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合同協議 » 護理糾紛名解

護理糾紛名解

發布時間: 2020-12-18 00:52:44

Ⅰ 護理風險名詞解釋

護理風險是指在醫療護理活動中,護士對他 人的身體發生醫療侵權行為所負的法律責任和經 濟賠償責任的風險。

護理風險的內容
護理風險始終貫穿在護理操 作、處臵、配合搶救等各環節和過程中。 護理風險有時甚至是極為簡單或看似微不足道的臨床活動都具有 風險,一旦發生護理缺陷或事故,給病人和家屬帶來痛苦。因此,要有效地迴避護理風險,要防範和減少護理糾紛,為病人提高優質、安全的護理服務,必須實施有效的護理風險管理。根據護理工作的實際情況,建立護理風險管理組織構架,制定護理風險管理制度和工作計劃,明確護理風險管理職責、實施護理風險防範措施,制定護理風險應急工作預案,形成 有組織、有制度、有計劃、有措施地進行護理風險管理。

在護理風險系數較低的情況下護理安全系數就較高,反之護理安全系數就降低。護理風險管理的目的是使護理風險系數降到最低程度,保障病人與護士的安全。護理風險管理包括4個階段: 風險識別、風險衡量與評價、風險處理及風險管理效果評價。護理風險的識別:是對潛在的安全隱患和客觀存在的各種護理風險進行系統的連續識別和歸類,並分析產生護理風險事故原因的過程,是護理風險管理的第一步,是整個護理風險管理工作的基礎。

護理風險的識別[1]
護理風險識別是護理風險管理的基礎,其主要任務是對護理服務過程中客觀存在的及潛在的各種風險進行系統地識別和歸類,並分析產生護理風險事故原因。由於護理服務過程中患者的流動、設備運轉、疾病的護理都是一個動態的過程,因此風險的識別,實際上也是一個動態監測過程。

病人疾病因素所致的風險:疾病發生發展的復雜性、多變性。相同的疾病有不同的症狀,不同的疾病卻有相同的症狀,疾病的發展轉歸呈現出多樣性和復雜性。
病人個體的不確定性:高度過敏體質病人等。
病人就醫行為所致的風險:病人的就醫動機和行為,病人能否與醫護人員密切配合、積極參與疾病治療對護理安全具有重要的影響。
護理行為特殊性所致的風險:作為護士,應盡到相應的注意義務、預見義務和危險規避義務。在決定進行某項護理操作時,須根據專業經驗及病人從中所獲利益和潛在風險所佔比例等因素作出評估。
護理行為局限性所致的風險:護士的護理行為經常受許多因素的影響和條件制約,具有一定的局限性。由於醫療水平的局限,一些疾病無法治癒,造成病人及家屬的不理解。
護理行為道德要求和技術因素所致的風險:缺乏良好的職業道德修養,服務態度欠佳。技術能力缺陷,臨床經驗不足,對突發性病情變化不能作出正確判斷而未能及時報告醫生,導致延誤治療。
護理行為系統因素所致的風險:在醫院系統中,醫療設備運行及醫療服務實踐實際上是一個動態過程,所有人員、設備、服務都存在著危險。
設備、物品的管理不善,風險、法律意識淡薄,未及時履行風險告知義務
常用的護理風險識別技術有:通過臨床歷年數據的回顧性研究,分析和明確各類風險事件的易發部位、環節與人員。應用工作流程圖法,包括綜合流程圖及高風險部分的詳細流程圖;由此全面地分析研究各個環節可能發生的風險事件,以防患於未然。

Ⅱ 護患關系的名詞解釋

護患關系是指:在醫療護理實踐活動中,護理人員與患者之間確立的一種人版際關系。隨著權護理實踐范圍和功能的擴大,護患關系中的活動主體包含了更豐富的內容。

護理人員一方可以是護理員、護士、護士長或護理部主任,而患者一方可以是患者及其家屬、陪護人、監護人、患者所在的單位,甚至媒體輿論。

護患關系是一種工作關系。建立良好的護患關系是護士職業的要求,護士與患者的交往是一種職業行為,具有一定的強制性,護理人員都應努力與患者建立良好的關系。護患關系是一種信任關系。護患之間相互尊重、設身處地和彼此信賴。

