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版權產權 » 版權的無奈

版權的無奈

發布時間: 2021-01-13 07:56:57

❶ 韓劇韓國電影版權問題

可以看的,因為中國是一個十分特殊的國家,擁有14億人口,地大物博,政府的管理限度十分有限,因此在大陸收看韓劇不用擔心版權問題,但如果在國外,那就不行了,想香港,台灣,韓國,日本因為地方小,所以管的會很嚴,以下告訴你有關版權的概念,希望對你有幫助。
電影版權基本概念
電影版權(含電影發行權和電影放映權)即電影著作權,是指電影作品的作者或者公司法人對其作品享有的權利。
電影版權取得方式
電影版權的取得有兩種方式:自動取得和登記取得。按照中國的著作權法規定,作品完成就自動有版權。 所謂完成,是相對而言的,只要創作的對象已經滿足法定的作品構成條件,既可作為作品受到著作權法保護。
電影版權構成模式
在學理上,根據性質不同,版權可以分為著作權及鄰接權,簡單來說,著作權是針對原創相關精神產品的人而言的,而鄰接權的概念,是針對表演或者協助傳播作品載體的有關產業的參加者而言的,比如表演者、錄音錄像製品製作者、廣播電視台、出版社等等。
編輯本段徵收電影版權費
費用徵收出台
不出意外的話,從明年1月開始,國內網吧、長途大巴播放電影必須向影著協繳納一定的版權費用。這意味著,部分公共場合的電影免費大餐將告別歷史,付費電影時代即將來臨。筆者認為,在這項制度實施前,有三點問題必須向公眾釐清。這不僅有利於標準的順利推行,也利於消除公眾對徵收電影版權費的種種誤解。
「消費」選擇權
作為徵收電影版權費的對象,網吧和長途汽車自然也是「消費者」。從問卷調查來看,有些「消費者」尤其是客車車主明確表示,今後將不在車上放電影了。問題是,「消費者」有選擇的權利嗎?筆者期望在今後出台的實施細則中,能給予明確。
收費方式
按照現有制度安排,徵收電影版權的收費模式是「一刀切」,即在網吧或在長途汽車上,不管你看一部電影,還是看十部幾十部電影,均按統一標准收費,這種管理方式自然方便管理者。而對於消費者而言,則明顯是不公平:「點播少少收費,點播多多收費」能做到嗎?
分配方案有沒有制定完善
對於中國電影著作權協會來說,在推廣「國產電影網吧數字發行平台」和擬收費的過程中,首先要解決放下身段與著作權人進行協商的利益分成問題。特別是電影版權費管理費問題,這個管理費用佔多少比例,不能由自己一家說了算,應當與著作權人積極協商,達到一致意見後方可出台實施。
編輯本段電影版權保護之路
盜版行為多樣化
「起初我們接觸的電影VCD、DVD盜版很多,由於我們對電影放映前期作出了大量反盜版工作,情況有所改善。目前對於電影放映後期的盜版,我們正面臨著嚴重的挑戰。」中影集團副總經理韓曉黎說,最近網路侵權,特別是電視台的盜播,非常嚴重。 在過去很長一段時間里,提起電影版權被盜版,一般人都會想到音像製品方面的盜版,而如今,新技術的出現,數字和網路技術的進步,在促進電影藝術不斷進步的同時,也使電影傳播方式即電影版權盜版方式日趨多樣化。 目前,中國已成為僅次於美國互聯網用戶的第二大市場。在各類形形色色的網站中,提供電影在線觀看、下載的網站不計其數。據中國電影版權保護協會調查的30家提供此類服務的網站顯示,每家網站平均提供下載的影片1634.7部,其中提供國產電影的下載144.6部,占總數的8.84%,而這些影視節目基本上都沒有得到權利人授權許可。 國家版權局版權管理司版權處副處長蘇如松介紹說,截止到去年,各地版權部門在當地公安、電信主管部門的大力配合下,共查辦網路侵權案件172件,其中已完全辦結案件149件。版權執法人員在對涉案173家網站、405台伺服器進行調查、取證,依法關閉「三無」網站76家,沒收專門用於侵權盜版的伺服器39台,沒收非法所得3.9萬元,責令137家網站刪除侵權內容,對29家侵權網站給予共78.9萬元的罰款處罰,移送司法涉嫌形式犯罪案件18件。 除網路侵權外,電視台對電影的侵權盜播行為異常嚴重。根據中國電影版權保護協會今年上半年對數家省級非上星電視台的影視頻道以及一些城市電視台的影視、文藝娛樂頻道的監播發現,被盜播的影片數量相當驚人,高達上百部;而且從播放影片的種類上,很多影片都是最近一兩年面世的市場效益好、內容新的作品。 中國電影版權保護協會法律部主管孟雨表示,根據已掌握的情況推算,全國省和省會以上城市以及計劃單列市的非上星電視台,每年侵權播出屬於中國電影版權保護協會會員單位享有版權的電影作品應當在1200至1500部次,或者更多。如果按照剛剛結案的中國教育電視台侵權播出電影《沖出亞馬遜》而賠償5萬元的標准來推算,電影版權所有人因為電影作品被電視台盜播而每年損失的金額將達到6000萬元到7500萬元。 另外,中國電影版權保護協會理事長朱永德說,未經許可,擅自在長途汽車、飛機、輪船、賓館、飯店等場所設立的各類電影VCD視頻點播系統也屬於侵犯電影版權的行為。
