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合同協議 » 板門店停戰協議內容

板門店停戰協議內容

發布時間: 2020-12-17 10:09:35

⑴ 請問誰知道簽署板門店停戰協議的各方代表有哪幾位

朝方是朝鮮人民軍最高司令官金日成元帥,中方是中國人民志願軍司令員彭德懷將軍,美方是「聯合國軍」 總司令克拉克上將。

1953年7月27日,朝鮮停戰協定簽字儀式在開城板門店舉行。根據雙方達成的協議,由雙方談判代表團首席代表先行簽字。

中國代表團首席代表和「聯合國軍」方面談判代表團首席代表在板門店正式簽署停戰協定。「聯合國軍」總司令克拉克於汶山在停戰協定上正式簽字,金日成元帥於平壤在停戰協定上正式簽字。

1953年7月28日彭德懷司令員於開城在停戰規定上正式簽字。

(1)板門店停戰協議內容擴展閱讀:

《朝鮮停戰協定》的簽訂,標志著歷時三年多的朝鮮戰爭以中朝人民的勝利和美國的失敗而告結束。是朝中兩國人民和全世界和平民主力量的勝利。

它鼓舞了全世界愛好和平和被壓迫人民反抗侵略,爭取自由獨立的斗爭意志,打亂了美國稱霸世界的侵略計劃。但這並不意味著朝鮮問題的和平解決。

停戰協定明確規定召開高一級的政治會議和平解決朝鮮問題,由於美方的阻撓和破壞,這一會議未能如期召開。

1953年10月1日,美國與韓國簽訂《美韓共同防禦條約》,繼續在韓國保留美國駐軍。1954年4月在為和平解決朝鮮問題和恢復印度支那和平問題而召開的日內瓦會議上,由於美國缺乏誠意,未能就從朝鮮撤出一切外國軍隊及和平解決朝鮮問題達成協議。

經朝中兩國政府協商同意,中國人民志願軍於1958年底全部撤離朝鮮。這一行動表明了中朝方面執行停戰協定及和平解決朝鮮問題的誠意。

⑵ 朝鮮停戰協定什麼時候簽訂的

1953年7月27日在朝鮮板門店簽訂。《朝鮮人民軍最高司令官及中國人民志願軍司令員一方與聯合國軍總司令另一方關於朝鮮軍事停戰的協定》簡稱《朝鮮停戰協定》,1953年7月27日在朝鮮板門店簽訂。同日生效。協定包括序言和正文5條63款,並附有《中立國遣返委員會的職權范圍》和《關於停戰協定的臨時補充協議》。協定規定,協定各條款在未為雙方共同接受的修正與增補、或未為雙方政治級和平解決的適當協定中的規定所明確代替前,一直有效。《朝鮮停戰協定》的簽訂,標志著歷時三年多的朝鮮戰爭以中朝人民的勝利和美國的失敗而告結束。是朝中兩國人民和全世界和平民主力量的勝利。它鼓舞了全世界愛好和平和被壓迫人民反抗侵略,爭取自由獨立的斗爭意志,打亂了美國稱霸世界的侵略計劃。但這並不意味著朝鮮問題的和平解決。停戰協定明確規定召開高一級的政治會議和平解決朝鮮問題,由於美方的阻撓和破壞,這一會議未能如期召開。1953年10月1日,美國與韓國簽訂《美韓共同防禦條約》,繼續在韓國保留美國駐軍。1954年4月在為和平解決朝鮮問題和恢復印度支那和平問題而召開的日內瓦會議上,由於美國缺乏誠意,未能就從朝鮮撤出一切外國軍隊及和平解決朝鮮問題達成協議。經朝中兩國政府協商同意,中國人民志願軍於1958年底全部撤離朝鮮。這一行動表明了中朝方面執行停戰協定及和平解決朝鮮問題的誠意。