(2)護理糾紛名解擴展閱讀:

護患關系的基本原則

1、尊重並平等對待患者;

2、富有同情心;

3、加強溝通互信;

4、強化業務學習,提升專業技能。

為此護士需要做到:樹立正確的服務理念,加強護士情商培養,加強護士的禮儀培訓,掌握護士的溝通技能。

Ⅲ 護理名詞解釋。

護理的釋義:
1.守護料理
2.養護管理

護理
[ hù lǐ ]
詳細解釋
1. 清制,官吏出缺,由次級官守護印版信並處理事權務,稱為「護理」。
《花月痕》第四六回:「這里 仲池 詫異一番,將提督的印暫行護理。」
2. 配合醫生的治療,隨時觀察和了解病人的病情,報告給醫生,並照料病人的飲食起居等。
徐遲 《牡丹》九:「有人病了,常是她陪伴護理

Ⅳ 常見的護理糾紛有哪些

鑒於你比較急 我直接從別人那兒復制的
護理人員的自身因素 醫院管理不規范,科室工作重點不突出,人員安排不合理,無證護士及實習護士單獨進行護理操作,人性化服務措施不到位,醫院的各項制度及措施執行的力度不夠。醫護溝通不到位,對疾病與診療知識的告知不一致,護患溝通不力,對醫囑、護理操作、收費的執行交待不清楚,缺乏技巧。護理人員的法律意識及自我保護意識不強,表現在懶言懶筆,做得多記得少,不重視各項記錄的及時性、客觀性。少數護理人員未嚴格要求自己,服務態度差,行為舉止不規范,身體語言使用不當,崗上閑談,崗位厭倦,工作中責任心不強,注意力不集中,情緒波動大,對患者服務態度粗暴,無端發脾氣,給患者身心帶來不安全的結果或差錯,以至發生患者或家屬的投訴[1]。同時,護理缺陷引起患者及家屬的不滿也是導致投訴與糾紛的一個重要因素,新技術的開展,增加了醫療護理的風險。部分護士基礎不扎實、缺乏經驗、責任心不強、應變能力差,尤其是對某些急危重患者護理服務不到位時也很容易導致護理投訴與糾紛的發生。

Ⅳ 護理糾紛名詞解釋

教|廣義地說,護理糾紛是因護理問題引起的醫患雙方的爭議。按此說法,醫學教|育網搜集整理護理糾紛並非只能由醫方引起,也可由患方引起。狹義地說,護理糾紛是指發生在護患之間的,因患方對醫方的護理服務不滿,與醫方發生的爭議。

Ⅵ 常見護理糾紛的原因有哪些

常見的護理糾紛的原因有哪些?護理糾紛主要是服務問題。

Ⅶ 護士如何應對護理糾紛

協商、調解不行時、向法院提起訴訟,追究醫院的法律責任,醫院賠償損失後,根據護理人員的過錯程度進行追責的。

Ⅷ 醫療事故名解

醫療事故是指醫療機構及其醫務人員在醫療活動中,違反醫療衛生管理法律、行政法規、部門內規章和診療容護理規范、常規,過失造成患者人身損害的事故。確定是否為醫療事故目前需要醫療事故鑒定委員會鑒定才能認定。
[編輯本段]醫療事故構成要件(1)醫療事故的主體是合法的醫療機構及其醫務人員;
(2)醫療機構及其醫務人員違反了醫療衛生管理法律、法規;
(3)醫療事故的直接行為人在診療護理中存在主觀過失;
(4)患者存在人身損害後果;
(5)醫療行為與損害後果之間存在因果關系。
[編輯本段]醫療事故等級根據對患者人身造成的損害程度,醫療事故分為四級:
一級醫療事故:造成患者死亡、重度殘疾的;
二級醫療事故:造成患者中度殘疾、器官組織損傷導致嚴重功能障礙的;
三級醫療事故:造成患者輕度殘疾、器官組織損傷導致一般功能障礙的;
四級醫療事故:造成患者明顯人身損害的其他後果的。

