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識產權技術交易
❶ 專利交易的成本有哪些詳細分析一下
首先,交易成本的一般概念為,消費者靠市場來運用產權資源的成本,主要有收集市場信息的成本、締約成本、監督成本和強制 締約成本。轉讓專利或者購買專利可以到高航知識產權看看。
其次,交易成本的特徵和成因上來說,專利交易成本是機會成 本,是經濟主體之間信息不對稱的結果,是利益與調節過程中不可調和的資源,無法消除的。主要有以下幾點:
(1)交易信息的不完全性;即專利交易雙方主體間知識、信息不對稱後的結果,他們之間的利益沖突,造成交易成本的擴大。
(2)資源的稀缺性;由於交易成本的機會性更大,人們需要對交易的方式進行選擇,在某種程度上極大的影響著交易成本。
(3)對象的高度專用性;因為所交易的對象不是一般的普遍物,本身具有高含量的技術要素,需要專門的技術人員,但是不能適用其他環境,否則,將無法生產或者損失 生產成本。
(4)交易成本准確計算的滯後性;交易雙方無法根據現有各結構,來計算交易成本的數量和種類。
所以,交易的這些特徵在一定基礎上,造成了交易費用的增加,各種契約方式的選擇、交易制度的確立,都是交易成本的根本原因之一。
影響專利交易成本中的因素分析:
1.專利交易信息的非對稱性,決定了專利交易的高信息成本 和高服務成本
專利技術的基本特徵就是公開的壟斷性,即技術的公開性與權利的壟斷性,但是針對一些重要發明專利的技術,如產品的配方及其制備方法,權利人為了保護核心的商業秘密,只公布了一些寬泛的、淺顯的外延技術,交易另一方對此技術的相關信息都一無所知。這對以後的產品開發、技術推廣、市場佔有等等,都需要較大的費用來支出,無疑增加交易潛在的成本。
2.特殊領域的專利技術的產業化轉換,決定了交易高收益的不確定性。
因為,像一些煤礦安全技術、瓦斯爆炸技術、高精確的新規電子技術、新能源技術等,由於前期開發資金的投入較多、人力物力的累積,耗費時間較長,以致最後產業化時的高產出,影響著交易時的收益大小。同時,一旦交易渴望值較大時,就會冒著無法收回的風險,造成技術浪費,影響著交易雙方的完成。
3、專利交易制度激勵約束的鬆弛,不可避免地造成專利交易出現的道德風險。
由於知識產權制度的不完善,目前還處於發展階段,企業自身 道德素質的缺陷和利益驅動,激勵措施的不健全,執法程度不嚴,人們道德意識觀念不強,所造成的一些技術糾紛,技術泄露的事件不斷發生,將嚴重的影響著交易量的形成,給交易雙方信息的抉擇,產業的轉化,造成大的損失。
❷ 知識產權國際貿易興起的原因有哪些
一、知識產權國際貿易是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後發展起來的一種特殊形式的國際貿易,是一國的法人或自然人通過貿易方式,按照一定的交易條件,將知識產權轉讓給不同國家的法人或自然人的活動。
知識產權是指法律賦予知識產權所有人對其創造性的智力成果所享有的專有權利。知識產權是一種財產權,知識產權所有人可以通過對其所擁有的知識產權的許可或轉讓而獲得收益。目前,知識產權已成為國際貿易的重要組成部分。專利轉讓,專利和商標的許可使用權、版權的許可等,已在各國之間的貿易中佔有一定的比例;含有知識產權的產品在國際貿易中所佔的比重越來越大,例如新的葯品和其他高科技產品,電影、音樂、書籍、計算機軟體,知名品牌商品,植物新品種等等。據美國最新統計,電影、音像、計算機、傳媒等「版權產業」其出口額占所有行業的第一位,1996年產值達4250億美元,佔美國國民生產總值的6.7%,版權業的產品出口和對外轉讓版權收入超過430億美元,僱傭員工550萬人。近年來美國的外貿逆差逐年上升,1999年達到2676億美元,但在知識產權領域卻年年出現順差,盈餘250億美元。同年美國知識產權出口額達到370億美元,超過了飛機和通訊設備的出口。隨著高新技術產業的發展,這個趨勢變得更加明顯。知識產權貿易的發展,使各個國家都認識到一個國家經濟的振興和發展,不單單取決於該國所擁有的自然資源和金融資本的多少,而更大程度上取決於該國對知識成果的應用和保護程度。各國都利用知識產權制度,保護自己的技術優勢、品牌優勢並力圖阻止外來更強大的技術優勢的沖擊。對最發達的國家來說,出口產品的絕大部分依賴於對知識產權的保護。因此,知識產權的保護也成為國際貿易中不可迴避的問題。
二、當代國際知識產權貿易的形式與發展
1、許可證貿易
