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合同協議 » 什麼是廣場協議廣場協議對日本形成泡沫與泡沫的關系

什麼是廣場協議廣場協議對日本形成泡沫與泡沫的關系

發布時間: 2020-12-19 23:12:53

① 日本的「廣場協議」是怎麼回事

  • 釋義:1985年9月22日,美國、日本、聯邦德國、法國以及英國的財政部長和中央銀行行長在紐約廣場飯店舉行會議,達成五國政府聯合干預外匯市場,誘導美元對主要貨幣的匯率有秩序地貶值,以解決美國巨額貿易赤字問題的協議。因協議在廣場飯店簽署,故該協議又被稱為「廣場協議」。

② 日本泡沫經濟是因為廣場協議嗎

其實廣場協議相當於一個直接誘因,為此日本貨幣快速升值,這樣內就引起了日本出口競爭力容的下降。當時日本的最大出口地就是美國,因為本幣快速升值,其在美國的價格優勢就下降了。當然,這根日本對美國經濟的過度依賴是有關系的,日本經濟是美國一手扶持起來的,當影響到本國經濟時,美國當然會像一些辦法。目前日本已經改變了其對美國的過度依靠,市場已經轉向亞洲

③ 後日本「廣場協議」時代(經濟泡沫破裂後)的發展機遇在哪裡

泡沫經濟破裂後, 日本經濟也開始陷入衰退。 1991 年, 日本經濟增長 3.4%, 增速比上年下降 1.8%。1992 年和 1993 年,經濟增長持續減速,分別只有 1%和 0.2%。 早在 80 年代中期, 日本政府已制定相關戰略, 推動日本經濟增長方式由 「外 需主導型」向「內需主導型」轉變。其中,擴大政府公共支出被看作是推動這種 轉變的重要手段。當衰退真正來臨時,日本政府便根據既有的思維慣性,採取典 型的「凱恩斯主義」療法,相繼實施了多個刺激經濟增長的景氣對策,如 1992 年投入財政資金 10.7 萬億元,1993 年投入 19.2 萬億日元,1994 年投入 15.3 萬 億日元, 1995 年投入 18.8 萬億日元。 日本中央銀行也連續採取降息措施, 1995 到年,再貼現率甚至被壓低到 0.5%的超低水平。與此同時,日本政府還積極鼓勵 企業到海外投資。在高強度的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的刺激下,日本經濟自 1994 年起開始緩慢增長。到 1996 年,經濟增長率甚至達到了 3.4%,出現了明顯的復 蘇跡象。 由於經濟形勢出現明顯好轉,日本政府改變了優先刺激經濟的方針,轉而 強調提高財政的穩健性。1997 年 4 月,大藏省把消費稅率由 3%提高到 5%、大 幅提高醫療費和社會保險費,同時取消了每年約 2 萬億日元的所得稅減免、大幅 削減公共投資。 與此同時,東南亞金融危機爆發了。泰國、菲律賓、馬來西亞、印度尼西 亞、韓國等國家和地區貨幣相繼大幅貶值,經濟秩序陷於混亂。為了取得國際機 構的資金援助、穩定金融市場,東南亞各國政府紛紛採取緊縮性的經濟政策。東 南亞是日本產品出口和對外投資的重要目的地。東南亞經濟出現衰退,不可避免 地會對日本經濟產生嚴重的負面影響。 受緊縮政策影響和東南亞金融危機的影響, 日本經濟再次掉頭向下,日本的經濟衰退進入新的發展階段。1997 年,經濟增 長只有 1.9%,增速較上年下降 1.5%。東證股價指數則報收於 1175.03 點,較上 年下跌了 20.1%,到 1998 年 10 月 15 日,東證股價指數甚至創下了 980.11 點的 新低,僅相當於 1989 年峰值的 34%,較 1996 年底則下跌了 33.4%。自 1997 年 6 月到 12 月,日元匯率也由 114 日元兌 1 美元貶值為 129.9 日元兌 1 美元,到 1998 年 6 月更進一步貶值為 139.95 日元兌 1 美元。和東南亞金融危機爆發前夕 相比,日元分別貶值了 13.9%和 22.8%。城市房地產價格指數,1997 年和 1998 年分別較 1996 年下降了 4.06%和 7.47%,其中六大都市房地產價格分別下降了 7.5%和 12.3%,其商用房地產價格的下降幅度更是達到了 14%和 22.6%。 經濟形勢的惡化,使日本經濟結構僵化、資源配置效率低下,金融機構受 不良資產拖累嚴重的問題集中暴露了出來。