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TM協議
A. ATM協議屬於OSI參考模型的第幾層協議說明理由 謝謝
ATM有自己的協議模型,是一組協議簇。
具體參考下圖:專
補充一個參考網址:http://blog.csdn.net/lastsweetop/article/details/4087919,希望屬對你有幫助
B. ATM中怎麼使用TCP/IP協議
ATM 和IP網路是不同的技術體制,他們可以疊加或者融合,你說的直接使用不太好說專,屬要有具體的環境。
1,在模擬區域網時,通過建立ATM地址與主機的IP地址對照表可以建立區域網,簡稱LANE也叫區域網模擬;
2,如果是跨網段的,則利用MPOA技術就可以在ATM網路上建立IP網;
3,MPLS也可以承載在ATM網路上。
C. ATM和TCP聯系和區別
ATM(非同步轉移模式)
在通信中,非同步傳輸模式ATM(Asynchronous Transfer Mode)是信息元中繼(cellrelay)的一種標准(ITU)實施方案,這是一種採用具有固定長度的分組(信息元)的網路交換技術(注意他是技術,不是協議),它被認為是目前已知的一種最適合於寬頻綜合業務數字網(BISDN)的交換方式。也適合於傳送可變速率的傳輸的業務。非同步傳輸模式(之所以稱其為非同步,是因為來自某一用戶的、含有信息的信息元的重復出現不是周期性的。)是一種得用固定數據報的大小以提高傳輸效率的傳輸方法,這種固定的數據報又叫信元或報文。ATM信元結構由53B組成,53B被分成5B的頭部和被稱為載荷的48B信息部分。數據可以是實時視頻、高質量的語音、圖像等。
ATM區域網就是以ATM為基本結構的區域網,它以ATM交換作為網路交換節點,並通過各種ATM接入設備將各種用戶業務接入到ATM網路。
=-=ATM的基本特徵
(!)ATM主要包括以下幾種基本技術
①採用光纖作為網路的傳輸介質
②採用同步數字體系(SDH)作為傳輸網路
③採用非同步傳輸模式作為交扛技術
(2)ATM的基本信息特徵 信息的傳輸、復用和交換的長度都是53個位元組為基本背地單信的「信元(cell)」因此,B-ISDN用戶線路上傳遞的信號都是這種信元。
(3)B-ISDN使用的復用技術 B-ISDN用戶線路上便用了最先進的統計時分多路復用技術,即基於信元的非同步時劉分割技術,也是「非同步傳輸模式」的名稱來源。
綜上所述,ATM網採用了統計分多路復用技術、交換和虛擬式連接,以及基於速率的流量控制等一第列先進技術,便得網路的帶寬能夠進先最有效地,動態地分配,從而満足用戶對帶寬、實時性、多媒體等各種應用方面的需求。因此,其主要業務范圍的B-ISDN用戶線路是光纖型的、高速率的、數字化的和ATM技術方式的,還能夠提供業務質量服務(QoS)
此外,ATM是與STM(同步轉移模式,Synchronous Transfer Mode)相對應的。STM實際上就是電路交換方式;而ATM是從ATD(非同步時分復用,最早由法國Alcatel提出,為在一個網路中綜合傳輸話音、數據和圖像業務而由TDM(時分多路復用)進化而來)和FPS(快速分組交換,最早由美國AT&T的Bell實驗室提出,是為了傳輸高速數據而從分組交換方式進化而來)演化而來,它綜合了分組交換方式統計佔用頻帶、使用靈活和電路交換方式傳輸時延小的優點。這里的ATM和STM中所隱含的非同步和同步之間的對應關系不同於我們我們熟悉的數據通信中的非同步和同步的概念。在數據通中,區分同步還是非同步是根據通信雙方採用的信號同步方式,即採用起止式同步方式的稱為非同步,採用幀同步或字元同步方式(均以位同步為基礎)的統稱為同步。而這里的非同步和同步關系主要是指信號復用信道的方式,STM是根據信號在一條物理信道中所處的位置(一幀中時隙位置或載波中的頻帶位置)來識別;而ATM是根據信號本身攜帶的標志來識別的,即所謂的用有標志的電路(ATM)代替定位置的電路(STM)。兩者的相似之處在於均把信號分成若干離散單元,且以時分復用方式送到目的地。
