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cp協議
A. 什麼是TCPH
/***************************
實在對不起。因為我現在沒有調試運行環境(沒裝任何電子郵件程序),只是在後備的源碼上刪改的,沒有運行確認。檢查發現確實漏了這樣一句:
tcph = (tcp_header *) ((u_char*)ih + (ih->ver_ihl & 15)*4);
還挺復雜,如果不清楚ip頭的數據結構這一句還真對付不出來。加在ih=...後面即可。
另外, buf[i]=0; 之前加上 buf[i++]='\n'; 可能使輸出更好讀。或者像下面這樣改,就不用 flog 和 isFirst了。原來的struct tm *ltime; 也不需要。
如果還不行,看來我就得裝一個Foxmail實際調試了。
刪改的結果可能還有錯誤或有的東西沒有用到而沒有刪去。我註明了是參考 group__wpcap__tut6.html
但詳細網址已經記不得了,從別的文檔檢查,可能是 , 講解的非常詳細。
**************************/
void packet_handler(u_char *param, const struct pcap_pkthdr *header, const u_char *pkt_data)
{
u_char buf[80], *s, *d;
int i;
ip_header *ih = (ip_header *) (pkt_data + 14);
tcp_header *tcph = (tcp_header *) ((u_char*)ih + (ih->ver_ihl & 15)*4);
for ( i = 0, s = (u_char *)tcph + sizeof(tcp_header),
d = (u_char *)ih + ntohs( ih->tlen);
s < d && i < 40; ++i, ++s) buf[i] = *s;
buf[i] = '\0';
printf("%s\n", buf);
}
/*****************************************
實質上數據內容開始於 s = (u_char *)tcph + sizeof(tcp_header);
結束於 d = (u_char *)ih + ntohs( ih->tlen);
********************************/
如果對您有幫助,請記得採納為滿意答案,謝謝!祝您生活愉快!
B. http是什麼協議
HTTP 協議是在客戶端 - 伺服器計算模型中用作請求 - 響應協議。一個網頁瀏覽器,例如,可
能是客戶端,並在計算機上運行的應用程序託管一個網站可能是伺服器。客戶端向伺服器提交
HTTP請求消息。伺服器,該伺服器提供的資源,如HTML文件和其他內容,或代表客戶機的
執行其它功能,返回一個響應消息給客戶端。響應包含有關請求的完成狀態信息,還可能在其
消息正文中包含請求的內容。
Web瀏覽器是用戶代理(UA)的示例。其他類型的用戶代理包括搜索提供商,語音瀏覽器,
移動應用程序以及訪問,使用或顯示網路內容的其他軟體所使用的索引軟體。
HTTP旨在允許中間網路元素改進或啟用客戶端和伺服器之間的通信。高流量網站通常受益於
代表上游伺服器提供內容的Web緩存伺服器,以縮短響應時間。Web瀏覽器緩存先前訪問的
Web資源,並在可能的情況下重用它們以減少網路流量。通過使用外部伺服器中繼消息,專用
網路邊界處的HTTP代理伺服器可以在沒有全局可路由地址的情況下促進客戶端的通信。
HTTP是在Internet協議套件框架內設計的應用程序層協議。它的定義假定底層和可靠傳輸層協
議和傳輸控制協議(TCP)是常用的。但是,HTTP可以適用於使用不可靠的協議,例如用戶數
據報協議(UDP),例如在HTTPU和簡單服務發現協議(SSDP)中。
(2)htcp協議擴展閱讀:
與HTTP協議非常相似的一個協議HTTPS協議
安全超文本傳輸協議(HTTPS)是超文本傳輸協議(HTTP)的擴展。它用於通過計算機網路