激發日本經濟的活力,使日本經濟走 出長期停滯的泥潭,就成為下一階段日本政府經濟改革的目標。金融體系處在市 場機制運作的核心,受股票和房地產泡沫打擊也最重,因此,處理不良債權、重 塑銀企關系、提高資源配置效率就成為日本經濟改革的重點。 早在 1996 年,橋本首相就提出了激進的、以建立健全穩定、富有競爭性和 創造力的金融體制為目標的、 旨在恢復日本作為世界主要金融市場地位的金融改 革設想。但由於政局多 變,該項改革隨橋本龍太郎在 1998 年下台而告夭折。 2001 年 4 月,小泉純一郎擔任日本首相。小泉在競選時就提出:「沒有改 革,就沒有日本經濟復甦」,從而為他贏得了超高人氣。上台後,小泉提出要進 行「沒有禁區的改革」。2001 年 6 月,日本內閣會議通過了《今後的經濟財政 運作以及經濟社會的結構改革的基本方針》,將未來的日本經濟社會改革歸納為 三大支柱和七項計劃[8]。遵照上述改革方略,小泉內閣在 2002 年推出了一系列 改革舉措: --為了提高金融體系運行效率,日本政府提出了到 2004 年徹底解決主要銀 行的不良資產問題的奮斗目標; --為了加快產業重組步伐,日本建立了產業復興機構。對那些有可能救活的 企業,「產業復興機構」將以適當的價格從銀行手中購買不良債權,或者提供其 他方式的金融援助,以促進企業恢復生機;對於那些不進行重組就不能救活的企 業,該機構則利用多方面的信息和渠道,促其進行跨企業乃至跨行業的重組; --為了鼓勵研發和創業活動,日本修改了相關法律,降低了開業最低資本金 標准;對利用獨創性技術或發明創辦新企業的中小企業,設立無擔保融資制度給 予融資上的便利;促進「產、學、官」聯合研究成果的開發和轉化; --改革稅制,從多個環節加強對創業活動的支持力度。如對研究開發和 IT 投資實施減稅; 降低遺產稅最高稅率; 改革金融證券稅, 促進儲蓄向投資轉化等。 小泉的改革加快了日本國內經濟社會結構調整的步伐;隨著時間的推移, 企業的過剩投資也逐步得到消化;再加上中國經濟持續高速發展,對華出口大幅 增加;日本經濟在多重力量拉動下逐步擺脫困境,再次走向復甦。2003 年,日 本經濟擺脫了延續五年的停滯局面, 實現增長 1.78%。 2004 年又延續了這種勢頭, 增長 2.8%。東證股價指數在 2003 年 3 月 11 日探底 770.62 點之後,開展強勁反 彈,在 10 月 20 日曾摸高 1105.59 點,較 3 月 11 日上漲 43.5%。2003 年,東證 股價指數報收於 1043.69 點,較 3 月 11 日上漲 35.4%。2004 年和 2005 年,東京 股市分別報收於 1149.63 點和 1649.76 點,比 2003 年底高出 10.2%和 58.1%!日 元兌美元匯率,也改變了 2000 年以來持續貶值的局面。自 2002 年 2 月到 2003 年 2 月,日元匯率共升值 12%。 2005 年 5 月 15 日,日本經濟財政大臣竹中平藏向內閣會議遞交年度《經濟 財政白皮書》,稱:泡沫經濟破滅後一直阻礙日本經濟恢復的僱傭過剩、設備過 剩、債務過大等問題已經基本消除。這標志著日本已經基本清除了泡沫經濟 的負面遺產。

④ 為什麼廣場協議簽訂後日本經濟泡沫 英法德沒事

廣場協議作用並沒有大家想像中那麼大,還有好幾個國家都簽訂了協議的,升值最大最厲害的也不是日元,簽訂協議一段時間內,日本貿易也沒有惡化,後來造成所謂的失去30年,其根本原因都是在於日本自身決策錯誤。日本吃虧的根本原因是:政府本應在1987年或1988年,更早地採取貨幣緊縮政策和限制貸款與估值比率等有力的監管措施,卻因初期的盲目自信和後期的猶猶豫豫,錯失了良機。
說到匯率戰,不少人首先想到的就是25年前的「廣場協議」。其實,廣場協議並非是日本一家被迫與美國簽訂城下之盟,而是諸多國家都與美國簽署了這個協議。1985年9月22日,美國財政部長貝克、日本財長竹下登、前聯邦德國財長斯托登伯、法國財長貝格伯、英國財長勞森等五個發達工業國家財政部長及五國中央銀行行長在美國的紐約廣場飯店(Plaza Hotel)達成五國政府聯合干預外匯市場的協議,使美元對主要貨幣有序地下調,以解決美國巨額的貿易赤字。

