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合同協議 » 鏈路層協議

鏈路層協議

發布時間: 2020-12-23 17:10:44

『壹』 在以下網路協議中,哪些協議屬於數據鏈路層協議

PPP、HDLC、FR、ETHERNET常見的幾個二層協議。凡是用來封裝和傳輸數據幀的都是二層的協議。

『貳』 乙太網鏈路層採用什麼協議,其基本原理是什麼。為什麼採用這種協議

採用的是tcp/ip協議簇,包括5層,物理層,數據鏈路層,網路層,傳輸層和應用層。其中csma/cd協議是數據鏈路層中mac子層的協議

『叄』 數據鏈路層的協議都有什麼

數據鏈路層的主要協議有:
(1)Point-to-Point Protocal; PPP點到點
(2) Ethernet; 乙太網
(3) High-Level Data Link Control Protocal;HDLC高級專鏈路控制協議屬
(4) Frame Relay; 幀中繼
(5) Asynchronous Transfer Mode;ATM

『肆』 數據鏈路層的協議都有什麼

數據鏈路層的主要協議有:

1、Point-to-Point Protocal——PPP點到點。

2、Ethernet——乙太網。

3、High-Level Data Link Control Protocal——高級鏈路控制協議。

4、Frame Relay——幀中繼。

5、Asynchronous Transfer Mode——非同步傳輸模式。

隨機訪問協議:

在隨機訪問協議中,不採用集中控制方式解決信息發送的次序問題。所有用戶都可以根據自己的意願隨機發送信息,佔用信道全部速率。在匯流排網中,當有兩個或者多個用戶同時發送信息的時候,就會產生幀的沖突。這導致所有沖突用戶的發送均失敗。

為了解決隨機接入發生的碰撞,每個用戶需要按照一定的規則反復的重傳他的幀。知道幀沒有碰撞到通過。

這些規則就是隨機訪問MAC協議。

重用的協議:ALOHA協議,CSMA協議,CSMA/CD協議,CSMA/CA協議

這些協議的核心思想都是:勝利者通過爭用獲得信道,進而獲得信息的發送權,所以說隨機訪問MAC協議,也叫爭用型協議。

MAC採用信道劃分機制,那麼節點之間的通信,要不就是共享空間,要不就共享時間,要不就兩個都共享。

隨機MAC:實質上是一種廣播信道轉化為點到點信道的行為。

因為交換機可以轉發廣播,隨機訪問MAC,可以將廣播轉化為point to point

1.1、ALOHA協議:隨機接入系統協議

1.2、CSMA協議:

如果每個站點在發送前都先偵聽一下公用的信道,那麼發送信道空閑後再發送,那麼將會大大減小沖突的可能。從而提高信道的利用率。

載波偵聽多路訪問(Carrier Sense Multiple Access,CSMA)

CSMA協議對ALOHA協議的一種改進,也就是多了一個載波偵聽裝置。

1.3、CSMA/CD協議:載波偵聽多路訪問/碰撞檢測

是對CSMA協議的改進方案,適用於匯流排型網路或者半雙工網路環境

載波偵聽:也就是發送前先偵聽,每次發送數據之前都要先檢查一下匯流排上是否有其他站點在發送數據,如果有則暫時不要發送數據,等待信道變為空閑的時候再發送。

碰撞檢測:就是一邊發送一邊偵聽,適配器在發送數據的時候變檢測信道上的信號電壓的變化情況,用來判斷自己在發送數據的時候其他站點是否也在發送數據。

CSMA/CD工作流程:先聽後發,邊聽邊發,沖突停發,隨機重發匯流排的傳播時延對CSMA/CD的影響很大,CSMA/CD中的站不能同時發送和接收所以CSMA/CD的乙太網是不進行全雙工通信,只能進行半雙工通信。

1.4、CSMA/CA協議

CSMA/CD協議已經應用在使用有線連接的區域網中,但是要在無線區域網的環境下,卻不能用。

CSMA/CD協議,尤其是碰撞部分,因為無線區域網中,接受信號的強度遠遠小於發送信號的強度。而且在無線介質上信號強度變化范圍很廣,要實現碰撞檢測,那麼在硬體上要花費很大。