ATM的主要思想是:盡量把交換的處理負擔從交換機轉移到通信的兩端,以最大限度地減小交換機的處理時間,並給用戶和網路操作者以最大的靈活性。CCITT(現ITU-T)在1988年1l月通過的一系列建議文件中選擇ATM作為BISDN的目標交換方式。
ATM包括三個部分,即交換技術、可變速率編碼技術和流量控制技術,其核心是交換技術,目前世界上對ATM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交換技術上。
ATM交換是綜合了電路交換和分組交換的優點,它一方面是用有標志的電路代替定位置的電路,因而能靈活地分配帶寬;另一方面是取消了復雜的差錯控制和流量控制,使傳輸時延大大降低。
首先,它是利用了虛路徑(VP)和虛信道(VC)的交換原理,在一個給定介面的給定方向上,利用VPI(虛路徑標識)來區分落在同一個物理連接內復用的不同的虛路徑,而利用VCI來區分在同一虛路徑(VP)內不同的虛信道。
從ATM網路的內部結構來看,實際上包含三個層次,即由物理鏈路組成的網路、由VP組成的網路、由VC組成的網路。對用戶來講,涉及的是VC級網路;對交換機來講涉及的是VP級網路;對網路維護者來講涉及的是物理級網路。
採用VC為用戶提供服務,而用VP來連網。在用戶一用戶應用的情況下,把VP細分為各單位的VC,並由用戶控制那些VC所屬的全部資源,在VP內各VC的建立和釋放只包括兩個換機,而信息在交換機內的交換和選路則由VP來完成,一條VP可當作兩個ATM交換機之間的虛中繼線用。
由於ATM是一種面向連接的交換技術,用戶進行通信前必須先申請虛路徑,提出業務要求,如峰值比特率、平均比特率、突發性、質量要求、優先順序等,網路根據用戶要求和資源的佔用情況來決定是否可以為用戶提供虛路徑,從而且實現按需動態分配帶寬,而且帶寬不是固定的或被某用戶所獨占,通過統計復用技術達到網路資源的充分利用。
由於ATM又是一種面向分組的交換技術,它將任何業務信息都變成長度相同的信元(Cell,53byte長,其中報頭佔5byte,信息域48byte),通過非同步時分復用技術把不同用戶和不同業務的信元變成連續的比特流,送入ATM交換機。不同的用戶信元在ATM信元流中沒有固定的位置,是按需動態佔用的,因而不同類型和速率的用戶業務都能方便、靈活地進入網路。交換機對用戶信元是透明的,不進行任何處理,把差錯控制和流量控制等工作交給網路終端設備來完成。交換機通過硬體實現選路和信元轉移,從而大大提高了信息轉移容量和轉移速度。而且,ATM是一種為支持寬頻綜合業務網而專門開發的新技術,它與現在的電路交換無任何銜接。當發送端想要和接收端通信時、它通過UNI發送一個要求建立連接的控制信號。接收端通過網路收到該控制信號並同意建立連接後,一個虛擬線路就會被建立。與同步傳遞模式(STM)不同,ATM採用非同步時分復用技術(統計復用)。來自不同信息源的信息匯集在一個緩沖器內排隊。列中的信元逐個輸出到傳輸線上,形成首尾相連的信息流。ATM具有以下特點:因傳輸線路質量高,不需要逐段進行差錯控制。ATM在通信之前需要先建立一個虛連接來預留網路資源,並在呼叫期間保持這一連接,所以ATM以面向連接的方式工作。信頭的主要功能是標識業務本身和它的邏輯去向,功能有限。信無長度小,時延小,實時性較好。
TCP(Transmission Control Protocol)傳輸控制協議
TCp協議位於第四層。其代表的含義是傳輸控制協議(Transmission Control protocol)。TCP 在端點間建立連接或虛擬電路進行可靠通信。當一個數據包被封裝之後,第三層當然有個Ip協議頭,緊接著就是這個TCp協議頭。TCp協議頭成為了Ip協議頭中的「數據」。就像其它協議都有自己的術語一樣,TCp協議也有自己的專門術語,如乙太網幀、Ip數據報和現在的TCp段等。你可以把它們都當作數據包。但是,當它們之間在進行通訊的時候,一定要使用正確的術語。由於大多數網路應用程序都在同一台機器上運行,計算機上必須能夠確保目的地機器上的軟體程序能從源地址機器處獲得數據包,以及源計算機能收到正確的回復。這是通過使用 TCP 的「埠號」完成的。網路 IP 地址和埠號結合成為唯一的標識 , 我們稱之為「套接字」或「端點」。
