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合同協議 » 路由協議的功能

路由協議的功能

發布時間: 2020-12-01 06:29:12

『壹』 路由協議的原理

路由協議通過在路由器之間共享路由信息來支持可路由協議。路由信息在相鄰路由回器之間傳遞,確保所有路答由器知道到其它路由器的路徑。總之,路由協議創建了路由表,描述了網路拓撲結構;路由協議與路由器協同工作,執行路由選擇和數據包轉發功能。

『貳』 路由器的具體功能是什麼

1).路由器的功能八十年代初路由器問世,並由IETF對其作了網關定義。它從
原先單純為了分割網路這一目的發展至今,其用途和性能已有了相當大的擴充與
增強。路由器的功能大致可分為以下6點:
網路分段,這是路由器最主要的功能之一,即可根據實際需求將整個網路分割成
不同的網段,換句話說,路由器可以將不同的LAN進行互連;地址解析與路徑選擇
,地址解析是路由器的基本功能,對於流經它的任何數據包均要進行包頭的「拆
打」(參見下面工作過程的描述),以確定該數據包的流向,路徑選擇是指路由器
可為跨越不同LAN的流量在網路上選擇最適宜的路徑,另外,為了網路負載均衡的
目的,它還允許流量在源站點和目的站點之間的冗餘鏈路上傳送;隔離廣播,路
由器能夠阻止廣播流量從一個LAN到另外一個LAN,因而減少了整個網路的廣播流
量,以避免形成廣播風暴;安全性與防火牆,路由器對網路的安全起著相當大的
作用,它能監視來自每個用戶的業務流,並利用動態濾波器保證網路安全性,只
有被授權的用戶才能擁有相應的數據鏈路;第三層的特殊服務,如優先權控制,
即路由器可按預先設定的優先權方案,給予不同協議的流量以不同的執行優先權
,又如合理配置路由器可調整網路的性能;廣域網連接,現在,由於種種原因尚
未普遍使用ATM,所以廣域網的連接還需要使用路由器。

2).路由器的工作過程路由器是OSI七層網路模型中第三層的設備。它在網路
中,收到任何一個數據包(包括廣播包在內),就要將該數據包第二層(數據鏈路層
)的信息去掉(稱為「拆包」),查看第三層信息。然後,根據路由表確定數據包的
路由,再檢查安全訪問表;若被通過,則再進行第二層信息的封裝(稱為「打包
」),最後將該數據包轉發。如果在路由表中查不到對應MAC地址的網路,則路由
器將向源地址的站點返回一個信息,並把這個數據包丟掉。這便是路由器工作過
程的簡要描述。還應當指出:MAC地址就是網路設備的物理地址(如網卡地址)。路
由器要看的第三層信息,叫做「IP地址」,它是一個邏輯地址。值得強調的是:
網路設備要傳輸信息,最終靠的是MAC地址。

3).路由器對網路造成的限制路由器是無連接的設備,其工作機制使它成為一
個轉發並遺忘的網路設備。僅就路由器對任何數據包都要有一個「拆打」過程來
看,即使是同一源地址向同一目的地址發出的所有數據包,也要重復相同的過程
。這導致路由器不可能具有很高的吞吐量,這也是路由器成為網路瓶頸的原因之
一。可能有人會說,提高路由器的硬體性能(系指採用更高速的、更昂貴的處理器
,更大容量的內存)不就可以改善它的性能了嗎?令人遺憾的是,路由器除了硬體
支撐外,其「復雜的處理與強大的功能」主要是通過軟體來實現的,這必然使得
它成為網路瓶頸。另外,當流經路由器的流量超過其吞吐能力時,將引起路由器
內部的擁塞。持續擁塞不僅會使轉發的數據包被延誤,更嚴重的是使流經路由器
的數據包丟失。這些都給網路應用帶來極大的麻煩。路由器的復雜性還對網路的
維護工作造成了沉重的負擔。例如,要對網路上的用戶進行增加、移動或改變時
,配置路由器的工作將顯得十分復雜。

