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老根版權
1. 手機上哪裡可以免費看劉老根第一部和第二部啊
你這個從電腦上搜一下不就有了嗎?你手機搜一下這個劉老根。他應該也有吧一部二部你就搜。網上搜到的話他就能看,應該是。
2. 從2020年1—9月播出劇目,優酷劇集布局有何特點
從2020年1月—9月優酷的播出劇集來看,版權劇在優酷整個劇集板塊中仍占據不少比例,盡管2020年以來優酷陸續開機了大量的自製劇,但從目前播出的劇集來看,版權劇仍然是優酷內容排播、內容儲備的重要組成。
大劇獨播戰略對視頻平台依然十分重要,優質的、頭部的劇集,視頻平台會爭取到網路獨播。版權劇中,優酷2020年播出的大劇包括:《平凡的榮耀》《獵狐》《琉璃》《冰糖燉雪梨》《熱血同行》《鄉村愛情12》《重啟之極海聽雷》等。
《平凡的榮耀》《冰糖燉雪梨》是台網劇,網路端優酷獨播。
《獵狐》是台網劇,網路版權一開始在優酷,可能是換劇原因,優酷分給了騰訊視頻、愛奇藝兩家,最終該劇網路端在3家視頻平台播出。
《熱血同行》最開始預計發行台網,因為各種因素該劇選擇純網播出,優酷為獨播平台。
《琉璃》是歡瑞世紀的項目,因為和芒果TV的換劇原因,該劇也在芒果TV同步播出。
《重啟之極海聽雷》的南派泛娛的項目,項目最開始是優酷的預定采購項目,由於各種原因最後愛奇藝加入采買,《重啟》第一季的采買方為:愛奇藝+優酷。
《鄉村愛情12》是優酷開年檔的獨播劇,未來本山傳媒的《劉老根4》也將在優酷獨播。《鄉村愛情》《劉老根》兩大長壽系列,一直比較受騰訊視頻、優酷的青睞。
自製劇方面,優酷在排播上主打:甜寵劇場+懸疑劇場。大部分的自製劇都在這兩大劇場上線播出。同時,甜寵劇場+懸疑劇場又主打女性用戶。
2020年優酷播出的自製劇中,熱度和口碑較為突出的有:《重生》《白色月光》《99分女朋友》《全世界最好的你》《俠探簡不知》《失蹤人口》《我好喜歡你》等。
愛情懸疑劇《嘆息橋》是一部港劇,於2020年3月28日在優酷港劇場播出。該劇由林保怡、周家怡、陳奐仁、衛詩雅、伍詠薇等主演的。這是優酷今年播出的劇中,口碑最好的一部,在豆瓣該劇評分達到8.9的高分。
3. 趙本山唱的毛驢拉磨走不出那個圈的名字是啥
「毛驢兒拉磨啊,它走不出那個圈」出自電視劇劉老根片頭曲《求索》。
《求索》演唱:趙本山,作詞:何慶魁,作曲:楊柏森。
歌詞:
毛驢兒拉磨啊。
它走不出那個圈。
井裡蛤蟆就能看見巴掌大的一塊天呦!
