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業單位工資糾紛
A. 在事業單位上班工資轉到個人手裡開工資起訴誰
那還是起訴你的事業單位。事業單位在未經你的允許情況下講你的工資轉到個人手裡。是違反有關規定的。
B. 事業單位拖欠工資怎麼辦
勞動者可以依法向當地人民法院申請支付令。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合同法》中回規定:
第三十答條 勞動報酬
用人單位應當按照勞動合同約定和國家規定,向勞動者及時足額支付勞動報酬。用人單位拖欠或者未足額支付勞動報酬的,勞動者可以依法向當地人民法院申請支付令,人民法院應當依法發出支付令。
(2)事業單位工資糾紛擴展閱讀: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合同法》中規定:
第八十五條:未依法支付勞動報酬、經濟補償等的法律責任
用人單位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勞動行政部門責令限期支付勞動報酬、加班費或者經濟補償;勞動報酬低於當地最低工資標準的,應當支付其差額部分;逾期不支付的,責令用人單位按應付金額百分之五十以上百分之一百以下的標准向勞動者加付賠償金:
(一)未按照勞動合同的約定或者國家規定及時足額支付勞動者勞動報酬的;
(二)低於當地最低工資標准支付勞動者工資的;
(三)安排加班不支付加班費的;
(四)解除或者終止勞動合同,未依照本法規定向勞動者支付經濟補償的。
C. 事業單位拖欠工資,應該如何賠償
根據《抄勞動法》
第五十條 工資應當以貨幣形式按月支付給勞動者本人。不得剋扣或者無故拖欠勞動者的工資。
用人單位應當按月足額支付工資。拖欠工資的,勞動者可以向當地勞動監察大隊投訴、舉報或者向勞動爭議仲裁委員會申請勞動仲裁(同時可以請求解除勞動關系和經濟補償金)。
D. 事業單位工作人員對工資不服能否提起行政訴訟
事業單位工作人員對工資不服不能提起行政訴訟。
行政訴訟是個人、法版人或其他組織認為國家機關作出權的行政行為侵犯其合法權益而向法院提起的訴訟,對工資不服不屬於侵犯其合法權益,不能提起行政訴訟。
人民法院不受理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對下列事項提起的訴訟:
(一)國防、外交等國家行為;
(二)行政法規、規章或者行政機關制定、發布的具有普遍約束力的決定、命令;
(三)行政機關對行政機關工作人員的獎懲、任免等決定;
(四)法律規定由行政機關最終裁決的行政行為。
E. 事業單位工資表造假屬於什麼性質的違規,會怎麼處理
事業單位不是私企,就算是自收自支的事業單位,所有收入都要算作財政收入,每一分錢都要算作財政經費,這是由單位性質決定的,只是自收自支事業單位在資金的支配上,往往比全額撥款事業單位更靈活自由一點而已。單位的性質決定了單位的所有財和物都是國有的,那麼資金的使用就必須接受監督,必須有法有政策可依,這個監督可以是上級主管部門,可以是國資委,可以是紀檢監察部門,也可以單位職工甚至普通公民!如果你有嚴重懷疑領導班子小范圍巧立名目私分國有資產,趕緊向紀委12388或檢察院報案,以免國有資產流失。
事業單位工資改革後,不存在獎金了,正確的名稱為「年終獎勵性績效工資」,工資不準查才是怪事了,工資的發放必須是公開透明的,發放的依據也必須和職工見面。「年終獎勵性績效工資」必須有制度可依,這個政策通常是政府人事部門制定,比如各個市政府的人事局,都有績效工資的相關文件,要求「年終獎勵性績效工資」考核辦法要通過職工大會或職代會,要報上級主管部門批准。你單位的考核辦法有沒有拿出方案來讓職工通過?如果沒有,那就涉嫌班子私分國有資產了。
不管單位有沒有合法的考核辦法,獎金也必須公開透明,不公開就是有問題,趕緊去舉報吧,理由就是你懷疑領導私分國有資產,賬目一旦和職工見面,很快就能查清楚。
F. 事業單位職工該調工資沒有按規定給調的職工怎麼維權
單位沒有按照規定上調工資。可以上勞動仲裁。進行維權。得到自己應有的報酬。一定要通過正規的程序。收集有利的證據相關的文件。只有證據確鑿。才有機會。維權。
G. 事業單位人員因工資項目或者金額與單位發生爭議如何處理
首先,建議你找人事了解情況。人事應向你說明原因。事業單位的工資項目、金專額都屬是有規定的,按級別和工齡走的,不會亂發的。如果你對人事的解釋有異議,可以通過本處室領導向單位一把手反映。如果涉及非正常原因,比如人事或財務故意無故的剋扣你的工資,且單位領導不管,可以向上級單位的紀 檢部門舉報
H. 事業單位正式職工工資糾紛找什麼部門
第一找本單位工會組織,沒有也可以找當地工會,還沒有可以找當地勞動局,如果當地沒有勞動局,直接去法院,法院一定是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