路由器是網路中的核心設備。硬體路由器是大家所熟悉的,最典型的就是Cisco公司的系列路由器。軟體路由器是個新興的產品,比如Tiny Software推出的WinRoute Pro軟體路由器,Vicomsoft公司推出的Internet Gateway軟體路由器等等。與軟體為基礎的路由器比較,有人認為,Cisco的產品純粹是用硬體組建的路由器。這種看法是片面的。像PC機一樣,Cisco的路由器包括電源、內部匯流排、主存、快閃記憶體、處理器和操作系統等。同時,它的內部組件還包括專用網卡,用來處理各種各樣可能的連接。總之,Cisco路由器的硬體與具有插入式組件的專用計算機,主要區別就在於:Cisco路由器的網路操作系統(IOS)中包含路由軟體,而軟路由器產品則是運行在Windows系列的操作系統上。下面是二者在另外一些方面的比較。

■應用場合不同
Tiny Software的WinRoute Pro適合於一個分支辦公機構,而Vicomsoft的Internet Gateway適合於整個辦公機構,因為它可以處理各個分支機構的多個連接。同時,還可以通過一個共享遠程伺服器實現用戶撥叫。一些公司為了安全的需要,正在建立自己的工作組,並把工作組掩藏在以軟體為基礎的網路地址轉換(NAT)路由器的後面。

這兩種軟路由器是不是都能滿足大公司應用的要求?比如說有一5000多個用戶的公司,該公司只用一根或兩根T-1租線與Internet相連,其帶寬不到5Mbps。雖然,這兩種軟路由器都可以達到超過一台高速PC機6倍以上的流量,但是,在使用DHCP的情況下,Internet Gateway路由器將用戶數量限制在1024個。當用戶超過一定的數量時,WinRoute Pro的電子郵件伺服器就會給多出的用戶文件加一個標記。在龐大而復雜的公司環境中,這兩種路由器就顯得力不從心。實際上,大多數這種公司,都需要Cisco的新型高端路由產品。

■安全程度不一
如果將軟路由器安裝在一個非常「干凈」的系統上,也就是說,系統安裝有最新的維護程序和安全補丁,沒有安裝其他軟體,而且執行NAT,那麼,軟路由器就能像所有其它Cisco提供的硬路由器一樣安全可靠。

盡管NAT最初是設計用來加強和保護網路通信協議的,但是它並不運行在操作系統內,它通常安裝在硬體層和網路協議堆棧層之間,能夠訪問所有的信息包,近而在它們產生任何危害前有效地進行控制,這就大大提高了系統的安全性。Internet Gateway和WinRoute Pro中都運用到了NAT技術,而Cisco在它的IOS V12.0及以後的版本中,則完全融合了NAT的各種功能。這些運用都遵循RFC 1631對IP NAT的要求。

對Cisco的硬體路由器而言,NAT不僅對外將網路用戶的IP地址隱藏起來,而且在內部,用戶也看不到外部網路資源的IP地址,這可防止有惡意的人員去盜取網路資源。

就安全級別來說,Cisco路由器的安全性並不比軟路由器高。Cisco在PIX中使用NAT,與其在自己的IOS中使用NAT基本相同。盡管如此,Cisco的路由器在抵抗Dos(拒絕服務)攻擊方面做得不錯,這主要是因為Cisco的IOS不僅是操作系統,它還是路由/安全軟體。這種集成方式不僅比工作於Windows上的軟路由產品更簡潔,而且,每當Cisco發現一種新的攻擊方法時,它就能夠實現快速更新。

■價格有差異
各中小型機構里使用的Cisco路由器,其價格一般不等。價格的不同決定於子網的數量和流量支持,決定於上傳的方式和速度,還決定於安全選擇及用戶是否要求語音服務。我們來看非常普通的路由器—Cisco 4500-M。該系統的吞吐能力與我們測試的系統相當,4500-M高端支持一個155Mbps 的ATM OC-3組件,低端可以支持兩個T-1租線介面,這種介面通常支持2.048Mbps和16.128Mbps的低速介面。一個800MHz的PC機在這種寬頻下工作也是完全可以的。

但是價格並不代表一切,表面現象可能具有欺騙性。Cisco 4500-M比起其他配備軟體的PC產品有很多的優點,它包括更多的內建LAN和WAN協議,優化的WAN服務,以及集中安裝和設計用戶自己的網路基本架構的能力。除此之外,一台Cisco路由器或其他主流路由產品的正常運行時間,要比在Windows平台上路由器的運行時間長得多。但是,這種路由器仍然要比我們上面介紹的兩種軟路由器(含伺服器硬體設備)的價格高,這還不包括僱用一位有Cisco認證的安裝者所需的資金。所以,用戶在做選擇之前,最好先考慮好自己的需求。

