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合同協議 » 犯罪行為與侵權行為

犯罪行為與侵權行為

發布時間: 2021-02-10 12:58:57

侵權行為和犯罪行為有什麼區別

侵權行為可能是犯罪行為, 刑法和民法不是相互獨立的,而是具有聯系的。
侵權行為是民事主體違反民事義務,侵害他人合法權益,依法應當承擔民事責任的行為。行為人由於過錯侵害人身、財產和其他合法權益,依法應承擔民事責任的不法行為,以及依照法律特殊規定應當承擔民事責任的其他侵害行為。「一般認為,侵權行為首先是一種民事過錯行為,也就是說,侵權行為破壞了法律規定的某種責任——這種責任是在法律上嚴格規定不許被破壞;侵權行為同時又是對他人造成了傷害的行為,而加害人必須對被傷害人做出賠償。」
犯罪行為,作為罪體構成要素的行為,是指行為主體基於其意志自由而實施的具有法益侵害性的身體舉止。對社會有危害性、觸犯《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且受刑罰處罰的行為稱作犯罪行為。犯罪行為是符合犯罪四個構成要件的行為。而其中作為罪體客觀方面構成要素的「行為」,是指行為主體基於其意志自由而實施的具有法益侵害性的身體舉止。

❷ 侵權行為與犯罪行為的區別是什麼大家幫幫忙,謝謝!

1、法律依據不同
2、侵害客體不同
3、社會危害程度不同
4、侵權人主觀惡性不同

❸ 侵權行為與犯罪行為有什麼聯系與區別

一、侵權行為和犯罪行的聯系

侵權行為可能是犯罪行為,《刑法》和《民法》不是相互獨立的,而是具有聯系的。侵權行為首先是一種民事過錯行為,侵權行為破壞了法律規定的某種責任。這種責任是在法律上嚴格規定不許被破壞,侵權行為同時又是對他人造成了傷害的行為,而加害人必須對被傷害人做出賠償。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一百三十一條規定,「保護公民的人身權利、民主權利和其他權利,不受任何人、任何機關非法侵犯。違法侵犯情節嚴重的,對直接責任人員予以刑事處分。」

二、侵權行為和犯罪行的區別

1、兩者本質不同

侵權行為是民事主體違反民事義務,侵害他人合法權益,依法應當承擔民事責任的行為。行為人由於過錯侵害人身、財產和其他合法權益,依法應承擔民事責任的不法行為,以及依照法律特殊規定應當承擔民事責任的其他侵害行為。

而犯罪行為作為罪體構成要素的行為,是指行為主體基於其意志自由而實施的具有法益侵害性的身體舉止。對社會有危害性、觸犯《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且受刑罰處罰的行為稱作犯罪行為。

2、行為侵害客體的范圍不同

犯罪行為侵犯的客體要比侵權行為侵害的客體更廣泛,不僅包括後者的人身權利、財產權利,還包括其他一些受我國法律保護的社會關系。

3、行為後果不同

侵權行為依照本法或其他法律特別規定應當承擔的是相應的民事責任,承擔責任的形式包括損害賠償、停止侵害、消除危險等;而犯罪行為是依據刑法規定承擔相應的刑罰的刑事責任,承擔刑事責任的方式主要是刑罰,包括拘役、管制、有期徒刑直至死刑。

(3)犯罪行為與侵權行為擴展閱讀:

侵權行為與犯罪行為的區別是行為性質不同,行為侵害客體的范圍不同,行為的嚴重程度不同,造成的社會危害程度也不同。犯罪 行為必須具有社會危害性,這是構成犯罪的實質要件。而侵權行為造成的危害往往只是及於個體或集體,一般不會強烈到波及社會。

構成侵權責任必須具備的條件,即行為人承擔侵權民事責任的條件。侵權行為有一般侵權行為和特殊侵權行為之分。就一般侵權責任而言,必須具備以下四個要件才能構成:

1、損害事實的客觀存在,即必須在客觀上造成財產損害或精神損害;

2、行為具有違法性,如因合法行為造成損害,則行為人不承擔責任;

3、不法行為與損害後果之間有因果關系;

4、行為人主觀上有過錯,包括故意和過失。如行為人主觀上無過錯,則不承擔責任。特殊侵權行為的民事責任不須完全具備上述要件,基於法律的特別規定或具備一定的特殊條件即可成立。

侵權行為在現實生活當中時常發生,比如說侵犯人身或者是財產權利,都是屬於侵權行為,但是它和犯罪行為存在著本質上面的區別,從性質上來說,一個是民事糾紛,一個是刑事案件,並且侵犯的客體的范圍也是存在著差異的,犯罪行為固然要廣泛一點。

犯罪行為的主體,絕大部分是一般主體,即任何達到法定年齡,具有刑事責任能力的公民。個別犯罪,是特殊主體,如刑訊逼供罪,只能由國家工作人員構成。本罪的主觀方面,大多數犯罪只能由故意構成,個別犯罪可以由過失構成。