版權保護遇尷尬
「近兩年來,我們通過訴訟挽回了200多萬元的經濟損失。但是我們深深感到,通過我們一個部門、一個單位,尤其是單獨的電影出品人進行維權,太力不從心了。發行一個片子,出500個拷貝,一人管一個拷貝,就得派出500人。電影發行之後,還要派人到全國各地,利用錄像機錄下侵權的證據,然後通過法律途徑進行訴訟。」韓曉黎無奈地說,實在無法應付過來。 中國政法大學教授費安玲說,雖然通過法律手段,可以解決侵權問題。然而著作權法實施20多年來,這種利益的沖突仍愈演愈烈。這說明法律不是萬能的,不可能指望所有問題都通過法律來解決。 更為重要的是,即使通過司法解決,電影權利人也未必能夠收回損失。幾年前,中國電影製片人協會受北影、上影、長影等10家製片單位委託,將私自侵犯他們電影版權的天都代理中心、天津泰達音像發行公司告上法庭。法院最後判罰賠給10家製片廠120萬元人民幣,摺合到每部影片上的賠償,就是5萬元。可是,算上取證費、律師費、訴訟費等各項開支,製片方卻入不敷出。 去年11月,中國版權保護協會打的第一場維權官司,也遭遇了同樣的尷尬。八一電影製片廠的電影《太行山上》被湖南一家電視台盜播,結果獲得的賠償僅僅勉強維持所有開支。八一電影製片廠的一位負責人表示,這只不過是「討了個說法」。 雖然有關法律對「電影版權人在權利救濟時所付出的必要費用由誰承擔問題」進行了一定的規定,但這一部分很大程度上交給了法院,由其行使自由裁量權。從理論上說,法院必須要求加害人予以賠償和補償權利救濟時所需的費用,可是,部分地區存在的地方保護主義卻使這一規定在實踐中失去意義。 盜版官司「得不償失」,這樣的結果直接導致了很多權利人不願意也沒有興趣拿起法律的武器來維權。 另外,中國電影導演協會副會長、著名導演陳國星說,有一次偶然看到某電視台播出介紹中國原子彈歷史的專題片,其中很多鏡頭都是從他導演的影片《橫空出世》里剪輯的。中國電影基金會會長、著名導演李前寬也表示,某電視台推出的大型專題片《重慶談判》大量使用的是他拍攝的影片中的鏡頭。其導演作品《開國大典》更是被人做成了資料片。而對於這種偽裝的侵權行為——以專題形式大量使用電影作品的行為,法律並沒有明確的條文規定。
維權路障礙重重
「實際上,中國電影版權保護面臨的最大困難還是如何轉變大眾的觀念。」朱永德十分感慨地說,盡管政府十分重視電影的版權保護問題,一些相關法律、法規也不斷完善;但是由於大部分老百姓仍然沒有意識到盜版的危害性,甚至一些權利人自身的維權意識也不強,再加上某些地方保護主義,使得維權之路遇到了許多困難。 這一點,在7月下旬由北京市海淀區人民法院依法審結的中國教育電視台被訴侵權播放影片《沖出亞馬遜》一案中有明顯的體現。2005年9月10日,未經電影頻道節目中心許可,中國教育電視台在其一套節目的周末影片欄目中播放了該片。中國教育電視台認為其播放行為系一種課堂之外的教育教學使用行為,應屬於合理使用。法院審理認為,《沖出亞馬遜》確實屬於有關部門推薦的愛國主義教育影片,但這並不表示任何播放被推薦影片的行為均是出於公益目的。就本案來說,中國教育電視台在播放該片的過程中插播了多處廣告內容,顯然與公眾利益無關,其播放行為是帶有商業目的。 不過,費安玲指出,很多人喜歡以「沒有以營利為目的」進行抗辯,認為其沒有侵權,其實他們都是心虛的。我國法律在認定侵權上並沒有要求以營利為目的,侵犯了他人的物質財產,並不需要以營利為目的即可構成侵權。無論是否以營利為目的,只要符合法律關於侵權行為的構成要件,只要不是在法律給予特別保護的范圍之內,那麼這個侵權行為就是成立的。 除改變人們的觀念和認識外,電影界人士表示,「行政處罰多、民事賠償少、刑事打擊則更少」,對盜版的懲處力度不夠也是版權保護的一道難題。國家保護知識產權工作組辦公室副處長魏華祥直言不諱地指出:「我覺得關鍵在於沒有一個懲罰性的規定,判罰力度太輕。維權的成本太高,侵權的成本太低,這是法律對權利人權利保護不力的一個重要原因。法律規定,不能證明侵權數額的,賠償數額不能超過50萬元。但是一部電影往往在侵權中所受到的損失遠遠不止這么多。一個拷貝,可能就會損失幾百萬元甚至上千萬元的票房。」
總結
「保護電影版權,權利人首先要齊心協力,擰成一股繩。」一位業內人士舉例說,信息網路傳播權是修改後的著作權法明確確認的權利人享有的一項重要權利,但是這項權利如果靠單個權利人自己加以落實和實現難度較大。所以,電影版權人需要依靠一定的機構和版權集體管理組織來集體實現。