許可證貿易是知識產權貿易中使用最廣泛和最普遍的一種形式。許可證是指擁有知識產權的一方,對該產權行使某種法律權利。許可證貿易是以知識產權以及相應產品的製造和銷售權為內容,通過簽定許可證協議而進行的技術貿易。目前專利、專有技術貿易大都通過許可證貿易來進行,現在計算機軟體貿易也越來越多地採取許可證形式,甚至出現了不針對特定用戶的「啟封式許可證」。盡管許可證貿易比普通商品貿易產生的時間晚,但其發展速度十分迅速,對技術知識的傳播起了重大作用,也有利於加速科技進步,趕上世界先進技術水平。
2、特許經營
特許經營是一種商業服務和技術體系的許可,是指已經取得成功經驗的商業企業(特許方)將其商標、商號名稱、服務標志、專利、專有技術、服務標志以及經營管理的方法或經驗許可另一家商業企業(被特許方)使用。被特許方使用特許方的商業名稱經營業務,遵循特許方制定的方針和程序,特許方則從被特許方處收取特許費。特許經營形式適合於商業、服務業和工業,
對於特許經營許可方來說,特許可以為打入市場提供機會,除了直接收取特許費外,還可以通過提供技術服務收取服務費,並阻止可能的競爭。對被特許方來說,可以解決技術能力不足、資金匱乏、缺乏品牌優勢等問題,減少投資風險。因此二戰後始於美國的特許經營,近二、三十年流行於美洲、歐洲和亞洲。目前美國零售總額的60%由特許經營完成,特許經營為美國安置了超過11%的就業人口,麥當勞通過特許經營在117個國家建立了2.5萬個連鎖店。
3、合作方式
是指兩個或兩個以上國家的不同企業共同出資組建成一個新的企業。
由於各方可以以知識產權進行出資,這種出資實際上是把出資方所擁有的知識產權轉讓給了新成立的企業,因此這種方式也成為國際知識產權貿易的一種形式。如果出資方不以知識產權為出資形式,那麼該出資方可以通過簽署知識產權許可合同,規定出資方是技術的供方,新企業是技術的受方,這樣出資方既可獲得股權也可得到知識產權許可費用。這種方式對於知識產權的供、受雙方都是有利的。受方可藉此引進外國較先進的生產技術、管理技術和銷售技術,培養自己的技術隊伍,還可利用國外資金;供方則可以利用受方的勞動力和資源,擴大海外市場,通過收取知識產權使用費回收設備與技術研製的費用,因此這種方式受到了很多國家,尤其是發展中國家的歡迎。
4、計算機交鑰匙合同
交鑰匙合同是指供方為建成整個工廠,向受方提供全部設備、技術、經營管理方法,包括工程項目的設計、施工、設備的提供與安裝,受方人員的培訓、試車,直到能開工生產後,才把工廠交給受方。目前在知識產權貿易方面,更多體現在計算機應用領域。所謂計算機交鑰匙合同就是整個計算機系統的買賣與軟體的轉讓。一般不包括供方承建廠房,主要內容是:供方向受方出售硬體,提供軟體許可證,提供對硬體、軟體的維修服務並延續到開機後一段較長時間,計算機的安裝與測試、軟體的測試。
5、知識產權服務
技術服務是技術提供方受另一方委託,通過簽訂技術服務合同,為委託方提供技術勞務,完成某項服務任務,並由委託方支付一定技術服務費。一般來說,技術服務提供的技術是知識產權與專有技術之外的一般技術。但目前隨著技術貿易的發展,尤其是軟體貿易的發展,知識產權服務貿易也不斷出現(這里的知識產權服務不是指專業知識產權機構或企業提供的服務,而是指一般商業企業)。如在軟體貿易中,軟體銷售商或開發商在提供軟體使用許可的同時,提供軟體的技術服務,包括安裝、培訓、運行支持和維護等內容。在軟體貿易的初級階段,這種伴隨著知識產權使用許可而提供的服務,一般是包含在軟體價格之內的。隨著計算機應用的普及,用戶對服務的要求越來越高,尤其是一些大型應用軟體,需要軟體廠商花費長時間對用戶的需求進行調研、定製開發、組織實施、進行維護和支持,因此這種服務也就成為軟體貿易不可缺少的部分,並成為單獨收費的商品。現在一些大型軟體公司服務的收入已經佔到公司收入的2/3,超過了軟體本身的收入。
除了上述幾種知識產權貿易形式外,隨著國際經濟交往及各種第三產業的發展,還會出現新的國際知識產權貿易形式,如美國的一些銀行開辦的「存取技術」業務,知識產權所有人可以將知識產權存入銀行,銀行像貸款一樣把它貸給需要的企業,收取利息。在中國加入WTO後,這些貿易形式必然會不斷進入中國,而我們的企業也應該了解和運用這些貿易形式,獲取最大利益。
❸ 知識產權專業平時都開設哪些科目
本人就讀於華東政法大學,雖說研究生攻讀方向並不是知識產權專業,但作為法本的學生,在本科階段還是對知識產權課程多少有所了解。本人認為如果你要報考知識產權專業,首先你需明白知識產權業務培養目標和要求。
一些學校還會開展一些實踐性教學環節:知識產權保護認識實習、知識產權保護狀況調查、知識產權申請模擬實驗等。有助於讓學生將理論知識付諸於實踐,更好地將所學知識融會貫通。
❹ 專利池在專利交易中發揮了怎樣的作用
