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合同協議 » 土地糾紛記者

土地糾紛記者

發布時間: 2020-12-13 18:43:19

㈠ <<物權法>>對小區車位是怎樣規定的

《中華人民共和國物權法》第七十四條規定對小區的車位做出了明確規定。具體如下,小區的建築區劃內,規劃用於停放汽車的車位、車庫應當首先滿足業主的需要。小區建築區劃內,規劃用於停放汽車的車位、車庫的歸屬,由當事人通過出售、附贈或者出租等方式約定。佔用業主共有的道路或者其他場地用於停放汽車的車位,屬於業主共有。

(1)土地糾紛記者擴展閱讀

隨著經濟的迅速發展,私家車的數量迅猛增長,造成小區車位、車庫的數量捉襟見肘。供需的不平衡及權屬不明晰導致越來越多的業主因為車位、車庫的權屬產生糾紛,停車位難成為普遍的現象。當前,關於小區車位、車庫權屬的判定主要有以下兩種觀點:面積分攤說和當事人約定說。

面積分攤說指的是依照小區車位、車庫的建築面積是否計入小區的公攤面積作為判斷車位、車庫權屬的依據。一般在商品房銷售合同中都有對公攤面積的約定。依據相關的規定,房屋的銷售面積是套內面積與公用面積的總和,由攤得公共面積的業主來共同享有公用面積的產權。

根據《物權法》第七十四條規定,法律給予業主約定車位、車庫權屬的權利。這樣的規定有如下好處:其一,充分滿足民法領域的意思自治原則。權利人根據自己的意願自由行使、處分自己的權利,通過自治的方式來協調各方的利益,有利於定紛止爭。權利人本身必定是其利益的最佳代表,其對財產的使用、處分所作出的決定也必定更具有說服力的。

㈡ 土地糾紛可以找媒體訪談嗎

可以找媒體,但是不一定能夠解決問題,可以找國土資源行政主管部門調版解處理,不行可權以起訴到法院;
《土地權屬爭議調查處理辦法》
第五條個人之間、個人與單位之間、單位與單位之間發生的爭議案件,由爭議土地所在地的縣級國土資源行政主管部門調查處理。
前款規定的個人之間、個人與單位之間發生的爭議案件,可以根據當事人的申請,由鄉級人民政府受理和處理。
媒體監督,是指報紙、刊物、廣播、電視等大眾傳媒對各種違法違紀行為的違法犯罪、瀆職腐敗行為所進行的揭露、報道、評論或抨擊。
主要媒體有:
1、電視;
2、廣播;
3、報紙;

4、周刊(雜志);
5、互聯網;

㈢ 遇到困難,可以打哪種新聞求助熱線

百姓生活咨詢和求助熱線電話:

1、市長熱線(市政府)

電話:65128080

咨詢范圍:溝通政府部門和為人民群眾的聯系,方便市民直接反映情況,提出建議,咨詢問題 。

㈣ 土地糾紛案那的記者可以幫忙暴光

群眾應對征地拆遷中違法現象並維護自己合法權利、降低各種犧牲的唯一有效辦法是:與征地拆遷同步及時啟動要求撤銷違法征地或者拆遷行政行為的相關法律程序。只有這樣才有可能既維護你的權利,不要抱有幻想,更不要相信網路騙子式的黑記者或假記者。各級媒體的記者行動都是必須經過單位指派和批準的,不能自行決定想介入或報道的事情,而且不能收費;凡是自稱可以自行決定報道內容的一般都是假記者、黑記者,是肯定要尋找時機收費的。同時還要避免採取阻工、上訪等既無效果又容易被抓住把柄使自己陷於新的麻煩的負面措施,坐等也肯定不能解決問題。 雖然法律維權需要專業水平或經濟成本,並不是任何人隨意寫點材料,或者一去司法機關就自然解決問題,但它是群眾解決問題必要的合法途徑。同對方討價還價是無效勞動,你越是認為評估過低,或者補償過低,請求提高,對方就越是說他們是合理合法的,有科學評估的,有法律依據的。同樣,將時間浪費在叫喊口號或者幻想和等待中也解決不要問題,這樣下去不會有任何有利於被征地拆遷戶的結果。
凡是涉及法律的問題,必須法律解決,是非曲直由法律定奪,輿論曝光不能代替法律程序,不是解決此類問題的具體措施,只對問題的解決起輔助作用。你不運用法律維權,人家就得寸進尺,有恃無恐。