TCp協議是一種端對端的協議。使用TCp沒有任何廣播或類似的概念。TCP 通過面向連接的、端到端的可靠數據報發送來保證可靠性。TCP 在位元組上加上一個遞進的確認序列號來告訴接收者發送者期望收到的下一個位元組。如果在規定時間內,沒有收到關於這個包的確認響應,重新發送此包。TCP 的可靠機制允許設備處理丟失、延時、重復及讀錯的包。超時機制允許設備監測丟失包並請求重發。
要用TCp協議與另一台計算機通信,兩台機之間必須像打電話一樣連接在一起,每一端都都為通話做好准備。「流傳輸」(Stream delivery)是談到TCp時的另一個常用詞語。這個短語的含義是TCp協議主要用來處理數據流,可以正確處理亂序的數據包。TCp協議甚至還允許存在丟失的或者損壞的數據包,最終它可以再次得到這些數據包。你很可能聽一位程序員在談論「流」的概念。他指的是這樣一個事實:數據到底是在什麼時候發送的是很難說清楚的,你也可以在TCp流中發送非結構化數據。TCp協議以它自己的方式緩存數據。不過,其緩存過程對程序員和用戶是透明的。 關於流數據傳輸 ,TCP 交付一個由序列號定義的無結構的位元組流。 這個服務對應用程序有利,因為在送出到 TCP 之前應用程序不需要將數據劃分成塊, TCP 可以將位元組整合成欄位,然後傳給 IP 進行發送。
TCp協議每發送一個數據包將會收到一個確認信息。這種發送/應答模式是提供可靠的協議的唯一方法:你必須讓對方知道你否收到了數據。當然,這也會造成一些性能損失,而人們需要改善系統效率不高的狀況。所以引入了「捎帶確認(piggybacking ACKs)」的方法。TCp協議之所以是全雙工的就是因為這個「捎帶確認」信息,因為它允許雙方同時發送數據。這是通過在當前的數據包中攜帶以前收到的數據的確認信息方式實現的。從提高網路利用率的角度看,這比單純發送一個通知對方「信息已收到」的數據包要好得多。最後,還有一個批量確認的概念:也即一次確認一個以上的數據包,表示「我收到了包括這個數據包在內的全部數據包」。
在Ip協議中,我們處理的單個數據包是一個更大的數據報的一部分。請記住,一個TCp段就是一個單個的TCp數據包。TCp是一個數據流,因此,除了「連接」之外,沒有任何需要真正擔心的其它概念。最大報文段長度(MSS)是在連接的時候協商的,但是,它總是在不斷地改變。默認的最大報文段長度是536位元組,這是576位元組(Ip協議保證的最小數據包長度)減去用於Ip頭的20個位元組和用於TCp頭的20個位元組以後的長度。TCp協議要設法避免在Ip級別上的分段。因此,TCp協議總是從536位元組開始的。
TCp協議最有魅力的功能仍然保留著。這就是滑動窗口協議。這個窗口實際上是已經發出的「沒有簽收確認的」數據總數。這個窗口可以根據意願放大和縮小。這是很有趣的。下一講將介紹這方面的內容。
一個TCp數據包的頭是20個位元組,就像一個Ip數據包一樣。如果使用一些選項,Ip和TCp數據包頭都可以放大。TCp頭不包含Ip地址,它僅需要知道要連接哪一個埠。不過,你不要被這弄暈了。TCp工作時要一直跟蹤狀態表中的端對端的連接。這個狀態表包含Ip地址和埠。這就是說,只是TCp頭不需要Ip信息,因為它來自於Ip頭。
把一個數據包設想為一個位元組跟著一個位元組的數據流是很容易的。很多人都想要一個顯示TCp頭的表格。但是,這常會把事情搞亂。TCp頭從第一位開始依次是下面這些內容:
•源埠,16位:用於這次連接的本地TCp埠。
•目的地埠,16位:通訊目標機器的TCp埠。
•序列號,32位:用來跟蹤數據包順序的號碼。
•確認編號,32位:我們確認的以前收到的序列號。
•頭長度,4位:報頭中的32位字(words)的數量。如果不使用選項,這個值設定為5。
•保留,6位:為將來的使用保留的位元組。