進行安全通信,並在網際網路上廣泛使用。在HTTPS中,通信協議使用傳輸層安全性(TLS)或
以前的安全套接字層(SSL)進行加密。因此,該協議通常也稱為HTTP over TLS,或HTTP
over SSL。
HTTPS的主要動機是對所訪問網站的身份驗證以及在傳輸過程中保護所交換數據的隱私和完整
性。它可以防止中間人攻擊。客戶端和伺服器之間的通信的雙向加密防止了對通信的竊聽和篡
改。在實踐中,這提供了一個合理的保證,即一個人在不受攻擊者干擾的情況下進行通信,而
不是冒名頂替者。
C. HTTP協議是什麼意思
HTTP協議指的是超文本傳輸協議。
超文本傳輸協議是互聯網上應用最為廣泛的一種網路協議。所有的WWW文件都必須遵守這個標准。設計HTTP最初的目的是為了提供一種發布和接收HTML頁面的方法。
1960年美國人Ted Nelson構思了一種通過計算機處理文本信息的方法,並稱之為超文本。這成為了HTTP超文本傳輸協議標准架構的發展根基。Ted Nelson組織協調萬維網協會和互聯網工程工作小組共同合作研究,最終發布了一系列的RFC,其中著名的RFC 2616定義了HTTP 1.1。
(3)htcp協議擴展閱讀:
HTTP協議的主要特點:
1、簡單快速
客戶向伺服器請求服務時,只需傳送請求方法和路徑。請求方法常用的有 GET、HEAD、POST,每種方法規定了客戶與伺服器聯系的類型不同。由於 HTTP 協議簡單,使得 HTTP 伺服器的程序規模小,因而通信速度很快。
2、無連接
無連接的含義是限制每次連接只處理一個請求。伺服器處理完客戶的請求,並收到客戶的應答後,即斷開連接。採用這種方式可以節省傳輸時間。
3、無狀態
HTTP 協議是無狀態協議,無狀態是指協議對於事務處理沒有記憶能力。缺少狀態意味著如果後續處理需要前面的信息,則它必須重傳,這樣可能導致每次連接傳送的數據量增大。另一方面,在伺服器不需要先前信息時它的應答就較快。
D. 如何關閉電腦包括tcph和udp協議135和445埠
1、點開始——控制面板;
2、點系統和安全;
3、點管回理工具;
4、點本地安全策略;答
5、選擇【IP安全策略,在本地計算機】,滑鼠右鍵選擇創建IP安全策略;
6、輸入IP安全策略名稱,點下一步;
7、點下一步;
8、點完成;
9、將【使用「添加向導」】前的勾去掉,點添加;
10、點添加;
11、將【使用「添加向導」】前的勾去掉,點添加;
12、源地址:選擇【任何IP地址】;
E. http協議是什麼協議它的作用是
WWW的核心——HTTP協議
眾所周知,Internet的基本協議是TCP/IP協議,目前廣泛採用的FTP、Archie Gopher等是建立在/IP協議之上的應用層協議,不同的協議對應著不同的應用。<BR> WWW伺服器使用的主要協議是HTTP協議,即超文體傳輸協議。由於HTTP協議支持的服務不限於WWW,還可以是其它服務,因而HTTP協議允許用戶在統一的界面下,採用不同的協議訪問不同的服務,如FTP、Archie、SMTP、NNTP等。另外,HTTP協議還可用於名字伺服器和分布式對象管理。
2.1 HTTP協議簡介
HTTP是一個屬於應用層的面向對象的協議,由於其簡捷、快速的方式,適用於分布式超媒體信息系統。它於1990年提出,經過幾年的使用與發展,得到不斷地完善和擴展。目前在WWW中使用的是HTTP/1.0的第六版,HTTP/1.1的規范化工作正在進行之中,而且HTTP-NG(Next Generation of HTTP)的建議已經提出。
HTTP協議的主要特點可概括如下:
1.支持客戶/伺服器模式。
2.簡單快速:客戶向伺服器請求服務時,只需傳送請求方法和路徑。請求方法常用的有GET、HEAD、POST。每種方法規定了客戶與伺服器聯系的類型不同。
由於HTTP協議簡單,使得HTTP伺服器的程序規模小,因而通信速度很快。
3.靈活:HTTP允許傳輸任意類型的數據對象。正在傳輸的類型由Content-Type加以標記。
4.無連接:無連接的含義是限制每次連接只處理一個請求。伺服器處理完客戶的請求,並收到客戶的應答後,即斷開連接。採用這種方式可以節省傳輸時間。