通天大道本來就有筆直的一條線啊。
何苦還要翻山躍嶺呦,
咳!!硬去拐那幾道彎。
~~~~哎咳哎咳呦~~
會飛那才叫龍啊,
得道他便是仙呦,
摸著石頭過河,
早晚也能找到邊那哎咳呦,哎咳呦。
(3)劉老根版權擴展閱讀
《劉老根》創作背景以及音樂原聲。
《劉老根》第一部拍完之後,劇組將該劇的版權賣給了中央電視台電視劇製作中心,《劉老根》在全國播出後,製作中心的領導便考慮想請趙本山再拍一部續集,不過合作關系變成了央視投資劇組拍戲。
於是何慶魁受命於2002年5月18日駐進鐵齡清河水庫旁的雲松賓館開始創作劇本,寫完六集拿到"中心"審查,中心領導看過之後,立即決定投資拍攝。
同年8月17日,《劉老根》二部開機,開機時只寫完10集的劇本,拍攝地點在鐵嶺清河的水庫邊,於2002年12月1日在沈陽關機封鏡 。
片頭曲《求索》作曲楊柏森,作詞何慶魁,演唱趙本山。
插曲 《雪花飛》作曲楊柏森,作詞劉秉祥,演唱衡越
片尾曲 《圓夢》作曲楊柏森,作詞何慶魁,演唱衡越
插曲 《關東風》作曲楊柏森,作詞牛世生,演唱張波
4. 鄭爽被全網封殺,她要賠付多少違約金
關於鄭爽此次遭全網封殺,賠付違約金具體多少暫時不清楚,但近日有位導演根據鄭爽積壓未播出的電視劇初步算過,僅影視劇違約賠償就高達8億。導演說鄭待播劇4部,《翡翠戀人》《絕密者》《只為今生戀滄冥》《劉老根》該導演保守估算2億,4部劇賠償就有8億。
而且,因為她的問題而導致合作的電影電視不能播出,片方肯定會找她賠償的,這可不是一筆小數目啊!而且藝人與公司簽訂的合同條款,「如果因為演員問題項目不能上,演員需要賠錢的。」
接下來會有她代言過的廣告商還有品牌商,都會來向她要違約金還有賠償金,還有鄭主演的沒有來急上映的電視劇等等,都會因為她產生天價的損失,這些都會找鄭賠錢的!
5. 毛驢拉磨走不出那個圈……這首歌叫什麼歌名
歌名:《求索》
作詞:何慶魁
作曲:楊柏森
演唱:趙本山
歌詞:
毛驢兒拉磨啊。專
它走不出那個屬圈。
井裡蛤蟆就能看見巴掌大的一塊天呦!
通天大道本來就有筆直的一條線啊。
何苦還要翻山越嶺呦,
咳!!硬去拐那幾道彎。
~~~~哎咳哎咳呦~~
會飛那才叫龍啊,
得道他便是仙呦,
摸著石頭過河,
早晚也能找到邊那哎咳呦,哎咳呦。
(5)劉老根版權擴展閱讀:
求索是電視劇劉老根的片頭曲。劉老根主要講述德高望重的老支書被兒子頂下來後,去城裡生活了一段時間長了見識,回到家鄉搞旅遊餐飲業,到街上利用民間藝術吸引觀眾,在50歲時實現了自己讓鄉親們富起來的夙願。
曾演唱過《求索》的歌手:趙本水、劉曉、老楊9946、夕陽燦爛、葛冬梅、孫衛東等。
其中劉曉演唱的版本收錄於專輯《再唱東北風》中。
6. 趙本山犯得什麼罪
1990年的央視春晚小品《相親》,讓全國的觀眾認識了一個叫「徐老蔫」東北農民舞台形象,也一下認識並接受了這個形象的載體----趙本山,多年的文藝荒蕪,全中國的老百姓對文化藝術的需求是前所未有的,在那個時期趙本山的出現可以說無異於三月的春風拂過楊柳枝,余秋雨說:趙本山把東北人的苦難變成了笑聲,苦中作樂是一種境界;中國人的苦難太久、太久了,人們是多麼地需要笑聲啊
十多年來,趙本山和他的小品已經成為春晚一個必不可少的「鎮山法寶」,也儼然成為億萬老百姓除夕餐桌上一道開胃菜,也不得不承認很多的觀眾看春晚那就是奔著趙本山而去的,全國幾億人、長達十餘年地需要和喜歡趙本山以及他的小品,如果在談論趙本山的話題上漠視這一點的話,那顯然是很不公平的,毋庸置疑,趙本山是20世紀80年代以來獲得國人最多笑聲和掌聲的小品演員。
如果稱趙本山為喜劇笑星,我想大多數人也和我一樣不會反對,如果拋開對一個文藝人「德」的考量,僅僅從「藝」的角度來說的話 ,我想甚至把他稱為中國的「卓別林」也不為過,但如果要是有人稱趙本山為藝術大師,你會跟著一起叫嗎?我想我是肯定不會的,因為這樣我怕玷污了馬三立、侯寶林、趙麗蓉。。。在我的心裡「大師」只有做到「德藝雙馨」才有資格,趙本山在「藝」上應該沒什麼可說的,即便沒什麼好的節目素材單憑他誇張的肢體動作、搞笑的裝扮、幽默的舞台語言也能把觀眾逗樂的,可是一個喜劇演員要做的單單是把觀眾逗樂就萬事大吉了?如果這樣那也太簡單了,恐怕就連陳菊花之流要是上了春晚,稍微謙虛收斂點,也能把觀眾給逗樂的,難道她也可以稱之為藝術大師?如果要問我趙本山距離真正的大師還有多遠的距離,這個很難說個一四七、二五八來,我只知道成名後的趙本山在台上忽悠,在台下依然忽悠,恐怕連他自己也被忽悠地迷方向,可是再怎麼忽悠,也掩蓋不了那些斑斑劣跡,有時候真的替他捏把汗,深怕他忘了自個姓啥!
