頹勢風險協議
1. 多買幾個定投基金(或者不定期申購的基金),可以分散風險,但是這樣一來會不會減低收益
在熊市中不會降低風險,因為所有的基金都在下跌,最安全的策略是不買.迴避風險.
基金以股票型基金為主,也就是說投資基金的投資者要密切關注股市的動向,如果股市仍然無法扭轉熊市的頹勢繼續震盪下行,那作為基金投資者也應該和股票投資者樣,在大盤反彈結束前後,逢高贖回基金,但是基金和股票又有區別,股票比較自由想賣就賣,但是基金就比較復雜更在意長期持有,所以基金投資者的理性投資心態是和股票一樣,做趨勢,如果市場在熊市中選那支基金倒成了次要問題了,因為基金也是虧,所以介入的時機和撤退的時機成為基金投資者的必須要學習的東西.
那天大漲170多點源於主力在市場上放出了多個版本「利好」傳言基本如下:
1、證監會「二次發售」解決大小非 (證監會相關人士已經表態,二次發售只是打散大小非使解禁的集中度降低,不限制大小非解禁,同時表示,限制大小非是違背股改精神和市場的行為國家不會限制的,該消息屬於重大利空,如果有投資者能夠看懂?)
2、融資融券的可能在奧運後出台(沒得到證實)
3、摩根大通龔方雄放言政府將出台千億級的經濟刺激方案(周二該黑嘴表態所謂的千億級經濟刺激方案只是自己認為國家應該出的,不是國家有出的計劃和想法,該傳言也遭到了李嘉誠的否認,勸投資者理智點面對現在的行情,他認為到09年為止股市不會太理想,投資者要謹慎介入)
4、據非常接近證監會高層人士可靠消息,將於8/2*宣布印花稅即日起調整為雙向徵收0.05% (沒得到證實)
5、暫停三個月的新股上市審批 (沒得到證實)
6、國家平準基金將入市救市(相關發言人表示,平準基金現在還沒組建,而且組建的資金來源暫時無法確定,所以較長時間內不可能入市,中等利空)
而傳言始終是傳言,利好謠言並沒有出現,大盤出現了意料中的回落,把那天大漲跌掉了一大半,而新的資金統計大漲當天靠謠言的掩護基金、保險和QF2凈減倉40.8億,而這幾個交易日累積估算凈減倉在150億左右,注意風險了,如果基金真的這么看好後市行情不該現在減倉。機構出貨的意志和之前一樣堅決,出謠言就是機構出貨的時候。在紅七月行情進行過程中有過無數的眾多利好傳言帶來了游資推動的那波行情,但是結果呢?都要到8月底了傳言的利好都沒出來.所以穩健的投資者建議等待官方公布利好後才介入穩健獲利,而不要被游資和減倉的機構忽悠了,每次真正有利好政策出來的時候,政府都是悄悄的進村,而沒有出現過提前一個多月干叫喚的情況,是機構製造謠言方便出貨還是真的有利好,多思考下吧,再考慮自己是不是要介入。大盤出現了連續5個交易日的均線壓制震盪走低行情,就算又傳出什麼利好謠言再沖一波,沒兌現的情況下,還是會去2000點的.請參考前幾次運行情況,防止連續多個交易日出現均線壓制震盪走低行情後破位大跌。控制倉位控制風險,大盤短線又要選擇方向了。
之前我一直談到的要防止出現的奧運見光死行情,還真的在8月8日出現了,非常的遺憾,雖然在心理上很不能夠接受,本人也曾經對8號當天有過期待,期望這一天真的能夠如大多數股友的願望出現紅盤,這樣股友們的損失又可以減少一些了,雖然技術面已經很難看了,讓人不相信8號會有行情,最終行情的發展情況是我最不願意看到的最遭的情況_大盤破位,股市的運行規律戰勝了謠言帶來的游資推動的反彈,這也是這次反彈我一直在反復提醒朋友們風險的地方,也是我一直被人質疑的地方,說我為什麼每次反彈只看空不看多,我只能夠說大級別反彈的條件不充足,所以我不看好,如果只根據書上寫的,現在跌了這么多了該有如書上說的大級別的反彈了,那這種判斷大盤的依據我不認同.股市隨時在變,人要隨時去適應,如果股市真的如書上寫的在運行和發展,那應該不會有這么多人虧錢.只有支持反彈的條件出現了我才會修正觀點.(越是散戶期待的的東西,可能就越有可能被機構利用來出貨,奧運題材就是這么個東西,沒實質的利好作用,只是題材,掩護機構出貨而已,而在奧運後由於沒有什麼大的題材來掩護出貨,所以,這個題材對於畏忌大小非的眾多機構來說是最後的一個大規模減倉的機會了,在平時機構出貨可能會遇到散戶同時拋售的壓力,而奧運期間由於散戶對未來行情有所期盼不會輕易和機構比起出貨,會給機構提供一個少有的較為輕松的出貨環境,所以,謹慎相信股評的抄底評論,股評喊抄底的時候往往是機構要出貨的時候,謹慎樂觀奧運行情). 而基本面投資者現在也將面臨一個壞消息878家公司半年報:雖然每股收益小幅度增長1分錢,但是增速已經大幅度減緩,凈利潤增長現金流下降,降幅高達64.47%,但總體現金流下降並不意味著所有的行業現金流都出現下降,如採掘業上半年現金流同比就有較大增長。這也是美國次貸危機和中國宏觀調空的的雙重作用,隨著宏觀調空的繼續深入,業績面支撐股市上行的壓力更大,在遇到大小非解禁的高峰期將近,大盤長期趨勢不樂觀.