❹ 違法行為和侵權行為的區別

根據歸責原則的不同,可以將侵權行為劃分為一般侵權和特殊侵權,一般侵權是適用過錯責任原則的侵權行為;特殊侵權是適用無過錯責任原則及過錯推定責任的侵權行為,特殊侵權行為必須有法律作出特別規定。概括起來,兩者主要有如下區別:第一,構成要件不同。一般侵權必須同時具備過錯、加害行為、加害行為與損害後果之間的因果關系,而特殊侵權不需要以過錯要件為要件或者法律直接推定侵權人存在過錯由其證明自己不存在過錯。第二,是否以法律的特別規定為前提不同。一般侵權不需要法律進行單獨特別規定,而後者必須有法律單獨特別規定為前提。第三,適用的歸責原則不同。這也是劃分兩者的標准。一般侵權適用過錯歸責原則。特殊侵權適用無過錯責任原則和過錯推定責任。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侵權責任法》第六條行為人因過錯侵害他人民事權益,應當承擔侵權責任。根據法律規定推定行為人有過錯,行為人不能證明自己沒有過錯的,應當承擔侵權責任。《中華人民共和國侵權責任法》第七條行為人損害他人民事權益,不論行為人有無過錯,法律規定應當承擔侵權責任的,依照其規定。

❺ 侵權行為與犯罪行為的區別

先舉個簡單的例子:假設你在一老闆跟前買了一手機,結果拿回家爆炸傷了你的手,手機自然變板磚,於是你一氣之下找到老闆二話不說朝他頭上就是一「板磚(爆炸的手機)」,老闆大出血……
☞這里:手機傷了你的手就是侵權行為!
你敲老闆的頭就是犯罪行為!

具體區別如下:

侵權行為可能是犯罪行為, 刑法和民法不是相互獨立的,而是具有聯系的。
侵權行為是民事主體違反民事義務,侵害他人合法權益,依法應當承擔民事責任的行為。行為人由於過錯侵害人身、財產和其他合法權益,依法應承擔民事責任的不法行為,以及依照法律特殊規定應當承擔民事責任的其他侵害行為。「一般認為,侵權行為首先是一種民事過錯行為,也就是說,侵權行為破壞了法律規定的某種責任——這種責任是在法律上嚴格規定不許被破壞;侵權行為同時又是對他人造成了傷害的行為,而加害人必須對被傷害人做出賠償。」
犯罪行為,作為罪體構成要素的行為,是指行為主體基於其意志自由而實施的具有法益侵害性的身體舉止。對社會有危害性、觸犯《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且受刑罰處罰的行為稱作犯罪行為。犯罪行為是符合犯罪四個構成要件的行為。而其中作為罪體客觀方面構成要素的「行為」,是指行為主體基於其意志自由而實施的具有法益侵害性的身體舉止。

❻ 民事侵權行為與刑事犯罪的區別

1,侵權行為就是指行為人由於過錯侵害他人的人身和財產並造成損害,違反法定義務,依法應承擔民事責任的行為。
侵權行為是行為人侵害他人人身和財產的行為。侵權行為,它是侵害他人財產、人身以及知識產權等絕對權的行為。
2,我國刑法第10條規定:「一切危害國家主權和領土完整,危害無產階級專政制度,破壞社會主義革命和社會主義建設,破壞社會秩序,侵犯全民所有的財產或者勞動群眾集體所有財產,侵犯公民私人所有的合法財產,侵犯公民的人身權利,民主權利和其他權利,以及其他危害社會的行為,依照法律應當受刑罰處罰的,都是犯罪;但是情節顯著輕微危害不大的,不認為是犯罪。」
3,犯罪必定是違法,違法不一定是犯罪。也就是說:侵權行為不一定就是犯罪行為。

❼ 侵權行為與犯罪行為有何區別

侵權行為是侵犯他人人身或財產的行為,處理依據主要有侵權責任法,不一定構成犯罪。犯罪行為是觸犯刑法的行為,處理依據只有刑法,大多數犯罪行為同時是侵權行為,但有些犯罪行為沒有直接侵犯個人和集體的權利。

熱點內容
美發店認證 發布:2021-03-16 21:43:38 瀏覽:443
物業糾紛原因 發布:2021-03-16 21:42:46 瀏覽:474
全國著名不孕不育醫院 發布:2021-03-16 21:42:24 瀏覽:679
知名明星確診 發布:2021-03-16 21:42:04 瀏覽:14
ipad大專有用嗎 發布:2021-03-16 21:40:58 瀏覽:670
公務員協議班值得嗎 發布:2021-03-16 21:40:00 瀏覽:21
知名書店品牌 發布:2021-03-16 21:39:09 瀏覽:949
q雷授權碼在哪裡買 發布:2021-03-16 21:38:44 瀏覽:852
圖書天貓轉讓 發布:2021-03-16 21:38:26 瀏覽:707
寶寶水杯品牌 發布:2021-03-16 21:35:56 瀏覽:8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