在無線通信中,並非所有的站點都可以偵聽到對方,也就是隱蔽站的問題。

CSMA/CA協議,廣泛用於無線區域網。

把碰撞檢測改成了碰撞避免(Collision Avoidance,CA)。

碰撞避免:不是指協議可以完全避免碰撞,而是指協議的設計要盡量減少碰撞的發生概率。

CSMA/CA採用二進制指數退避演算法。通過預約信道,ACK幀,RTS/CTS幀,三種機制來實現碰撞避免

RTS/CTS幀,主要用來解決無線網的隱蔽站問題。

預約信道,ACK幀,都是必須要實現的。

預約信道:發送方在發送數據的同時想起他站點通過告知自己傳輸數據需要的時間長度,方便讓其他站點在這段時間內部發送數據,避免碰撞。

ACK幀:所有站點在正確接收到發送給自己的數據幀後,都需要向發送方應答一個ACK幀。

總結:

CSMA/CA協議的基本思想:發送數據的時候先廣播告知其他節點,讓其他節點在某個時間段內不要發送數據,避免碰撞。

CSMA/CD協議的基本思想:發送前先偵聽,邊發送邊偵聽,一旦出現碰撞馬上停止發送。

輪詢訪問MAC:令牌傳遞協議:

在輪詢訪問中,用戶不能隨機的發送信息,是通過集中控制的監控站,以循環的方式輪詢每個節點。然後決定信道的分配。

當某個節點使用信道的時候,其他節點都不能使用信道。典型的輪詢MAC協議是令牌傳遞協議,令牌環區域網。

令牌傳遞協議:一個令牌在各個節點以一個固定的次序交換。令牌是個特殊的比特組成的幀,當換上的站希望傳遞幀的時候,就必須等待令牌,一旦收到令牌,站點就可以啟動發送幀。

輪詢MAC適合復雜很高的廣播信道,負載很高的信道就是多個節點在同一時刻發送數據概率很大的信道。

如果廣播信道採用隨機MAC,發生沖突的概率很大,而採用輪詢MAC則可以更好滿足各個節點的要求。

輪序的實質:不共享時間,空間。實質上就是在隨機MAC的基礎上,限定了有權利發送數據的節點只能有一個。

即使是廣播信道,都可以通過MAC使得廣播信道邏輯上變成點對點的信道。所以說數據鏈路層研究的是點對點之間的通信。

區域網使用的協議主要在數據鏈路層。

廣域網使用的協議主要在網路層。

也就是說網路中的兩個節點要進行數據交換,節點除了要給出數據外,還要給數據包裝上一層控制信息,用來實現檢錯糾錯的功能。如果這層信息是數據鏈路層的協議控制信息,就叫做使用了數據鏈路的協議,如果這層控制信息是在網路層,就是使用了網路層的協議。

廣域網強調:資源共享。

區域網強調:數據傳輸。

廣域網中一個重要問題:路由選擇和分組轉發。

路由選擇協議:負責搜索分組從某個節點到目的節點的最佳路由,以便構成路由表。

分組轉發:從路由表構造出轉發分組的轉發表。

PPP協議和HDLC協議是目前最常用的兩種廣域網數據鏈路層的面向位元組的協議

PPP協議(Point to Point Protocol):

使用串列線路通信的面向位元組的協議,PPP協議應用在直接連接的兩個節點的連路上。

目的:通過撥號或者專線方式建立點對點的連接放鬆數據,讓它成為各種主機,網橋,路由器之間簡單連接的解決方法。

PPP協議:在SLIP的基礎上發展而來,可以在非同步線路上傳輸,也可以在同步線路上用。

不僅用於Modem鏈路,還可以用於路由器和路由器之間的鏈路。

PPP組成:

鏈路控制協議LCP:用來建立,配置,測試,管理數據鏈路。

網路控制協議NCP:由於PPP可以同時用多種網路層協議,每個不同的網路層協議要用一個相應的NCP來配置。一個將IP數據報封裝到串列鏈路的方法。

PPP幀和HDLC幀的格式一樣,收尾都是相同的標志欄位為7E。

PPP協議是點對點的,不是匯流排型,不用CSMA/CD協議。

HDLC協議:

高級數據鏈路控制(High-level Data Link Control):面向比特的數據鏈路層協議。

HDLC協議不依賴任何一種字元集編碼,數據報文可以透明傳輸。

PPP是面向位元組的,HDLC協議是面向比特的。

TCP/IP協議簇:TCP,IP,ICMP,ARP,RARP,UDP,DNS,FTP,HTTP。

HDLC,PPP是ISO提出的數據鏈路層協議,不屬於TCP/IP協議簇。

(4)鏈路層協議擴展閱讀:

數據鏈路層比較:

適用場合:

就系統結構而言,HDLC適用於點到點或點到多點式的結構,BSC同樣也能適用於這些結構;就工作方式而方,HDLC適用於半雙工或全雙工,而BSC則更適用於半雙工方式(也可擴充為全雙工);就傳輸方式而言,BSC和HDLC兩者都只用於同步傳輸。

在傳輸速率方面,BSC和HDLC雖然都沒有限制,但由於它們各自的特點所定,通常BSC用於低、中速傳輸,而HDLC則常用於中、高速傳輸。

傳輸效率:

HDLC開始發送一幀後,就要連續不斷地發完該幀,而BSC的同一數據塊中的不同字元之間可能有時間間隔,這些間隔用SYN字元填充。HDLC可以同時確認幾個幀,而BSC則在發完一數據塊後必須要等待確認(即「停一等」方式)。

HDLC中的每個幀都含有地址欄位A,在多點結構中,每個從站只接收含有本站地址的幀,因此,主站在選中一個從站並與之通信的同時,不用拆鏈,便可選擇其它的站通信,即同時與多個站建立鏈路。

而在BSC中,從建鏈開始,兩站之間的鏈路通道就一直保持到傳輸結束為止。由於以上特點,HDLC的傳輸效率高於BSC的傳輸效率。

傳輸可靠性:

HDLC中所有的幀(包括響應幀)都有FCS,在BSC的監控報文中只有字元校驗能力而無塊校驗能力。HDLC中的I幀按窗口序號順序編號,BSC的數據塊不編號。由於以上特點,HDLD的傳輸可靠性比BSC高。

數據透明性:

HDLC採用「0比特插入法」對數據實現透明傳輸,傳輸信息的比特組合模式無任何限制。BSC用DLE字元填充法來實現透明傳輸,依賴於採用的字元編碼集,且處理復雜。

信息傳輸格式:

HDLC採用統一的幀格式來實現數據、命令、響應的傳輸,實施起來方便。而BSC的格式不統一,數據傳送、正反向監控各規定了一套格式,給實施帶來了不便

鏈路控制:

HDLC利用改變一幀中的控制欄位的編碼模式來完成各種規定的鏈路操作功能,提供的是面向比特的傳輸功能。BSC則是通過改變控制字元來完成鏈路操作功能,提供的是面向字元的傳輸功能。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數據鏈路層



『伍』 乙太網鏈路層採用什麼協議,其基本原理是什麼。為什麼採用這種協議

首先數據鏈路層是ISO模型的其中一層。。是實現幾個功能的。。不是一個協議構成的。
數據鏈路層的主要協議有:
(1)Point-to-Point Protocal; PPP點到點
(2) Ethernet; 乙太網
(3) High-Level Data Link Control Protocal;HDLC高級鏈路控制協議
(4) Frame Relay; 幀中繼
(5) Asynchronous Transfer Mode;ATM
根據不同的數據需求要採用不同的協議。。

『陸』 乙太網上有哪幾種常見的鏈路層協議

數據鏈路層的主要協議

數據鏈路層協議是為發對等實體間保持一致而制定的,也為了順專利完成對網路層的服務。主要屬協議如下:

a. ISO1745--1975:"數據通信系統的基本型控制規程".這是一種面向字元的標准,利用10個控制字元完成鏈路的建立,拆除及數據交換.對幀的收發情況及差錯恢復也是靠這些字元來完成.ISO1155, ISO1177, ISO2626, ISO2629等標準的配合使用可形成多種鏈路控制和數據傳輸方式.

b. ISO3309--1984:稱為"HDLC 幀結構".ISO4335--1984:稱為"HDLC 規程要素 ".