網路技術發展到今天,已不再局限在一個小的LAN中了。在日常組網中,碰到最多的就是將現有的網路互聯起來,實現最大限度的資源共享、信息互通。將不同的網路互聯,第一個碰到的問題就是採用什麼樣的協議。TCP/IP發展到目前為止,已成為一個最為廣泛使用的網路通用協議。被廣大計算機使用者所認可。採用TCP/IP,可以方便地進行不同網路種類、不同操作系統的網路間的互聯,同時又可以方便地聯入Internet。
在TCP/IP網路互聯中,不同網路的互聯往往要使用到路由器。傳統的基於硬體的路由器價格往往較高,不為一般的單位所接受,而且在聯網過程中,常碰到的問題都是將兩個或兩個以的的區域網互聯,也用不著使用昂貴的專用路由器。實際上,有好多網路操作系統本身就提供路由功能,只不過是基於軟體的路由而已,如Windows NT的靜態路由系統、NOVELL的多協議路由MPR等基於軟體的路由技術。
基於軟體的路由,功能上肯定不如基於硬體的專用路由器。但它已具備了路由器的基本功能。可以實現基本的路由功能。採用基於軟體的路由,對於小型網路間的互聯是比較理想的。下面以網路間的互聯為例來說明基於軟體的路由技術。
眾所周知,在TCP/IP協議中,IP協議(Internet Protocol)提供編址和路由功能。在網路上發送數據時,數據首先被打包,成為一個個IP數據包。IP允許數據包在網路上從一個地方傳到另一個地方。數據在網路中的傳輸就是通過一種方式進行的。在一個乙太網內,把報文從一台機器發送到另一台機器很容易,因為乙太網是一個基於廣播方式的網路,任何一台機器上發出的報文立即就會被網上的所有機器監聽到,只有同報文中地址相同的那台機器才會發出響應,別的機器將忽略此信息。由此可見,在同一網路內部,每一個報文都無須選擇路徑,就可以直接達到它的目的地。但是,在兩個或兩個以上的網路互聯時,情況就大不一樣了。如圖1所示,處在網路Counter中的某一台機器要向處在網路Computer Center中的一台機器發送信息時,如果沒有從網路Counter到網路Computer Center的路由,則信息是根本無法發到的。
從上述分析可以知道:既然在同一個網路內信息可以暢通傳送,那麼如果有這樣一台機器就好了:一台既屬於網路Counter又屬於網路Computer Center的機器。通過它,兩個不同的網路就可以相互傳遞信息了。實際上,在Windows NT中,IP路由是IP具有的功能。NT允許將一台機器配製成多宿主機。也即在同一台計算機上,同時安裝兩塊或多塊網卡,每一塊網卡連接一個網路。由這一台機器作為路由器,在兩個網路之間進行IP包的路由。此路由為靜態路由,靜態路由器要求手工構造和更新路由表。
在各網路已建成的情況下,建立NT路由器,其建立過程如下:
1、在同一台Windows NT機器中安裝兩塊網卡,網卡可以採用任何NT所支持的網卡。Windows NT可以是Windows NT Server也可以是Windows NT Workstation,版本最好是3.51或更高的版本。本文基於Win

『叄』 路由協議的功能

路由器提供了異構網互聯的機制,實現將一個網路的數據包發送到另一個網路。而路由就是指導IP數據包發送的路徑信息。路由協議就是在路由指導IP數據包發送過程中事先約定好的規定和標准。

『肆』 在Internet中是怎樣實現路由的採用哪些路由協議他們的作用是什麼

1,路由協議大概分為2種,IGP 和 BGP
2.,IGP(interior Gateway Protocols)內部網關協議
內部網關協議(IGP)是一種專用於一個自治網路系統(比如:某個當地社區范圍內的一個自治網路系統)中網關間交換數據流轉通道信息的協議。網路IP協議或者其他的網路協議常常通過這些通道信息來決斷怎樣傳送數據流。目前最常用的兩種內部網關協議分別是:路由信息協議(RIP)和最短路徑優先路由協議,目前的IGP有RIP、OSPF、IGRP、EIGRP、IS-IS等協議。(OSPF)。
3,BGP (Border Gateway Protocol,邊界網關協議)是用來連接Internet上的獨立系統的路由選擇協議。它是Internet工程任務組制定的一個加強的、完善的、可伸縮的協議,其中有可以分有IBGP 和 EBGP