⑶ 朝鮮停戰協定是怎樣簽字的

1953年7月27日,朝鮮停戰協定簽字儀式在開城板門店舉行。根據雙方達成的協議,由雙方談判代版表權團首席代表先行簽字。
上午9時30分,朝鮮人民軍和中國人民志願軍及"聯合國軍"、南朝鮮軍共8名佩帶安全袖章的軍官分別步入會議大廳四周守衛著。隨後,雙方出席簽字儀式的人員分別由指定的東西門入廳就坐。10時整,朝中代表團首席代表南日大將和"聯合國軍"代表團首席代哈里遜中將進入簽字儀式大廳,分別在會議桌前就坐。在助簽人員協助下,兩位首席代表在各自一方准備的9本朝鮮停戰協定上簽字,之後由助簽人員同時交換簽字。10時10分,簽字儀式結束,分送雙方司令官簽字。
當日22時,朝鮮人民軍最高司令官金日成元帥於平壤在《停戰協定》和臨時補充協議上正式簽字。參加簽字儀式的有朝鮮黨政領導及人民軍高級將領等。

⑷ 朝鮮戰爭停戰協議的名字

朝鮮停戰談判自1951年7月至1953年7月,經過曲折復雜的斗 爭,終於在
1953年7月27日在板門店簽訂了《關於朝鮮軍事停戰 的協定》。

協定的主要內容有:自協定簽訂後十二小時起,雙方停止一 切敵對行為;
以雙方實際接觸線為軍事分界線,雙方各自由此線 後撤二公里,以建立一非軍
事區,自停火之日起停止向朝鮮境內 增援部隊和武器,並組成軍事停戰委員會
和中立國監察委員會進 行監督;停戰協定生效後六十天內,雙方將一切堅持遣
返的戰俘 分批直接遣返,將來予直接遣返的戰俘交中立國遣返委員會處理; 雙
方軍事司令官向有關各國政府建議,在停戰協定生效後三個月 內,召開雙方高
一級的政治會議,協商從朝鮮撤退一切外國軍隊 及和平解決朝鮮問題。朝鮮戰
爭至此停火。

⑸ 停戰協議和投降書有什麼不同

停戰協定是指於政權或國家之間達成彼此停戰及相關事項的協定。一般失效於一方違反協議或撕毀協議。
投降書,簡稱降書,用於表示投降的文書。

⑹ 朝鮮停戰協定

樓上幾位說法都不甚准確。
中國政府自始至終並未參加朝鮮戰爭,五星紅旗從回來沒有出現答在朝鮮戰場。
這就成為一個很搞笑並且無聊的局面:明知道對方是中國人,可就不能指責中國政府的不是。
當時介入朝鮮時,中國決定以「志願軍」的模式參戰,就是名義上,我們東北野戰軍有很多朝鮮族戰士,看不慣美國入侵我們的祖國,所以「志願」回到朝鮮,加入朝鮮人民軍,幫助朝鮮抗擊美國入侵。
志願軍的指揮權名義上是歸朝鮮首相金日成。但實際上大家都懂的,志願軍司令彭德懷直接聽北京的。
外交有外交的規則,有時候就那麼回事,還是得裝一下。
彭德懷是以志願軍司令的身份簽字的,不並不代表中國,只是表示志願軍認同此協議。
從參戰到談判,再到簽字停戰,五星紅旗從未出現在會場。

美軍也是以「聯合國軍」的名義出場,並不是以美軍的名義出場。只不過美軍占的比例較高。而且比較難對付。英軍也參加了,麥克阿瑟、李奇微、克拉克是「聯合國軍」司令,不是美軍司令。停戰時,克拉克也不代表美軍,而是代表「聯合國軍」,就包括了韓軍。

⑺ 1933年中日停戰協議包括哪些內容

停戰協定內容如下:

一、中國軍隊一律迅速撤退至延慶、昌平、高麗營、順義、通州、香河、寶坻、林亭口、寧河、蘆台所連之線以西、以南地區。爾後,不得越過該線,又不做一切挑戰擾亂之行為。

二、日本軍為證實第一項的實行情形,隨時用飛機及其他方法進行監察,中國方面對此應加保護,並給予各種便利。

三、日本軍如證實中國軍業已遵守第一項規定時,不再越過上述中國軍隊的撤退線繼續進行追擊,並自動回到大致達成一線。

四、長城線以南,及第一項所示之線以北、以東地區內的治安維持,由中國方面警察機關擔任之,上述警察機關,不可利用刺激日軍感情的武力團體。

⑻ 朝鮮提出把停戰協定改成和平協定怎麼大國沒反應

朝鮮戰爭到現在都沒有結束是有原因的
首先,朝鮮戰爭的本質是劃定冷戰的東部前線(歐洲前線就是丘吉爾鐵幕演說中的那個)
最後非常諷刺的是,經歷了數年的戰爭,南北分界線基本維持在了戰前協商決定的38線附近