一宗罪:始亂終棄
問:男人一旦有了錢或是出了名,第一最想乾的事是啥?
答:換老婆。
恭喜你答對了,耶!趙本山就是這么做的,90年第一次上了春晚,小露頭角,到了91年5月他的原配妻子葛淑珍就被他給PK掉了,恩,聽說還算仗義,為了盡快擺脫這層束縛,趙本山花費了25萬塊,一套三室一廳的房子和一台夏利汽車,這在91年應該是代價不菲的一次離婚,究其離婚原因,用趙本山的「官方」通告來說:「兩口子總沒嗑兒嘮,思想上老整不到一起還過個啥勁兒?」俺到底不是趙忽悠自個,所以到現在也整不明白,為啥剛好好的兩口子,怎麼就一下子沒嗑兒嘮呢?難怪現在的女人都說男人一有錢就變壞,看來趙本山就是一個活教材。
趙本山與現任妻子馬麗娟是在92年結合的,用趙本山自己的話說,是因為自己的一次車禍,感覺生命苦短,說不定啥時就玩完了,得珍惜生活,好好活著。於是,珍惜生活的行動就是情絲牽住了年輕漂亮的馬麗娟,可是趙本山自始至終都沒向公眾透露馬麗娟與他一起在鐵嶺藝術團唱二人轉是搭檔已經3個年頭了,暗渡陳倉的事別人會,我想趙本山他也會。
「婚姻是件累事兒,可也是種責任,只要進入就得負責到底。我的家庭觀念挺強的,大老爺們做事兒得有個樣兒,娶了人家你得把家頂起來弄踏實了像個家樣兒,有時候演出一忙,就顧不上家裡了,這幾年,麗娟兒帶著倆孩子也挺辛苦,好歹她也慢慢習慣了。我雖然沒有達到五星級的男人水準,應該算比較及格的男人」這是趙本山的原話,他想忽悠天下人呢,我也終於見識到了啥叫「無恥」。
二宗罪:耍大牌
出名之前,趙本山是個地道的東北農民,朴實是其特點,成為大名人之後,他依然是個本色的農民形象,可惜這只局限在熒屏舞台上,下了舞台可就不是那個打扮寒酸蹩腳的老農形象了,清一色的小綢褂,有時候從後面俺分辨不出來,以為是成龍大哥呢!