「廣場協議」簽訂後,上述五國在國際外匯市場大量拋售美元,繼而形成市場投資者的拋售狂潮,導致美元持續大幅度貶值。廣場協議前一個交易日,美元兌日元收盤於240.10,而9月底則收盤在216.5,到了1985年12月31日,則收盤在200.25。到了1988年1月底,美元兌日元最低到過120.18。1995年,美元兌日元創造了79.70的歷史低點。廣場協議2年多後,日元第一輪升值結束,最大升值99.78%,而10年後,日元已升值了201.26%。

不少人根據以上的數據,一口咬定日本在上個世紀90年代和2000年後的經濟困境是廣場協議導致的。這種認識非常膚淺,完全是搞錯了日本經濟困境的根本原因。應該看到,在廣場協議以後,當時的德國馬克和法國法郎,以及英鎊,兌美元同樣有幅度非常大的升值。廣場協議前後,從1985年1月至1987年年底,馬克升值了101.27%,法郎最大升值了100.55%,英鎊升值了66.98%。而瑞士法郎、義大利里拉等許多貨幣在這期間都兌美元有大幅度升值。這些國家都沒有發生日本失去十年、再失去二十年的遭遇。這說明日本的問題不具有共性。

從GDP的季率來看,廣場協議簽署以後,日本經濟增速只稍微回落了兩個季度,而後反而加速上升,並在隨後總體上保持了五年的擴張期。只是在1990年年底以後,日本泡沫經濟膨脹並破滅後,GDP增速才遲緩起來。在簽署廣場協議後,日本貿易順差總體上保持穩定,只在個別月份有過迅速下降的記錄,但很快又恢復。馬克大幅度升值以後,德國的貿易順差大幅度上升,只是在1990年7月以後,才突然快速下降,但也僅在1991年5月前後出現過短暫的貿易逆差,而後迅速回復到順差狀態,且順差數額節節攀升。在法郎大幅度升值後的4年多里,法國的貿易順差也是上漲的。過了12年之後,法國的貿易狀況才出現傾向性的惡化。雖然英國貿易逆差在廣場協議以後上升過,但在九十年代又開始縮小。直到接近2000年以後,貿易逆差才單向擴大。因此,廣場協議雖然導致日元、馬克、法郎和英鎊對於美元快速、長期、大幅度升值,但並沒有導致日本、德國、法國和英國的貿易狀況惡化。

現在足以得出結論,日本的困境,是其國內其他經濟政策失誤導致的。日本政府沒有盡早從依賴外部市場的思維中走出來,重視外部因素而輕視內部因素,政策的重點瞄準了廣場協議可能給予經濟帶來的負面影響上。根據學者的研究,日本因擔心「升值蕭條」,為避免其持有的大量美國資產貶值和支持美元發行,減輕日元升值可能出現的對國內經濟的不利影響,在日元大幅升值後,仍採取了持續的擴張性貨幣政策,特別是超低利率政策。利率長期處於超低水平,金融機構貸款大量增加,導致了1988年至1990年資產泡沫的產生。大量過剩資金開始流入股市和房地產市場,引起了股價和房地產價格的暴漲,釀成了泡沫經濟。

德國等國卻眼睛向內,其央行以穩定物價為己任,沒有實行超低利率和超量貨幣發行的政策,因此在這些國家沒有爆發樓市和股市泡沫,當然也就沒有泡沫破滅後的長期衰退或者是蕭條。

廣場協議的全面真實的分析說明,比起匯率戰,國內政策的失誤將對國民經濟造成更重大的損害。這個道理,蒙代爾在不可能三角理論中已有揭示。這一理論揭示:獨立貨幣政策、資本自由流動和固定匯率三者不可能同時滿足,而三者的重要性是依次遞減的。只是蒙代爾後來為了固守其「最優貨幣區」的教條理論而走上了反對自己這一理論的道路,片面地、不恰當地強調固定匯率而忽視獨立的貨幣政策的重要性。日本在廣場協議以後,依然認為匯率政策是最重要的,為了彌補日元升值後可能帶來的負面影響,貨幣政策大推泡沫經濟,喪失了根據國內情況制訂因地制宜政策的獨立性,終於釀成大錯。