•標記,一共6位:每一個標記一個位元組(開或者關)
-URG:緊急欄位指針。
-ACK:本數據包是(或者包含)一個確認信息。
-pSH:推送功能(沒有使用)。
-RST:重置,或者中斷本次連接。
-SYN:同步數據包,也就是開始連接。
-FIN:最後一個數據包,開始掛斷序列。
•窗口尺寸,16位:從接收方將收到的確認欄位開始。
•校驗和,16位:TCp頭和數據的校驗和。
•應急指針,16位:指向跟在URG數據後面的數據的序列號的偏移值。
•選項:MSS、窗口比例等等。我們在關於TCp協議的下一講中將重點介紹這個部分。
TCp連接的兩端使用兩對Ip地址和埠識別這個連接,並且向監聽這個埠的應用程序發送數據。
小結
TCp是一種最常用的協議,在協議棧中位於第四層,也就是傳輸層協議(它是一個協議),它通過序列確認以及包重發機制,提供可靠的數據流發送和到應用程序的虛擬連接服務。與 IP 協議相結合, TCP 組成了網際網路協議的核心。
TCp協議提供阻塞控制、可靠性、發送數據的流傳輸、有效流控制、全雙工操作和多路復用技術等。
為了提高效率,TCp協議在得到確認之前努力發送盡可能多的數據。
全雙工操作: TCP 進程能夠同時發送和接收包。
TCP 提供了有效流控制。當向發送者返回確認響應時,接收 TCP 進程就會說明它能接收並保證緩存不會發生溢出的最高序列號。
TCP 中的多路技術:大量同時發生的上層會話能在單個連接上時進行多路復用。
累死了,就這樣吧~~!
這事太深了。。。
LZ之所以覺得不明白可能是看他們都有分包,交換等特點吧。。。。其實他們太不同,,都沒法比。。
D. ATM協議是什麼意思
43.1.1 協議簡介 ATM(Asynchronous Transfer Mode)是一種以信元為單位的非同步轉移模式。它是基於B-ISDN寬頻綜合服 務數字網標准而設計的用來提高用戶綜合訪問速度的一項技術。在交換形式上而言,ATM 是面向連接的 鏈路,任何一個 ATM 終端與另一個用戶通信的時候都需 要建立連接,這一方面來看,ATM 擁有電路交換的特點; 另一方面 ATM 採用信元(Cell)交換的方式,信元長度固定為53位元組。 ATM信元是固定長度的分組,共有53個位元組,分為2個部分。前面5個位元組為信頭,主要完成定址的功能;後面的48個位元組為信息段,用來裝載來自不同用戶,不同業務的信息。話音,數據,圖象等所有的數字信息都要經過切割,封裝成統一格式的信元在網中傳遞,並在接收端恢復成所需格式。由於ATM技術簡化了交換過程,去除了不必要的數據校驗,採用易於處理的固定信元格式,所以ATM交換速率大大高於傳統的數據網,如x.25,DDN,幀中繼等。另外,對於如此高速的數據網,ATM網路採用了一些有效的業務流量監控機制,對網上用戶數據進行實時監控,把網路擁塞發生的可能性降到最小。對不同業務賦予不同的特權,如語音的實時性特權最高,一般數據文件傳輸的正確性特權最高,網路對不同業務分配不同的網路資源,這樣不同的業務在網路中才能做到和平共處。 在一條物理鏈路上,可同時建立多條承載不同業務的虛電路,如語音,圖象,文件傳輸等
E. ATM, x.25, ppp 等廣域網協議 是不是都是基於 虛電路的 我想知道wan協議的發展歷史
ATM協議族:
Comware軟體平台支持ATM系列協議,支持永久虛電路(Permanent Virtual Circuit,PVC),並且支持IPoA、PPPoA、IPoEoA以及PPPoEoA這四種應用方式。
IPoA(IP over AAL5)指的是在AAL5上承載IP協議報文。AAL5為處在同一網路內的IP主機之間的通信提供數據鏈路層,同時IP報文必須進行調節以便主機能夠在一個ATM網上通信。
IPoEoA是IP Protocol over Ethernet over AAL5的簡稱。它有三層結構,最上層封裝IP協議;中間為IPoE,即乙太網承載IP協議;最下一層為AAL5承載IPoE。在伺服器ATM埠採用PVC承載乙太網報文,可以高速連入遠距離的接入伺服器(以便訪問外部網路)。