成名後趙本山的「譜」那可是見了風似的漲,今年春晚因為沒能破他個例進貴賓休息室,差點就撂挑子罷演了,驚的是全國觀眾和央視的一身冷汗;再推前一點,那一年的相聲小品大賽頒獎會上,因為自己的《馬大帥》沒能如願春節期間在央視覺播出,再加上自己的徒弟被導演喝令「趕」下了台,趙本山當即對著億萬電視觀眾(直播)向央視發飆,造成了極其惡劣的影響,先不說那個啥《馬大帥》有多大的可看性,整個一自戀狂導出的這么一個美化自己的戲,如果說當初的《劉老根1》還有點諷刺社會丑惡現象的話,那麼後面的幾部純粹是毫無價值的垃圾戲,你趙本山再牛,也不能拽到把央視當你們家的菜園子,想種啥就種啥?這些就不說了,但你趙本山作為一個全國觀眾熟悉喜愛的演員,在現場為袒護自己的****,指責工作人員,是很沒禮貌的,再說他的****表演的小品內容冗長,題材也庸俗,性暗示很明顯,這是央視面向全國觀眾直播的節目,導演也得考慮輿論導向的問題,下去是應該的。
還有很多不明究竟的人們依然為趙本山此舉歡呼,認為他是個「鬥士」,是在挑戰央視的霸權,先搞清這是因為什麼他在發飆?為了公眾的利益還是一己私利?最讓人看不起的是,事件結束之後,又對著鏡頭矢口否認對央視有什麼意見,即便耍大牌也請耍地精彩點可好?玩不了有技術含量的就請乖乖的做央視的跟屁蟲;學學人家陳佩斯吧,為了全體演藝人士的利益,和央視打起了1元錢的版權官司,雖然得不到同行支持,但他敢作敢為,哪怕被央視封殺,他也一直沒有妥協,陳佩斯離開了央視照樣精彩,他的話劇演出創下了目前中國的最高記錄,而且依然在繼續,我想你趙本山要是離了央視,恐怕只能在東北混混二人轉得了。
三宗罪:過河拆橋
趙本山能夠歷時十餘年全國走紅,這與他身後的高質量的藝術創作團隊是分不開的,崔凱、張超、張惠中、何慶魁、李春明、喬傑哪一個不是當今小品戲劇界創作高手?尤其是何慶魁,趙本山哪一部被觀眾捧為經典的作品不是出自他的手,就是今年的《說事兒》也照樣沿襲何慶魁6年前創作的《昨天、今天和明天》,可是趙本山也許不這么認為,他的意識里所有人都是因為他才得以總紅,包括何慶魁、高秀敏,更包括范偉還有那些二人轉演員了,如今更是將自己與何慶魁的關系惡化公開化,公開指責何慶魁的創作,將多年的功勞徹底給抹殺。
趙本山面對鏡頭說:「我是個感恩的人,對我好的人,我都記得,就像中央電視台,我心裡明白是1990年的春節晚會,那個《相親》的小品成就了現在的趙本山,到啥時候也忘不了。」這句話是在忽悠誰呢?
四宗罪:沽名釣譽
趙本山支持相聲小品事業,於是有了「趙本山杯」電視小品大賽;趙本山支持家鄉的二人轉,於是有了「趙本山杯」二人轉大賽。。。。。。不是俺嫉妒眼紅,我也覺得這是應該的,俺只是替馬三立、侯寶林兩位大師擔心啊,兩位老先生簡直就是相聲的泰山北斗、開天闢地的人物,現在人已作古,依然沒能留下啥「牌坊」,不知道兩位老先生泉下是否已經瞑目?
趙本山喜愛足球,這個地球人都知道,好歹也是啥明星足球隊的多年主力,如果這只能算是小玩鬧的話,那麼趙本山入主遼足那可是真刀實槍的,花的可是白花花的銀子,這個時候的趙本山究其根本也只能算是個投機的商人罷了,可是用他自己的話說他可是奔著為遼寧的足球騰飛做貢獻而去的;基於這一點,我們是否應該批判下前萬達的老闆王健林?該同志典型的為一己「私利」而棄大連足球於不顧,卻年年將白花花的白銀無償的捐獻給了慈善事業,不支持家鄉的足球事業,看看人家趙本山,你王健林是否應該無地自容、順便自省下?
如今的趙本山依然是風光無限,演小品、拍電視、辦學校、搞足球。。。。該乾的不該乾的,他都幹了,我知道的,大凡飄在雲端的人都是不清楚自己有幾兩幾錢的!
7. 毛驢拉磨走不出那個圈這個是什麼歌曲了
「毛驢兒拉磨啊,它走不出那個圈」出自電視劇劉老根片頭曲《求索》。
《求索》演唱:趙本山,作詞:何慶魁,作曲:楊柏森。
歌詞:
毛驢兒拉磨啊。
它走不出那個圈。
井裡蛤蟆就能看見巴掌大的一塊天呦!