因此,在即將到來的G20首爾峰會上,各經濟體最好能在匯率問題上達成共識。即使達不成協議,爆發匯率戰,也應把政策重點放在國內,應牢牢記取日本倚重匯率政策而喪失貨幣政策獨立性的教訓,切勿重蹈覆轍。

⑤ 什麼是廣場協議

廣場協議(Plaza Accord)是20世紀80年代初期,美國財政赤字劇增,對外貿易逆差大幅增長。美國希望通過美元貶值來增加產品的出口競爭力,以改善美國國際收支不平衡狀況,所以簽訂此協議。

廣場協議的簽訂得到日本大藏省(2000年前的日本主管經融財政的部門)的強力推動。當時日本經濟發展過熱,日元升值可以幫助日本拓展海外市場,成立合資企業。廣場協議簽訂後,日元大幅升值,國內泡沫急劇擴大,最終由於房地產泡沫的破滅造成了日本經濟的長期停滯。

廣場協議的表面經濟背景是解決美國因美元定值過高而導致的巨額貿易逆差問題,但從日本投資者擁有龐大數量的美元資產來看,「廣場協議」是為了打擊美國的最大債權國——日本。

(5)什麼是廣場協議廣場協議對日本形成泡沫與泡沫的關系擴展閱讀

從1980年起,美國國內經濟出現兩種變化,首先是對外貿易赤字逐年擴大,到1984年高達1600億美元,占當年GDP的3.6%。

其次是政府預算赤字的出現。在雙赤字的陰影下,美國政府便以提高國內基本利率引進國際資本來發展經濟,外來資本的大量流入使得美元不斷升值,美國出口競爭力下降,於是擴大到外貿赤字的危機。在這種經濟危機的壓力下,美國寄希望以美元貶值來加強美國產品對外競爭力,以降低貿易赤字。

1977年,美國卡特政府的財政部長布魯梅薩(MichaelBlumeuthal)以日本和前聯邦德國的貿易順差為理由,對外匯市場進行口頭干預,希望通過美元貶值的措施來刺激美國的出口,減少美國的貿易逆差。他的講話導致了投資者瘋狂拋售美元,美元對主要工業國家的貨幣急劇貶值。

1977年初,美元兌日元的匯率為1美元兌290日元,1978年秋季最低跌到170日元,跌幅達到41.38%。美國政府震驚了,在1978年秋季,卡特總統發起了一個「拯救美元一攬子計劃」,用以支撐美元價格。

⑥ 廣場協議對日本的影響有那麼大么

1 日本是一個外向型經濟的國家 幾乎無資源 農產品也不能自給 幣值上升 意味著出口乏力 進口增多 同時相當於美元相對於日元貶值 美元外債縮水 這不是把日本熬幹了嗎?

2 繼續前面的說法 日元升值確實意味著能換更多的美元 但很遺憾 國際貿易是以美元而不是日元結算 也就是說 是日本人賺到的美元能夠換的日元越來越少 同樣一筆出口貿易 日本並沒有少出口東西 但其盈利在日本國內能夠買到的東西更少了

3 支撐貨幣的是硬通貨 也就是實物 如果你的國家沒有什麼商品 也沒有黃金儲備擔保 貨幣就是廢紙 之所以說美元的國際貨幣地位是一種優勢 就是在於美國可以用廢紙買日本的商品 而當日本積累了一大批廢紙之後 美國人再逼日元升值(也就是美元貶值)這就意味著日本人撅著屁股賺來的一部分廢紙變成了飛灰 你覺得 這還不算掠奪財富嗎?

