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層協議
Ⅰ SNMP協議可以使用多種下層協議傳輸消息,下面 不是SNMP可以使用的下層協議。 A、UDP B、IPX C、HTTP D、IP
SNMP是基於UDP的,使用的埠號是161和162。IP,IPX也是用到的。
因為SNMP是基於UDP的,所以不保證代理回一定會返回答所請求的數據,網路負載大時可能就會出現應答time out的現象。
IP是SNMP的消息中要用到,IPX協議與IP協議是兩種不同的網路層協議,用於Novell。
Ⅱ OSI下層怎麼識別上層協議
上層來的所有數據不加區分直接打包
Ⅲ osi模型,下層採用面向連接協議,上層可否採用無連接協議
首先面向連接的協議(TCP)和無連接協議它們兩個是同一層的兩種協議,內都是傳輸層協議,因此「下層采容用面向連接協議,上層可否採用無連接協議」這種說法就是錯的。只能說某上層協議是基於面向連接或是基於無連接協議的
回復 my88899:1.OSI里沒有協議這一概念,而面向連接和無連接只出現在TCP/IP協議中,不結合它談,那希望你可以指教。2.OSI的開發時間比TCP/IP晚,而且OS模型I的主要任務是規定哪個功能屬於哪一層,而這「哪個功能」則是由TCP/IP定義的由一些交互的模塊做成的分層次的協所提供特定的功能。因此,在OSI模型下談論層次,協議,功能時,有時就必不可免的要涉及TCP/IP協議
Ⅳ 在計算機網路協議的層次中,下層為上層提供的服務分為哪兩類
計算機網路的組成一般而論,計算機網路有三個主要組成部分:若干個主機,它們為用戶提供服務;一個通信子網,它主要由結點交換機和連接這些結點的通信鏈路所組成;一系列的協議,這些協議是為在主機和主機之間或主機和子網中各結點之間的通信而採用的,它是通信雙方事先約定好的和必須遵守的規則。為了便於分析,按照數據通信和數據處理的功能,一般從邏輯上將網路分為通信子網和資源子網兩個部分。圖1.5給出了典型的計算機網路結構。通信子網通信子網由通信控制處理機(CCP)、通信線路與其他通信設備組成,負責完成網路數據傳輸、轉發等通信處理任務。通信控制處理機在網路拓撲結構中被稱為網路結點。它一方面作為與資源子網的主機、終端連結的介面,將主機和終端連入網內;另一方面它又作為通信子網中的分組存儲轉發結點,完成分組的接收、校驗、存儲、轉發等功能,實現將源主機報文准確發送到目的主機的作用。通信線路為通信控制處理機與通信控制處理機、通信控制處理機與主機之間提供通信信道。計算機網路採用了多種通信線路,如電話線、雙絞線、同軸電纜、光纜、無線通信信道、微波與衛星通信信道等。資源子網資源子網由主機系統、終端、終端控制器、連網外設、各種軟體資源與信息資源組成。資源子網實現全網的面向應用的數據處理和網路資源共享,它由各種硬體和軟體組成。(1)主機系統(Host)。它是資源子網的主要組成單元,裝有本地操作系統、網路操作系統、資料庫、用戶應用系統等軟體。它通過高速通信線路與通信子網的通信控制處理機相連接。普通用戶終端通過主機系統連入網內。早期的主機系統主要是指大型機、中型機與小型機。(2)終端。它是用戶訪問網路的界面。終端可以是簡單的輸入、輸出終端,也可以是帶有微處理器的智能終端。智能終端除具有輸入、輸出信息的功能外,本身具有存儲與處理信息的能力。終端可以通過主機系統連入網內,也可以通過終端設備控制器、報文分組組裝與拆卸裝置或通信控制處理機連入網內。(3)網路操作系統。它是建立在各主機操作系統之上的一個操作系統,用於實現不同主機之間的用戶通信,以及全網硬體和軟體資源的共享,並向用戶提供統一的、方便的網路介面,便於用戶使用網路。(4)網路資料庫。它是建立在網路操作系統之上的一種資料庫系統,可以集中駐留在一台主機上(集中式網路資料庫系統),也可以分布在每台主機上(分布式網路資料庫系統),它向網路用戶提供存取、修改網路資料庫的服務,以實現網路資料庫的共享。(5)應用系統。它是建立在上述部件基礎的具體應用,以實現用戶的需求。如圖1.6所示,表示了主機操作系統、網路操作系統、網路資料庫系統和應用系統之間的層次關系。圖中Unix、Windows為主機操作系統,NOS為網路操作系統,NDBS為網路資料庫系統,AS為應用系統。現代網路結構的特點在現代的廣域網結構中,隨著使用主機系統的用戶的減少,資源子網的概念已經有了變化。目前,通信子網由交換設備與通信線路組成,它負責完成網路中數據傳輸與轉發任務。交換設備主要是路由器與交換機。隨著微型計算機的廣泛應用,連入區域網的微型計算機數目日益增多,它們一般是通過路由器將區域網與廣域網相連結的。圖1.3給出了目前常見的計算機網路的結構示意圖。另外,從組網的層次角度看網路的組成結構,也不一定是一種簡單的平面結構,而可能變成一種分層的立體結構。圖1.7所示的是一個典型的三層網路結構,最上層稱為核心層,中間層稱為分布層,最下層稱為訪問層,為最終用戶接入網路提供介面。