通天大道本來就有筆直的一條線啊。
何苦還要翻山躍嶺呦,
咳!!硬去拐那幾道彎。
~~~~哎咳哎咳呦~~
會飛那才叫龍啊,
得道他便是仙呦,
摸著石頭過河,
早晚也能找到邊那哎咳呦,哎咳呦。
(7)劉老根版權擴展閱讀
《劉老根》創作背景以及音樂原聲。
《劉老根》第一部拍完之後,劇組將該劇的版權賣給了中央電視台電視劇製作中心,《劉老根》在全國播出後,製作中心的領導便考慮想請趙本山再拍一部續集,不過合作關系變成了央視投資劇組拍戲。
於是何慶魁受命於2002年5月18日駐進鐵齡清河水庫旁的雲松賓館開始創作劇本,寫完六集拿到"中心"審查,中心領導看過之後,立即決定投資拍攝。
同年8月17日,《劉老根》二部開機,開機時只寫完10集的劇本,拍攝地點在鐵嶺清河的水庫邊,於2002年12月1日在沈陽關機封鏡 。
片頭曲《求索》作曲楊柏森,作詞何慶魁,演唱趙本山。
插曲 《雪花飛》作曲楊柏森,作詞劉秉祥,演唱衡越
片尾曲 《圓夢》作曲楊柏森,作詞何慶魁,演唱衡越
插曲 《關東風》作曲楊柏森,作詞牛世生,演唱張波
8. 趙本山到底多有錢
趙本山究竟多有錢?!他的錢是怎麼賺來的?第一桶金又是怎麼得的?
趙本山不但具有表演天賦,更是一個商業奇才!
趙本山的賺錢是一條龍的:自己的影視學院培養人才,再拍攝自己的影視劇,並可以在自己的二人轉劇場進行表演!可真是賺錢“一條龍”!
——根據網路資料整理
趙本山到底有多少錢?
早在《福布斯》中文版評出的2005年中國名人榜中,趙本山排在第100位,在中國文體界名人中的綜合排位是第19位,《福布斯》公布他的年收入為1300萬元人民幣。
曾有記者就福布斯榜公布的數字與趙本山交流過,他笑著說:“我就能賺這點錢嗎?”隨後,他又補充道:“說實話,我究竟有多少錢,我自己也不知道。”
9. 農村劇的導演編劇
農村劇為何勁吹東北風?從趙本山的《劉老根》系列、《馬大帥》系列再到《鄉村愛情》系列,加上韓氏兄弟曾經紅火的「農村三部曲」,再到2005年的《聖水湖畔》、2009年潘長江的《清水藍天》,東北農村題材電視劇在中國農村電視劇格局中位置顯赫。觀眾熟知的農村電視劇,除了《當家的女人》和《趟過男人河的女人》,絕大部分都來自東北。農村劇為何勁吹東北風?其中原因頗多。
東北笑星助推東北劇。表演生活化、語言趣味性強、故事包袱多,使得趙本山、范偉、高秀敏、潘長江這些小品明星備受追捧,他們所拍攝的東北農村劇自然會更具觀眾緣兒。此外,在《鄉村愛情》系列播出後,一些活躍在舞台上的二人轉演員如扮演「劉能」的王小利、扮演「王天來」的小沈陽等也贏得了大量電視觀眾,形成了東北笑星推動東北電視劇發展的局面。
方言也是個重要因素。東北農村劇很受大眾歡迎,幽默的語言占很大比重。東北方言與普通話十分接近,語言輕松幽默,劇中人物豁達的人生觀和樂觀的天性也正契合了人們普遍希望和追求的生活狀態,這些因素使中國電視劇市場出現了很明顯的東北農村劇現象。當然,純技術上的原因也有。有業內人士告訴記者,農村劇拍攝在燈光、布景等方面要求特殊,東北房屋敞亮、干凈,也是東北農村題材電視劇在拍攝上具有的有利因素之一。 我的班子「相當懂農村」