PPPoA(PPP over AAL5)指的是在AAL5上承載PPP協議報文 。ATM信元封裝PPP報文,PPP報文封裝IP或其它協議的報文。在這種視圖下,可以將AAL5簡單地看成是PPP報文的承載層。PPPoA的意義在於:PPPoA的通訊過程由PPP協議管理,可以利用PPP的靈活性及其豐富的應用。為了在AAL5上傳送PPP報文,用戶必須創建一個虛擬模板(Virtual Template,VT)介面。PPPoEoA(PPPoE over AAL5)指的是在AAL5上承載PPPoE(PPP over Ethernet)協議報文,其實質是用ATM信元封裝乙太網報文。在這種視圖下,可以用一個PVC來模擬乙太網的全部功能。
為了實現在AAL5上承載乙太網報文,Comware平台提供了一種新的虛擬乙太網VE介面。這種介面具有乙太網的特性,由用戶通過配置命令動態創建。介面配置的協議棧是:底層為ATM的PVC,通過PVC收發報文;鏈路層為乙太網協議;網路層及以上各層協議與普通乙太網介面相同。
X.25協議族:
國際標准規定的X.25鏈路層協議LAPB,採用了高級數據鏈路控制規程(HDLC)的幀結構,並且是它的一個子集。雖然LAPB是作為X.25的第二層被定義的,但是,作為獨立的鏈路層協議,它可以直接承載非 X.25的上層協議進行數據傳輸。Comware可以設置串口的鏈路層協議為LAPB,進行簡單的本地數據傳輸;同時,X.25還具備交換功能,也就是說,可以將使用Comware平台的設備當作一台小型X.25分組交換機使用,保護用戶在X.25之上的投資。
Comware中實現的XOT特性符合RFC1613標准,它有以下特性:
n 支持SVC應用。兩端路由器可以通過發送呼叫分組動態建立一條SVC,在沒有數據傳輸時此虛電路會被自動清除。
n 支持PVC應用。兩端路由器配置了一條PVC後,直接進入數據傳輸狀態,不用經過呼叫建立的過程,且如果沒有數據傳輸此虛電路也不會動態刪除。
n 支持TCP的Keepalive屬性。如果沒有配置Keepalive,即使線路中斷,TCP連接仍然不會清除或者要經過長時間才會清除;而配置了Keepalive後,TCP定時檢測鏈路的可用性,如果多次沒有收到對端的應答則會主動清除TCP連接。
PPP協議:
PPP包含一整套的協議,包括鏈路控制協議(LCP)、網路層控制協議(NCP)和驗證協議(PAP和CHAP)等。
支持MP:MP能在任何支持PPP的介面(如串口)下工作,也能在ISDN BRI/PRI或者Dialer介面下工作。PPP支持Stac壓縮和IP頭壓縮。
支持PPPOE和PPPOFR:PPPoE是Point-to-Point Protocol over Ethernet的簡稱,它利用乙太網將大量主機組成網路,通過一個遠端接入設備連入網際網路,並對接入的主機實現控制和計費功能,極高的性能價格比使PPPoE在包括小區組網建設等一系列應用中被廣泛採用。
還有HDLC、串列線路Internet 協議(SLIP)、幀中繼,共六項為WAN封裝協議,它們都是基於虛電路。
廣域網(WAN)是一種覆蓋多個遠距離區域的計算機網路,其范圍可以遍及整個世界。通常WAN連接多個較小網路,如區域網(LAN)或城域網(MAN)。世界最流行的WAN是網際網路。網際網路內部的某些部分也屬於廣域網。廣域網可以由私人擁有也可以向伺服器供應商租用,其中包含公用網路(用戶共享)。
一些組織通常在公共交換數據網路(PSDN)上架設虛擬專用網路(VPN)用於私有和安全通信。VPN採用加密及其它技術使組織好像是在使用自己的專用網路,其實是在使用WAN的共享基礎結構。
大多數WAN技術和協議都是數據鏈路層協議(第二層),由各種組織經過多年發展而來。在此領域的主要組織有:定義PPP的IETF、定義ATM 、幀中繼的ITU-T、定義X.25 和SONET的ISO。
F. ATM協議的數據包能抓到嗎
理論上是可以,你可以抓取E1上抓到數據。
如有問題,請及時反饋!