❷ 中國版權侵害現象嚴重嗎

還是挺嚴重的。大的作品有些都會有人侵權,更別說小的了。有些不出名的人寫的專一些內容往往會被稍微有名氣屬的人據為己有,而且去爭辯一般並沒有什麼用。特別是wb這個軟體。看過好多這種事,總是很無奈,做不了什麼,只能從自身做起,不看盜版,抄襲等東西。
唉。還是很心疼那些被侵權的人。所以,能幫則幫吧!也就一會兒的事,但是受害者來講這是一種鼓勵。

❸ 如何保護上傳到網路上作品的版權

特別申明:未經許可,不得轉載等。「印刷的人說傳到網上的就是公開版權的,」這種說法沒有法律依據。及時公開出版的,也不得隨便翻印。就象公開出版的書籍,不得隨便翻印一樣。只能依法維權。

❹ 境外的版權(我也很無奈啊),那為什麼預告可以看

YY頻道很多的喲

❺ B站的鬼畜侵犯版權了嗎,我覺得沒有

我不是法律專業,但我認為鬼畜確實涉嫌侵犯原作品的著作權,以下為個人觀點,不足之處歡迎批評指正。

鬼畜視頻涉及到的侵權行為主要有:修改權、保護作品完整權和匯編權。

(一)修改權:即修改或者授權他人修改作品的權利。視頻二次創作人對視頻進行剪輯修改應當取得影視製片方的許可。
(二)保護作品完整權:即保護作品不受歪曲、篡改的權利。
(三)匯編權:即將作品或者作品的片段通過選擇或者編排,匯集成新作品的權利。俗稱剪輯、拼接。這種行為同樣需要取得著作權人授權。

樓主樓主依據第二十二條第一款和第二款的規定認為鬼畜視頻屬於二次創作,應受法律保護且不用取得許可,我不這么認為。
第二十二條在下列情況下使用作品,可以不經著作權人許可,不向其支付報酬,但應當指明作者姓名、作品名稱,並且不得侵犯著作權人依照本法享有的其他權利:

第一:為個人學習、研究或者欣賞,使用他人已經發表的作品。鬼畜已經上傳到網路平台,明顯不是個人使用。

第二:為介紹、評論某一作品或者說明某一問題,在作品中適當引用他人已經發表的作品。如果一部解說為了說明某種製作手法、表現形式,引用了某影視的一個片段,僅用於佐證解說人的一個觀點,則適用於本條,但是目前有的電影解說通篇都是他人的視頻配上自己的解說內容,不應當視為適當「引用」,甚至不能認為是引用。

著作權法第十二條規定:改編、翻譯、注釋、整理已有作品而產生的作品,其著作權由改編、翻譯、注釋、整理人享有,但行使著作權時不得侵犯原作品的著作權。也就是說,鬼畜作者擁有改變後的作品的著作權,但不得侵犯原作者的權利。

另外你還提到電影解說類的視頻,這一類視頻涉及到的侵權行為除了修改權和匯編權之外還應該改包括:改編權。至於是否涉及保護作品完整權,要看電影解說是否對原作品內容進行歪曲解讀、篡改主題思想(怎麼界定我也不知道)。

有些人選了老電影來避雷,可能考慮到著作權保護期限的問題,作者的發表權、署名權、修改權、保護作品完整權屬於人身權,一經發表,署名權、修改權、保護作品完整權不受保護期的限制。其他權利屬於財產權,有50年的限制。

著作權人是否追究,並不影響侵權行為的認定。

我也認為鬼畜視頻挺好玩,但是如果確實認定某些作品侵犯著作權,我們不應該抵制嗎?抵制侵權作品也是為了更好地保護原創作品。

金坷垃可能涉及的不是著作權的問題,是否侵權,侵犯什麼權我也不清楚。國家版權局負責主管全國的著作權管理工作,在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加掛牌子,現在統一由國家新聞出版署負責,貫徹實行著作權法,並起草行政法規,他們不管誰來管呢?行政機構依法打擊侵權行為不是應該的嗎?這並不意味著代替行使司法權,畢竟是否起訴侵權人由著作權人決定。

PS:有點啰嗦,請大家見諒。以上觀點皆基於《著作權法》,如果查閱行政法規,可能會更詳細。
————華佗無奈小蟲何

❻ 網路上的圖片如何區分有無版權問題

嚴格來講,任何照片都是有版權的,著作權人(原創人)都分別依法對相應照片享有版權,除非著作權人明文聲明放棄版權。但由於網路上轉貼、下載使用非常平凡,涉及的人很廣,又及其分散。權益人追究起來非常不便或得不償失,所以只能表示遺憾和無奈。