大盤靠謠言帶來的大漲,又於預料中的沒有兌現,短線資金再次出局,奪回來的10日線輕松失守,如果短線繼續維持弱勢運行,那大盤又要選擇方向了,如果傳說中的利好繼續是傳說,那到2000點就不是傳說了.由於市場面臨的資金面壓力仍然巨大,隨著大小非的解禁高峰期即將到來,如果市場仍然是靠游資放出的謠言或這些假利好來做行情,那我還是不改對大盤後市的看法,一沒資金,二沒信心,三沒實質性的政策,股市靠什麼去完成書上說的中級大反彈.政府如果繼續維持新華社的觀點不出實質性利好,短線看低2000點,中線看低1500.大盤短線已經到了破位後的轉折點了只有在量能快速放大的配合下並突破站穩10日線才有希望看高2500,突破不了站不穩,短線可能再次破位看低2000.順勢而為吧.沒人喜歡熊市,但是,不得不面對現實.
2. 求風險管理案例(戰略)
●摩托羅拉陷入戰略迷途
風險類型:戰略風險
典型企業:摩托羅拉
摩托羅拉在中國的市場佔有率由1995年60%以上跌至2007年的12%!
10年前,摩托羅拉還一直是引領尖端技術和卓越典範的代表,享有著全球最受尊敬公司之一的尊崇地位。它一度前無古人地每隔10年便開創一個工業領域,有的10年還開創兩個。成立80年來,發明過車載收音機、彩電顯像管、全晶體管彩色電視機、半導體微處理器、對講機、尋呼機、大哥大(蜂窩電話)以及"六西格瑪"質量管理體系認證,它先後開創了汽車電子、晶體管彩電、集群通信、半導體、移動通信、手機等多個產業,並長時間在各個領域中找不到對手。
但是這樣一家有著煊赫歷史的企業,在2003年手機的品牌競爭力排在第一位,2004年被諾基亞超過排在了第二位,而到了2005年,則又被三星超過,排到了第三位。
而在2008年5月,市場調研廠商IDC和戰略分析公司Strategy Analytics表示,摩托羅拉可能在2008年底之前失去北美市場佔有率第一的位置。摩托羅拉的當季報也顯示,2008年第一季度全球手機銷量下降39%,手機部門虧損4.18億美元,與上年同期相比虧損額增加了80%.
敗於"銥星計劃"
為了奪得對世界移動通信市場的主動權,並實現在世界任何地方使用無線手機通信,以摩托羅拉為首的美國一些公司在政府的幫助下,於1987年提出新一代衛星移動通信星座系統--銥星。
銥星系統技術上的先進性在目前的衛星通信系統中處於領先地位。銥星系統衛星之間可通過星際鏈路直接傳送信息,這使得銥星系統用戶可以不依賴地面網而直接通信,但這也恰恰造成了系統風險大、成本過高、維護成本相對於地面也高出許多。整個衛星系統的維護費一年就需幾億美元之巨。
誰也不能否認銥星的高科技含量,但用66顆高技術衛星編織起來的世紀末科技童話在商用之初卻將自己定位在了"貴族科技".銥星手機價格每部高達3000美元,加上高昂的通話費用,它開業的前兩個季度,在全球只發展了1萬用戶,這使得銥星公司前兩個季度的虧損即達10億美元。盡管銥星手機後來降低了收費,但仍未能扭轉頹勢。
營銷戰略失誤
迷失了產品開發方向。不考慮手機的細分發展,3年時間僅依賴V3一個機型。沒有人會否認V3作為一款經典手機的地位,正是依靠V3,摩托羅拉2005年全年利潤提高了102%,手機發貨量增長40%,摩托羅拉品牌也重煥生機。盡管V3讓摩托羅拉重新復甦,更讓摩托羅拉看到了奪回市場老大的希望。然而,摩托羅拉過分陶醉於V3帶來的市場成功。賽迪顧問研究顯示,2005年以前是明星機型的天下,一款明星手機平均可以暢銷2-3年,而過了2005年,手機市場已成了細分市場的天下,手機行業已經朝著智能化、專業拍照、娛樂等方向極度細分,而摩托羅拉似乎對此視而不見。在中國市場,2007年摩托羅拉僅僅推出13款新機型,而其競爭對手三星推出了54款機型,諾基亞也有37款。