4,路由協議交換信息的過程簡單的說,就是一個路由協議的度量 和 另外一個不同路由協議度量 一個換算的過程,通過重分發命令進行,打個比方,你用RIP,默認RIP按跳數計算路由,最大16條,現在,你要把RIP重新分配到OSPF中,OSPF的度量值是根據SPF演算法計算COST值,那麼本身OSPF 不理解RIP的跳數度量值,那麼要需要通過手工的方法讓RIP的度量跳數變成COST進入OSPF度量中

『伍』 路由協議有哪些各有什麼作用

路由分為靜態路由和動態路由,其相應的路由表稱為靜態路由表和動態路由表。靜態路由表由網路管理員在系統安裝時根據網路的配置情況預先設定,網路結構發生變化後由網路管理員手工修改路由表。動態路由隨網路運行情況的變化而變化,路由器根據路由協議提供的功能自動計算數據傳輸的最佳路徑,由此得到動態路由表。

根據路由演算法,動態路由協議可分為距離向量路由協議(Distance Vector Routing Protocol)和鏈路狀態路由協議(Link State Routing Protocol)。距離向量路由協議基於Bellman-Ford演算法,主要有RIP、IGRP(IGRP為Cisco公司的私有協議);鏈路狀態路由協議基於圖論中非常著名的Dijkstra演算法,即最短優先路徑(Shortest Path First,SPF)演算法,如OSPF。在距離向量路由協議中,路由器將部分或全部的路由表傳遞給與其相鄰的路由器;而在鏈路狀態路由協議中,路由器將鏈路狀態信息傳遞給在同一區域內的所有路由器。 根據路由器在自治系統(AS)中的位置,可將路由協議分為內部網關協議(Interior Gateway Protocol,IGP)和外部網關協議(External Gateway Protocol,EGP,也叫域間路由協議)。域間路由協議有兩種:外部網關協議(EGP)和邊界網關協議(BGP)。EGP是為一個簡單的樹型拓撲結構而設計的,在處理選路循環和設置選路策略時,具有明顯的缺點,目前已被BGP代替。

EIGRP是Cisco公司的私有協議,是一種混合協議,它既有距離向量路由協議的特點,同時又繼承了鏈路狀態路由協議的優點。各種路由協議各有特點,適合不同類型的網路。下面分別加以闡述。

2 靜態路由

靜態路由表在開始選擇路由之前就被網路管理員建立,並且只能由網路管理員更改,所以只適於網路傳輸狀態比較簡單的環境。靜態路由具有以下特點:

· 靜態路由無需進行路由交換,因此節省網路的帶寬、CPU的利用率和路由器的內存。

· 靜態路由具有更高的安全性。在使用靜態路由的網路中,所有要連到網路上的路由器都需在鄰接路由器上設置其相應的路由。因此,在某種程度上提高了網路的安全性。

· 有的情況下必須使用靜態路由,如DDR、使用NAT技術的網路環境。

靜態路由具有以下缺點:

· 管理者必須真正理解網路的拓撲並正確配置路由。

· 網路的擴展性能差。如果要在網路上增加一個網路,管理者必須在所有路由器上加一條路由。

· 配置煩瑣,特別是當需要跨越幾台路由器通信時,其路由配置更為復雜。

3 動態路由

動態路由協議分為距離向量路由協議和鏈路狀態路由協議

『陸』 路由協議的作用是什麼

UTP

『柒』 路由協議的作用

路由協議主要運行於路由器上,路由協議是用來確定到達路徑的,它包括RIP,IGRP(Cisco私有協議),EIGRP(Cisco私有協議),OSPF,IS-IS,BGP。起到一個地圖導航,負責找路的作用。它工作在網路層。
路由選擇協議主要是運行在路由器上的協議,主要用來進行路徑選擇。
路由協議作為TCP/IP協議族中重要成員之一,其選路過程實現的好壞會影響整個Internet網路的效率。按應用范圍的不同,路由協議可分為兩類:在一個AS(Autonomous System,自治系統,指一個互連網路,就是把整個Internet劃分為許多較小的網路單位,這些小的網路有權自主地決定在本系統中應採用何種路由協議)內的路由協議稱為內部網關協議(interior gateway protocol),AS之間的路由協議稱為外部網關協議(exterior gateway protocol)。這里網關是路由器的舊稱。正在使用的內部網關路由協議有以下幾種:RIP-1,RIP-2,IGRP,EIGRP,IS-IS和OSPF。其中前3種路由協議採用的是距離向量演算法,IS-IS和OSPF採用的是鏈路狀態演算法,EIGRP是結合了鏈路狀態和距離矢量型路由選擇協議的Cisco私有路由協議。對於小型網路,採用基於距離向量演算法的路由協議易於配置和管理,且應用較為廣泛,但在面對大型網路時,不但其固有的環路問題變得更難解決,所佔用的帶寬也迅速增長,以至於網路無法承受。因此對於大型網路,採用鏈路狀態演算法的IS-IS和OSPF較為有效,並且得到了廣泛的應用。IS-IS與OSPF在質量和性能上的差別並不大,但OSPF更適用於IP,較IS-IS更具有活力。IETF始終在致力於OSPF的改進工作,其修改節奏要比IS-IS快得多。這使得OSPF正在成為應用廣泛的一種路由協議。不論是傳統的路由器設計,還是即將成為標準的MPLS(多協議標記交換),均將OSPF視為必不可少的路由協議。
外部網關協議最初採用的是EGP。EGP是為一個簡單的樹形拓撲結構設計的,隨著越來越多的用戶和網路加入Internet,給EGP帶來了很多的局限性。為了擺脫EGP的局限性,IETF邊界網關協議工作組制定了標準的邊界網關協議--BGP。

『捌』 路由器主要功能是什麼

路由器主要有以下幾種功能:
第一,網路互連,路由器支持各種區域網和廣域網介面,主要用於互連區域網和廣域網,實現不同網路互相通信;
第二,數據處理,提供包括分組過濾、分組轉發、優先順序、復用、加密、壓縮和防火牆等功能;
第三,網路管理,路由器提供包括配置管理、性能管理、容錯管理和流量控制等功能。
為了完成「路由」的工作,在路由器中保存著各種傳輸路徑的相關數據--路由表(Routing Table),供路由選擇時使用。路由表中保存著子網的標志信息、網上路由器的個數和下一個路由器的名字等內容。路由表可以是由系統管理員固定設置好的,也可以由系統動態修改,可以由路由器自動調整,也可以由主機控制。在路由器中涉及到兩個有關地址的名字概念,那就是:靜態路由表和動態路由表。由系統管理員事先設置好固定的路由表稱之為靜態(static)路由表,一般是在系統安裝時就根據網路的配置情況預先設定的,它不會隨未來網路結構的改變而改變。動態(Dynamic)路由表是路由器根據網路系統的運行情況而自動調整的路由表。路由器根據路由選擇協議(Routing Protocol)提供的功能,自動學習和記憶網路運行情況,在需要時自動計算數據傳輸的最佳路徑。

『玖』 ip各路由選擇協議的作用和原理

1.TCP/IP體系結構
計算機網路是由許多計算機組成的,要實現網路計算機之間數據傳輸,必須要做兩件事,確定數據傳輸目的地址和保證數據迅速可靠傳輸的措施,這是因為數據在傳輸過程中很容易丟失或傳錯,Internet使用一種專門的計算機協議TCP/IP,以保證數據安全、可靠地到達指定的目的地,TCP/IP主要由傳輸控制協議TCP(Transmission Control Protocol)和網間協議IP(Internet Protocol)組成。TCP/IP是一個四層協議體系結構,如圖3.1所示。
Internet 對應的TCP/IP協議