❼ 拋棄版權怎麼樣

知識產權出版社出了一本叫《拋棄版權》的書,一如當年布爾迪厄通過電視屏幕批判電視一樣,看似奇怪,實則無奈。和無數人造物一樣,在其被創造出來後反而成為限制創造者自身的鎖鏈,版權也是其中一個。 對於版權,普遍認為它的存在能夠保證其所有者,即文學、音樂、電影等文化品的創作者的經濟利益,以確保其能夠繼續進行文化創作。根據作者引用的數據,美國的版權收益中90%都被大型的文化企業所佔有,而作者本身所獲的僅有10%,而且能夠獲得這10%人也只是眾多的文化作者中極少部分。 客觀而言,在網路時代里,文化產品的共產主義已經基本實現了,基本上任何的音樂、電影、圖書都可以被免費的找到,新浪愛問、蝦米、電驢成了共產主義實現的幾面旗幟,加之中國從來也沒有一個完善的版權制度和法律規約,即使習慣了版權的谷歌音樂盒,也推出了僅在大陸地區的提供免費下載的版本。在這樣的媒介文化環境之下,很難想像重建一套版權制度。沒有人願意辛苦奮斗幾十年而一朝回到解放前的感覺。 本質上而言,所謂版權其實是一種所有權,而這所有權背後最重要的其實是經濟權力,即作者有權獲得因自己的作品而產生的經濟利益。而作為特殊的產品,文化產品本身還擁有另外一層重要的屬性,即其文化屬性。毋庸置疑,任何一位作者都希望有更多的人讀到、看到和聽到自己的作品。比如現在這篇文章,越多的讀者會帶給作者越多的無法衡量的成就感,現在自然想不到版權一說,但如果這篇文章能帶來經濟利益時,版權意識自然產生。 李志在自己的官網上提供了他所以的音樂下載,同時提供了自己的賬號供願意付錢的下載者付款,大概算了一下,網上實時數字加起來連一張專輯的製作費用都不及。無數次聽他在演出時說到因為製作費用而入不敷出,而不得不飛人式地各地演出。這似乎是現在無數的音樂人和作家所面臨的共同問題,看看韓寒寫給李彥宏的公開信便可窺其一斑。 版權沒有問題,因為其本質是一種保護和尊重文化創作的制度,文化共享似乎也沒有問題,因為其是一種基本的民主權利。問題在於在版權與文化共享之間存在著大問題,即文化共享在現實上導致了作者的權利受損,尤其在中國當下的文化環境之下,任何堅持反對盜版和免費下載的觀點或人都會被網眾嗤之以鼻。問題似乎僵持在了這里,如何尋找出一個良性的商業模式和系統循環成了解決這一問題的當下之急。 從文化品的消費者下手似乎已經被實踐證明無效,而制度和法律的建設在一個制度法律作為點綴的環境中也無甚意義。筆者看來,解決這一問題的辦法可以參照傳統媒體的生存方式,即以商業力量的介入來承擔起文化品創作的成本。電視、電台和報紙都是這樣一種運作方式,即通過節目來吸引受眾的注意力,同時把注意力作為商品出售給廣告商,於是商業資本便成為媒體運營的主要資源。文化品類似於媒體節目,網路是其主要的媒介,而網路對注意力的吸引的重大力量也顯而易見,於是商業力量便成為解決這一困境的唯一可依靠的外部力量。 亞馬遜的kindle推出了兩個版本,廣告版和非廣告版,兩者的差價由廣告商來承擔;apple store 和安卓應用很多是和企業聯合,由企業提供資本創造,最終免費提供給用戶使用;李志在他的跨年演唱會上也為老羅英語提供了廣告616161616161很多行業已經有了類似的舉措,並取得了不錯的效果。 同時需要轉變的,還有關於文化品消費的觀念,文化品能直接帶來經濟效益的時代已經過去。曾經一切的實體都被零一代碼所取代並極易獲取,作品的首次消費主要在文化層面, 主要的效果是作者的名聲,而二次消費才會帶來直接的經濟效益。網路中無數的歌手和作者的成名之路便是這樣的途徑。就獨立音樂而言,就像邵夷貝在歌里也唱道,在獨立音樂新紀元里:「寫歌是習慣,唱歌是人權,功利性越來越不明顯,藝術的聖殿,不再是特權,因為它不賺錢,搞音樂是一種冒險,理想主義的春天。」在這樣一個生態之下,傳統的音樂文化與消費的觀念自然需要轉變的調整。 拋棄版權與否並不重要,重要的是要讓文化的創造成為一項受人尊重和嚮往的事情,讓更多有能力有想法的人願意用心創造,而經濟的保障應該成為第二考慮的因素。 不以黃金為貴的時代,才是黃金時代。知識受到尊重的時代,便是知識的黃金時代。

❽ 國內的期刊我交了版面費為什麼版權還是出版社的

1、文章的版權屬於作者,著作權法規定,在作品上署名的是作者;如無相反證明,著作權屬於作者。
2、期刊社一般會與你簽訂協議,取得部分著作權,包括專有出版權(只能在該期刊上發表),以及你可能授予期刊社的網路傳播權(在網路上傳播的權利)。
3、收取版面費是一種違反規定的行為,當然也是一些期刊謀生存的無奈之舉。
希望能幫到你!

熱點內容
美發店認證 發布:2021-03-16 21:43:38 瀏覽:443
物業糾紛原因 發布:2021-03-16 21:42:46 瀏覽:474
全國著名不孕不育醫院 發布:2021-03-16 21:42:24 瀏覽:679
知名明星確診 發布:2021-03-16 21:42:04 瀏覽:14
ipad大專有用嗎 發布:2021-03-16 21:40:58 瀏覽:670
公務員協議班值得嗎 發布:2021-03-16 21:40:00 瀏覽:21
知名書店品牌 發布:2021-03-16 21:39:09 瀏覽:949
q雷授權碼在哪裡買 發布:2021-03-16 21:38:44 瀏覽:852
圖書天貓轉讓 發布:2021-03-16 21:38:26 瀏覽:707
寶寶水杯品牌 發布:2021-03-16 21:35:56 瀏覽:8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