價格跳水快,自毀品牌形象。在新品跟不上的情況下,降價成了摩托羅拉提高銷量不得不採取的手段。許多摩托羅拉的忠實用戶把摩托羅拉的手機稱為"(價格)跳水冠軍".以V3為例,從剛上市時的6000多元的高端時尚機型跌入4000多元的白領消費群,再到2000多元的普通時尚消費群,直到停產前的1200多元。短期的大幅降價讓不少高端用戶無法接受,同時也對V3的定位產生了質疑,後果就是對摩托羅拉品牌徹底失去信任。
推廣沒有突出賣點的產品。手機消費者在手機廠商的培育和自發發展下,需求變化日益飄忽不定。消費者對手機的要求已經不僅僅局限在外觀方面,苛刻的消費者更多地開始關注手機的配置、功能特色等內在技術因素。以技術見長的摩托羅拉本不應在技術方面讓消費者失望,但是現實還是讓消費者失望了。從手機零售賣場那些列出來的一目瞭然的參數中,摩托羅拉的像素、屏幕解析度、內存幾乎都落後於諾基亞等競爭對手的同類機型。自從推出V3之後,摩托羅拉發布的絕大部分新品手機無論是U系還是L系,甚至是K系就再也抹不去V3的影子,尤其是其金屬激光蝕刻鍵盤設計。V3的鍵盤設計的確是經典,但再經典的東西被反反復復無數次拿出來用,也會引起消費者的視覺疲勞,甚至產生抵觸情緒,尤其是對於那些換機用戶。
組織結構不能支持戰略的發展需要
摩托羅拉是一個很重視產品規劃的公司,此前摩托羅拉每開發一款新產品,通常先提前數月預測消費趨勢。但在快速升級換代的手機行業中,製造商們試圖提前數月預測消費者需求是非常困難的。
再加上摩托羅拉是一家技術主導型的公司,工程師文化非常濃厚,這種公司通常以自我為中心,唯"技術論",從而導致摩托羅拉雖然有市場部門專門負責收集消費者需求的信息,但在技術導向型的企業文化里,消費者的需求很難被研發部門真正傾聽,研發部門更願意花費大量精力在那些復雜系統的開發上,從而導致研發與市場需求的脫節。
另外,摩托羅拉內部產品規劃戰略上的不統一、不穩定,還使得上游的元器件采購成本一直降不下來,摩托羅拉每一個型號都有一個全新的平台,平台之間大多不通用,這就帶來生產、采購、規劃上的難度。對於全球頂級通信設備商而言,同時運營好系統設備和手機終端兩塊業務,似乎是一項"不可能完成的任務".
摩托羅拉資深副總裁吉爾莫曾說:"摩托羅拉內部有一種亟須改變的'孤島傳統',外界環境的變化如此迅捷,用戶的需求越來越苛刻,現在你需要成為整個反應系統的一個環節。"
濫用福利
當外部環境使得摩托羅拉進入戰略收縮期,贏利空間不再,高福利的企業傳統便有些不合時宜。
據了解,美國摩托羅拉公司在每年的薪資福利調整前,都對市場價格因素及相關的、有代表性企業的薪資福利狀況進行比較調查,以便使公司在制定薪資福利政策時,與其它企業相比能保持優勢和具有競爭力。摩托羅拉員工享受政府規定的醫療、養老、失業等保障。在中國,為員工提供免費午餐、班車,並成為向員工提供住房的外資企業之一。
3. 小幣種的錢可以規避風險么
它升值很大程度是因為美元在貶值,並且如今金融風暴還沒消去,在美國沒有做大動作前,我相信美元還會頹勢一陣子,但我同時相信,美元在可預見的將來一定還是強勢貨幣。你問的能不能規避風險,我可以告訴你不能,知道高盛和索羅斯都來中國了嗎?中國如今的金融市場可以說是對外開放了不知道多少百倍了(相對於1997年的金融風暴)。最大莊家還是他們,對付的依然是中國,其實最大目的是對付亞洲,我認為這都是美國政府安排下的。從60年代日本經濟到現在的大蕭條就可以看出來。新加波元想要規避風險,前提是中國能頂下這一波。不過我覺得很難,中國上證指數和H股都被認為的操縱了,而且操縱的人就是高盛跟索羅斯,這樣跟你說吧,高盛就是巴菲特,這樣你可能會更容易理解一些。一個狙擊股市,一個狙擊貨幣。所以現在中國想自救,只能通過實體經濟和實現人民真正的富裕,不過先前中國提出的4萬億方案,把基本一般都投到基建項目去了,我不敢說沒用,不過想要逃過狙擊,實體經濟才是根本。由我上面說的,你可以分析出投新加坡幣的後果了吧?再提醒一下,新加坡跟香港很像,人家現在就是由歐洲操縱著新加波跟香港,現在對付中國的方法跟對付日本的是一樣的,而中國現在做的和表現出來的社會感覺,讓我很有置身日本的感覺~