G. ATM協議用在什麼地方
目前通信網復上的傳制遞方式可分為同步傳遞方式(STM)和非同步傳遞方式(ATM)兩種。
非同步傳遞模式是現代高速寬頻信息傳輸和交換技術發展過程中的一個重要里程碑。ATM技術是在融合了各種已有的傳輸交換模式的技術優點的基礎上提出的一種統一的寬頻通信網路業務。因此,ATM實際上設計到了信息復用、交換和傳輸等眾多方面的技術內容,形成了一系列先進的、嚴格標准化的但同時也非常復雜的技術和協議體系。從理論上說,ATM技術上的先進性使其成為一種能夠適用於網路業務和應用信息的傳輸模式,但協議復雜性導致了ATM在支持終端業務和應用的開發和部署上存在很大的障礙。但另一方面,ATM技術在發展中所涉及到的一系列關鍵技術對以後的寬頻通信網路(特別是以IP協議為基礎的寬頻互聯網)技術的發展起了巨大的推動作用。ATM中的基本原理、信息復用、服務質量(QoS,Quality of Service)保證、流量控制和擁塞控制技術都已廣泛應用在現代互聯網技術中。
H. atm的ATM的分層
ATM的規程分為三個層次:物理層、ATM層和ATM適配層。
物理層:規定了ATMosphere數據流和物理介質之間的介面,包括2個子層:物理介質相關子層和傳輸會聚子層。前者規定了ATM數據流通過給定介質傳輸的速率,後者規定了通過物理介質相關子層傳輸的信元的規程。
ATM層:是ATM的技術的核心,主要負責信元的選路、復用和反復用。
AAL(ATM Adaptation Layer, ATM適配層):將高層來的用戶業務轉換成ATM中凈荷的格式和長度,當到達目的地後再把它們轉換成原來的用戶業務。AAL又可以分為2層,分為會聚子層(CS)和拆裝子層(SCR)。
AAL有4種協議類型:AAL1、AAL2、AAL3/AAL4和AAL5分別支持各種AAL業務類型。AAL的目的是允許現有的協議和應用運行在ATM上。為此AAL必須把上層的數據轉換為ATM信元中的48B。常見的通信協議(TCP/IP、乙太網、令牌環網)採用的是變長分組,分組長度都要比ATM信元中的數據段大,但是AAL可以將這些較大的高層數據分組分割成能通過ATM網路傳輸的信元,或把從網路接收的信元重組成原始的數據分組。
AAL由兩個子層組成,一個稱為會聚子層(CS),另一個稱為分段和重組子層(SAR)。CS子層首先對高層數據進行分段並封裝在CS-PDU(匯聚子層協議數據單元)中。然後,SAR子層將CS-PDU分割成若干個相同大小(不大於48B)的數據段,使它能夠封裝在信元中。
各種服務和對應的AAL如下所示:
A類,恆定位速率CBR服務:AAL1支持恆定位速率的面向連接服務,這種服務的例子包括64Kb/s速率語音、固定速率的非壓縮視頻和專用數據網路的專用線。
B類,可變位速率VBR服務:AAL2支持面向連接服務,位速率可變,傳送過程需要提供信元傳輸延時,這種服務的例子包括壓縮包語音或語音。接收方重建最初的非壓縮語音或語音時,傳輸延時過程很必要。
C類,面向連接的數據服務:用於面向連接的文件傳輸和數據網路應用程序,在該程序中數據傳輸前已預先設置好連接。這種服務提供可變位速率,但不需要為傳送過程提供信元傳輸延時。有兩種協議支持該類服務,且此兩種協議已被合並為一種,即AAL3/4。但由於其高度的復雜性,AAL5協議常用來支持該類型的服務。
D類,無連接的數據服務:該服務的例子包括數據報流量,通常也包括數據網路應用程序,在該程序中,在數據傳輸前沒有預先設置連接。其中AAL3/4或者AAL5都用來支持此類服務。
I. 目前中國大陸的銀行ATM機都用什麼協議阿
ATM協議
計算機網路不但要支持傳統的電信業務,而且要支持高速增長的Internet業務,因此現代的計算機網路必須具備提供綜合業務的能力。傳統的計算機網路都有提供非同步通信的能力,而這一能力的實現是基於傳統轉發的分組交換技術。而電信提供該類實時通信的能力,主要是基於時分復用的電路交換技術。
