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合同協議 » 國外侵權了

國外侵權了

發布時間: 2020-11-30 22:08:15

❶ 國外一公司侵權我公司外觀專利,並在他們國內申請了外觀專利,是否要國際專利才能維權

1、確定你們是否在韓國申請了專利,若果沒有,則該韓國公司在韓國內部的行為不侵犯你們的外觀專利,不能維權。(專利是有地域性的,在哪個國家申請就在哪個國家獲得保護。)
2、如果該韓國公司在韓國申請了相同的外觀專利,你們可以通過無效的方式將他們的專利無效掉。否定的條件有兩種:
第一種:你們公開的產品在他們的專利申請日之前;
第二種:你們針對該產品申請專利的申請日早於他們的專利申請日(此處的申請日與國家無關)。

❷ 為什麼外國電影的版權所有人不來中國起訴侵權

首先 你沒人起訴 都是網路傳播的 而且很多你下下來的都會在打開看見一行字「該內容僅供交流,請在下載一天內刪除」
其次 在內些電影院放的都是給了版權費的了這個不用說
最後 我們下載音樂大多數也都是免費的 也沒人管你要錢啊 但是在國外都是需要錢才可以下載的

❸ 侵權方網站伺服器在國外,怎麼辦

肖像權是屬於自然人獨有的權利,可以在當地的機構做完國家的相關公證文件,以成員國名義對對方提出相對應的侵權行為,最後建議找個比較靠譜的機構,別因為我的這句話被人家帶你誤入歧途。

❹ 國外新聞侵權案例+分析

2007年11月8日,中國第八個記者節。在這一天來臨之際,全國很多地方會以各種形式為記者這個職業舉行活動。為這個職業祝賀,代表著人們對這個職業的認可,代表著這個職業為構建和諧社會起到了不同尋常的作用。

在鮮花掌聲之中,全國的記者們內心是興奮的,他們為這個職業感到自豪。但繼續思索下去的話,記者們的自豪來之不易。在自豪的背後,是記者們所付出的艱辛和決心。

一名記者如何保持良好的職業道德水準,一方面依賴其自身的修養,還有賴於國家法律制度的建設和社會整體的關注。

從法律制度建設而言,如何確定新聞侵權的標准,如何界定記者的法律主體地位,如何完善目前新聞侵權訴訟中舉證責任的規定等等;從基本素質培養而言,如何建立記者的道德長效培訓機制和業務技能培訓機制,關乎記者個體素養的提升和保持;從機制建設而言,如何徹底分離經營與采訪,關乎記者的生存環境;從社會關注度而言,被采訪對象如何認識正當的采訪要求,關乎記者的職業氛圍。

在建設和諧社會的今天,記者這個群體發揮著不可估量的特殊作用,他們也感覺到民眾的熱切期待和國家的重視,有關部門也正在為這個職業的法律環境建設做著不懈努力。

在第八個記者節到來之前,中央人民廣播電台法律顧問、資深媒體人徐迅,指導學生完成了對700例新聞侵權案例的分析和論證。根據分析結果,她告訴本報記者,涉及侵害他人名譽權、隱私權、肖像權,並承擔民事責任的案例占最大比例,其中有5個案例涉嫌誹謗罪和侵害他人商品信譽罪,並最終獲刑,獲得實刑即有期徒刑的只有一例,其他均以剝奪政治權利或罰金等附加刑形式出現。

可以說,這些案例給記者職業塗上了一層灰影,但徐迅認為,通過對這些案例的分析,可以讓從事記者職業的人們明白,自己面臨的最大「法律雷區」在哪裡,並借前車之鑒,自律自省。

侵害他人名譽權成為最大雷區

當前還有極少報道中,使用這樣的詞彙———禽獸。當一個記者發現比如教師強奸女學生、養父強奸養女等新聞線索時,就在前面掛上「禽獸」二字,以表示義憤填膺的情緒。也因此,在發生的諸多新聞侵權的案例當中,類似於寫上「禽獸」等侮辱他人人格的案例,佔了很大比重。

徐迅說:「我總結新聞侵權就四個字:侮辱和失實。人格尊嚴是人權的重要組成部分。人權在民法中包括姓名權、名譽權、肖像權、隱私權和信用權,侵犯其中任何一項權利,都可能構成新聞侵權。」

隨著我國精神文明建設的加強和新聞從業人員素質的提高,文章中的侮辱性言辭越來越少。但是諸如「禽獸」這樣的用語還是時有發生。徐迅根據研究舉例說,媒體對犯罪嫌疑人或者被告或者所謂「壞人」的描述,出現頻率最高的詞彙大致有:「惡棍、流氓、娼妓、騙子、瘋子、暴徒、強盜、奴才、走狗、歹徒、無賴、吸血鬼、大草包、無恥之徒、色狼等等」。