2008年上半年電視熒屏的收視數據日前正式出爐,趙本山導演、主演的農村劇《鄉村愛情2》成為央視的收視冠軍,是上半年觀眾手中遙控器停留時間最長的電視劇。在《闖關東》創下央視近兩年收視率新高之後,趙本山攜他的一眾弟子在春節檔與觀眾見面,加上老搭檔范偉的助陣,《鄉村愛情2》成了春節期間大家經常討論的一部電視劇,「王小蒙」、「謝大腳」也成為大家耳熟能詳的名字,趙本山還成功捧出了「小沈陽」等一批愛徒。最終《鄉村愛情2》一舉超過《闖關東》的收視率,在上半年央視電視劇中拿下了「收視王」。趙本山在接受采訪時說,他成為「收視王」的秘訣不過是真實、自然,劇中的人物都來源於生活。「現打開電視真的東西還有多少?我的作品就是懷著對家鄉的感情,一心想通過拍戲讓農民富裕起來,
用愛情這個永恆的主題去表現人世間的美好,就這么簡單。現今的社會太缺少愛了,我用農民演農民,用非專業演員演老百姓,這樣看上去沒有絲毫的表演痕跡,老百姓當然會感覺貼心、自然、真實。」
趙本山此前在接受專訪時說,「我的班子最適合農村題材」,拿《鄉村愛情2》來說,趙本山認為這是最為真實的農村生活寫照,因為整個創作班子「相當懂農村」,「從劇本說起,兩部《鄉村愛情》劇本的作者都是山東的張繼,他這個人的最大特點就是有生活,生活底子比較厚,細節很清晰、很細致、很鮮活。我認為,張繼的農村戲寫得相當出色,現在寫農村劇本在國內找不到比他寫得更好的人選了。加上演員,我和我這些徒弟,全部都是從農村成長起來的,我們懂農村。」 和「菊香」一樣善良熱情
說到王茜華,可能很多觀眾還不太熟悉,而說到電視劇《當家的女人》中菊香的扮演者,很多觀眾則印象深刻。
《當家的女人》播出後,王茜華笑言自己的觀眾呈「農村包圍城市」的趨勢。
談及這個角色的成功,她總結了三點:我很認真、我很投入,我努力為觀眾做到最好。「其實生活中,我和菊香也有幾分相似,我們一樣善良熱情,但我沒有她那麼『圓滑』。我是那種把喜怒哀樂都寫在臉上的人,喜歡就是喜歡,不喜歡就是不喜歡。」
2004年,王茜華憑借《當家的女人》中的菊香一角獲得全國電視劇飛天獎優秀女演員獎。專家的評語是:「王茜華扮演的農村婦女形象,填補了在王馥荔之後農村女性角色蒼白無力的空缺。」應該說,這是一個相當高的評價,而王茜華說,自己只不過是鄉野里的一朵花,「我從小喜歡花,演的角色也都是花,《當家的女人》中的菊香是菊花,《福星臨門》中的玉蘭是蘭花,《喜慶農家》中的山杏是杏花。這些『花兒』雖都是一個個平凡而朴實的小人物,但每個角色都會讓觀眾震撼、讓觀眾掉淚、讓觀眾深思。」 我自信了解最真實的農村
被趙本山稱為「國內農村戲寫得最好的人」的張繼,是一名山東作家,趙本山比較早的電影《男婦女主任》以及比較火的《鄉村愛情》系列電視劇,都是張繼擔任編劇。張繼在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說,農村題材電視劇之所以農村觀眾愛看、城市觀眾也愛看,是因為大家都能從中看到樂趣。農村觀眾看與自己相近的生活,城市觀眾喜歡農村劇,張繼認為有兩種情況,「一種是從農村出來的那些人,他們看農村劇,
得到的是對農村生活經驗的回味;而沒有農村生活經驗的城市人,看的是對田園詩生活的想像。」作為目前國內農村劇編劇中最火的一位,剛剛40歲的張繼,有整整30年的純農村生活體驗。張繼坦言,可能是因為《鄉村愛情》寫農村寫得太真實了,很多觀眾感覺有些不適應,質疑農村的現實是否是這樣,就像電視劇中表演的那樣,農村的「劉能」、「謝廣坤」是貪小便宜的、是算計的,但這不足以影響他們是善良的。至於說趙四弓腰駝背、腰帶頭晃盪在腰間,張繼說:「這個人物看起來很醜、很臟,可你去農村看看,不能說比比皆是,但可以說這樣的人物有很多。」至於部分網友對《鄉村愛情2》的質疑,這種聲音不懂農村和農村劇。」 張曉春,女,國家二級導演,中國電影家協會會員,陝西省電視家協會會員,二000年被授予陝西省「德藝雙馨」藝術家榮譽稱號。一九八二年元月畢業於西北大學中文系,八五年自陝西省紀律檢查委員會調入西安電影製片廠文學部,八九年轉至導演室。曾師從陳凱歌、滕文驥、孫周等導演,先後任《孩子王》責任編輯、導演助理;影片《棋王》導演助理;影片《霹靂行動》、《滴血黃昏》副導演。主要作品