圖3.1 TCP/IP體系結構

在這個結構里,每一層負責不同的功能:
鏈路層,有時也稱作數據鏈路層或網路介面層,通常包括操作系統中的設備驅動程序和計算機中對應的網路介面卡。它們一起處理與電纜(或其他任何傳輸媒介)的物理介面細節。
網間層,有時也稱作互聯網層,處理分組在網路中的活動,例如分組的路由選擇。在TCP/IP協議組件中,網間層協議包括IP協議(網際協議)、ICMP協議(Internet互聯網控制報文協議)等。
傳輸層主要為兩台主機上的應用程序提供端到端的通信。在TCP/IP協議組件中,有兩個互不相同的傳輸協議:TCP(傳輸控制協議)和UDP(用戶數據報協議)。
TCP為兩台主機提供高可靠性的數據通信。它所做的工作包括把應用程序交給它的數據分成合適的小塊交給下面的網路層,確認接收到的分組,設置發送最後確認分組的超時時鍾等。由於傳輸層提供了高可靠性的端到端的通信,因此應用層可以忽略所有這些細節。
而另一方面,UDP則為應用層提供一種非常簡單的服務。它只是把稱作數據報的分組從一台主機發送到另一台主機,但並不保證該數據報能到達另一端。任何所需的可靠性必須由應用層來提供。
應用層負責處理特定的應用程序細節。幾乎各種不同的TCP/IP實現都會提供一些通用的應用程序,例如,Telnet 遠程登錄、FTP文件傳輸協議、SMTP 用於電子郵件的簡單郵件傳輸協議和SNMP 簡單網路管理協議。
2.TCP/IP數據傳輸過程
TCP/IP協議所採用的通信方式是分組交換方式。所謂分組交換,簡單說就是數據在傳輸時分成若干段,每個數據段稱為一個數據包,TCP/IP協議的基本傳輸單位是數據包,TCP/IP協議在數據傳輸過程中主要完成以下功能:
(1) 首先由TCP協議把數據分成若干數據包,給每個數據包寫上序號,以便接收端把數據還原成原來的格式。
(2) IP協議給每個數據包寫上發送主機和接收主機的地址,一旦寫上源地址和目的地址,數據包就可以在物理網上傳送數據了。IP協議還具有利用路由演算法進行路由選擇的功能。
(3) 這些數據包可以通過不同的傳輸途徑(路由)進行傳輸,由於路徑不同,加上其他的原因,可能出現順序顛倒、數據丟失、數據失真甚至重復的現象。這些問題都由TCP協議來處理,它具有檢查和處理錯誤的功能,必要時還可以請求發送端重發。
簡言之,IP協議負責數據的傳輸,而TCP協議負責數據的可靠傳輸。

3.2.2 IP地址與域名
無論是從使用Internet的角度還是從運行Internet的角度看IP地址和域名都是十分重要的概念,當你與Internet上其他用戶進行通信時,或者尋找Internet的各種資源時,都會用到IP地址或者域名。
1.IP地址
與Internet相連的任何一台計算機,不管是最大型的還是最小型的,都被稱為主機。有些主機是為成千上萬的用戶提供服務的大型機或巨型機,有些是小型工作站或單用戶PC機,還有一些是專用計算機(如用於將一個網路和另一網路連接起來的路由器)。但是從Internet這一角度來說,所有這些計算機都是主機。
IP地址是在Internet網路中為每一台主機分配的由32位二進制數組成的惟一標識符,它是由兩部分構成,一部分是網路標識(netid),另一部分是主機標識(hostid)。
目前所使用的IP協議版本規定:IP地址的長度為32位。Internet的網路地址可分為三類(A類、B類、C類),每一類網路中IP地址的網路標識長度和主機標識長度都有所不同。
凡是以0開始的IP地址均屬於A類網路,如圖3.2所示。

凡是以10開始的IP地址都屬於B類網路,如圖3.3所示。

凡是以110開始的IP地址都屬於C類網路,如圖3.4所示。

由此可見A類網路IP地址的網路標識長度為7位,主機標識的長度為24位。B類網路IP地址的網路標識的長度為14位,主機標識長度16位。C類網路IP地址的網路標識長度為21位,主機標識長度為8位。這樣大家可以容易地計算出Internet整個IP地址空間的各類網路數目和每個網路地址中可以容納的主機數目。

表3.1 Internet的IP空間

第一組數字 網路地址數 網路主機數 主機總數
A類網路 1-127 126(全0、全1專用) 16387064 2064770064
B類網路 128-191 16256 64516 1048872096
C類網路 192-223 2064512 254(全0、全1專用) 524386048
總計 2080894 3638028208