㈤ 我們這里有土地使用權糾紛問題想請個記者幫忙,報導一下

可以到相關的報社尋找你們當地最有名的記者予以了解。

㈥ 土地糾紛國土人員不處理,打全民幫幫忙熱線會有記者下來采訪嗎

是不會下來的,因為記者的話他也要吃飯,也要賺錢,所以說不是很好的那種,你采訪一點的話,人家不會下來。
現如今一套房產動輒幾十上百萬,一線城市更是達到幾百萬上千萬,購買一套房子成了人生中的一等大事,但是由於房市的不穩定等原因就算簽訂了購房合同也可能會造成酒瘋,下面就為您羅列常見的房屋買賣合同糾紛,望您可以避免,順利的買到心儀的房子。

1.未徵得配偶同意情況下擅自出售夫妻共有房屋,出賣人配偶以其不知情為由要求確認買賣合同無效的,不予支持。此時房屋買賣合同仍然有效。

2.夫妻一方未經另一方同意處分共同所有房屋,構成無權處分,合同雖然有效,但不必然導致物權變動。

3.出賣人一房二賣,買受人行使不安抗辯權並要求退回定金,雙方並無繼續履行合同意思表示的,應視為均不違約。

4.買受人與第三人相互串通,導致出賣人一房二賣的,只能減免違約方違約責任,並不能免除違約方履行合同義務。

5.因一房二賣導致房屋買賣合同目的無法實現的,因買房人期待的合同利益無法實現,其主張房屋差價損失的,應予支持。

6.在農村房屋物權尚未實行統一登記情況下,如受讓人在交易時盡到謹慎注意義務,可依善意取得制度認定其所有權

7.購房合同簽訂行為及簽約地點足以使購房人有理由相信簽約工作人員具有代理權的,代表簽約行為構成表見代理。

㈦ 中國國土實際面積是多少

中國國土面積963.4057萬平方公里,領海約470萬平方公里。

1、陸地領土:中國大陸及其沿海島嶼、台灣及其附屬各島東沙群島、西沙群島、中沙群島、南沙群島以及其他一切屬於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島嶼(包括釣魚島群島、蘇岩礁),陸地領土約960萬平方千米。

2、海洋國土:渤海全域和黃海、東海、南海的大部分及其可以管轄的專屬經濟區,共約470萬平方千米,其中,南中國海九段線以內的所有海域面積約為300萬平方千米。中國領空為領土和領海以上35千米的空域。

東部和南部大陸海岸線長18400多公里,島嶼岸線14000多公里,內海和邊海的水域面積約470多萬平方公里。海域分布有大小島嶼7600個,其中台灣島最大,約為35989.76平方公里。陸上國界線長達20000多公里,陸地同14國接壤,與6國海上相鄰。

3、國土面積:陸地國土面積為960萬平方公里,約佔世界陸地總面積的1/15,居世界第三位。[ 東部地區佔10.5%,中部地區佔25.3%,西部地區佔64.2%。

土地資源:山地320萬平方公里,高原250萬平方公里, 盆地180萬平方公里,平原115萬平方公里,丘陵95萬平方公里(截至1997年)。

(7)土地糾紛記者擴展閱讀

疆界和鄰國

中國陸地邊界長達2.28萬公里,東鄰朝鮮,北鄰蒙古,東北鄰俄羅斯,西北鄰哈薩克、吉爾吉斯斯坦、塔吉克,西和西南與阿富汗、巴基斯坦、印度、尼泊爾、不丹等國家接壤,南與緬甸、寮國、越南相連。東部和東南部同韓國、日本、菲律賓、汶萊、馬來西亞、印度尼西亞隔海相望。

中國大陸海岸線長達18000多千米,自北向南瀕臨的近海有渤海、黃海、東海和南海。中國的領海,是指從海岸基線向海上延伸到12海里的海域。渤海和瓊州海峽為中國內海。沿海分布有台灣島、海南島、崇明島、舟山群島、南海諸島等5000多個大大小小的島嶼。

鄰近中國大陸的海洋

領海由渤海(內海)和黃海、東海、南海三大邊海組成,東部和南部大陸海岸線1.8萬千米。內海和邊海的水域面積約470萬平方千米。海域分布有大小島嶼7600個,其中台灣島最大,面積35798平方千米。

渤海位於遼東半島老鐵山角到山東半島北岸蓬萊角的渤海海峽,與黃海水域相通,有廟島群島綿亘峽口,面積7.7萬平方千米,平均水深18米,最深處70米。

黃海北起鴨綠江口,南以長江口北岸向濟州島方向一線同東海分界,西以渤海海峽與渤海相連。平均水深44米,最深處140米,面積38萬平方千米,海床為半封閉型淺海大陸架。