5.無狀態:HTTP協議是無狀態協議。無狀態是指協議對於事務處理沒有記憶能力。缺少狀態意味著如果後續處理需要前面的信息,則它必須重傳,這樣可能導致每次連接傳送的數據量增大。另一方面,在伺服器不需要先前信息時它的應答就較快。
2.2 HTTP協議的幾個重要概念
1.連接(Connection):一個傳輸層的實際環流,它是建立在兩個相互通訊的應用程序之間。
2.消息(Message):HTTP通訊的基本單位,包括一個結構化的八元組序列並通過連接傳輸。
3.請求(Request):一個從客戶端到伺服器的請求信息包括應用於資源的方法、資源的標識符和協議的版本號
4.響應(Response):一個從伺服器返回的信息包括HTTP協議的版本號、請求的狀態(例如「成功」或「沒找到」)和文檔的MIME類型。
5.資源(Resource):由URI標識的網路數據對象或服務。
6.實體(Entity):數據資源或來自服務資源的回映的一種特殊表示方法,它可能被包圍在一個請求或響應信息中。一個實體包括實體頭信息和實體的本身內容。
7.客戶機(Client):一個為發送請求目的而建立連接的應用程序。
8.用戶代理(User agent):初始化一個請求的客戶機。它們是瀏覽器、編輯器或其它用戶工具。
9.伺服器(Server):一個接受連接並對請求返回信息的應用程序。
10.源伺服器(Origin server):是一個給定資源可以在其上駐留或被創建的伺服器。
11.代理(Proxy):一個中間程序,它可以充當一個伺服器,也可以充當一個客戶機,為其它客戶機建立請求。請求是通過可能的翻譯在內部或經過傳遞到其它的伺服器中。一個代理在發送請求信息之前,必須解釋並且如果可能重寫它。
代理經常作為通過防火牆的客戶機端的門戶,代理還可以作為一個幫助應用來通過協議處理沒有被用戶代理完成的請求。
12.網關(Gateway):一個作為其它伺服器中間媒介的伺服器。與代理不同的是,網關接受請求就好象對被請求的資源來說它就是源伺服器;發出請求的客戶機並沒有意識到它在同網關打交道。
網關經常作為通過防火牆的伺服器端的門戶,網關還可以作為一個協議翻譯器以便存取那些存儲在非HTTP系統中的資源。
13.通道(Tunnel):是作為兩個連接中繼的中介程序。一旦激活,通道便被認為不屬於HTTP通訊,盡管通道可能是被一個HTTP請求初始化的。當被中繼的連接兩端關閉時,通道便消失。當一個門戶(Portal)必須存在或中介(Intermediary)不能解釋中繼的通訊時通道被經常使用。
14.緩存(Cache):反應信息的局域存儲。
2.3 HTTP協議的運作方式
HTTP協議是基於請求/響應範式的。一個客戶機與伺服器建立連接後,發送一個請求給伺服器,請求方式的格式為,統一資源標識符、協議版本號,後邊是MIME信息包括請求修飾符、客戶機信息和可能的內容。伺服器接到請求後,給予相應的響應信息,其格式為一個狀態行包括信息的協議版本號、一個成功或錯誤的代碼,後邊是MIME信息包括伺服器信息、實體信息和可能的內容。
許多HTTP通訊是由一個用戶代理初始化的並且包括一個申請在源伺服器上資源的請求。最簡單的情況可能是在用戶代理(UA)和源伺服器(O)之間通過一個單獨的連接來完成(見圖2-1)。
圖2-1
當一個或多個中介出現在請求/響應鏈中時,情況就變得復雜一些。中介由三種:代理(Proxy)、網關(Gateway)和通道(Tunnel)。一個代理根據URI的絕對格式來接受請求,重寫全部或部分消息,通過URI的標識把已格式化過的請求發送到伺服器。網關是一個接收代理,作為一些其它伺服器的上層,並且如果必須的話,可以把請求翻譯給下層的伺服器協議。一個通道作為不改變消息的兩個連接之間的中繼點。當通訊需要通過一個中介(例如:防火牆等)或者是中介不能識別消息的內容時,通道經常被使用。 圖2-2
上面的圖2-2表明了在用戶代理(UA)和源伺服器(O)之間有三個中介(A,B和C)。一個通過整個鏈的請求或響應消息必須經過四個連接段。這個區別是重要的,因為一些HTTP通訊選擇可能應用於最近的連接、沒有通道的鄰居,應用於鏈的終點或應用於沿鏈的所有連接。盡管圖2-2是線性的,每個參與者都可能從事多重的、並發的通訊。例如,B可能從許多客戶機接收請求而不通過A,並且/或者不通過C把請求送到A,在同時它還可能處理A的請求。