六集電視連續劇《古道之戀》,反映雲南邊貿兩代人的故事,一九九二年七月在中央電視台二套黃金時間首播。
二十集農村題材電視劇《當家的女人》 ,2004年3月在中央台八套黃金時間首播。榮獲2004年度飛天獎長篇電視劇二等獎,最佳女演員獎。
十四集電視劇《我們村的年輕人》,表現一群退伍兵改變家鄉面貌和他們的情感故事。05年4月在央視一套首播。
二十三集農村題材電視連續劇《上門女婿》,表現一個幽默樂觀的農民從70年代到90年代的傳奇故事。〇七年三月完成,九月開始在全國各地陸續播出。
二十六集電視劇《醜媳當家》,通過一個農村媳婦的經歷,表現農民從農村到進城的歷史變遷,09年3月即將完成。
喜愛原因
農民壓倒皇帝了!近年來,面對農村題材電視劇的收視率屢屢超過皇帝戲、清宮戲,一些影視評論家這樣驚呼。據統計,2006年,在央視黃金時段播出的電視劇中,收視率排名前三的均為農村題材,《都市外鄉人》、《別拿豆包不當干糧》等收視率都超過了8%。
我國是農業大國,農村題材創作在文藝界有著深厚的傳統,但在市場經濟的沖擊下,農村題材電視劇的缺位成為常態。今天,在文藝界市場化程度最高的電視劇領域,農村題材為何反而能東山再起? 我居然被央視黃金時間播出的電視劇感動得流淚了!一位年輕觀眾在網上這樣自嘲但真誠地寫道。讓這位以小資自居的城市青年感動的,是一部名為《星火》的農村題材電視劇。今年年初,許多觀眾被這部講述中國農村一段歷史傳奇的電視連續劇勾去了魂。大膽掘進的現實披露,豐富復雜的人物塑造,使這部低調播出的農村劇越來越火,以其現實主義的取向贏得了市場。
其實,《星火》熱播並非特別現象。從《劉老根》到《老娘淚》,從《馬大帥》、《聖水湖畔》到《希望的田野上》、《農民代表》等等,農村題材電視劇以集團軍面貌出現,佳作不斷,蔚為大觀。農村劇並非只有農民喜歡,許多城市人同樣熱衷於看這些土裡土氣的電視劇,有些作品甚至還在城市年輕人中形成了熱門話題。有調查顯示,有1/3強的城市觀眾是農村劇的鐵桿。農村劇的走紅使許多拍攝機構聞風而動,不僅有國有大型電視台,也有眾多民營製作機構加入到農村劇的製作陣營中。
農村劇又火了,原因何在?電視製片人鐵佛分析說:比起其他題材的虛假、戲說之風,這些農村題材電視劇大都貼近現實生活,拍攝風格淳樸自然,語言生動,人物鮮活,這恐怕是它重新受到觀眾歡迎的最主要原因。
農村劇的走紅,也在文藝界重新引領起一股現實主義的清新之風。除了電視劇,農村題材在電影、話劇等領域的創作也漸成氣候。
不久前,在北京舉行的紀念中國話劇百年系列活動中,四川人民藝術劇院創作演出的大型多幕話劇《農民》入選優秀劇目,大受歡迎;就電影而言,《三峽好人》、《圖雅的婚事》等貼近現實的農村題材影片甚至還在國際上屢獲大獎。 重歸現實主義正在成為許多文藝家的理性選擇。在市場經濟的沖擊下,追求感官刺激、超現實題材曾經一度受市場追捧,但這些快餐式作品畢竟經不起時間的考驗,必然給受眾帶來審美疲勞,現實主義的氧氣可謂來得正是時候;另一方面,中國是一個農業大國,這是我們的國情,文藝創作不能脫離這個現實國情,而正在劇烈變動中的中國農村必將為文藝創作提供取之不盡的靈感源泉。因此,重歸現實主義、將目光轉向農村也是文藝創作的必然出路。 每一種文藝現象的背後總隱藏著現實政治、經濟的脈動,在農村戲走紅的背後也不難發現國家政策層面的推動因素。從大的方面講,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國家戰略的確立,使農村題材的文藝創作獲得了直接的動力,而相關資金的支持、政策的扶持更是不遺餘力。