侵害他人名譽權的第二個行為就是失實報道,這也是發生頻率最高的一種新聞侵權形式之一。在總結大量案例後,徐迅分析認為,失實報道可分為以下幾種方式:虛假報道、基本內容失實、大部分內容失實、部分內容失實和主體錯誤報道等幾種類型。

在這些失實報道中,虛假報道的危害程度最大。

比如,某媒體曾經采訪體操運動員劉璇的母親,在配發的照片下標注照片上的人物為劉璇的母親和父親。隨後,劉璇母親起訴了這家媒體,因為照片上與她合影的人,根本不是劉璇的父親。徐迅說:「像類似的案例,有的虛假報道甚至是對人全面的否定和傷害」。
隱私權是什麼?按照現有的法律規定,隱私權可以分為法定的和酌定的。法定的隱私包括住宅、郵電通訊、婚姻狀況、兩性關系、傷痛疾病、收養秘密、個人儲蓄、未成年人犯罪、家庭及私人的單項資料、艾滋病等。學界普遍觀點認為,隱私的范圍包括私人信息、私人活動和私人空間,禁止以窺視、竊聽、刺探、披露的方式侵害他人隱私。

作為媒體記者,最容易犯的錯誤是對未成年人健康、犯罪等信息的披露。未成年人保護法規定,任何人、任何組織不得披露未成年人的隱私。預防未成年人犯罪法規定得更為詳細:未成年人犯罪案件、新聞報道、影視節目、公開出版物不得披露該未成年人的姓名、住所、照片以及可能推斷出該未成年人的資料。

除了對未成年人的保護,在報道中應當注意以外,徐迅認為,記者采訪中經常應用的兩種方式:暗訪和偷拍,它們最大的法律陷阱就是隱私權的問題。因為暗訪和偷拍剝奪了被采訪人對於個人信息的決定權和控制權。

徐迅也認為,隱私不是不可以披露,但徵求當事人同意,這是一個非常重要的行為原則。

踏進「雷區」就要付出代價,除了民事責任,比如停止侵害、賠禮道歉、消除影響、賠償損失等責任形式以外,還可能承擔刑事責任,徐迅說:「根據我國已有案例,與記者密切相關的兩種罪名是:誹謗罪和侵犯他人商業信譽罪」。

在她搜集的案例中,有5起案件,媒體記者或者作者承擔了刑事責任。其中一起涉嫌誹謗罪,最終被法院判決誹謗罪,兩名被告人分別被判剝奪政治權利一年和一年半。還有一起,是今年8月12日,北京第二中級人民法院審理的「紙箱餡包子」虛假新聞炮製者訾北佳涉嫌損害商品聲譽案,訾北佳因犯損害商品聲譽罪,被一審判處有期徒刑1年。

職務犯罪等形態成為第三大「雷區」

湖南師范大學知名新聞學學者魏劍美和記者出身的知名律師周澤,在接受記者采訪時,針對「記者是否擁有權力」這個話題,都表達了這樣的觀點:記者的采訪權和輿論監督權,實質上是一種公民權利的體現,是「權利」而不是「權力」。

然而,他們也並不否認,現實中,媒體、記者對采訪權和輿論監督權的應用,又蒙上了一種「權力」的特徵。而一旦出現了「權力」的特徵,對於極少數職業道德差的媒體從業人員來講,就可能藉此尋租。

尋租者東窗事發後,往往要面對「受賄罪」和「敲詐勒索罪」的指控,而身陷囹圄。雖然,中央人民廣播電台法律顧問徐迅認為,這兩種罪名和記者本身職業沒有特徵性的聯系,因為它們更多指向公務人員和其他非記者的社會普通主體,但是,她也並不否認,這兩種罪名,目前而言,在記者的隊伍里呈高發狀態。

在網路上搜索「記者」、「敲詐勒索」兩個關鍵詞,絕大部分是假冒記者犯下的罪行。但是其中也不乏真正的媒體記者。

比如,近日,在北京朝陽區法院,某報記者熊某和原同事茅某因敲詐勒索罪,被一審分別判處有期徒刑3年半。據檢察機關指控,熊某在某報擔任記者期間,曾以報道負面新聞相要挾,索要錢款,兩次累計達到40萬元。本案因當事人不服,正在上訴期間。