從表3.1看出:A類網路地址數量最少,可以用於主機數多達1600多萬台的大型網路,B類網路適用於中等規模的網路,C類網路地址適用於主機數不多的小型網路。
由於二進制不容易記憶,通常用四組三位的十進制數表示,中間用小數點分開,每組十進制數代表8位二進制數,其范圍為0~255,但是0和255這兩個地址在Internet有特殊用途(用於廣播),因此實際上每組數字可以真正使用的范圍1~254。
2.域名
前面講到,IP地址是一種數字型網路標識和主機標識,數字型標識對計算機網路來講自然是最有效的,但是對使用網路的人來說有不便記憶的缺點,為了解決這一問題,人們研究出一種字元型標識,即為每一個接入Internet的主機起一個用字母表示的名字稱為域名,作為主機的地址。如用nju.e.cn代替202.11932.12,這樣就方便了記憶。
目前所使用的域名是一種層次型命名法。

第n級子域名 . ...... 第二級子域名. 第一級子域名.

這里一般: 2≤n≤5
域名可以以一個字母或數字開頭和結尾,並且中間的字元只能是字母、數字和連字元,標號必須是小於255。經驗表明為了簡便並容易記住名字,每個標號小於或等於8個字元。
Internet主機名字需要從右至左破譯,位置越靠左越具體。域名最右邊的是一級域或頂級域,代表國家,如nju.e.cn中cn表示該主機在中國,e表示主機接在教育和科研網上,而nju是該主機的名字。由於Internet起源於美國,所以沒有國家標志的域名表示該計算機在美國注冊了國際域名。國際頂級域名是一種標准化的標號,如表3.2所示。

表3.2 國際頂級域名列表

域 名 意 義
COM 商業組織
EDU 教育機構
GOV 政府部門
MIL 軍事部門
NET 主要網路支持中心
ORG 上述以外的機構
INT 國際組織
COUNTRY CODE 國家(採用國際通用兩字元編碼)

Internet地址中的第一級域名和第二級域名是由NIC管理,我國國家級域名(CN)由中國科學院計算機網路中心(NCFC)進行管理,第三級以下的域名由各個子網的NIC或具有NIC功能的節點自己負責管理。同時要注意以下幾點:

域名在整個Internet中必須是惟一的,當高級子域名相同時,低級子域名不允許重復。
大小寫字母在域名中沒有區別。
一台計算機可以有多個域名(通常用於不同的目的),但只能有一個IP地址。
主機的IP地址和主機的域名對通信協議來說具有相同的作用,從使用的角度看,兩者沒有區別。但是,當你所使用的系統沒有域名伺服器,只能使用IP地址不能使用域名。
為主機確定域名時應盡量使用有意義的符號。
一般我們把域名翻譯成IP地址的軟體稱為域名系統(DNS)。從功能上說,域名系統基本上相當於一本電話簿,已知一個姓名就可以查到一個電話號碼,它與電話簿區別是可以自動完成查找過程,此時,完整的域名系統應該具有雙向查找功能。
參考資料:http://fruit.sdau.e.cn/~jiguo/dzsw/ecp/1-3-2.htm

『拾』 vlan間路由協議是什麼有什麼作用啊

就是路由..vlan是虛擬網路,就是區域網...如果2個vlan就是2個區域網,要連接在一起,肯定要加多一個交換機類回這里指路由啦答`只是這個路由支持vlan,有些路由不支持多個區域網里鏈接的
就是``有vlan
A,就是區域網A,然後有vlan
B,區域網B,但是想要讓A跟B交流,就得加個vlan間路由了`那個路由具有讓vlan交流的功能,跟那些沒vlan功能的區別就是功能的存在不存在

熱點內容
美發店認證 發布:2021-03-16 21:43:38 瀏覽:443
物業糾紛原因 發布:2021-03-16 21:42:46 瀏覽:474
全國著名不孕不育醫院 發布:2021-03-16 21:42:24 瀏覽:679
知名明星確診 發布:2021-03-16 21:42:04 瀏覽:14
ipad大專有用嗎 發布:2021-03-16 21:40:58 瀏覽:670
公務員協議班值得嗎 發布:2021-03-16 21:40:00 瀏覽:21
知名書店品牌 發布:2021-03-16 21:39:09 瀏覽:949
q雷授權碼在哪裡買 發布:2021-03-16 21:38:44 瀏覽:852
圖書天貓轉讓 發布:2021-03-16 21:38:26 瀏覽:707
寶寶水杯品牌 發布:2021-03-16 21:35:56 瀏覽:8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