從某種意義上來說,戰爭雙方都達成的戰爭目標(中國避免了直接接觸駐韓美軍,美國保證了在亞洲大陸的跳板)
但是各方也都難以就此罷手
在軍事對抗陷入僵局的情況下,最後的結果就是停戰

但是,板門店停戰協議是一個四方協議
簽署方包括南北朝鮮,美國為首的聯合國軍,和中國人民志願軍
由於冷戰和其他各種原因,這種僵局一直持續了下去

所以,你的問題的答案就很明顯了
既然板門店協議是四方協議,那麼最終的和平協議也應當是四方協議
但是既然是和平,且北朝鮮已經有意在實現和平後在某種程度上放棄核武計劃
那麼勢必會要求美國撤出半島,至少是制定撤出半島的計劃(否則北朝鮮讓步就沒有意義)
那麼美國人憑什麼讓步呢?
中國的核打擊能力美國人尚且不是特別放在眼裡
北朝鮮的核力量在美帝的眼中尤如兒戲
那麼美帝為什麼要放棄在東亞的亞洲大陸地區最重要的戰略支點呢?
對於美國人來說,完全沒有解決朝核問題的必要啊
莫不如說,朝核問題愈演愈烈,對於美國重返亞太,鞏固盟友體系更有幫助
所以美國人不大會在這個問題上妥協

既然美國人不太可能妥協,中國也必要廢話
韓國更不可能違逆了美國人的意思
所以,簽訂和平協議看起來很美,實際上根本沒有可行性

⑼ 朝鮮宣布廢除停戰協議,各位怎麼看

簽訂《朝鮮停戰協定》60年來,戰爭仍未從法律上結束,朝鮮半島至今持續回存在「不和不答戰」的「不穩定停戰狀態」。5日聲明中值得關注的新舉動是,宣布「切斷板門店朝美軍事聯絡電話」。聲明稱,此舉是針對美韓近期來舉行的密集軍演,以及聯合國安理會已基本達成的新的對朝制裁決議。
此番朝鮮宣布廢止《朝鮮停戰協定》和美國將新的對朝制裁決議草案正式提交聯合國安理會的消息幾乎同時;朝方也在聲明中強調,「停戰協定」將於美韓下一輪軍演當日廢除。朝鮮看似連番升級「挑釁」舉動並非無章可循。
朝鮮射星引發聯合國安理會通過新的譴責決議,但新決議沒能阻止朝鮮進行第三次核試驗的步伐。朝鮮進行第三次核試驗後,美韓為「預防朝鮮後續挑釁」在一個月內密集進行了4次軍演。而幾乎每次美韓聯合軍演前後,朝鮮官方都會強硬表態。
朝鮮面對外界的譴責和制裁採取了步步「反制」,也令美國前國務院負責東亞太事務的首席咨詢官戴維·阿舍承認,制裁基礎上的施壓對朝鮮沒有效果。

⑽ 1951年板門店談判的內容有哪些

1950年6月25日拂曉,由美帝國主義一手扶植起來的南朝鮮李承晚政權的軍隊越過三八線,悍然向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發起進攻,震撼世界的朝鮮戰爭爆發了。

1950年10月,中國人民志願軍高舉「抗美援朝,保家衛國」的旗幟,雄赳赳氣昂昂地跨過鴨綠江,與朝鮮人民並肩戰斗,連續進行五次戰役,把侵略者趕回到三八線,迫使美國坐到會議桌旁,談判停戰問題。