4 這個問題就更簡單了 還是開頭說的 日本沒有資源 只靠進口原料 出口商品 賺取差價 也就是剪刀差 也許其生產能力比中國強 但是其硬通貨不比中國多 同時 日本是靠延續這種出口活著的 因此如果日元堅挺起來 日本經濟馬上就會形成壓力 所以 無論從客觀還是政策上 日元都只能這樣

PS:其實日元升值本身未必就一定造成災難 問題是 日本經濟之前就已經過熱了 存在結構性問題 自然也有大堆的泡沫 幣值上升相當於踩了出口的急剎車 日本金融泡沫破裂 經濟硬著陸 這基本就是墜毀了

這可謂是屋漏偏逢連夜雨 日本經濟本來過熱 美國人還步步緊逼 造成崩潰是可想而知的 其實類似的情況中國也有 但中國有兩個條件日本沒有 一是獨立自主的金融政策 二是國際金融危機的歷史機遇 前者保證了人民幣的穩定 使過熱經濟產生的泡沫有了一個較寬松的散發時間 後者基本是直接給過熱的經濟潑冷水散熱 導致防過熱直接跨越到保增長……(莫非是天意?)

⑦ 什麼是廣場協議

什麼是「廣場協議」

問:美國炒作人民幣升值時,曾有人將其比作當年的「廣場協議」。請問「廣場協議」是怎麼回事?

答:

上世紀80年代初期,美國財政赤字劇增,對外貿易逆差大幅增長。美國希望通過美元貶值來增加產品的出口競爭力,以改善美國國際收支不平衡狀況。

1985年9月22日,美國、日本、聯邦德國、法國以及英國的財政部長和中央銀行行長在紐約廣場飯店舉行會議,達成五國政府聯合干預外匯市場,誘導美元對主要貨幣的匯率有秩序地貶值,以解決美國巨額貿易赤字問題的協議。因協議在廣場飯店簽署,故該協議又被稱為「廣場協議」。

「廣場協議」簽訂後,上述五國開始聯合干預外匯市場,在國際外匯市場大量拋售美元,繼而形成市場投資者的拋售狂潮,導致美元持續大幅度貶值。1985年9月,美元兌日元在1美元兌250日元上下波動,協議簽訂後不到3個月的時間里,美元迅速下跌到1美元兌200日元左右,跌幅20%。

在這之後,以美國財政部長貝克為代表的美國當局以及以弗日德·伯格斯藤(當時的美國國際經濟研究所所長)為代表的金融專家們不斷地對美元進行口頭干預,表示當時的美元匯率

水平仍然偏高,還有下跌空間。在美國政府強硬態度的暗示下,美元對日元繼續大幅度下跌,最低曾跌到1美元兌120日元。在不到三年的時間里,美元對日元貶值了50%,也就是說,日元對美元升值了一倍。

有專家認為,日本經濟進入十多年低迷期的罪魁禍首就是「廣場協議」。但也有專家認為,日元大幅升值為日本企業走向世界、在海外進行大規模擴張提供了良機,也促進了日本產業結構調整,最終有利於日本經濟的健康發展。因此,日本泡沫經濟的形成不應該全部歸罪於日元升值

⑧ 日本廣場協議以後,日本社會、經濟出現了什麼現象

日本廣場協議以後,日本社會、經濟出現的現象如下:
1、日元大幅度升值。
2、產生大量經濟泡沫。廣場協議後近5年時間里,股價每年以30%、地價每年以15%的幅度增長,而同期日本名義GDP的年增幅只有5%左右。
3、雖然當時日本人均GNP超過美國,但國內高昂的房價使得擁有自己的住房變成普通日本國民遙不可及的事情。
4、廣場協議簽訂後,日元大幅升值,國內泡沫急劇擴大,最終由於房地產泡沫的破滅造成了日本經濟的長期停滯。

⑨ 廣島協議和廣場協議是什麼關系

廣島協議和廣場協議都是美國希望通過美元貶值來增加產品的出口競爭力,以改善美國國際收支不平衡狀況,所簽訂的協議。這兩個協議直接或間接引起了日本經濟的停滯。

廣島協議:

上世紀80年代中後期的日本政府由於國防安全上依賴美國保護不敢公然違背美國,1985年9月日本政府公布了「廣島協議」,主要內容是增加了匯率的靈活性。 在不到兩年的時間里,日元兌美元匯率從240:1升至120:1。

隨後,日本房地產和股票市場也在銀行的推波助瀾下產生了巨大的泡沫,日本經濟呈現出了虛假的繁榮,股市直沖四萬點。這時華爾街覺得時機已到,便傾巢而出,大肆賣空日本股市,經濟自此一蹶不振。

廣場協議:

20世紀80年代初期,美國財政赤字劇增,對外貿易逆差大幅增長。美國希望通過美元貶值來增加產品的出口競爭力,以改善美國國際收支不平衡狀況。

1985年9月22日,美國、日本、聯邦德國、法國以及英國的財政部長和中央銀行行長(簡稱G5)在紐約廣場飯店舉行會議,達成五國政府聯合干預外匯市場,誘導美元對主要貨幣的匯率有秩序地貶值,以解決美國巨額貿易赤字問題的協議。因協議在廣場飯店簽署,故該協議又被稱為「廣場協議」。

(9)什麼是廣場協議廣場協議對日本形成泡沫與泡沫的關系擴展閱讀:

縱觀日本經濟近三十年來的發展,1985年的廣場協議是一個轉折點。有分析指出,廣場協議後,受日元升值影響,日本出口競爭力備受打擊,經濟一蹶不振了十幾年。甚至在經濟學界,有相當一部分人認為,廣場協議是美國為整垮日本而布下的一個驚天大陰謀。

20世紀80年代中後期開始,隨著泡沫經濟的破滅,日本陷入了長達十年的經濟停滯,即「失落十年」(The Lost Decade)。從高速增長到長期停滯,日本的發展經歷為那些雄心勃勃致力於經濟起飛的新興國家提供了一個不可多得的活教材。

作為最重要的產品輸出國,中國的外匯儲備已躍居世界第一,人民幣面臨巨大的升值壓力。這一局面與上個世紀80年代中期的日本極為相似。

⑩ 給我解釋一下廣場協議為什麼獲利的不是日本

日本經濟進入十多年低迷期的罪魁禍首就是「廣場協議」。但我認為,日元大幅升值為日本企業走向世界、在海外進行大規模擴張提供了良機,也促進了日本產業結構調整,最終有利於日本經濟的健康發展。因此,日本泡沫經濟的形成不應該全部歸罪於日元升值。 縱觀日本經濟近三十年來的發展,1985年的廣場協議是一個轉折點。有分析指出,廣場協議後,受日元升值影響,日本出口競爭力備受打擊,經濟一蹶不振了十幾年。甚至在經濟學界,有相當一部分人認為,廣場協議是美國為整垮日本而布下的一個驚天大陰謀。 匯率變動帶來的最大影響並非是產品的輸出、輸入,而是資本的流動和與之相應的財富效應。日本經濟從「廣場協議」中受到最大的影響,也來自於後者。 「廣場協議」後,美元急速下跌。大量市場參與者因為恐懼非理性地拋售美元,這也正是盧浮會議上各國首腦不得不朝另一半臉也打上一耳光的原因。 影響; 1 日本是一個外向型經濟的國家 幾乎無資源 農產品也不能自給 幣值上升 意味著出口乏力 進口增多 同時相當於美元相對於日元貶值 美元外債縮水 這不是把日本熬幹了嗎?

2 繼續前面的說法 日元升值確實意味著能換更多的美元 但很遺憾 國際貿易是以美元而不是日元結算 也就是說 是日本人賺到的美元能夠換的日元越來越少 同樣一筆出口貿易 日本並沒有少出口東西 但其盈利在日本國內能夠買到的東西更少了
這可謂是屋漏偏逢連夜雨 日本經濟本來過熱 美國人還步步緊逼 造成崩潰是可想而知的 其實類似的情況中國也有 但中國有兩個條件日本沒有 一是獨立自主的金融政策 二是國際金融危機的歷史機遇 前者保證了人民幣的穩定 使過熱經濟產生的泡沫有了一個較寬松的散發時間 後者基本是直接給過熱的經濟潑冷水散熱 導致防過熱直接跨越到保增長……(莫非是天意?) 就說到這里咯! 謝謝了!採納吧~ 我等我哦!`~hh

熱點內容
美發店認證 發布:2021-03-16 21:43:38 瀏覽:443
物業糾紛原因 發布:2021-03-16 21:42:46 瀏覽:474
全國著名不孕不育醫院 發布:2021-03-16 21:42:24 瀏覽:679
知名明星確診 發布:2021-03-16 21:42:04 瀏覽:14
ipad大專有用嗎 發布:2021-03-16 21:40:58 瀏覽:670
公務員協議班值得嗎 發布:2021-03-16 21:40:00 瀏覽:21
知名書店品牌 發布:2021-03-16 21:39:09 瀏覽:949
q雷授權碼在哪裡買 發布:2021-03-16 21:38:44 瀏覽:852
圖書天貓轉讓 發布:2021-03-16 21:38:26 瀏覽:707
寶寶水杯品牌 發布:2021-03-16 21:35:56 瀏覽:8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