Ⅸ 護理法名詞解釋

護理法是指國家、地方以及專業團體等頒布的有關護理教育和護理服務的一切法令、法規。從入學的護生到從事專科護理實踐的護士,從在校培訓到任職後的規范化培訓、繼續教育,從護理教育、醫院護理到護理專業團體等均有涉及。不同的內容或程序有不同的護理法規及不同的制定和頒布者。各國現行的護理法規,基本上可以分為以下幾大類;

第一類,是國家主管部門通過立法機構制定的法律法令。可以是國家衛生法的一個部分,也可以是根據國家衛生基本法制定的護理專業法。

第二類,是根據衛生法,由政府或地方主管當局制定的法規。

第三類,是政府授權各專業團體自行制定的有關會員資格的認可標准和護理實踐的規定、章程、條例等。

除上述三類以外,如勞動法、教育法、職業安全法,乃至醫院本身所制定的規章制度,對護理實踐也具有重要影響。

護理法的基本內容,主要包括總綱、護理教育、護士注冊、護理服務等四大部分。

總綱部分闡明護理法的法律地位、護理立法的基本目標、立法程序的規定,護理的定義、護理工作的宗旨與人類健康的關系及其社會價值等。

護理教育部分,包括教育種類、教育宗旨、專業設置、編制標准、審批程序、注冊和取消注冊的標准和程序等,也包括對要求入學的護生的條件、護校學制、課程設置,乃至課時安排計劃,考試程序以及護校一整套科學評估的規定等。

護士注冊部分包括有關注冊種類、注冊機構、本國或非本國護理人員申請注冊的標准和程序,授予從事護理服務的資格或准予注冊的標准等詳細規定。

理服務部分,包括護理人員的分類命名,各類護理人員的職責范圍、權利義務、管理系統以及各項專業工作規范、各類護理人員應達標準的專業能力、護理服務的倫理學問題等,還包括對違反這些規定的護理人員進行處理的程序和標准等。

(9)護理糾紛名解擴展閱讀

原則

1.體現憲法權威的最高原則

憲法是國家的根本大法,在法律方面,它有著至高無上的權威,護理法的制定必須在國家憲法的總則下進行,不允許有任何與其相抵之處。護理法規也不能與國家已經頒布的其他任何法律條款有任何沖突。

2.符合本國護理實際的原則

護理法的制定,一方面要借鑒和吸收發達國家的護理立法經驗,確立一些先進目標;另一方面,也要從本國的文化背景、政治、經濟狀況出發,兼顧全國不同地區護理發展水平,確立更加切實可行的條款。假若脫離本國實際,勢必難以實施,這不僅失去了立法的先進性和科學性,同時也失去了立法的有效性。

3.反映現代護理觀的原則

近幾十年來,護理學從護理教育到護理服務,從護理道德到護理行為,從護理診斷到護理計劃的實施、評估,乃至護理咨詢、護理管理等已形成較為完整的理論體系。只有經過正規培訓且檢驗合格的護理人員,才有資格從事實際護理服務工作。護理法應能反映護理專業的這種壟斷性、技術性和義務性特點,以增強護理人員的責任感,提高社會效益的合法性。

4.顯示法律特徵的原則

護理法與其他法律一樣,應具有強制性、公正性和穩定性的特徵,故制訂條款的措辭必須准確精闢、科學而又通俗易懂。

Ⅹ 什麼是護理糾紛

護理糾紛是指基於醫療行為,在醫方(醫療機構)與患方(患者或者患者近親屬)之間產生的醫療過錯、過失、侵權等賠償糾紛。

熱點內容
美發店認證 發布:2021-03-16 21:43:38 瀏覽:443
物業糾紛原因 發布:2021-03-16 21:42:46 瀏覽:474
全國著名不孕不育醫院 發布:2021-03-16 21:42:24 瀏覽:679
知名明星確診 發布:2021-03-16 21:42:04 瀏覽:14
ipad大專有用嗎 發布:2021-03-16 21:40:58 瀏覽:670
公務員協議班值得嗎 發布:2021-03-16 21:40:00 瀏覽:21
知名書店品牌 發布:2021-03-16 21:39:09 瀏覽:949
q雷授權碼在哪裡買 發布:2021-03-16 21:38:44 瀏覽:852
圖書天貓轉讓 發布:2021-03-16 21:38:26 瀏覽:707
寶寶水杯品牌 發布:2021-03-16 21:35:56 瀏覽:8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