ATM是英文AsynchronousTransferMode的縮寫,中文譯成非同步傳輸方式。ATM協議的引入,旨在統一上述兩種傳送模式,從而支持所有業務,並以此提高網路的利用率。
ATM網內的數據採用非同步傳輸模式,數據以53位元組單元進行傳輸,提供高達1.2G比特/秒的傳輸率,有預測網路延時的能力。可以傳輸語音、視頻等實時信息,曾被認為是最有發展前途的網路類型之一。
20世紀80年代,ATM協議及技術是被作為B-ISDN的基本技術看待的。按照當時的說法,B-ISDN,是「能夠支持現有的電信業務,並且能夠支持將來可能出現的各種電信業務的通信網路」。因此,在當時同時存在電話交換網和分組交換網的情況下,ATM協議的出現是有震撼意義的。大家把它看成一種前所未有全能的且具有重大意義的新一代技術。有人認為它將會一統天下,從而結束多種通信網並存的混亂局面。那時的計算機界、通訊界無不在談論ATM,如果哪個網路公司沒有發展ATM的計劃,這個公司可能會在同行面前抬不起頭來。
其實ATM並不神秘。按此方式,數字形式的業務信息以信息分組為單位非等時地在網中傳輸、交換和處理,最終到達目的地用戶。和目前通常採用同步固定速率信道的同步方式相比,這種方式的最大優點是網路可動態地分配傳輸資源給各個用戶,大大提高了網路的效率。
ATM包括ATM單元、ATM交換機、ATM虛連接幾個部分:
1.ATM單元
在ATM網路中,信息單元由53個位元組構成,其中包括5個位元組的頭標和48位元組的數據。頭標由許多用於路由選擇的信息欄位組成,與目標地址、源地址以及數據包中所要求的網路鏈路層欄位相比,ATM頭標的定址欄位是結構化的。另外,ATM單元的數據部分使用定長的48個位元組,替代不定長的數據包數據。
2.ATM交換機
它如同普通電信網中的程式控制交換機,只不過是用在ATM網路中。ATM交換機是任何一種ATM網路都必需的多埠網路設備,其中每個埠至多隻能連接一個端節點,不同的端節點必能共享連接到同一個埠的鏈路,採用ATM交換機有許多優點,它允許在同一個網路上以多種鏈路速度同時進行操作。
3.ATM虛連接
ATM網路與傳統網路技術的區別還在於其建立虛連接的方式,即通過網路傳輸數據的路由有所不同。每一虛連接在傳輸數據之前都要通過服務質量度量參數進行協調。虛連接允許對網路的數據流量進行控制。
在信息電路交換模式中,收發兩端之間建立了一條傳輸速率固定的信息通路。在通信過程中,不論是否發送了信息,該通路均被某呼叫所獨占,這種傳送模式被稱為同步傳輸模式(英文簡稱STM)。而在分組交換模式中,不對呼叫分配固定電路,僅當發送信息時才送出分組。從原理上講,這種模式可以適應任何傳輸速率,但由於協議的控制復雜等原因,很難滿足高速通信的要求。
ATM技術繼承了電路交換方式中速率的獨立性和高速分組交換方式對任意速率的適應性,針對兩者的缺點採取相應對策,以實現高速傳送綜合業務信息的能力。
支持Internet和計算機區域網是ATM協議技術目前最大的應用。Internet和LAN都藉助ATM技術提升了速度並獲得了交換能力,解決了其迅速發展中遇到的關鍵問題。ATM技術則借Internet和LAN得到了大量的應用鏈路層規程軟體和現有環境的支持,終於找到了一個現實的網路應用的落腳點。二者具有完美的互補關系。
目前,CHT-TL(一個國際計算機網路研究試驗組織)已經開發了ATM試驗網路,該網路由10個切換節點組成,提供寬頻服務、遠程數學、電視會議等。最近,國際ATM試驗在我國台灣省、香港特區及新加坡和美國已經成功完成。
J. 哪種ATM協議最適合應用話音業務
enthernet 乙太網 為了便於多媒體信息在網羅上傳輸
isdn 綜合數字業務網
atm 非同步傳輸模式
novell 是一種網路操作系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