯系的繼續管理權,也沒有對已售出商品實施控
制;
(3)與交易相關的經濟利益能夠流入企業;
(4)相關的收入和成本能夠可靠地計量。

視同銷售是否確認為收入,還是要從這4個點來衡量。

例如,委託代銷,以銷貨清單結算的,你的風險報酬沒有轉移,與交易相關的經濟利益還沒有流入企業(委託代銷是,代銷商不付錢,你拿貨給他,他賣了多少有個清單,拿給你,你根據清單收到貨款,然後與代銷商結算代銷費用,所以在委託代銷的時候,你沒有經濟利益流入)

例如,委託代銷,以買斷方式結算的,你的風險報酬已經轉移,與交易相關的經濟利益已經流入企業,所以確認收入(買斷方式結算,代銷商給你支付一筆錢買了這些貨物,以後這些貨物是賺是陪都是代銷商的,與你無關了。)

再例如鏈接中的「第三點」以存貨投資換取長期股權投資的。准則規定以存貨公允價值確認長期股權投資成本。事實上,你不可能拿10塊錢的貨物還8塊錢的股票。存貨換成股票,與存貨相關的風險報酬轉移,經濟利益流入企業,所以確認收入。另外,他舉得2007年版本中級教材中,我個人認為那個時間的教材不具有代表性,因為2007年正好是新准則第一年全國使用。事實上大部分人用的還是舊准則,所以教材很可能與准則脫軌。事實上現在的教材基本上以存貨投資,非貨幣性資產交換,均確認收入的。

⑥ 企業所得稅法按照資產所有權是否轉移來判斷是否作為視同銷售

這句話是錯誤的。

因為視同銷售分兩種情況:
⒈具有銷售實質的行為
首先以「將自產、委託加工或購買貨物作為投資」為例,表面上看其未給企業帶來實際的經濟利益總流入,但實際上其是具有銷售實質的行為,該項業務體現的是企業實物資產與外部的交換關系:企業將投出的產品在社會上出售,取得相當於公允價值的現金(銷售過程),然後再將該獲得的現金作為投資投出去(投資過程)。這樣,企業投出產品的生產成本就相當於「流出的現金」,換回的等值於公允價值的現金就相當於「流入的現金」,其間的差額就體現出「經濟利益的凈流入」概念,表現為所有者權益增減額。雙方在交易時是按公允價值來認定的投出(投入)資產價值的。
再看「將自產、委託加工或購買的貨物分配給股東或投資者」,其體現的是企業以實物資產償還外部的債務的關系,該過程分解為:轉出資產換回貨幣,以換回貨幣償還債務。用於償還債務的產品其體現價值應當以公允價值為准來衡量,因為債權人接受該資產時是以公允價值衡量其價值的,雖然生產該商品的成本按所發生生產耗費計算,但是這些畢竟沒有考慮活勞動所體現的價值部分,產品的公允價值才是真實體現該產品真實價值的,否則以產品的成本直接沖銷相關的債務,這無異於進行了不等價交換。因此,其屬於具有銷售實質的行為,體現出所有者權益的變化及債務的減少。與此類似的還有「將自產、委託加工或購買的貨物用於個人消費」。
⒉不具有銷售實質的行為
「企業將自產或委託加工的貨物用於非應稅項目(如工程耗用)、職工福利(如福利設施)」,屬於自產自用性質。由於該項業務體現的是企業內部關系,屬於企業內部資產的不同形態轉化,是不具銷售實質的行為,雖然形成的是固定資產,但其還在企業內部使用,其所耗產品成本會分期以折舊的方式得到補償,因此該業務不通過「收入」賬戶核算,而應按所耗自產產品成本轉賬,即按「分離法」 進行會計處理。
對於「將自產、委託加工或購買的貨物無償贈送他人」的行為,雖然其體現了企業與外部的關系,但這種行為未能引起企業經濟利益的流入,而是企業單方面的無償支出,然而所送出的自產、委託加工產品中畢竟包含了勞動者活勞動所創造的價值,因此,對這種無償贈送行為稅法中是有嚴格規定的。這也說明了一個問題:無償贈送行為有時雖屬於義舉,但是超過一定限度的時候,多少會損及企業勞動者、所有者的利益,對此行為不得不有所限制。

熱點內容
美發店認證 發布:2021-03-16 21:43:38 瀏覽:443
物業糾紛原因 發布:2021-03-16 21:42:46 瀏覽:474
全國著名不孕不育醫院 發布:2021-03-16 21:42:24 瀏覽:679
知名明星確診 發布:2021-03-16 21:42:04 瀏覽:14
ipad大專有用嗎 發布:2021-03-16 21:40:58 瀏覽:670
公務員協議班值得嗎 發布:2021-03-16 21:40:00 瀏覽:21
知名書店品牌 發布:2021-03-16 21:39:09 瀏覽:949
q雷授權碼在哪裡買 發布:2021-03-16 21:38:44 瀏覽:852
圖書天貓轉讓 發布:2021-03-16 21:38:26 瀏覽:707
寶寶水杯品牌 發布:2021-03-16 21:35:56 瀏覽:8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