那麼,何謂三八線呢?原來1945年8月10日日本提出無條件投降後,美國急於控制從1910年起就淪為日本殖民地的朝鮮這個亞洲戰略要地,但此時美國軍隊還遠在沖繩島,鞭長莫及;而蘇軍已經逼近朝鮮半島。美國聯合參謀總部急令陸軍部在10日這天拿出一項阻止蘇軍控制整個朝鮮半島的方案。國務院、陸軍部、海軍部協調委員會連夜召開緊急會議,會議認為,如果和前蘇聯爭速度,派軍隊去搶地盤,肯定要落在前蘇聯後面。不如在朝鮮劃一條界線阻止蘇軍到朝鮮南部接受日本投降,對美國來說,這條線當然越靠北越好。但又必須使之能為前蘇聯所接受,經過一番斟酌,最後確定以北緯38°線為分界線。早在1896年和1904年,當日本和沙俄企圖在朝鮮劃分勢力范圍時就曾提出過這一條界線,但終因日俄雙方矛盾尖銳而未能實現。

三八線方案呈交杜魯門總統後,他馬上批准。8月15日,杜魯門給斯大林發去絕密信,徵求斯大林對38度線為受降分界線的意見。16日,斯大林復信表示基本同意。這樣,沒經過任何國際會議的確認,三八線就由美蘇兩國領導人定了下來。它規定三八線以北的日軍向前蘇聯投降,三八線以南的日軍向美軍投降。實際上,前蘇聯紅軍在8月10日進入朝鮮後,已經推進到漢城以南地區,遠遠超過了三八線。美軍直到9月8日才在仁川登陸。蘇美達成協議後,蘇軍履行諾言,退到三八線以北。美蘇兩國以三八線為界分別控制了朝鮮南北。戰後,美國企圖扶植傀儡政權來控制全朝鮮,自然遭到了前蘇聯抵制。於是美國政府轉而採取分裂政策,在南朝鮮扶植李承晚政權。而朝鮮北部則經過民主選舉,成立了共和國。於是三八線無形中又成為朝鮮南北政權的分界線。

再說1951年6月,在中朝軍隊的打擊下,美國人不得不與中朝兩國坐到談判桌前。雙方商定,於1951年7月10日~15日在三八線上的開城談判。7月5日,金日成在他的指揮部接見了中國外交部副部長兼軍委情報部長李克農及助手喬冠華,商議了談判的一些具體事宜。

中朝談判代表團由4人組成(後增至5人),首席代表為朝鮮人民軍總參謀長南日大將,還有志願軍副司令員鄧華,志願軍參謀長解方,朝鮮人民軍司令部偵察局局長李相朝少將。金昌滿少將(化名張春山)以上校名義為首席聯絡官,金一波和中國的柴軍武(即柴成文)為中校聯絡官。中朝方談判的真正領導是毛澤東、金日成、周恩來。李克農、喬冠華通過密碼電報每天直接向毛澤東、周恩來匯報,同時朝方也每天向金日成等領導匯報,接受指示,用以指導談判。

美韓談判代表由5人組成:首席代表為美國遠東海軍司令官、海軍中將特納?喬埃,其他代表是:美國遠東海軍副參謀長、海軍少將奧爾林?勃克,美國第八集團軍副參謀長、陸軍少將亨利?霍冶,美國遠東空軍副司令官、空軍少將勞倫斯?克雷奇,南朝鮮第一軍軍團長白善燁少將。同時,他們指派了美國空軍上校安德魯?肯尼、海軍陸戰隊上校詹姆斯?穆萊和南朝鮮李樹榮中校為聯絡官。

正式談判的第一次代表團會議,於1951年7月10日上午10時在開城來鳳庄舉行。

從此,在地圖上很難找到的板門店名震世界。

拚命廝殺的敵對雙方又坐在談判桌前了。只是代表團中一些老面孔被新面孔取代了。朝中方以邊章五替換了鄧華,以鄭斗煥替換了張春山為談判代表。對方也以李亨根接替了白善燁。雙方都擺出了准備長期舌戰的姿態。

停戰談判從1951年11月27日轉入第三議程,內容是「在朝鮮境內實現停火與休戰的具體安排,包括監督停火休戰條款實施機構的組成、權力與職司」。

1952年10月8日,美軍片面地中止停戰談判,又於14日向金化東北上甘嶺地區發起進攻,企圖攻佔上甘嶺兩側高地,奪取五聖山,迫使中朝人民軍隊後退,以造成其在談判中的有利地位。毛澤東、周恩來當然也看出這一點,要求我軍在戰場上狠狠打擊敵人,以打促談,迫使他們重新回到談判桌上來。至11月25日,上甘嶺戰役勝利結束,我軍在43天里連續打退敵人900多次攻擊,殲敵25000多人。