記者從廣電總局了解到,為做好農村電影工作,廣電總局每年將資助20部農村題材故事片、30部農村實用科教片的生產。與此同時,加大對農村影片公益版權的收購力度,每年選定不低於60部的農村題材故事片和不低於30部的科教片,委託指定單位集中購買公益放映版權,向全國農村發行。此舉旨在進一步鼓勵廣大電影工作者為廣大農民拍攝更多具有時代特色、農村氣息、健康向上、風格多樣的優秀農村題材電影。這樣的訂單電影模式顯然給熱心創作農村題材影片的文藝家們吃了一顆定心丸。
其實不僅是廣電總局一個部門,農村題材的創作在國家文化發展規劃中已經有了一席之地。2012年發布的《國家十一五時期文化發展規劃綱要》明確提出,要加大對農村題材重點選題的資助力度,把農村題材納入舞台藝術生產、電影、廣播劇和電視劇製作、各類書刊和音像製品出版計劃,保證農村題材文藝作品在出品總量中佔一定比例。對重要文化項目和文化產品採取政府補貼,以政府采購的方式直接送到農村。購買適合農村的優秀劇本版權,免費供給基層藝術院團使用、改編並為農民演出。
黨中央、國務院歷來高度重視農民的精神文化需求,多次強調要構建農村公共文化服務體系,而在這個體系中,農村題材的文藝創作佔了重要一環。文化部有關負責人在接受記者采訪中指出,要加大文化資源向農村的傾斜,重點加強面向農村的公共文化服務供給能力,抓好農村題材文藝作品的創作、選拔和推廣,每年推出一批反映當代農村生活、農民喜聞樂見的文藝精品,從而夯實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文化基礎。
可以說,文藝創作的農村熱才剛剛開始。 雖然農村題材在熒屏已經走紅,勢頭良好,但仍有一些業內人士尖銳地指出,不少農村題材電視劇創作落後於時代,在思想認識和藝術觀上還在用過時的眼光來看待和描寫當今的、走向現代化的農村和農民,存在庸俗化、淺薄化傾向。中國電視藝術家協會主席楊偉光認為,一些創作者沒有真正地深入農村生活。農村題材電視劇質量要上去,創作者就要下到基層去。
顯然,與農村現實不夠貼近已經成為農村題材作品進一步發展的瓶頸。而在農村劇走紅後,跟風的弊端已經開始顯現。在蜻蜓點水的采風式創作盛行的文藝界,如果深入現實的問題不解決,將嚴重阻礙農村題材文藝的良性、可持續發展。
針對一些作品帶著陳舊的眼光看待農民的現象,一些專家建議,要著力培養真正的農民作家,文藝創作者應深入農村生產生活前沿,尋找新的創作視角,反映農民在城市化、發展現代農業等時代大潮中的生活形態,切實提高創作質量。
其實,農村題材作品在數量上也遠未滿足群眾需要。專家建議,有關部門在影視文化建設上,不能聽任市場力量的左右,要盡快制訂實施有利於農村題材電視劇發展的宏觀政策。此外,還需要出台一些類似停止在黃金時間播出進口動畫片以鼓勵國產動畫片的硬性規定,以支持農村題材電視劇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