ISO7809--1984:稱為"HDLC 規程類型匯編".這3個標准都是為面向比特的數據傳輸控制而制定的.有人習慣上把這3個標准組合稱為高級鏈路控制規程.

c. ISO7776:稱為"DTE數據鏈路層規程".與CCITT X.25LAB"平衡型鏈路訪問規程"相兼容.

『柒』 數據鏈路層和網路層的協議數據單元(PDU)分別是什麼它們之間的封裝關系是什麼

OSI參考模型中,網路層、數據鏈路層傳輸的協議數據單元(PDU)分別是:分組、幀

協議數據單元,物理層的 PDU是數據位,數據鏈路層的 PDU是數據幀,網路層的PDU是數據包,傳輸層的 PDU是數據段,其他更高層次的PDU是報文。

協議數據單元PDU(Protocol Data Unit)是指對等層次之間傳遞的數據單位。協議數據單元(ProtocolData Unit )物理層的 PDU是數據位(bit),數據鏈路層的 PDU是數據幀(frame)。

網路層的PDU是數據包(packet),傳輸層的PDU是數據段(segment),其他更高層次的PDU是數據(data)。



(7)鏈路層協議擴展閱讀

數據鏈路層屬於計算機網路的低層。數據鏈路層使用的通道主要由兩種類型:

點對點信道:這種信道使用一對一的點對點通信方式。

廣播信道:這種信道使用一對多的廣播通信方式,因此過程比較復雜。廣播信道上連接的主機很多,因此必須使用專用的共享信道協議來協調這些主機的數據發送。

從整個互聯網范圍來看的話,互聯網仍然屬於數據鏈路層的范圍。

1.數據鏈路層的點對點信道和廣播信道的特點,以及這兩種信道所使用的協議(PPP,以及CSMA、CD協議)特點。

2.數據鏈路層的三個基本作用:封裝成幀、透明傳輸和差錯檢測。

3.乙太網MAC層的硬體地址。

4.適配器、轉發器、集線器、網橋、乙太網交換機的作用場合。

『捌』 數據鏈路層協議和傳輸層協議有哪些區別

數據鏈路層:數據鏈路層的最基本的功能是向該層用戶提供透明的和可靠的數據傳送基本服務。透明性是指該層上傳輸的數據的內容、格式及編碼沒有限制,也沒有必要解釋信息結構的意義;可靠的傳輸使用戶免去對丟失信息、干擾信息及順序不正確等的擔心。在物理層中這些情況都可能發生,在數據鏈路層中必須用糾錯碼來檢錯與糾錯。數據鏈路層是對物理是對物理層傳輸原始比特流的功能的加強,將物理層提供的可能出錯的物理連接改造成為邏輯上無差錯的數據鏈路,使之對網路層表現為一無差錯的線路。功能:差錯控制、流量控制
傳輸層:Internet 在傳輸層有兩種主要的協議:一種是面向連接的協議 TCP ,一種是無連接的協議 UDP,在TCP/IP 協議簇中, IP 提供在主機之間傳送數據報的能力,每個數據報根據其目的主機的 IP 地址進行在 Internet 中的路由選擇。傳輸層協議為應用層提供的是進程之間的通信服務。為了在給定的主機上能識別多個目的地址,同時允許多個應用程序在同一台主機上工作並能獨立地進行數據報的發送和接收, TCP/UDP 提供了應用程序之間傳送數據報的基本機制,它們提供的協議埠能夠區分一台機器上運行的多個程序。

也就是說, TCP/UDP 使用 IP 地址標識網上主機,使用埠號來標識應用進程,即 TCP/UDP 用主機 IP 地址和為應用進程分配的埠號來標識應用進程。埠號是 16 位的無符號整數, TCP 的埠號和 UDP 的埠號是兩個獨立的序列。盡管相互獨立,如果 TCP 和 UDP 同時提供某種知名服務,兩個協議通常選擇相同的埠號。這純粹是為了使用方便,而不是協議本身的要求。利用埠號,一台主機上多個進程可以同時使用 TCP/UDP 提供的傳輸服務,並且這種通信是端到端的,它的數據由 IP 傳遞,但與 IP 數據報的傳遞路徑無關。網路通信中用一個三元組可以在全局唯一標志一個應用進程:

『玖』 為什麼TCP/IP協議沒有數據鏈路層和物理層

因為數據鏈路層包括了硬體介面和協議ARP,RARP,這兩個協議主要是用來建立送到物理層上的信息和接收從物理層上傳來的信息。而TCP/IP協議在實際工作過程中只需要通過數據鏈路層調用物理層即可完成自己的工作。

TCP是面向連接的通信協議,通過三次握手建立連接,通訊完成時要拆除連接,由於TCP是面向連接的所以只能用於端到端的通訊。TCP 提供的是一種可靠的數據流服務,採用「帶重傳的肯定確認」技術來實現傳輸的可靠性。

(9)鏈路層協議擴展閱讀

TCP/IP協議的特點

TCP/IP協議能夠迅速發展起來並成為事實上的標准,是它恰好適應了世界范圍內數據通信的需要。它有以下特點:

(1)協議標準是完全開放的,可以供用戶免費使用,並且獨立於特定的計算機硬體與操作系統。

(2)獨立於網路硬體系統,可以運行在廣域網,更適合於互聯網。

(3)網路地址統一分配,網路中每一設備和終端都具有一個唯一地址。

(4)高層協議標准化,可以提供多種多樣可靠網路服務。

TCP/IP協議在一定程度上參考了OSI的體系結構。OSI模型共有七層,從下到上分別是物理層、數據鏈路層、網路層、運輸層、會話層、表示層和應用層。但是這顯然是有些復雜的,所以在TCP/IP協議中,它們被簡化為了四個層次。

『拾』 網路協議中那些屬於數據鏈路層協議

很多教科書和培訓教材上,都把arp協議劃分到網路層。我想主要的原因在內於arp協議容屬於tcp/ip協議簇,而在tcp/ip模型中,所有定義的協議至少是在網際層(或稱網路層,ip層)。
但是,按照osi的標准,當數據向下傳遞時,每層會加上自己的信息,各層互不幹擾.這樣當網路層的ip包進入鏈路層時,鏈路層該如何加這個頭部的目標信息呢?它要依靠arp協議來完成.顯然如何加鏈路頭並不是網路層的功能.而且,arp協議工作時,並不使用ip的包頭。所以也有很多人說,arp是鏈路層的。
可以說,在tcp/ip模型中,arp協議屬於ip層;在osi模型中,arp協議屬於鏈路層。
在sniffer軟體中,捕獲協議數據時,如果使用ip地址是無法捕獲到arp包的,因為ip地址是arp協議的載荷,不在包頭中。但arp協議的載荷中,也並不包含任何上層的ip數據包。所以,構造和使用arp協議的主體理解ip地址。從這個角度考慮,將arp協議劃分到ip層也有一定道理。
我覺得邏輯上應該處於鏈路層,但是在抓包的時候,arp和rarp的數據包是封裝在鏈路層的數據包里

熱點內容
美發店認證 發布:2021-03-16 21:43:38 瀏覽:443
物業糾紛原因 發布:2021-03-16 21:42:46 瀏覽:474
全國著名不孕不育醫院 發布:2021-03-16 21:42:24 瀏覽:679
知名明星確診 發布:2021-03-16 21:42:04 瀏覽:14
ipad大專有用嗎 發布:2021-03-16 21:40:58 瀏覽:670
公務員協議班值得嗎 發布:2021-03-16 21:40:00 瀏覽:21
知名書店品牌 發布:2021-03-16 21:39:09 瀏覽:949
q雷授權碼在哪裡買 發布:2021-03-16 21:38:44 瀏覽:852
圖書天貓轉讓 發布:2021-03-16 21:38:26 瀏覽:707
寶寶水杯品牌 發布:2021-03-16 21:35:56 瀏覽:8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