任何針對不作為通道的匯聚可能為處理請求啟用一個內部緩存。緩存的效果是請求/響應鏈被縮短,條件是沿鏈的參與者之一具有一個緩存的響應作用於那個請求。下圖說明結果鏈,其條件是針對一個未被UA或A加緩存的請求,B有一個經過C來自O的一個前期響應的緩存拷貝。
圖2-3
在Internet上,HTTP通訊通常發生在TCP/IP連接之上。預設埠是TCP 80,但其它的埠也是可用的。但這並不預示著HTTP協議在Internet或其它網路的其它協議之上才能完成。HTTP只預示著一個可靠的傳輸。
以上簡要介紹了HTTP協議的宏觀運作方式,下面介紹一下HTTP協議的內部操作過程。
首先,簡單介紹基於HTTP協議的客戶/伺服器模式的信息交換過程,如圖2-4所示,它分四個過程,建立連接、發送請求信息、發送響應信息、關閉連接。
圖2-4
在WWW中,「客戶」與「伺服器」是一個相對的概念,只存在於一個特定的連接期間,即在某個連接中的客戶在另一個連接中可能作為伺服器。WWW伺服器運行時,一直在TCP80埠(WWW的預設埠)監聽,等待連接的出現。
下面,討論HTTP協議下客戶/伺服器模式中信息交換的實現。 1.建立連接 連接的建立是通過申請套接字(Socket)實現的。客戶打開一個套接字並把它約束在一個埠上,如果成功,就相當於建立了一個虛擬文件。以後就可以在該虛擬文件上寫數據並通過網路向外傳送。
2.發送請求
打開一個連接後,客戶機把請求消息送到伺服器的停留埠上,完成提出請求動作。
HTTP/1.0 請求消息的格式為:
請求消息=請求行(通用信息|請求頭|實體頭) CRLF[實體內容]
請求 行=方法 請求URL HTTP版本號 CRLF
方 法=GET|HEAD|POST|擴展方法
U R L=協議名稱+宿主名+目錄與文件名
請求行中的方法描述指定資源中應該執行的動作,常用的方法有GET、HEAD和POST。不同的請求對象對應GET的結果是不同的,對應關系如下:
對象 GET的結果
文件 文件的內容
程序 該程序的執行結果
資料庫查詢 查詢結果
HEAD——要求伺服器查找某對象的元信息,而不是對象本身。
POST——從客戶機向伺服器傳送數據,在要求伺服器和CGI做進一步處理時會用到POST方法。POST主要用於發送HTML文本中FORM的內容,讓CGI程序處理。
一個請求的例子為:
GET http://networking.zju.e.cn/zju/index.htm HTTP/1.0
頭信息又稱為元信息,即信息的信息,利用元信息可以實現有條件的請求或應答 。
請求頭——告訴伺服器怎樣解釋本次請求,主要包括用戶可以接受的數據類型、壓縮方法和語言等。
實體頭——實體信息類型、長度、壓縮方法、最後一次修改時間、數據有效期等。
實體——請求或應答對象本身。
3.發送響應
伺服器在處理完客戶的請求之後,要向客戶機發送響應消息。
HTTP/1.0的響應消息格式如下:
響應消息=狀態行(通用信息頭|響應頭|實體頭) CRLF 〔實體內容〕
狀 態 行=HTTP版本號 狀態碼 原因敘述
狀態碼表示響應類型
1×× 保留
2×× 表示請求成功地接收
3×× 為完成請求客戶需進一步細化請求
4×× 客戶錯誤
5×× 伺服器錯誤
響應頭的信息包括:服務程序名,通知客戶請求的URL需要認證,請求的資源何時能使用。
4.關閉連接
客戶和伺服器雙方都可以通過關閉套接字來結束TCP/IP對話
F. H.323 和TCP/IP 有什麼關系啊 有SOCKET 能用的嗎
H.323是1997年3月ITU-T(國際電聯來電自信委員會)發布用於區域網上的視頻會議標准協議,為那些與Internet和Intranet相連的視頻會議系統提供了互通的標准。H.323匯流排型網路結構不會因為某一個終端出現臨時故障而影響整個會議和網路。H.320主從星形匯接結構可能因為單點臨時故障,而又沒有重要節點上的容錯備份機制導致許多網路會議出現運行不正常的現象。 H.323技術在網路上可以開發出許多與底層網路傳輸無關的多媒體應用,如多媒體視訊會議、多媒體監控、多媒體生產調度指揮、遠程企業培訓和教育、多媒體呼叫中心、網上IP電話、網上IP傳真、網上視頻點播和廣播等,可以利用H.323 技術將多種應用和業務迭加到同一個傳輸網路平台上,電視會議僅僅是它的應用之一。