而若在網路點擊「記者」、「受賄罪」兩個關鍵詞,也不乏案例。比如,今年4月份,杭州市中級人民法院對某報原浙江記者站站長孟某作出二審判決:孟某犯受賄罪,終審判處有期徒刑十二年。判決書表述,新聞媒體履行的是國家賦予的對社會的輿論監督權,媒體輿論監督權是一種公共權力,孟某作為新聞媒體的記者,在履行職責的過程中向被批評報道的有關單位索取財物,符合受賄罪的犯罪構成要件。

❺ 國內專利在國外被復制是侵權嗎

不是的,專利有地域性和時間性,除非外國人的侵權行為發生在國內。 申請國內專利,就能夠在國內獲得保護,申請國外專利,那麼就能受到申請國的保護,互不相關。例如,你先申請國內的專利,然後提出PCT,之後按照你的意願可以指定進入的國家。專利是請求原則,你都不請求,那誰給你權利呢?所以,你需要在哪個國家得到保護,就進入該國。

❻ 在國內生產別的品牌銷售到國外算侵權么

從嚴格意義上來說,是不算的,但是現在大部分國外品牌都是這樣子操作,具體的操作流程可以HI我名字詳細了解情況

❼ 國內專利在國外被復制是侵權嗎

不是的,專利有地域性和時間性,除非外國人的侵權行為發生在國內。 申請國回內專利,就能答夠在國內獲得保護,申請國外專利,那麼就能受到申請國的保護,互不相關。例如,你先申請國內的專利,然後提出PCT,之後按照你的意願可以指定進入的國家。專利是請求原則,你都不請求,那誰給你權利呢?所以,你需要在哪個國家得到保護,就進入該國。

❽ 我在國內轉載國外視頻侵權嗎

盡管是知識產抄權從業人襲員,也明白水至清則無魚,好比賽場上也允許一定合理沖撞,文創繁榮百花齊放是要的。知識產權本身也應帶一定的公益性。
有侵權風險時,原則上應當事先獲得權利人授權。但一般情況下,不是重大商業上的應用,注意了以下幾點,基本不會有大問題:
1 注意原始材料,尤其是視頻、圖片等來源是否有明確的權利保留,如果有,不應違反。
2 轉發同時如實註明來源、作者。發翻譯作品也一樣。
3 留下聯系方式,發現有問題或投訴,立即撤下。也就是「侵刪」。
4 大概了解了解紅旗原則和避風港原則,遵照執行。

❾ 我在國內申請了版權發現國外有人使用我的版權屬於侵權嗎

您好,關鍵要看您來所源要維權的國家是否簽訂關於知識產權保護的國際條約。
如對方簽署了《與貿易有關的知識產權協定》,同時雙方又均是《保護文學藝術作品伯爾尼公約》和《世界版權公約》的成員國。那麼,在我國享有著作權的作品在對方國家應當得到同樣的保護。根據《保護文學藝術作品伯爾尼公約》的自動保護原則規定,文學藝術作品的創作一經完成即自動取得保護。從理論上而言,作者創作成功後就在任一《保護文學藝術作品伯爾尼公約》的簽約國范圍內享有著作權,並不以登記為條件。
如能給出詳細信息,則可作出更為周詳的回答。

❿ 國外的專利產品,國內生產會否侵權

1、專利抄的申請和保護范圍有地域性,未在中國申請的國外專利不享有專利保護。

2、若將國外的技術產品銷售到國際市場,是屬於侵權行為,是要承擔法律責任的。

3、若明知該專利在國外申請了專利還要在中國繼續生產和銷售,那麼你們可能會有風險,一旦國外專利的所有人到中國來申請專利了,你們可能會面臨他們的起訴。

4、建議你們在中國將此技術申請為自己的專利,這樣你們再生產和銷售此技術產品,這樣即可以放心生產銷售,還可以防止國外專利所有者到中國申請專利。

熱點內容
美發店認證 發布:2021-03-16 21:43:38 瀏覽:443
物業糾紛原因 發布:2021-03-16 21:42:46 瀏覽:474
全國著名不孕不育醫院 發布:2021-03-16 21:42:24 瀏覽:679
知名明星確診 發布:2021-03-16 21:42:04 瀏覽:14
ipad大專有用嗎 發布:2021-03-16 21:40:58 瀏覽:670
公務員協議班值得嗎 發布:2021-03-16 21:40:00 瀏覽:21
知名書店品牌 發布:2021-03-16 21:39:09 瀏覽:949
q雷授權碼在哪裡買 發布:2021-03-16 21:38:44 瀏覽:852
圖書天貓轉讓 發布:2021-03-16 21:38:26 瀏覽:707
寶寶水杯品牌 發布:2021-03-16 21:35:56 瀏覽:8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