專利池(Patent Pool):是一種由專利權人組成的專利許可交易平台,平台上專利權人之間進行橫向許可,有時也以統一許可條件向第三方開放進行橫向和縱向許可,許可費率是由專利權人決定的。「專利池」(聯合許可)平台上的各個專利權人之間依然有專利許可問題。
專利的集合,最初是兩個或兩個以上的專利所有者達成的協議,通過該協議將一個或多個專利許可給一方或者第三方,後來發展成為「把作為交叉許可客體的多個知識產權—主要是專利權—放入一攬子許可中所形成的知識產權集合體」。專利池的初衷是加快專利許可,促進技術應用。專利池的管理就是標準的定價,是產業聯盟的關鍵環節,不僅關繫到聯盟成員的利益,而且還影響最終用戶,直接決定了標準的發展。基於標準的專利池通常具備以下基本特徵:有一個明確的、定義良好的標准;有一套程序或第三方專家來決定那些專利是核心的;一份經核心專利持有人起草並核準的技術許可,該許可至少應遵循合理且非歧視原則(即RAND原則)基礎上;專利池管理機構由經核心專利持有人共同任命,負責專利池的管理任務;核心專利持有人保留對專利池之外的自身專利的許可權利。
專利池興起原因:1)「專利灌叢化」形成的專利障礙需要專利池來消除現代科技的復雜性已不能和以前同日而語,一項產品所涉及的專利越來越密集,出現所謂的「專利灌叢」 (patent thicket)現象。「專利灌叢化」使得眾多專利間互相形成障礙的危險性大增,促使專利權人之間結成專利池以保障專利能夠順利實施。2)產業分工精細化,產業鏈不斷拉長造就了專利池由於分工越來越細密,產業鏈不斷延伸,某一產業內聚集的廠商數目遠遠多於過去,上下游企業之間的技術關聯度也越來越高。在這種情況下,如果沒有專利池,眾多企業各自尋求專利許可的交易成本將十分驚人,而專利池的一站式打包許可方式無疑是最為高效的選擇。3)產業技術標准化催生了專利池在全球一體化的大背景下,伴隨著技術標准網路效應的影響,近年來產業技術標準的作用和地位愈加凸顯。技術標準的競爭成為世界產業競爭的制高點。現代產業技術標准往往同專利結合在一起,技術標準的形成過程也伴隨著專利池的形成過程。一項技術標准一旦確立,標准中所含大量專利的許可問題可能變得錯綜復雜,成為標准推廣的絆腳石。此時,相關專利權人結成專利池是解決這一問題的最佳方式。無論是MPEG -2、DVD還是3G等標准,結成專利池成為標准推行中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環。4)現代技術周期縮短加快了專利池的形成現代科技的發展一日千里,技術的更新換代不斷加快,一項技術如果不能迅速實現產業化,很快就會變成明日黃花,不但不能贏利,甚至連研發成本都無法收回。然而技術產業化進程常常為費時費力的專利授權過程所累,人們不得不藉助專利池來迅速解決這一問題。如DVD-3C聯盟就是因為飛利浦、索尼和先鋒公司等不及漫長的專利談判,擔心錯過DVD產業的發展良機而搶先成立的。
http://ke..com/link?url=Mieffn-riIpB9ImNuoOUV3lnX4Q0cmcp-PxiVxOoFKDm3t2QFvVq-d6SFO5VskqCLCprcsG_cBfF9_jJO2uKzq
❺ 知識產權線上交易平台屬於哪一個高新技術領域
雲服務平台。
一般來說是這么看待的,可以再多考證一下。
❻ 如何避開專利詐騙陷阱
上當受騙只因不明真相,沒有誰生來就什麼都懂,所以我們不懂專利申請的發專明人才上網屬咨詢……可是一輸入「專利」字樣,跳出來的全是專利代理公司,而不是我們想要了解的內容,輸入「專利陷阱」字樣才好容易翻到這里……由此可見,天下攘攘皆為利往……網路平台也是如此!
❼ 高新技術企業年專利購買數量、專利購買交易額、該企業專利被引次數相關數據統計在哪裡可以找到
如果是來想搜索某個企業的專利信息自,可以查看國家知識產權局的中國及多國專利審查信息查詢(網頁鏈接)進入後注冊一個賬號就可以查了。
上述的網站只能查到某個企業的具體申請信息,如果是看引用的,筆者自己用的比較順手的是大為innojoy專利搜索引擎(網頁鏈接)以及soopat(網頁鏈接)。只是這兩個也只能看到專利引用次數。
大為的話是可以整體下載一個企業的專利信息的,只是有一點如果網頁沒有記住登錄,就需要經常登錄。大為的專利搜索結果界面可以參看下圖。
總體界面看,是大為的更好些。不過soopat的文件下載是比較方便的。
這兩家應該都是可以做後台資料庫的,因為筆者是從事知識產權的有自己的資料庫,所以這些只是用來搜索以備使用的。至於企業的專利購買數量以及交易額,這屬於企業的機密,一般是不會公開的,如果公開了那就可能是企業內部出了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