東海北起長江北岸至濟州島方向一線,南以廣東省南澳到台灣省本島南端一線,東至沖繩海槽(以沖繩海槽與日本領海分界),正東至台灣島東岸外12海里一線,面積77萬平方千米。

南海的海底是一個巨大的海盆,海盆的山嶺露出海面就是中國的東沙、西沙、中沙、南沙群島,這些海底山嶺是中國大陸架的自然延伸。南海總面積350萬平方千米。

㈧ 土地糾紛找記者調查采訪記者幫忙嗎

調解好的土地糾紛又發生了爭議,找個記者幫幫忙

㈨ 誰知道哪個媒體,或者記者,什麼的能有人下去調查幫助百姓解決疑難冤案的土地糾紛,跪謝

上海有多檔這樣的節目,而且上海新聞氛圍相對安徽更開放、更願意幫老百姓辦實事。

比如,上海教育電台:邦女郎節目
上海電視台:甲方乙方,會請律師和社會人士加入進行幫忙
上海娛樂頻道:老娘舅

都是可以聯系的節目。

㈩ 瓦房店記者能來農村采訪關於土地確權糾紛的問題嗎鄉政府不給處理。

采訪前的准備:了解和采訪有關的情況,掌握必要的資料:大到大政方針,小到新聞背景、事件的來龍去脈等等。了解采訪對象:通過第二手材料,對采訪對象進行充分了解,並善於分析掌握其心理。對一些即興式的采訪,應根據現場的氣氛環境、人們對節目的反應,選擇有代表性的采訪對象,這對采訪的成功具有重要的作用。設計采訪提綱:根據節目的主題,確定最佳的采訪角度,擬定一個與采訪對象談話的提綱。精心設計采訪的第一句話:采訪的第一句話,應盡量具體一些,提出的問題小一些,要抓住采訪對象和受眾感興趣的「焦點」做突破口,引發開去,使采訪不斷深入、展開。運用好提問的技巧和方法:不同的環境與場合,不同的采訪對象,要求采訪者有不同的提問、語氣。根據情況靈活運用提問方法。提問要盡量具體。只有具體的發問,才能得到具體、有意義的回答。提問應該具有引導性。提問要有深度、有意義。在采訪過程中發現更多更重要的新聞脈絡,及時掌握提問的方向,深入發掘新聞價值。注意傾聽、及時反饋。要重視現場采訪中的屏幕形象:鏡頭前要有適當的表現欲。要善於總結經驗。加強文化知識和道德修養。采訪:漢語詞語,意為搜集尋訪,也專指新聞采訪,即記者為取得新聞材料而進行觀察、調查、訪問、記錄、攝影、錄音、錄像等活動。是一種媒體信息的採集和收集方式,通常通過記者和被獲取信息的對象面對面交流。采訪的目的:是為了獲得適於向大眾傳播的新聞事實。不論采訪的客體是自然現象還是社會現象,記者注意的只是為大眾所關心的具有新聞價值的事實。采訪的要求:新聞采訪要求采訪者具有新聞敏感、應變能力和采訪技巧,即能夠在縱橫交錯的客觀事物中敏銳地發現新聞,在稍縱即逝的機遇中迅速地捕捉新聞,在各種困難的條件下巧妙地挖掘新聞。 新聞采訪除突發事件的采訪外,新聞記者在平時還從事主動的、有目的的采訪。這種采訪事先有明確的報道思想,有充分的資料准備,有周密的采訪計劃。采訪的主要方法:采訪活動的方法有個別訪問、現場查勘、參加會議、開調查會、出席記者招待會、閱讀文字材料等。新聞記者因分工和采訪習慣不同,采訪記錄的方式有默記、筆錄、攝影及錄音、錄像等不同形式。

熱點內容
美發店認證 發布:2021-03-16 21:43:38 瀏覽:443
物業糾紛原因 發布:2021-03-16 21:42:46 瀏覽:474
全國著名不孕不育醫院 發布:2021-03-16 21:42:24 瀏覽:679
知名明星確診 發布:2021-03-16 21:42:04 瀏覽:14
ipad大專有用嗎 發布:2021-03-16 21:40:58 瀏覽:670
公務員協議班值得嗎 發布:2021-03-16 21:40:00 瀏覽:21
知名書店品牌 發布:2021-03-16 21:39:09 瀏覽:949
q雷授權碼在哪裡買 發布:2021-03-16 21:38:44 瀏覽:852
圖書天貓轉讓 發布:2021-03-16 21:38:26 瀏覽:707
寶寶水杯品牌 發布:2021-03-16 21:35:56 瀏覽:8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