Ⅳ SNMP直接下層協議
樓上錯了。應該是: A、UDP。
SNMP是應用層的協議。
應用層的下層協議,包括:表示層、內會話層、傳容輸層、網路層、數據鏈路層核物理層。
而snmp並不使用表示層和會話層,而是直接使用傳輸層的UDP協議,所以SNMP直接下層協議是:UDP。
Ⅵ 底層協議是什麼作用是什麼
是計算機網路OSI模型中最低的一層——物理層(或稱物理層,Physical Layer)。
物理層主要功能專:為數據端設備屬提供傳送數據通路、傳輸數據。具體作用為:
1.為數據端設備提供傳送數據的通路,數據通路可以是一個物理媒體,也可以是多個物理媒體連接而成。一次完整的數據傳輸,包括激活物理連接,傳送數據,終止物理連接。所謂激活,就是不管有多少物理媒體參與,都要在通信的兩個數據終端設備間連接起來,形成一條通路。
2.傳輸數據,物理層要形成適合數據傳輸需要的實體,為數據傳送服務。一是要保證數據能在其上正確通過,二是要提供足夠的帶寬(帶寬是指每秒鍾內能通過的比特(BIT)數),以減少信道上的擁塞。傳輸數據的方式能滿足點到點,一點到多點,串列或並行,半雙工或全雙工,同步或非同步傳輸的需要。
3. 完成物理層的一些管理工作。
Ⅶ 按照TCP/IP四層協議或五層協議,從應用層到最下層的物理層的通信過程,
三層以上數據包通信,一層到三層數據幀通信,第一層物理層用比特流通信
Ⅷ TCP/IP協議中上層協議是否包含了下層協議的信息
你正好 理解反了,是下抄層協議包含著上層協議的信息。比如四層的TCP或UPD協議接收到應用層的數據後,會把數據封裝後,加上TCP的頭,然後向下傳輸給第三層,由IP協議繼續封裝後,再加上IP頭,繼續向下。
Ⅸ 在計算機網路協議的層次結構中,下層為上層提供的服務可以分為哪兩類
一種是可靠的面向連接的服務;一種是不可靠的無連接的服務~
Ⅹ http 底層協議是什麼
HTTP協議(HyperText Transfer Protocol,超文本傳輸協議)是用於從WWW伺服器傳輸超文本到本地瀏覽器的傳輸協議。它可以使瀏覽器更加高效,使網路傳輸減少。
它不僅保證計算機正確快速地傳輸超文本文檔,還確定傳輸文檔中的哪一部分,以及哪部分內容首先顯示(如文本先於圖形)等。
HTTP是客戶端瀏覽器或其他程序與Web伺服器之間的應用層通信協議。在Internet上的Web伺服器上存放的都是超文本信息,客戶機需要通過HTTP協議傳輸所要訪問的超文本信息。
HTTP包含命令和傳輸信息,不僅可用於Web訪問,也可以用於其他網際網路/內聯網應用系統之間的通信,從而實現各類應用資源超媒體訪問的集成。
(10)下層協議擴展閱讀:
通過HTTP或者HTTPS協議請求的資源由統一資源標示符(Uniform Resource Identifiers)(或者,更准確一些,URLs)來標識。
1、基於請求/響應模型的協議。請求和響應必須成對,先有請求後有響應
2、http協議默認埠:80
3、簡單快速:客戶向伺服器請求服務時,只需傳送請求方法和路徑。請求方法常用的有GET、HEAD、POST。
每種方法規定了客戶與伺服器聯系的類型不同。由於HTTP協議簡單,使得HTTP伺服器的程序規模小,因而通信速度很快。
4、靈活:HTTP允許傳輸任意類型的數據對象。正在傳輸的類型由Content-Type加以標記。
5、無連接:無連接的含義是限制每次連接只處理一個請求。伺服器處理完客戶的請求,並收到客戶的應答後,即斷開連接。採用這種方式可以節省傳輸時間。
6、無狀態:HTTP協議是無狀態協議。無狀態是指協議對於事務處理沒有記憶能力。缺少狀態意味著如果後續處理需要前面的信息,則它必須重傳,這樣可能導致每次連接傳送的數據量增大。另一方面,在伺服器不需要先前信息時它的應答就較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