美國人無可奈何,加之美國新一輪總統選舉在即,選民普遍要求和平,國內外的壓力迫使杜魯門總統改變拖延談判的伎倆,於1953年3月指示美方代表團主動提出了先交換傷病戰俘的建議。

毛澤東、金日成、周恩來敏銳地抓住美方的新動向,同意先交換傷病戰俘,並建議恢復談判。

1953年7月27日10點整,板門店談判大廳里一片安靜,朝中代表團首席代表南日大將和「聯合國軍」代表團首席代表哈里遜中將從大廳南門進入大廳,分別在會議桌前就坐。簽字儀式正式開始。南日大將、哈里遜中將分別在停戰協定上簽字。美方即將協定文本送到美國陸軍上將馬克?克拉克在汶山的帳篷里簽署認可。朝鮮人民軍最高司令官金日成元帥則在平壤首相府於送抵的協定文本上簽字。7月28日上午9時30分,彭德懷也在停戰協定上簽了字。按照雙方商定,雙方首席代表簽字時間即為停戰協定簽字時間。至此,一場歷時兩年零十幾天的停戰談判劃上了一個圓滿的句號。

朝鮮停戰談判自始至終貫徹了毛澤東「談打相濟」的和談方針。在我中方代表團組成之際,毛澤東就預見到談判將是復雜的、長期的,因而要求我代表團不可性急,准備同敵人進行長期的艱苦的斗勇鬥智。即以強大的軍事攻勢為後盾並貫穿於談判期間,以打促談,以談助打,談談打打,談打結合,以迫使敵人最終在談判桌上就範。1951年夏、秋,當美帝國主義發動攻勢,妄圖把軍事分界線劃在實際控制線以北時,毛澤東即命令志願軍及時發起了金城以南地區秋季防禦戰役,先後粉碎了敵人瘋狂的進攻,迫使敵人重新回到談判桌前,認可「三八線」為軍事分界線。毛澤東以及周恩來的這種「談打相濟」的謀略,亦可用「雙管齊下」或「多管其下」來概括。因為,除了文、武兩條戰線外,還濟以新聞戰,利用各種可以利用的渠道與方式,給美帝國主義造成強大壓力。在具體談判中,周恩來又向我方代表團授予「互動」原則,即要善於在不損害自身根本利益的情況下作出一定讓步,以打破僵局,但這必須以對方表現出談判的誠意為條件;對方有了誠意,有了松動,就要把握時機,以求成功。戰俘遣返問題談判,即是「互動」原則的典範運用。

此外,毛澤東、周恩來在千里之外的北京運籌帷幄,從戰略上和大的戰術上指揮談、打兩條戰線的開展,但在具體執行上,在具體戰術上,又將權力完全交給前線指揮員和談判代表。這就是毛澤東一貫主張的「統而不死」、「御而不攬」的指揮謀略。中國談判代表團之所以能取得一個個的勝利,李克農、喬冠華、鄧華、解方等之所以能淋漓盡致地發揮談判藝術並最終壓倒對方,原因之一也就在毛澤東、周恩來能「統而不死」、御而不攬」。

熱點內容
美發店認證 發布:2021-03-16 21:43:38 瀏覽:443
物業糾紛原因 發布:2021-03-16 21:42:46 瀏覽:474
全國著名不孕不育醫院 發布:2021-03-16 21:42:24 瀏覽:679
知名明星確診 發布:2021-03-16 21:42:04 瀏覽:14
ipad大專有用嗎 發布:2021-03-16 21:40:58 瀏覽:670
公務員協議班值得嗎 發布:2021-03-16 21:40:00 瀏覽:21
知名書店品牌 發布:2021-03-16 21:39:09 瀏覽:949
q雷授權碼在哪裡買 發布:2021-03-16 21:38:44 瀏覽:852
圖書天貓轉讓 發布:2021-03-16 21:38:26 瀏覽:707
寶寶水杯品牌 發布:2021-03-16 21:35:56 瀏覽:8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