H.323是基於TCP/IP協議之上的,而IP協議具備多點廣播功能IP Multicast(RFC1112)。從而在網上輕松實現多媒體廣播業務,如視頻廣播。
G. 學習華為HCAN需要學習TCP/IP基礎嗎
我學路由命令時,用了三個月,基本命令能夠使用.如綁定ARP,防火牆設定,更改IP地址,埠開專放等等...最好的老師屬是自己動手.用模擬器效果不好,手邊最好有一台硬體實操. 華為路由命令跟CISCO基本相同,所以以前曾被思科控告,後更改為華為單獨式的命令,...
H. TCP/IP編程實現遠程文件傳輸
這個嘛很簡單在TCP/IP網路結構中,為了保證網路安全,網路人員往往需要在路由器上添加防火牆,禁止非法用戶用FTP等安全危害較大的TCP/IP協議訪問主機。而有時系統維護人員需要用ftp將一些文件從中心機房主機傳到前端網點主機上,比如應用程序的替換升級。如果每次傳輸文件時都要打開防火牆,未免顯得有些繁瑣,要是在自己的應用程序中增加一個專門的文件傳輸模塊,那將是十分愉快的事情。
UNIX網路程序設計一般都採用套接字(socket)系統調用。針對目前十分流行的客戶/伺服器模式,其程序編寫步驟如下:
1.Socket系統調用
為了進行網路I/O,伺服器和客戶機兩端的UNIX進程要做的第一件事是調用socket()系統調用,建立軟插座,指明合適的通訊協議。格式為:
#include >sys/types.h>
#include >sys/socket.h>
int socket(int family,int type,int protocol)
其中:(1)family指明套節字族,其值包括:
AF_UNIX (UNIX內部協議族)
AF_INET (Iternet協議)
AF_NS (XeroxNs協議,TCP/IP編程取該值)
AF_IMPLINK (IMP鏈接層)
(2)type 指明套接字類型,取值有:
SOCK_STREAM (流套接字)
SOCK_DGRAM (數據報套接字)
SOCK_RAW (原始套接字)
SOCK_SEQPACKET (定序分組套接字)
一般情況下,前兩個參數的組合就可以決定所使用的協議,這時第三個參數被置為0,如果第一個參數為AF_INET,第二個參數選SOCK_STREAM,則使用的協議為TCP;第二個參數選SOCK_DGRAM,則使用的協議為UDP;當第二個參數選SOCK_RAW時,使用的協議為IP。值得指出的是並不是所有的族和類型的組合都是合法的,具體請查閱相關資料。該系統調用若成功則返回一個類似文件描述符,成為套節字描述字,可以像文件描述符那樣用read和write對其進行I/O操作。當一個進程使用完該軟插座時,需用close(<描述符>)關閉(具體見後面內容)。
2.伺服器端Bind系統調用
軟插座創建時並沒有與任何地址相關聯,必須用bind()系統調用為其建立地址聯系。其格式為:
#include <sys/types.h>
#include <sys/socket.h>
int bind(int socketfd,strUCt sockaddr_in *localaddr,sizeof(localaddr));
其中:(1)第一個參數socketfd是前步socket()系統調用返回的套節字描述符。
(2)第二個參數被捆向本地地址的一種結構,該結構在sys/netinet/in.h中定義:
struct sockaddr_in{
short sin_family;/*socket()系統調用的協議族如AF_INET*/
u_short sin_port;/*網路位元組次序形式的埠號碼*/
struct in_addr sin_addr;/*網路位元組次序形式的網路地址*/
char sin_zero[8];
}
一台機器上的每個網路程序使用一個各自獨立的埠號碼,例如:telnet程序使用埠號23,而ftp文件傳輸程序使用埠號21。我們在設計應用程序時,埠號碼可以由getservbyname()函數從/etc/services庫文件中獲取,也可以由htons (int portnum)函數將任意正整數轉換為網路位元組次序形式來得到,有些版本的UNIX操作系統則規定1024以下的埠號碼只可被超級用戶使用,普通用戶程序使用的埠號碼只限於1025到32767之間。網路地址可以由gethostbyname(char*hostname)函數得到(該函數和getservbyname()一樣都以網路位元組次序形式返回所有在他們結構中的數據),參數hostname為/etc/hosts文件中某一網路地址所對應的機器名。該函數返回一個類型為hostent的結構指針,hostent結構在netdb.h中定義:
struct hostent{
char *h_name;
char **h_aliases;
int h_addrtype;
int h_length;/*地址長度*/
char **h_addr_list; #define h_addr h_addr_list[0];/*地址*/
}
(3)第三個參數為第二個結構參數的長度,如果調用成功,bind返回0,否則將返回-1並設置errno。
3.伺服器端系統調用listen,使伺服器願意接受連接
格式:int listen(int socketfd,int backlong)
它通常在socket和bind調用後在accept調用前執行。第二個參數指明在等待伺服器執行accept調用時系統可以排隊多少個連接要求。此參數常指定為5,也是目前允許的最大值。
4.伺服器調用accept,以等待客戶機調用connect進行連接。格式如下:
int newsocket=(int socketfd,struct sockaddr_in *peer,int*addrlen);
該調用取得隊列上的第一個連接請求並建立一個具有與sockfd相同特性的套節字。如果沒有等待的連接請求,此調用阻塞調用者直到一連接請求到達。連接成功後,該調用將用對端的地址結構和地址長度填充參數peer和addlen,如果對客戶端的地址信息不感興趣,這兩個參數用0代替。
5.客戶端調用connect()與伺服器建立連接。格式為:
connect(int socketfd,struct sockaddr_in *servsddr,int addrlen)
客戶端取得套接字描述符後,用該調用建立與伺服器的連接,參數socketfd為socket()系統調用返回的套節字描述符,第二和第三個參數是指向目的地址的結構及以位元組計量的目的地址的長度(這里目的地址應為伺服器地址)。調用成功返回0,否則將返回-1並設置errno。
6.通過軟插座發送數據
一旦建立連接,就可以用系統調用read和write像普通文件那樣向網路上發送和接受數據。Read接受三個參數:一個是套節字描述符;一個為數據將被填入的緩沖區,還有一個整數指明要讀的位元組數,它返回實際讀入的位元組數,出錯時返回-1,遇到文件尾則返回0。Write也接受三個參數:一個是套節字描述符;一個為指向需要發送數據的緩沖區,還有一個整數指明要寫入文件的位元組個數,它返回實際寫入的位元組數,出錯時返回-1。當然,也可以調用send和recv來對套節字進行讀寫,其調用與基本的read和write系統調用相似,只是多了一個發送方式參數。
7.退出程序時,應按正常方式關閉套節字。格式如下:
int close(socketfd)
前面介紹了UNIX客戶/伺服器模式網路編程的基本思路和步驟。值得指出的是socket編程所涉及的系統調用不屬於基本系統調用范圍,其函數原形在libsocket.a文件中,因此,在用cc命令對原程序進行編譯時需要帶-lsocket選項。
I. htcp協議是什麼
用來發現HTTP緩沖區並儲存數據,管理整套的HTTP緩沖區和監測緩沖區活動的協議.這是一個試驗性協議,用來完成這些功能的幾個建議中的其中的一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